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草腋芽专用抑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70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烟草腋芽专用抑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烟草腋芽专用抑制剂。本发明用于烟草栽培,主要功能是抑制烟草腋芽的萌发与生长。
背景技术
在生产中,为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去除生殖器官,即打顶, 以集中营养物质供应叶片。打顶后,每个叶腋可先后长出2-4个腋芽。所以,除在一定条件下根据需要留1 2个腋芽培育杈烟外,其他腋芽在萌芽后应及时抹掉,否则植株中下部叶片不充实,身份轻,油分少,弹性差,吃味和香气都降低;上部叶片长得小而薄,导致减产降质,还会加重当年虫害发生和病害侵染,加大下年虫害的群体。在对烟草打顶后,彻底抹杈是保证烟草产量和品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但烟株腋芽萌发力很强,传统的人工抹杈不但费工多,且抹掉烟杈后相对减少了烟叶干物质的积累,降改进低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人工操作时,频繁的田间作业还会造成病害交互感染等。以前控制腋芽多采用人工抹杈法,易造成病害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20世纪40年代,世界各地产烟国都认识到人工操作抹杈的弊端,纷纷开始研究应用化学抑制剂以抑制烟草的腋芽。40年代末期,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吲哚乙酸对烟草腋芽有抑制作用,且使烟株中上部叶面积明显增大,但对烟株茎叶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被淘汰;20世纪50年代又发现矿物油及乳化剂可以杀死烟草腋芽,由于乳化剂具有适宜粘度,气候比较正常时效果很好,它可以灼坏柔嫩多汁的杈芽组织,而不会伤害较老的茎部组织,然而在气候较热空气湿度低的条件下,可能严重灼伤叶腋,使叶片脱落,气候潮湿时还会引起叶腋腐烂落叶,严重时整株死亡。后来,很快就被是顺丁烯二酸酰胼(Maleic hydrozide,MH)所取代。应用MH不仅能很好的抑制烟草腋芽生长,同时也能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试验,MH能提高烟叶中烟叶中钾的含量,提高了烟叶的燃烧性。但从卷烟生产角度来看,MH处理给烤后的烟叶带来了某些消极影响上部叶片增厚、填充力降低、烟碱下降、平衡水和糖分升高。 同时,MH也面临着毒性和残留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开始研究脂肪醇类和酯类抑芽剂,并开展了对许多植物油、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醇及含有支链或环状结构的低级烷基酯等对腋芽抑制作用的研究。美国用醋酸二甲基十二烷胺盐溶液施药2次对腋芽的杀死率可达82 %;加拿大曾普遍采用C8-C10脂肪醇。津巴布韦采用504化学除草剂来抑制腋芽。我国对烟草抑芽剂的研究较少。20世纪50年代有人研究过煤油胶剂、豆油氢氧化钠乳剂和萘乙酸等,但效果都不理想。自1981年以来,我国就开始了正辛醇的除芽效果研究,随后,以正辛醇(C8)加一些其他物质研制成功的腋芽抑制剂1号,抑芽效果较好,但因喷淋法易造成药害,笔涂法不易被烟农所接受,所以该抑芽剂未能在烟草上广泛应用。自 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注意到了二硝基甲苯胺类除草剂可作为烟草抑芽剂,克服了前述抑芽剂的缺点,现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烟草生产中应用的抑芽剂主要有内吸剂、局部内吸剂和触杀剂等三大类。内吸性抑芽剂以MH为代表,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是MH的钾盐和胆碱盐。触杀剂又称“生长扼杀剂”,是通过利用嫩老组织对药剂反映不同的特性,从而达到抑制腋芽生长的目的。这类抑芽剂以脂肪醇类为主,以正辛醇为代表。触杀剂对腋芽特别敏感,对茎叶及体内代谢影响很小或无影响,同时在体内的残留量也低,目前在世界烟草生产国如美国、加拿大和津巴布韦等国家中得到较广泛应用。在我国由于使用单一抑芽剂方式,而触杀剂的残效期短,故未能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使用。局部内吸剂兼具触杀与内吸两种作用,主要抑制腋芽生长点的细胞分裂,作用强,药物在叶片内残留量低,该药剂原液毒性大。局部内吸剂大都为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为504化学除草剂类除杀型和MH类内吸型抑芽剂来看,它们都是化学制剂农药,从抑芽效果、污染、残留、 使用方法、成本等综合指标评估来看,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尤其是给环境和人体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烟草腋芽发生的生理机制及参与因素的研究,在探明植物激素和植酸相互协同作用机制基础上研制出能显著抑制腋芽的萌发、形成的激素型专用生长调节剂产品,且无污染、无毒、无残留,能满足当今烟草生产上的需要,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抑制烟草腋芽萌发,并提高产量,且安全、无毒、 无公害的烟草腋芽抑制剂。