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微胶囊生物饲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饲料领域,尤其是一种水产幼苗的微胶囊生物饲料。
背景技术:
中国的水产养殖业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幼苗饲料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水产幼苗肠道消化力弱,但又十分需要高蛋白质来迅速适应其生长的需要。传统上以鱼粉、豆粕为主的饲料欠缺综合平衡。饲料配方不当,消化不良,粪便富营养化,使之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臭味体,随之排泄而成为环境污染源。微粒饲料易溶于水,不但造成残渣浪费,也污染水体,影响幼苗生长。胶囊饲料欠味觉,水产幼苗对其往往视而不见,触而不食。水产幼苗成活率低,与饲料的饲喂密切相关。 饲料的问题一直长期困扰水产育苗养殖业。经过长期的实验,创新饲料配方在饲料中添加复合高蛋白粉、发酵薯粉、微生物蛋白酵母、藻类单细胞蛋白提取物、多功能纤溶激活物、微生物益生菌、蚯蚓酶浸出液等原料, 调整微量元素配比和氨基酸成份等可有效地促进水产幼苗的消化吸收,增强体质。应用生物技术,对饲料原料进行生化处理,制造的微胶囊生物饲料,效果明显。生物复合高蛋白粉生化处理由蚯蚓、蝇蛆、黄粉虫、蟑螂、蜗牛仔、水蛭、虾壳、猪肝、鸡蛋黄为原料,通过生物孵育提取出多功能纤溶激活物产品,这是高性能生物催化剂, 可应用于其它原料的生产。之后,剩余物即为生物复合高蛋白粉。其蛋白质含量高于鱼粉, 氨基酸成份丰富,又易于消化。蛋白粉含有蝇蛆抗菌肽等物质,可提高幼苗免疫力。藻类单细胞蛋白提取物生产海藻含有大量的粗蛋白,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在全球性蛋白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将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野生海藻应用于饲料行业和提取有效成份物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通过对硅藻的营养分析,发现其干品中蛋白质含量为35% -60%,脂肪含量为4% -20%,碳水化合物9% -35%,营养十分丰富。微生物蛋白酵母生产为了提高酒槽、沼渣酵母的利用率,提升酒糟、沼渣酵母抽提物,采用自溶与添加外源酶(多功能纤溶激活物)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微生物酵母及抽提物,通过生化反应,结果表明自溶-酶联技术是制备酒糟、沼渣酵母及抽提物的理想方法, 其抽提率和蛋白质利用率分别达68. 6%和87.3%,制成成品中总氮和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达10. 6%和4. 3%;以生化反应制备工艺,生产酵母及抽提物是最佳的应用技术。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浓度25ug/ml的多功能纤溶激活物,添加核糖、蛋氨酸、硫胺素,酶解后的酵母细胞壁可用于制备高活性β-葡聚糖;经生化反应后,酒糟、沼渣酵母及抽提物,其整体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微生物益生菌饲料养殖应用微生物益生菌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菌群,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稳定的微生物系统,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现象。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能把饲料大分子有机物(木质素、甲壳素等)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糖类、酶类等),加之菌体本身及其分泌(合成)的活性酶等物质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18种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不同营养成份提高,适口性更好。