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产品养殖池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7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海产品养殖池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产品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殖池的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鱼类、海参等海产品养殖池的增氧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是保证海产品安全增长,防止病草害,提高产量的重要养殖手段,如果养殖池内的氧气供养不足,则会导致鱼类、海参等的死亡,影响生产量。现有的养殖池增氧方式主要是增氧设备和化学药物,现有的增氧设备只是单一向养殖池内注氧,氧气由养殖池的一侧直接向水内注入,这样容易导致注氧不均勻,造成局部缺氧,影响鱼类、海参等的生长;而向养殖池内投放化学药物虽然快速有效,但是其成本较高,并且存在增氧时间短、药品过多会危害鱼体等缺点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氧均勻、时间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的海产品养殖池增氧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管、三通管、支管、弯头以及气管,主管的底部管口与三通管相连,所述三通管为T形三通管,主管的底部管口与三通管的中部进口相连,三通管的另外两个出口分别与支管相连,支管的一侧管口与支管相连,另一侧管口与气管通过弯头相连,并支管与气管垂直设置,上述气管为螺旋状的橡胶管,该气管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针孔,即出气孔,并气管的末端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主管的顶部管口与提供氧气的风机相连,主管垂直于养殖池的短池边放置,其底部置于池底,支管沿池底短边铺设,气管沿池底长边铺设,增氧时,启动风机,气体由主管进入两支管,再有支管进入气管,最后由气管上的出气孔排至养殖池内部,由于气管为橡胶管,并表面设针孔,充气时,出气孔迫于压力张开,停止增氧时由于弹力而自行关闭,避免灌水;由于采用底部增氧,气体由池底散出,并气管为螺旋状,使排气的覆盖面更广,避免局部缺氧。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增氧均勻,避免局部缺氧,供氧时间长,提高生产效率。2、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主管1的底部管口与三通管2相连, 三通管为T形三通管,主管的底部管口与三通管的中部进口相连,三通管的另外两个出口分别与支管3相连,支管的一侧管口与支管相连,另一侧管口与气管4通过弯头5相连,并支管与气管垂直设置,气管为螺旋状的橡胶管,该气管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针孔6,即出气孔, 并气管的末端设有阀门7。
权利要求1. 一种海产品养殖池增氧设备,包括主管、三通管、支管、弯头以及气管,其特征是主管的底部管口与三通管相连,三通管为T形三通管,主管的底部管口与三通管的中部进口相连,三通管的另外两个出口分别与支管相连,支管的一侧管口与支管相连,另一侧管口与气管通过弯头相连,并支管与气管垂直设置,气管为螺旋状的橡胶管,该气管的表面设有针孔,即出气孔,并气管的末端设有阀门。
专利摘要一种海产品养殖池增氧设备,主管的底部管口与三通管相连,三通管分别与支管相连,支管与气管通过弯头相连,气管为螺旋状的橡胶管,气管的表面设有出气孔,气管的末端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具有增氧均匀、时间长,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2009631SQ20112010676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
发明者刘旭升 申请人:大连先先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