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收获机械,尤其涉及一种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棉秆机械化收获方式主要可分为拔秆收获和切割收获两种。拔秆收获以申请号为200720033978. 3、名称为《一种棉秆收获机》的专利技术为典型结构,首先通过拔秆机将棉秆从土中拔出并集中堆放,再由人工或机械进行捡拾收集,最后进行集中粉碎, 用作生物质燃料或工业原料。由于这种收获方式工序多,所以成本较高。切割收获方式以 200810057215. 1、名称为《自走式棉秆联合收割机》的中国专利为代表,与小麦收获类似, 先用割刀将棉秆从根部割断,再输送至切碎机进行粉碎。由于棉秆木质纤维含量高,茎秆粗壮,切割时动力消耗大,割刀磨损严重,而且棉秆根茬被留在土壤中,不易腐烂,给下一茬作物生长带来困难。棉秆作为优质的生物质燃料,在能源短缺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棉秆也是优质的工业原料,可用于造纸和压板等。对棉秆进行机械化收获,降低成本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不留根茬,并且收获工序简捷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从而为棉秆收获提供更为适用的机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包括安置在行走机械上的割台、切碎部件以及集料箱,所述割台安置在行走机械前端,通过输送过桥与切碎部件衔接,所述切碎部件通过输送部件与集料箱衔接;所述割台前端下部装有传动装置带动的可旋转水平拔秆辊,所述拔秆辊由截面为矩形的拔秆轴和从矩形各面分别延伸出的相邻垂直的拔秆齿条组成,所述拔秆齿条上具有间隔分布的V字形拔秆齿;所述拔秆辊后部两侧的割台底板上分别安置传动装置带动的相对旋转垂直拨禾轮,所述拨禾轮的外圆间隔分布有拨禾片,所述两拨禾轮上方分别装有由邻近拔秆辊处逐渐聚拢至输送过桥的挡板。当行走机械前行时,拔秆齿叉入棉秆,在拔秆辊的旋转作用下,不断将棉秆从底部拔起,同时在拨禾轮的共同作用下,被拨向输送过桥方向,并在挡板的约束下,逐渐聚拢。之后由输送过桥传输到切碎部件,切碎后的棉秆通过输送部件,输送到集料箱中,从而完成棉秆的拔秆切碎收获机械化作业。本发明固定在矩形截面上相互垂直的拔秆齿条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在水平位置拔秆齿条叉入棉秆时,垂直位置的拔秆齿条起到推抵棉秆保持其直立的作用,因此更便于被拔起,并有利于拔起后被垂直拨禾轮拨送。割台设置的挡板使得棉秆向中间聚拢,防止了棉秆被拨禾轮带入割台死角,具有不留根茬、并且收获工序简捷的优点。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V字形拔秆齿的齿谷处具有下表面倾斜形成的刃口。这样,当叉入棉秆时,刃口可以切入秆皮,从而可以确保旋转时将棉秆拔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割台与输送过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拔秆辊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1中输送过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1中切碎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侧视图。
图10为图1中输送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图4中拔秆齿条的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割台2-输送过桥3-驾驶室4-切碎部件5-输送部件6_底盘7_发动机8-集料箱9-拔秆辊10-垂直拨禾轮11-挡板12割台底板13-第一输送辊副14-第二输送辊副15-拔秆齿条16-拔秆轴17-第一下输送辊18-第一上输送辊19-第二下输送辊20-第二上输送辊21-过桥壳体22-动刀23-定刀24-螺旋绞龙25-刮板输送直ο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基本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安置在行走机械——收获机前端的割台1、中部的切碎部件4以及后部的集料箱8。安置在行走机械前端的割台1通过输送过桥2与切碎部件4衔接,切碎部件4通过输送部件5与集料箱8 衔接。
如图3、图4、图5所示,割台1前端下部装有传动装置带动的可旋转水平拔秆辊 9,拔秆辊由截面为矩形的拔秆轴16和从矩形各面分别延伸出的相邻垂直的拔秆齿条15组成,拔秆齿条15上具有间隔分布的V字形拔秆齿,V字形拔秆齿的齿谷处具有下表面倾斜形成的刃口(参见图12)。拔秆辊9后部两侧的割台底板12上分别安置传动装置带动的相对旋转垂直拨禾轮10。拨禾轮10的外圆间隔分布有拨禾片,两拨禾轮10上方分别装有由邻近拔秆辊9处逐渐聚拢至输送过桥2的挡板11。割台底板12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工作时,拔秆辊由于收获机的行进以及自身转动使棉秆被夹在V形切口之间,尤其是刃口可以切入秆皮,从而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将其拔起并向后传送。棉秆经拔秆辊拔起后,由垂直拨禾轮向后拨动,挡板使得棉秆向中间聚拢进入输送过桥,且防止棉秆被拨禾轮带入割台死角。割台底板呈倾斜状态使得棉秆更容易进入对辊机构,同时也使得拔秆带出的泥土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掉落。