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烟草腋芽抑制剂以1升水溶液中所含主效成分及其重量克计的组成范围如下植酸(1.900 — 4. 600)、脱落酸 (0. 120 0. 650)、氯化钙(5. 500 — 7. 500)、硼酸(3. 500 5. 800)、多效唑(0. 100 — 0. 800)、正已醇(0. 011 - 0. 060),上述物质溶解后配成的溶液最后pH值在5. 90 6. 90 之间;以1升水溶液中所含重量克计的较佳组成范围如下植酸(2. 700 - 4. 210)、脱落酸(0. 300 0. 480)、氯化钙(6. 110 — 7. 200)、硼酸(4. 500 5. 200)、多效唑(0. 150 — 0. 350)、正已醇(0. 027 - 0. 048),上述物质溶解后配成的溶液最后pH值在5. 90 6. 90之间;以1升水溶液中所含重量克计的最佳组成如下植酸(3. 300)、脱落酸(0. 350)、氯化钙 (7. 820)、硼酸(8. 800)、多效唑(0. 250)、正已醇(0. 036),上述物质溶解后配成的溶液最后 PH值在5. 90 6. 90之间。本发明组分中所用的植酸是通过减少游离磷酸,抑制水解酶类的活性从而腋芽的萌发;本发明组分中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能提高植物体内保护酶系统一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脱落酸能与植酸协同作用从而抑制一些水解酶的活性。本发明组分中氯化钙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来抑制植酸酶的活性,从而避免植酸的水解,一是钙与植酸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不利于植酸酶作用;二是钙竞争植酸酶活性中心,而直接降低植酸酶活性。本发明组分中的多效唑可促进烟草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同时有利于ABA的积累。本发明使用简便易行,每666. 7m2用100 mL成品药液兑20升水稀释后即可使用。当大部分植株处于花蕾延长期至始花期进行打顶, 打顶后立即施药或24小时内施药,打顶同时抹去超过2. 5厘米的腋芽,涂药一次即可,药液能在四小时内被有效吸收。本发明简单有效,用量极小,且均为水溶性物质,液体呈棕黄色, 无臭,可较长时期贮放不变性,且无毒无害,长期使用无破坏生态环境之忧。适用于我国烟草产区使用。本发明的制造工艺流程如下各固体组分按规定的配比分别计量、混和,经传送设备输送至混合(或搅拌)设备中,加入液体组分,混勻,再经分装设备分装成成品。
权利要求
1.要求保护植酸和脱落酸协同作用从而抑制烟草腋芽萌发功能的发明。
2.一种烟草腋芽专用抑制剂,其特征在于以1升水溶液中所含主效成分及其重量克计的组成范围如下植酸(1.900 - 4. 600)、脱落酸(0. 120 0. 650)、氯化钙(5. 500 一 7. 500)、硼酸(3. 500 5. 800)、多效唑(0. 100 — 0. 800)、正已醇(0. 011 — 0. 060),上述物质溶解后配成的溶液最后PH值在5. 90 6. 90之间;以1升水溶液中所含重量克计的较佳组成范围如下植酸(2. 700 — 4. 210)、脱落酸(0. 300 0. 480)、氯化钙(6. 110 — 7. 200)、 硼酸(4. 500 5. 200)、多效唑(0. 150 — 0. 350)、正已醇(0. 027 — 0. 048),上述物质溶解后配成的溶液最后PH值在5. 90 6. 90之间;以1升水溶液中所含重量克计的最佳组成如下植酸(3. 300)、脱落酸(0. 350)、氯化钙(7. 820)、硼酸(8. 800)、多效唑(0. 250)、正已醇 (0. 036),上述物质溶解后配成的溶液最后pH值在5. 90 6. 90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草腋芽专用抑制剂,属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在对烟草打顶后,彻底抹杈是保证烟草产量和品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但烟株腋芽萌发力很强,传统的人工抹杈不但费工多,且抹掉烟杈后相对减少了烟叶干物质的积累,降改进低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人工操作时,频繁的田间作业还会造成病害交互感染等。一种烟草腋芽专用抑制剂抑制剂的主效成分及其重量克计(1升水溶液中)的组成范围为植酸(1.900-4.600)、脱落酸(0.120~0.650)、氯化钙(5.500-7.500)、硼酸(3.500~5.800)、多效唑(0.100-0.800)、正已醇(0.011-0.060),用于抑制烟草腋芽芽效果好,抑制百分率最高可达100%,且不影响烟草植株正常的生长。与目前市售的化学制剂农药型腋芽抑制剂比较,不仅使用方便、抑芽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无毒无害,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01N37/42GK102217650SQ201110111050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30日
发明者丁君辉, 王若仲, 肖浪涛, 胡日生, 黄志刚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