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智能化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9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智能化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生产中育苗和防止灾害性天气破坏庄稼的大棚,属于农 业机械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塑料大棚在种植业中已广泛使用。在北方种 地前需要大棚育苗,为防灾害性的天气也需要大棚保护,现有的塑料大棚主要由侧墙和带 塑料薄膜的顶棚构成,需要花费大量人工、物力搭建,特别在灾害性天气时来不及搭建,错 过了保护庄稼的时机。现有大棚结构缺乏合理性,抗风性能差,容易被风吹倒,压坏庄稼,造 成损失。大棚,卷、放幕帘这一繁重的劳动却依然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 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塑料大棚存在的上述不足,为适应种植业的需 要,提供一种可组合使用的自动控制的组合式智能化大棚。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组合式智能化大棚,包括侧墙和带塑料薄膜的 顶棚,其特征是所述的顶棚设有圆形管制成的拱形框架,拱形框架的两侧拱形管上匹配安 装有滚轮,两侧拱形管中间设有带有齿条的拱形轨道和与之安装匹配的动力滚轮,两侧拱 形管之间设有连杆,连杆连接塑料薄膜并分别与两侧拱形管上的滚轮和拱形轨道上的动力 滚轮连接,拱形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放置塑料薄膜的圆形凹槽。所述的动力滚轮由动力齿轮、从动轮、伺服电机和支架安装构成,动力齿轮与拱形 轨道上的齿条啮合匹配。所述的拱形框架的四角处和拱形轨道的两端处分别设有固定针。所述的伺服电机的供电线路中设有自动控制大棚开、启时间的定时器。所述的拱形轨道上的最高和最低处分别设有控制动力滚轮行程的行程开关限位。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采用框架结构,固定脚插入 地内,棚体坚固,搭建方便快速,拆迁转移容易,省时、省力,坚固耐用,抗风能力强,风大时 也不容易将大棚吹倒,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是 种植业用塑料大棚的更新换代产品,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以本实用新型为一 单元,可两个单元或多个单元组合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滚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圆形凹槽、2动力滚轮、3从动轮、4伺服电机、5齿条、6动力滚轮、7圆形凹 槽、8固定针、9拱形管、10轨道、11拱形管、12连杆、13滚轮、14支架、15动力齿轮、16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组合式智能化大棚,由侧墙和带塑料薄膜的顶棚构成,顶棚采用圆形管制成拱形 框架,拱形框架的两侧拱形管9、11上匹配安装滚轮,两侧拱形管中间设置带有齿条5的拱 形轨道10,在拱形轨道10匹配安装匹动力滚轮2、6,动力滚轮由支动力齿轮15、从动轮3、 伺服电机4和支架14安装构成,动力齿轮15与拱形轨道上的齿条5啮合匹配。两侧拱形 管9、11之间设置连杆12、16,连杆12、16分别连接塑料薄膜并分别与两侧拱形管9、11上的 滚轮和拱形轨道10上的动力滚轮2、6连接,拱形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放置塑料薄膜的圆形 凹槽1、7。拱形框架的四角处和拱形轨道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插入地面固定的固定针8。伺 服电机的供电线路中设有自动控制大棚开、启时间的定时器。拱形轨道上的最高处两侧分 别设置控制动力滚轮行程的行程开关限位。在正常天气情况,庄稼需要通风和不保温的状态下。动力滚轮2、6在最低处,塑料 薄膜不覆盖大棚,收卷在拱形框架的两端的圆形凹槽1、7内。在突发的恶劣天气需要保护庄稼或庄稼需要保温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按钮,使动 力滚轮2、6的伺服电机4工作,伺服电机带动动力齿轮15在齿条5上运行,带动从动轮3 在轨道10上一起移动,同时通过连杆12、16带动拱形管9、11上的滚轮13滚动,使塑料薄 膜沿轨道向上移动,移动到最高处通过行程开关限位实现自动控制停止工作。收卷大棚的塑料薄膜时,只需使伺服电机17反向转动,使动力滚轮及滚轮13沿轨 道向下移动,塑料薄膜放置于圆形凹槽1、7内1、7内,大棚打开。在圆形凹槽1、7处上方适 当位置设置行程开关,通过行程开关限位实现自动控制停止工作。在供电线路中使用智能定时器,就能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随时 控制大棚的开、启工作。使用过程中根据农田的大小情况,可实现灵活的组合拼装使用。组合拼装使用时, 就位范围确定后,使用重器把六个固定针8砸入土地固定。或把固定针8安装在桩基内固 定,使大棚不会被风刮倒。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智能化大棚,包括侧墙和带塑料薄膜的顶棚,其特征是所述的顶棚设有 圆形管制成的拱形框架,拱形框架的两侧拱形管上匹配安装有滚轮,两侧拱形管中间设有 带有齿条的拱形轨道和与之安装匹配的动力滚轮,两侧拱形管之间设有连杆,连杆连接塑 料薄膜并分别与两侧拱形管上的滚轮和拱形轨道上的动力滚轮连接,拱形框架的两端分别 设有放置塑料薄膜的圆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智能化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滚轮由动力齿轮、 从动轮、伺服电机和支架安装构成,动力齿轮与拱形轨道上的齿条啮合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智能化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拱形框架的四角处和拱 形轨道的两端处分别设有固定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智能化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伺服电机的供电线路中 设有自动控制大棚开、启时间的定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智能化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拱形轨道上的最高和最 低处分别设有控制动力滚轮行程的行程开关限位。
专利摘要组合式智能化大棚,属于农业机械化技术领域。包括侧墙和带塑料薄膜的顶棚,顶棚设有圆形管制成的拱形框架,拱形框架的两侧拱形管上匹配安装有滚轮,两侧拱形管中间设有带有齿条的拱形轨道和与之安装匹配的动力滚轮,两侧拱形管之间设有连杆,连杆连接塑料薄膜并分别与两侧拱形管上的滚轮和拱形轨道上的动力滚轮连接,拱形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放置塑料薄膜的圆形凹槽。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制造简单,棚体坚固,搭建方便快速,拆迁转移容易,省时、省力,坚固耐用,抗风能力强,风大时也不容易将大棚吹倒,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是种植业用塑料大棚的更新换代产品,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文档编号A01G9/14GK201781822SQ2010202538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俞芬, 葛文军, 谈广新, 陈东林 申请人:扬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