图6所示的输送过桥由分别安装在过桥壳体21前后的两组对辊机构构成,第一组对辊机构由第一上、下输送辊18、17构成,第二组对辊机构由第二上、下输送辊20、19构成。 棉秆由割台进入输送过桥时,两组对辊机构对其进行碾压,再输送到切碎部件。第一上输送辊18与过桥壳体21构成升降移动副,其上方装有使其趋向压紧第一下输送辊17的弹簧, 因此可以对棉秆有效碾压,避免卡滞。图7、图8所示的切碎部件由安置在旋转轴上的一组动刀22以及固定在旋转轴外围且与动刀形成切口的定刀23构成。动刀22和定刀23的刃口均与旋转轴的轴线构成空间倾角,且动刀与定刀刃口的倾斜角度与旋转轴的轴线对称,因此在旋转过程中与定刀23 形成铡切刃口,在切碎过程中产生剪切效果,降低功耗,且刀片容易加工。图9、图10、图11所示输送部件安装在切碎部件后下方,由水平螺旋绞龙M及安装在螺旋绞龙输出端的刮板输送装置25组成,该刮板输送装置25的输出端与集料箱8衔接。棉秆被切碎后,由于自身重力及惯性的作用被甩至切碎部件后下方,螺旋绞龙M将其输送至一侧,再由刮板输送装置25将其刮送至集料箱8中。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具有以下优点
1、全齿拔秆辊可以在割台幅宽内对棉秆实行不对行收获,一次性完成棉秆拔除、输送、 切碎、集箱工序,降低了收获成本,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种植制度。2、采用棉秆拔除收获方式,避免留根茬,给下一茬作物种植带来方便。3、采用垂直拨禾轮结构,更符合棉秆生长特性。4、输送过桥采用两组对辊机构,既起到输送作用,又在切碎前对棉秆进行碾压,降低了切碎所需动力,有效保护切碎部件,减少了机器故障,延长了刀片的使用寿命,尤其是第一组对辊式机构上喂入辊为浮动式,可根据进料量自动调整开口幅度,在负荷突然增大时保护传动链。5、动刀和/或定刀与轴向倾斜安装,且动刀与定刀刃口与轴线角度对称,能保证动刀与定刀之间的间隙一致,有利于减小机器震动,且在切碎过程中产生剪切效果,可以降低功耗。6、采用螺旋输送和刮板输送相结合的集料方式,降低了粉尘污染,大大改善了驾驶员的工作环境。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包括安置在行走机械上的割台、切碎部件以及集料箱,所述割台安置在行走机械前端,通过输送过桥与切碎部件衔接,所述切碎部件通过输送部件与集料箱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台前端下部装有传动装置带动的可旋转水平拔秆辊,所述拔秆辊由截面为矩形的拔秆轴和从矩形各面分别延伸出的相邻垂直的拔秆齿条组成,所述拔秆齿条上具有间隔分布的V字形拔秆齿;所述拔秆辊后部两侧的割台底板上分别安置传动装置带动的相对旋转垂直拨禾轮,所述拨禾轮的外圆间隔分布有拨禾片,所述两拨禾轮上方分别装有由邻近拔秆辊处逐渐聚拢至输送过桥的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V字形拔秆齿的齿谷处具有下表面倾斜形成的刃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台底板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过桥由分别安装在过桥壳体前后的两组对辊机构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对辊机构的上输送辊与所述过桥壳体构成升降移动副,其上方装有使其趋向压紧对应下输送辊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碎部件由安置在旋转轴上的一组动刀以及固定在旋转轴外围且与动刀形成切口的定刀构成,所述动刀和定刀的刃口均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构成空间倾角,且动刀与定刀刃口的倾斜角度与旋转轴的轴线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件安装在切碎部件后下方,由水平螺旋绞龙及安装在螺旋绞龙输出端的刮板输送装置组成,所述刮板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集料箱衔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机包括安置在行走机械上的割台、切碎部件以及集料箱,割台安置在行走机械前端,通过输送过桥与切碎部件衔接,切碎部件通过输送部件与集料箱衔接;割台前端下部装有传动装置带动的可旋转水平拔秆辊,拔秆辊由截面为矩形的拔秆轴和从矩形各面分别延伸出的相邻垂直的拔秆齿条组成,拔秆齿条上具有间隔分布的V字形拔秆齿;拔秆辊后部两侧的割台底板上分别安置传动装置带动的相对旋转垂直拨禾轮,拨禾轮的外圆间隔分布有拨禾片,两拨禾轮上方分别装有由邻近拔秆辊处逐渐聚拢至输送过桥的挡板。本发明具有不留根茬、并且收获工序简捷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D45/00GK102487659SQ20111045448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宋锋, 平英华, 曲浩丽, 朱德文, 李瑞容, 杨雅婷, 胡桧, 陈明江, 陈永生 申请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