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用于培养红线虫养殖蟹、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业领域,为一种培养红线虫即水蚯蚓养殖蟹、虾的方法,具体为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饵料生物培养基,并设计一套新的蟹、虾养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蟹、虾于池塘养殖要经两年养成,第一年将蟹、虾苗养成蟹、虾种(幼蟹、幼虾),第二年将蟹、虾种养成成蟹、成虾(商品蟹、虾)上市。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无公害蟹、 虾,有机蟹、虾等成了抢手货。蟹、虾养殖都要投放大量饲料和冰鱼等,投入品生产成本高, 且池塘容易坏水,造成蟹、虾回捕率不高,最终导致养殖收成不佳甚或亏损。在当今养殖技术条件下,养殖蟹、虾要想获得更大规格、更高产量,就必须开创一种全新养殖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普通饲料(含冰鱼)投喂蟹、虾,虽然饲料质量很好,但是效果一般,蟹、虾规格不大,群体产量也不高。本技术方案是通过研制施用一种饵料生物培养基,可以培养出大量可供蟹、虾食用的红线虫(即水蚯蚓)、黑螺等底栖生物,促进天然饵料的繁殖,从而提高蟹、虾养殖产量。该饵料生物培养基是我公司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再根据“培养基-红线虫(水蚯蚓)_蟹、虾”等食物链原理集成研制而成的。产品一般制成粉状,其制备方法简单,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的需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开发一种饵料生物培养基,并设计一套新的蟹、虾养殖生产方法。一种饵料生物培养基,其组分是,每IOOOkg培养基中包括红线虫(水蚯蚓)卵 O. 5kg、大豆多肽8±0· 5kg、豆柏350±10kg、麸皮209±10kg、米糠200± 10kg、腐植酸钠 50 ± lkg、发酵鸡粪170 ± 5kg、复合矿物盐12. 5 ± Ikg (每Ikg包含的元素种类和质量百分比,K 彡 8g/kg, Mg 彡 12g/kg, Cu O. 4_2g/kg, Fe 彡 20g/kg, Zn 12_30g/kg, Mn 彡 2g/kg, Co彡O. 2kg, 1^0. 2kg, Se ^ 0. 03g/kg)。把上述组分混合均勻,制成粉末状,经检验合格后包装。—种上述培养基制备饵料生物培养基的养殖蟹、虾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I)选择常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塘口,面积10 30亩不等,并搭建防逃设施。2)将饵料生物培养基均匀铺在池底面上,然后用旋耕机搅拌于泥土中,搅拌深度为10-15厘米,每亩池塘或稻田推荐用量为300-700千克(在该范围内以池塘或稻田肥瘦情况选择用量即可)。3)注水20厘米后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4)每亩蟹塘放养蟹苗600 1200只,苗种规格7 IOg/只;或每亩龙奸塘放养龙虾苗8000 10000尾,苗种规格每千克140 200尾;或每亩青虾塘放养青虾苗7000 8000尾,苗种规格每千克1400 1600尾。5)根据养殖塘口大小选择配置微孔增氧机。本饵料生物培养基特点有(1)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红线虫(水蚯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2)产品绿色、安全、无污染。本蟹、虾养殖生产方法先选择整理好相应养殖塘口,再施用研制的饵料生物培养基,同时根据养殖塘口大小选择配置微孔增氧机,并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即可。本发明满足了蟹、虾的天然摄食习性,大大促进了蟹、虾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 适合蟹、虾的集约化养殖。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事例来说明本发明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蟹、虾养殖生产方法。实施例I生产饵料生物培养基,具体配方红线虫(水蚯蚓)卵O. 5kg、大豆多肽8kg、豆柏340kg、麸皮199kg、米糠210kg、发酵鸡粪180kg、腐植酸钠50kg、复合矿物盐12. 5kg, 合计1000kg。生产时,各原料成分应符合各自质量要求,配制时成分计量准确性误差小于 ±0. 5%。取各组分为原料搅拌均匀,产品一般制成粉状及颗粒状混合物,无异味异嗅,无结块、霉变及蛀虫,无异物。水分应不高于18%。实施例2生产饵料生物培养基,具体配方红线虫(水蚯蚓)卵O. 5kg、大豆多肽8kg、豆柏350kg、麸皮209kg、米糠200kg、发酵鸡粪170kg、腐植酸钠50kg、复合矿物盐12. 5kg, 合计1000kg。生产时,各原料成分应符合各自质量要求,配制时成分计量准确性误差小于 ±0. 5%。取各组分为原料搅拌均匀,产品一般制成粉状及颗粒状混合物,无异味异嗅,无结块、霉变及蛀虫,无异物。水分应不高于18%。实施例3生产饵料生物培养基,具体配方红线虫(水蚯蚓)卵O. 5kg、大豆多肽8kg、豆柏360kg、麸皮219kg、米糠190kg、发酵鸡粪160kg、腐植酸钠50kg、、复合矿物盐12. 