专利名称:内外链式花生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收获机械的内外链式花生收获机。
二背景技术:
目前输送链分离式花生收获机,它的输送链为单输送链结构式,其作业过程是挖 掘后的秧、土由输送链分离,经铺放滑条摆放到田间,在这一作业过程中,秧、土经过的是一 个整体输送链,秧、土分离效果差;当土经过输送链空隙漏到田间的同时,掉落的花生果也 漏到田间,甚至被埋到田间的土壤里,无法回收,影响经济效益,影响作业质量。
三、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内外链式花生收获机,有效解决秧、土分离效果差,掉 落的花生果无法回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输送链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外输送链前段的内部 设有内输送链,外输送链和内输送链运动的线速度相等,内输送链和外输送链的前部安装 在同一根前轴的链轮上,内输送链后部安装在中轴的链轮上,外输送链后部安装在后轴的 链轮上后,内横连杆和外横连杆相邻,形成配合空隙。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掉落的花生果不漏到田间,并能有效回收,提高了 作业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四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挖掘铲2.机架3.前轴4.内输送链5.中轴6.外输送链7.后 轴 8.铺放滑条 9.集果箱 10.后摇杆 11.振动筛 12.前摇杆 13.外输送链条 14.外横连杆15.内输送链条16.内横连杆
五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输送链安装在机架(2)上,其特征在于外输送链(6)前 段的内部设有内输送链(4),外输送链(6)和内输送链(4)运动的线速度相等,所谓外输送 链(6)前段是指靠近挖掘铲(1)的那部分。在制造过程中外输送链(6)和内输送链(4)前 部安装在同一根前轴(3)的链轮上,内输送链(4)后部安装在中轴(5)的链轮上,外输送链 (6)后部安装在后轴(7)的链轮上。内输送链⑷由内输送链条(15)上安装内横连杆(16) 构成;外输送链(6)由外输送链条(13)上安装外横连杆(14)构成。当内输送链⑷和外 输送链(6)的前部安装在同一根前轴(3)的链轮上,内输送链(4)后部安装在中轴(5)的 链轮上,外输送链(6)后部安装在后轴(7)的链轮上后,内横连杆(16)和外横连杆(14)相 邻,以此,内横连杆(16)和外横连杆(14)形成配合空隙,此配合空隙存在于内输送链(4)和外输送链(6)前段共同完成托起和输送秧、土的那部分输送链上。由于外输送链(6)和 内输送链(4)运动的线速度相等,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内横连杆(16)和外横连杆(14)形成 配合空隙的大小始终是一致的,该配合空隙可以漏掉碎土粒和小土块,不能漏掉花生果。振 动筛(11)位于内输送链⑷的后下部,由前摇杆(12)和后摇杆(10)吊挂在机架(2)上。 集果箱(9)位于振动筛(11)的后下部,并安装在机架(2)上。 作业时,挖掘铲(1)将花生秧及土铲起后,首先进入外输送链(6)前段设有内输送 链(4)的这部分输送链,土粒及小土块经内横连杆(16)和外横连杆(14)形成的配合空隙 漏到田间以减轻作业负荷、提高工作效率,随输送链运转,秧、土脱离内输送链(4),其后,分 两路作业,一路是花生秧和土随外输送链(6)经铺放滑条(8)摆放到田间;另一路是掉落 的花生果和土经外输送链(6)的空隙漏到振动筛(11)上,经筛选,花生果被集中到集果箱 (9)收集起来,以此有效解决了秧、土分离 效果差,落果无法回收的问题,使本实用新型具有 掉落的花生果能有效回收,提高了作业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内外链式花生收获机,包括输送链安装在机架(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输送链(6)前段的内部设有内输送链(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链式花生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输送链(4)运动的 线速度和外输送链(6)运动的线速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链式花生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输送链(4)和外输 送链(6)的前部安装在同一根前轴(3)的链轮上,内输送链(4)后部安装在中轴(5)的链轮 上,外输送链(6)后部安装在后轴(7)的链轮上后,内横连杆(16)和外横连杆(14)相邻, 以此形成配合空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收获机械的内外链式花生收获机,它包括输送链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外输送链前段的内部设有内输送链,内输送链和外输送链运动的线速度相等,内输送链和外输送链的前部安装在同一根前轴的链轮上,内输送链后部安装在中轴的链轮上,外输送链后部安装在后轴的链轮上后,内横连杆和外横连杆相邻,形成配合空隙。以此有效解决了秧、土分离效果差和掉落花生果无法回收的问题,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作业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积极效果。
文档编号A01D29/00GK201690785SQ2010202273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7日
发明者何义, 王晓辉, 田华, 贾红升 申请人: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