喷涂微生物益生菌的饲料,菌群作用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有害物质的生成,抑制腐败菌生长,提高动物抗病力和繁殖力,对疫病有防治效果。由于促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改善动物体内外环境,大幅减少粪便的排泄,同时也达到环保的清洁效果。使用微生物益生菌是替代使用化学抗生素药物的有效方法。生物诱食剂制作将新鲜蚯蚓、鲜蝇蛆捣烂后,加入多功能纤溶激活物生物催化剂,经过孵育器发酵后,过滤得到诱食剂浸出液。可结合微胶囊外包膜,解决水产幼苗的诱食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水产幼苗微胶囊生物饲料。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1、一种微胶囊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高蛋白粉、藻类单细胞提取物、微生物蛋白酵母、脱毒发酵薯粉、微生态营养液、诱食包膜剂,它们的原料重量配比按份计是复合高蛋白粉40-50、藻类单细胞提取物5-10、微生物蛋白酵母20-30、脱毒发酵薯粉20-25。2、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各种原料的重量配比按份计优选为复合高蛋白粉45、藻类单细胞提取物7、微生物蛋白酵母25、脱毒发酵薯粉23。3、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复合高蛋白粉包含由蚯蚓30 %、蝇蛆20 %、黄粉虫10 %、蟑螂5%、蜗牛仔5%、水蛭5%、虾壳5%、猪肝10%、鸡蛋黄10%的成份制成。4、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脱毒发酵薯粉包含由木薯70%、红薯20%、马伶薯10%的成份制成。5、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微生态营养液包含由微生物益生菌40%、多种氨基酸 30%、多种维生素15%、卵磷脂10%、多功能纤溶激活物5%在乳化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加工成为微生态营养液。6、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微生物益生菌包含由光合细菌1、酵母菌0. 5、乳酸菌0. 5、 红糖2、水40的比例,将菌液在15 0C -40 °C条件下装入透明密封容器内进行培养48小时,之后,将菌液用增氧机充气曝气培养48小时。7、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诱食包膜剂包含由蚯蚓酶浸出液、鲜蝇蛆浸出液与食用明胶液按1 9的配比在乳化搅拌机中搅拌混合成诱食包膜剂。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步骤为①、将各种原料复合高蛋白粉、发酵薯粉、微生物蛋白酵母粉、藻类单细胞提取物放置混合调质机搅拌经双轴熟化机熟化。②、把微生态营养液与步骤①的熟化料用胶体磨充分混和均质成乳化液再通过恒流泵进入喷雾微粒干燥机加工成微颗粒料。③、由涂层包膜机将诱食包膜剂化成雾状,涂层包膜于步骤②的微颗粒料,制成直径0. 2毫米至1. 5毫米的微胶囊,再经过低温(40°C以下)烘干,过筛分级、真空包装,完成饲料生产制备的工艺工序。本发明与现有传统饲料生产技术相比,在养殖中呈现出其优势A.提升了饲料的品质。经过生化处理的生物复合高蛋白粉、藻类单细胞提取物、微生物蛋白酵母、脱毒发酵薯粉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和能量并且促进吸收消化。
B.微胶囊合成生产工艺,保护了饲料原料的营养成份。诱食包膜剂,解决了幼苗饲喂味觉难题。微胶囊使饲料在水中持续存在,降低了饲料残渣对水质的污染。C.提升养殖食品安全机率。生物饲料不添加化学抗生素等药物,以微生物益生菌、 多功能纤溶激活物、蚯蚓酶、蝇蛆抗菌肽等来替代化学抗生素,以增强免疫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将原料复合高蛋白粉40、藻类单细胞提取物10、微生物蛋白酵母30、脱毒发酵薯粉20放置混合调质机搅拌经双轴熟化机熟化。把微生态营养液与熟化料用胶体磨充分混和均质成乳化液再通过恒流泵进入喷雾微粒干燥机加工成微颗粒料。将诱食包膜剂在65°C状态下烊化,由涂层包膜机将诱食包膜剂化成雾状,涂层包膜于微颗粒料制成微胶囊,再经过低温(40°C以下)烘干,过筛分级、真空包装。实施例2:将原料复合高蛋白粉45、藻类单细胞提取物7、微生物蛋白酵母25、脱毒发酵薯粉23放置混合调质机搅拌经双轴熟化机熟化。