5kg, 合计1000kg。生产时,各原料成分应符合各自质量要求,配制时成分计量准确性误差小于 ±0. 5%。取各组分为原料搅拌均匀,产品一般制成粉状及颗粒状混合物,无异味异嗅,无结块、霉变及蛀虫,无异物。水分应不高于18%。上述例I 3中,每Ikg复合矿物盐包含的微量元素是,K彡8g,Mg彡12g,Cu O. 4 2g, Fe 彡 20g, Zn 12 30g, Mn 彡 2g, Co 彡 200g, I 彡 200g, Se 彡 O. 03g。实施例4选择、整理好合适的养殖塘口,将实施例1、2或3制得的饵料生物培养基均匀铺在池底面上,然后用旋耕机搅拌于泥中,搅拌深度为10 15cm(在该范围内选择尺寸即可,无须特别精确),每亩池塘或稻田推荐用量为300 700千克(在该范围内以池塘或稻田肥瘦情况选择用量即可)。注水约20±4厘米(在该范围内选择水量即可,无须特别精确)后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然后进行例5 例7的蟹、虾养殖。实施例5在养殖塘口,每亩放养蟹苗600 1200只,苗种规格7 IOg/只,在该范围内,可根据各地成蟹上市规格和价格灵活选择蟹苗放养规格和密度。根据养殖塘口大小选择合适的微孔增氧机,选择方法可以根据蟹农养殖经验,无特别限制。到年终起捕收获时,经测算,上市河蟹规格公蟹一般达O. 3千克以上,母蟹一般 O. 25千克以上;河蟹回捕率达90%以上;河蟹耐运输,鲜味足,口感好。实施例6在养殖塘口,每亩放养龙虾苗8000 10000尾,苗种规格每千克140 200尾,在该范围内,可根据各地龙虾上市规格和价格灵活选择龙虾苗放养规格和密度。根据养殖塘口大小选择合适的微孔增氧机,选择方法可以根据虾农养殖经验,无特别限制。到年终起捕收获时,经测算,上市龙虾规格每尾I. 5 2两左右,亩产150千克左右。实施例7在养殖塘口,每亩放养青虾苗7000 8000尾,苗种规格每千克1400 1600尾,
在该范围内,可根据各地青虾上市规格和价格灵活选择青虾苗放养规格和密度。根据养殖塘口大小选择合适的微孔增氧机,选择方法可以根据虾农养殖经验,无特别限制。到年终起捕收获时,经测算,上市青虾规格每尾5 8厘米左右,亩产30 45千克。使用饵料生物培养基的养殖水体全年不可使用杀虫药物或杀鱼药。严禁缺氧。本技术方案是在研究蟹、虾营养需求、生活习性的前提下,根据蟹、虾正常生产程序即选择并准备好池塘、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日常管理和捕捞收获等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培育红线虫(水蚯蚓)天然饵料养殖蟹、虾,该养殖模式增加了蟹、虾苗种投放数量;养殖过程中不需投放螺蛳,节省了生产成本右;蟹、虾吃食红线虫(水蚯蚓) 后体质强健、免疫力强,蟹、虾产量高。
权利要求
1.一种饵料生物培养基,其特征是培养基的组分是每IOOOkg中包括红线虫即水蚯蚓卵0. 5kg、大豆多肽8±0. 5kg、豆柏350±10kg、麸皮209±10kg、米糠200± 10kg、腐植酸钠 50±lkg、发酵鸡粪170±5kg、复合矿物盐12. 5±lkg。其中,每Ikg复合矿物盐包含的微量元素是,K彡8g,Mg彡12g,Cu 0. 4 2g,Fe彡20g, Zn 12 30g, Mn 彡 2g, Co 彡 200g, I 彡 200g, Se 彡 0. 03g。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I饵料生物培养基用于培养红线虫即水蚯蚓的养殖蟹、虾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1)选择常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池塘或稻田作为蟹、虾塘,面积 10 30亩;并搭建防逃设施;2)先将所述饵料生物培养基均匀铺在蟹、虾塘底面上,然后把饵料生物培养基用旋耕机搅拌于蟹、虾塘底的泥土中,搅拌深度为10 15厘米;饵料生物培养基每亩蟹、虾塘用量为300 700千克;3)注水至水深20±4厘米后,在蟹、虾塘中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4)每亩蟹塘放养蟹苗600 1200只,蟹苗规格7 IOg/只;或每亩龙奸塘放养龙虫下苗8000 10000尾,苗种规格每千克140 200尾;或每亩青虾塘放养青虾苗7000 8000 尾,苗种规格每千克1400 1600尾;5)再根据养殖蟹、虾塘口大小配置微孔增氧机。
全文摘要
一种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用于培养红线虫即水蚯蚓养殖蟹、虾的方法,饵料生物培养基的组分是,每1000kg培养基中包括水蚯蚓卵混合物0.5kg、大豆多肽8±0.5kg、豆粕350±10kg、麸皮209±10kg、米糠200±10kg、腐植酸钠50±1kg、发酵鸡粪170±5kg、复合矿物盐12.5±1kg。上述培养基制备饵料生物培养基的养殖蟹、虾的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塘口。2)将饵料生物培养基均匀铺在池底面上。3)注水20厘米后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4)放养蟹苗或龙虾苗或青虾苗。5)根据养殖塘口大小选择配置微孔增氧机。本发明满足了蟹、虾的天然摄食习性,大大促进了蟹、虾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适合蟹、虾的集约化养殖。
文档编号A23K1/18GK102578048SQ2012100480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孙建国 申请人:南京帅丰饲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