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破碎腔铁砧为螺旋排列的立轴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碎腔铁砧为螺旋排列的立轴破碎机,属于立轴破碎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轴式破碎机即立式冲击式破碎机,其破碎的核心部分为转子体,转子体的外形为一空心圆柱体,由上转子下盘和位于护板内的分料板组合构成,转子上、下盘与分料板构成各个发射流道,在发射流道出口安装有特殊材料制成的抛料头,在转子的外围设有破碎腔,在破碎腔内安装有承受撞击的铁砧,当物料被分料器送入转子体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物料进入不同的发射流道,并在离心力下加速到60-75m/s速度抛射出去,冲击到涡动破碎腔内的铁砧上,进行强烈的自粉碎。现有的铁砧是水平紧贴与破碎腔内壁的,只有一组,在其承受撞击的过程中会逐渐磨损,当铁砧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停机开盖更换,由于铁砧属于易损件,更换频率较高,这样就存在更换费时费工,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换铁砧无需停机,更换快速简单、快捷的破碎腔铁砧为螺旋排列的立轴破碎机,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它包括立轴破碎机的破碎腔,在破碎腔内设有铁砧,铁砧在破碎腔内螺旋排列,在破碎腔的顶部螺旋线切入点设有铁砧装入口,在破碎腔的底部螺旋线切入点设有铁砧顶出口。铁站'装入口处设有铁站'顶入装直。所述的铁砧顶入装置为液压油缸。呈螺旋排列的铁砧的螺旋圈数为一圈或一圈以上。呈螺旋排列的铁砧的螺旋圈数为两圈。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将安装在破碎腔内壁上的铁砧螺旋排列,并在破碎腔上设置铁砧装入和顶出口,这样当破碎腔内的铁砧磨损需更换时,就可从铁砧转入口放入铁砧,由铁砧顶入装置推动破碎腔内的铁砧按螺旋线运动,完成铁砧的更换,其更换铁砧的过程无需停机、无需打开顶盖就可完成,相对现有的更换工序更加简单、省力、省时,且可提高生产效率。铁砧顶入装置采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具有推力大、耐用、工作环境要求低得优点,能很好的满足立轴破碎机的工作环境要求;呈螺旋排列的铁砧的螺旋圈数为一圈或一圈以上、优选两圈,两圈的布置可以使破碎的区域多集中在中间一圈上,使螺旋排列的铁砧不会影响破碎效果。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I所示,立轴破碎机的工作原理及转子结构均与现有立轴破碎机结构相同,本发明的改变部位在于立轴破碎机的破碎腔I及其内部的铁砧2,其改变是将铁砧 2按螺旋线的盘旋方式螺旋排列在破碎腔I内,同时在破碎腔I的顶部螺旋线切入点设置有铁砧装入口 3,在破碎腔I的底部螺旋线切入点设置有铁砧顶出口 4。为使铁砧2实现运动,在铁砧装入口 3处安装有铁砧顶入装置5,铁砧顶入装置5可以采用液压油缸,呈螺旋排列的铁砧2的螺旋圈数为一圈或一圈以上,优选数量为两圈(图中为三圈,但上下均为两个半圈)。在使用过程中,当发现破碎腔I内的铁砧2磨损严重时就可启动铁砧顶入装置5, 铁砧顶入装置5推动铁砧装入口 3处的铁砧2,使处于破碎腔I内的铁砧沿螺旋线运动,并从铁砧顶出口 4排出铁砧2,排出的铁砧2如若磨损进行更换,如能使用可以放入铁砧装入口 3,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完成铁砧2的更换,铁砧2的更换可在立轴破碎机工作状态下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破碎腔铁砧为螺旋排列的立轴破碎机,它包括立轴破碎机的破碎腔(1),在破碎腔(1)内设有铁砧(2 ),其特征在于铁砧(2 )在破碎腔(I)内螺旋排列,在破碎腔(I)的顶部螺旋线切入点设有铁砧装入口(3),在破碎腔(I)的底部螺旋线切入点设有铁砧顶出口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破碎腔铁砧为螺旋排列的立轴破碎机,其特征在于铁砧装入口( 3 )处设有铁砧顶入装置(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碎腔铁砧为螺旋排列的立轴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石占顶入装置(5)为液压油缸。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破碎腔铁砧为螺旋排列的立轴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呈螺旋排列的铁砧(2)的螺旋圈数为一圈或一圈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破碎腔铁砧为螺旋排列的立轴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呈螺旋排列的铁砧(2)的螺旋圈数为两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碎腔铁砧为螺旋排列的立轴破碎机,它包括立轴破碎机的破碎腔(1),在破碎腔(1)内设有铁砧(2),铁砧(2)在破碎腔(1)内螺旋排列,在破碎腔(1)的顶部螺旋线切入点设有铁砧装入口(3),在破碎腔(1)的底部螺旋线切入点设有铁砧顶出口(4)。本发明将安装在破碎腔内壁上的铁砧螺旋排列,并在破碎腔上设置铁砧装入和顶出口,这样当破碎腔内的铁砧磨损需更换时,就可从铁砧转入口放入铁砧,由铁砧顶入装置推动破碎腔内的铁砧按螺旋线运动,完成铁砧的更换,其更换铁砧的过程无需停机、无需打开顶盖就可完成,相对现有的更换工序更加简单、省力、省时,且可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02C13/282GK102580816SQ20121004263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4日
发明者刘劲松, 朱东敏, 桂宇 申请人: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