把微生态营养液与熟化料用胶体磨充分混和均质成乳化液再通过恒流泵进入喷雾微粒干燥机加工成微颗粒料。将诱食包膜剂在65°C状态下烊化,由涂层包膜机将诱食包膜剂化成雾状,涂层包膜于微颗粒料制成微胶囊,再经过低温(40°C以下)烘干,过筛分级、真空包装。实施例3:将原料复合高蛋白粉50、藻类单细胞提取物5、微生物蛋白酵母20、脱毒发酵薯粉25放置混合调质机搅拌经双轴熟化机熟化。把微生态营养液与熟化料用胶体磨充分混和均质成乳化液再通过恒流泵进入喷雾微粒干燥机加工成微颗粒料。将诱食包膜剂在65°C状态下烊化,由涂层包膜机将诱食包膜剂化成雾状,涂层包膜于微颗粒料制成直径 0. 2毫米至1. 5毫米的微胶囊,再经过低温(40°C以下)烘干,过筛分级、真空包装。实施例4 所述的复合高蛋白粉生化处理的生产方法将蚯蚓30%、蝇蛆20%、黄粉虫10 %、蟑螂5 %、蜗牛仔5 %、水蛭5 %、虾壳5 %、猪肝10 %、鸡蛋黄10 %为原料,通过物料筛选槽进入捣碎机进行捣碎,把浆液输送进入浆加工装置;浓浆液加入重磁水在高速搅拌机中搅拌,在不沉降状态下,分离杂质,进入生物孵育器;在孵育罐中保持37°C恒温,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孵育48小时至96小时,将孵育后的浆液经过多层滤膜器过滤后,得到清浆,进入离心机,在3000rpm离心机里离心15min,取出纯浆放入_10°C的冷柜内预冷;将解冻后的纯浆加入乙醇,调含醇量为80 %,进入搅拌机拌勻后进入干燥机干燥为粉状,提取出多功能纤溶激活物产品。这是高性能生物催化剂,可应用于其它原料的生产。之后,剩余物即为生物复合高蛋白粉,在烘干机烘干后用超微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实施例5 所述的藻类单细胞蛋白提取物的生产方法将藻类原料投入筛打除尘机去除砂尘,进入裂切分丝器切成细丝状,再将原料投入搅拌机,按比例添加0. 多功能纤溶激活物、0. 5%纤维素酶、乳酸、1. 3%酵母,搅拌后进入发酵槽,添加2倍的水密封厌氧发酵M小时,取出浆液送至提取加工分级装置的分级过滤器进行分级过滤,进入冷冻干燥机加工成为干粉。实施例6 所述的微生物蛋白酵母的生产方法将微生物培养基酒糟、沼渣在微生物菌种生产装置中经过消毒室接种,在配料桶添加多功能纤溶激活物、核糖、蛋氨酸、硫胺素,在发酵罐、反应釜调节温度和湿度发酵成为蛋白酵母,经过烘干、粉碎成产品。
实施例7 所述的薯粉脱毒发酵的生产方法将木薯70%、红薯20%、马伶薯10% 放置超微粉碎机粉碎成粉末送至搅拌机加微生物发酵剂混合,然后放置密封发酵槽发酵, 在温度40°C-20°C的条件下,发酵时间18-M小时,发酵剂与薯粉的发酵用量按1 1000的比例配制。脱毒木薯发酵剂与薯粉混合后,在磷酸氢钙与多功能纤溶激活物之辅酶(β_葡聚糖酶136万U/ml,纤维素酶11万U/ml,半纤维酶15万U/ml,果胶酶0. 8万U/ml)的辅助下,微生物迅速繁殖启动,微生物发酵剂中乳酸菌等马上把木薯中的PH值降低,使有害菌包括黄曲毒素无法生存并自溶(有害菌不喜欢酸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黄曲毒素和木薯中的有毒物质氰氢酸、亚麻苦苷等(包括其他配料中的毒素)在微生物的发酵中被分解和脱除,复合酶开始降解木薯中的粗纤维,同时生成大量的糖分,产朊假丝酵母将木薯的一些成分转化为菌蛋白。木薯的淀粉含量为68%,高于玉米、小麦、稻米等谷物主粮3%-5%,是十分理想的饲料用粮。木薯含有丰富的营养,干物质中无氮浸出物高达70. 35%,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实施例8 所述的微生态营养液的生产方法将微生物益生菌40%、多种氨基酸 (赖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甘氨酸、色氨酸、丙氨酸)30%、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 B1、B2、B6、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15%、卵磷脂10%、多功能纤溶激活物5%在乳化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加工成为微生态营养液。实施例9 所述的微生物益生菌的生产方法首先配制菌液,按光合细菌1、酵母菌 0.5、乳酸菌0.5、红糖2、水40的比例,将菌液在15°C _40°C条件下装入透明密封容器内进行培养48小时,之后,将菌液用增氧机充气曝气培养48小时。实施例10 所述的诱食包膜剂的生产方法加工蚯蚓酶浸出液,将鲜蚓、鲜蝇蛆捣烂后,加入多功能纤溶激活物,配比为1000 1,再加进2份蒸馏水用搅拌机搅拌10分钟, 发酵6小时后,过滤得到浸出液。