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0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灌溉装置,特别是一种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
背景技术
我国“十二五”农村水利发展十大目标确定的第四大目标规定到2020年,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要达到7. 6亿亩,从今年开始中央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建设投资中,每年划拨50亿元左右集中支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而当前,我国浇灌耗水量大,土壤板结,节水的喷灌不能节能,滴灌浪费人工,且都是露天进行,功能单一,干旱时不能高效节水,涝天时不能及时排水,地下渗灌能高效节水,但地下渗灌容易堵塞,不易观察、掌握。涝天不能及时排水,存在不能大发展的难题,因此,农田灌溉设备的改进和创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农田灌溉设备灌溉功能单一、灌溉效果不好、成本高、耗人工多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蓄水槽和支蓄水槽,主蓄水槽长度方向两侧有多个与主蓄水槽连通的支蓄水槽,主蓄水槽内有主槽水管,主槽水管上装有与主槽水管连通并置于支蓄水槽内的支槽水管,伸出主蓄水槽的主槽水管与输水管相连,构成一个灌溉单元, 多个灌溉单元和阀门并排装在输水管上,输水管一端经管道与进水池相连通,主蓄水槽和支蓄水槽内有蓄水输水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独特、成本低,节水效果好,是农田灌溉设备上的创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向使用状态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蓄水槽和支蓄水槽,主蓄水槽1长度方向两侧有多个与主蓄水槽1连通的支蓄水槽2,主蓄水槽1内有主槽水管3,主槽水管3上装有与主槽水管3连通并置于支蓄水槽2内的支槽水管4,伸出主蓄水槽1的主槽水管3与输水管5相连,构成一个灌溉单元,多个灌溉单元和阀门并排装在输水管5上,输水管5 —端经管道与进水池6相连通,主蓄水槽1和支蓄水槽2内有蓄水输水层13。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主蓄水槽1的端部两侧支蓄水槽2上有观察管7,观察管7分别与观查池8、观察沟10相连通,观察管7外端有螺丝帽。[0011]所说的支蓄水槽2对称均布在主蓄水槽1两侧,主蓄水槽1及支蓄水槽2内表面上有塑膜隔水层,底面的塑膜上有油毡护膜层(图中未画出),油毡护膜层上依次有蓄水输水层13、碎秸秆蓄水输水隔土层9、素土保护层12及机耕层11,实施时,铺上塑膜和油毡护膜层后,先用水检测一下,合格后,在主蓄水槽1和支蓄水槽2内放置蓄水输水层和水管。所说的支蓄水槽2的底部有一定的坡度,方便水流向支蓄水槽2的远端部。所说的进水池6内的管道端部装有滤水管帽,主槽水管3的端部有排水螺丝帽,支槽水管4的端部有滤水网帽。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在田地里根据灌溉单元的形状挖出放置沟,在主蓄水槽1及支蓄水槽2内表面有塑膜隔水层,其上放置由建筑碎料块和碎秸秆定比混合构成的蓄水输水层13,主蓄水槽1及支蓄水槽2上部放置碎秸秆蓄水输水隔土层9,碎秸秆蓄水输水隔土层9上盖上素土保护层12,素土保护层12上盖上机耕层11,进水池6放置在田地表面上,水面高度高于主蓄水槽1及支蓄水槽2,形成液体压力差,灌溉单元左侧有观察沟10, 灌溉单元左侧的观察管7的一端置于观察沟内,灌溉时,以渗灌单元为单位逐个进行,先由外水源向进水池6内注水,进水池6内的水经管道、主槽水管3和支槽水管4向灌溉单元内注水,使主蓄水槽1和支蓄水槽2内灌满水,渗灌由秸秆内的毛细管和根系吸水,及土壤的吸水渗水扩墒作用完成,秸秆腐烂,与初灌加入的引根肥水能引导作物根系足量扎入下蓄水层,根的腐烂新根相继扎入,和土壤的吸水渗水扩墒性共同达到灌溉的目的,当主蓄水槽 1及支蓄水槽2内灌满水后,水经观察管7边会流到观查池8及观查沟10内,此时关闭相关阀门和观察管7外帽,停止进水,而开始下单元放水,直至全部完成,只要作物生长需要水时,就可及时渗灌,渗灌、高效节水是因为它比其他灌溉形式都较好的杜绝了水向空中蒸发、向地下渗透的问题,因秸秆和根系的腐烂,天涝时,能软化,使土壤下塌、下陷,进而会在土壤表层形成一个与灌溉单元槽结构相一致的排水沟,多余的水经排水沟排出,在晴天,足量根系的生长力又能使蓄水输水层向上恢复和扩张体积,故碎秸秆蓄水输水隔土层9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多涝区每3-5年更换一次,多旱区用时间更长,而地下追肥的功能又能使根系足量的扎入输水层,它可长久使用。