把蚯蚓酶诱食浸出液、食用明胶液按1 9的配比在乳化搅拌机中搅拌混合成诱食包膜剂,由涂层包膜机将诱食包膜剂化成雾状,涂层于微颗粒料。本发明的微胶囊饲料系列产品可以实现营养性、诱食性、适口性和抗病性的协调一致,可大幅提高鱼虾苗生长率和变态率、抗病力和存活率,解决了育苗过程中出现的死亡率高、生长发育慢及幼体活力差等问题;其优良的诱食性和适口性可明显提升幼体的首次摄食成功率;其中所添加的独特营养性免疫激活物质可显著增强鱼虾苗的免疫力和抗逆能力。使用本产品可极大提高鱼虾苗的主动觅食能力与饲料利用率,明显加快苗种的生长速度,缩短培苗期,并可大幅度提高鱼虾苗的免疫力、抗逆力、抗应激能力与存活率;同时可去除苗种体表污物,使出池苗种体表洁净、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改进饲料的配方,蛋白质替代、谷物粮食替代、化学添加剂替代已是饲料科研和技术开发的主流方向。创新技术的应用,拓展了饲料原料的范围,制备技术和新配方将使传统的水产幼苗饲料生产发生变革。
权利要求
1.一种微胶囊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高蛋白粉、藻类单细胞提取物、微生物蛋白酵母、脱毒发酵薯粉、微生态营养液、诱食包膜剂,它们的原料重量配比按份计是复合高蛋白粉40-50、藻类单细胞提取物5-10、微生物蛋白酵母20-30、脱毒发酵薯粉20-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各种原料的重量配比按份计是复合高蛋白粉45、藻类单细胞提取物7、微生物蛋白酵母25、脱毒发酵薯粉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高蛋白粉包含由蚯蚓30%、蝇蛆20%、黄粉虫10%、蟑螂5%、蜗牛仔5%、水蛭5%、虾壳5%、猪肝10%、鸡蛋黄10%的成份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毒发酵薯粉包含由木薯70 %、红薯20 %、马伶薯10 %的成份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态营养液包含由微生物益生菌40%、多种氨基酸30%、多种维生素15%、卵磷脂10%、多功能纤溶激活物5% 在乳化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加工成为微生态营养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益生菌包含由光合细菌1、酵母菌0. 5、乳酸菌0. 5、红糖2、水40的比例,将菌液在15°C _40°C条件下装入透明密封容器内进行培养48小时,之后,将菌液用增氧机充气曝气培养48小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食包膜剂包含由蚯蚓酶浸出液、鲜蝇蛆浸出液与食用明胶液按1 9的配比在乳化搅拌机中搅拌混合成诱食包膜剂。
8.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步骤为①、将各种原料复合高蛋白粉、发酵薯粉、微生物蛋白酵母粉、藻类单细胞提取物放置混合调质机搅拌经双轴熟化机熟化。②、把微生态营养液与步骤①的熟化料用胶体磨充分混和均质成乳化液再通过恒流泵进入喷雾微粒干燥机加工成微颗粒料。③、由涂层包膜机将诱食包膜剂化成雾状,涂层包膜于步骤②的微颗粒料,制成直径 0. 2毫米至1. 5毫米的微胶囊,再经过低温(40°C以下)烘干,过筛分级、真空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高蛋白粉、藻类单细胞提取物、微生物蛋白酵母、脱毒发酵薯粉、微生态营养液、诱食包膜剂,它们的原料重量配比按份计是复合高蛋白粉40-50、藻类单细胞提取物5-10、微生物蛋白酵母20-30、脱毒发酵薯粉20-25。具有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环保,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以生物制品替代化学抗生素添加剂,提高了食品安全机率。
文档编号A23K1/18GK102511688SQ20111044010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张善财, 张雅丽, 温云山, 郭伟, 郭坤, 郭强, 郭梓杰, 郭臻, 陈宜浩, 陈志平 申请人:张善财, 郭伟, 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