它减少了碎秸秆更换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经蓄水输水层13、碎秸秆蓄水输水隔土层9向机耕层11内进行渗灌,用水量小,能防止土壤产生板结现象,灌溉效果好,涝天时能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并能追肥,经久耐用,达到旱涝保丰收的目的,成本低,又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是农田灌溉设置上的创新。追肥是农田保丰收的重要环节,只要是能溶于水的肥料,均可用本设置在机耕层下追肥。具体实施是在灌溉时,按面积计用追肥量。当每个灌溉单元的放水量,约达到1/2 时,易溶于水的肥,可从进水池中缓缓均勻加入。慢溶于水的肥,可用水溶液缓缓均勻加入进水池中。它用渗灌的效力达到地下追肥的目的。它比从地面上追肥,能节人工、能提高肥效、能保作物不受追肥损伤。他并能突破追肥只能在好墒时进行的限制,它又能引导根系足量的加入蓄水层减少了碎秸秆更换的麻烦,故它优于了从地面上追肥。这是地下节水灌溉的又一功能,是农田追肥的又一创新。而农田只要能及时灌溉、追肥、排涝患(洪患除外)。 它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本创新却大大增加了这些保障。
权利要求1.一种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包括主蓄水槽和支蓄水槽,其特征在于,主蓄水槽(1)长度方向两侧有多个与主蓄水槽(1)连通的支蓄水槽(2), 主蓄水槽(1)内有主槽水管(3),主槽水管(3)上装有与主槽水管(3)连通并置于支蓄水槽 (2)内的支槽水管(4),伸出主蓄水槽(1)的主槽水管(3)与输水管(5)相连,构成一个灌溉单元,多个灌溉单元和阀门并排装在输水管(5)上,输水管(5)—端经管道与进水池(6)相连通,主蓄水槽(1)和支蓄水槽(2 )内有蓄水输水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主蓄水槽(1)的端部两侧支蓄水槽(2)上有观察管(7),观察管(7)分别与观查池(8)、观察沟(10)相连通,观察管(7)外端有螺丝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蓄水槽(2)对称均布在主蓄水槽(1)两侧,主蓄水槽(1)及支蓄水槽(2) 内表面上有塑料膜隔水层,底面的塑料膜上有油毡护膜层,油毡护膜层上依次有蓄水输水层(13 )、碎秸秆蓄水输水隔土层(9 )、素土保护层(12 )及机耕层(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蓄水槽(2)的底部有一定的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水池(6)内的管道端部装有滤水管帽,主槽水管(3)的端部排水螺丝帽,支槽水管(4)的端部有滤水网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机耕层下灌溉蓄水、高效节水渗灌、节能排水患设置,可有效解决现有农田灌溉设备功能单一、不能高效节水、成本高、耗人工多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在机耕层下,有主蓄水槽和支蓄水槽,主蓄水槽两侧有多个与主蓄水槽连通的支蓄水槽,两槽内有水管,主槽水管连通支槽水管,伸出主槽的水管与输水管相连,构成一个灌溉单元,多个灌溉单元并排装在输水管上,此管一端与进水池连通,两槽内依次有塑料隔水层、蓄水输水层、碎秸秆层、护土层上联机耕层,蓄水输水层由建筑碎料块和碎秸秆定比混合构成,渗灌是用秸秆、毛细管及根系、土壤的吸水渗水扩墒性完成,高效节水是因这比其他灌溉都更好的杜绝了水向空中蒸发、向地下渗漏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G25/06GK202112117SQ2011201810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刘书敏, 周德敏, 张俊武, 李中卿, 毛凯, 田乐, 田悦, 贾宏伟, 贾宏杰, 贾庆昌, 贾秋红, 马玉安 申请人:毛凯, 田悦, 贾庆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