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鱼蛙混养方法

文档序号:205560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棚鱼蛙混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大棚鱼蛙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养殖池塘的设施也逐渐老化,我国的水产养殖面积也在逐年缩小,在有限的养殖水域里能够最大面积的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卵和渔民的经济利益,是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棘胸蛙人工养殖就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仿生态养殖,通过人工繁育,把棘胸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产商品蛙上市,以满足市场对野生肉类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养殖能 够缓解人们对野生棘胸蛙的捕杀,保护生态平衡,其意义非常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大棚鱼蛙混养技术,混养可有效延长棘胸蛙的饲喂时间,保证了棘胸蛙更加充分的摄食;可提高有效单位面积的饲养产量,增加收入;同时鱼蛙混养技术起到清洁沟渠、处理废料的作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大棚鱼蛙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大棚选择大棚选用钢架结构,跨度为71米,总面积为300平米,大棚框架外部覆盖薄膜,大棚框架内部采用遮阳网遮荫,大棚四周侧面布置防逃网,防止棘胸蛙外逃,其中大棚的一侧开门,要求关上门后不留缝隙;(2)沟渠布局300平米的大棚内可建造L型沟渠一条,供棘胸蛙产卵使用,养殖沟渠三条,其余为地面,L型沟渠距地面高约2(Γ30厘米,其L型沟渠的头部进水口处进水,尾部出水口处分若干路支流出水并流入养殖沟渠,养殖沟渠一般宽度I米,长度30米,深度3(Γ40厘米,起缓坡,水流方向稍微倾斜,便于水流洗涤,出水口设置小细水管组合出水,防止棘胸蛙外逃,养殖沟渠上安放有多个盖板;(3)鱼蛙混养主要养殖在养殖沟渠中,300平米的大棚可养殖棘胸蛙700(Γ8000只,每条养殖沟渠内混养红鲤或者田鲤数量为10条左右,养殖采用流水方式,从进水口进水,出水口经沟渠分流而出,养殖鲤鱼可清洁养殖沟渠内的水质,吃掉掉入水中死去的饵料,洗涤沟渠时可起到拨动淤泥的作用,鲤鱼每年更换一次;(4)饲料与投喂在盖板之间沟渠的地面部分投喂食物,饵料以活饵进行投喂,定期加入鱼肝油和多种维生素等,保持营养平衡,每天投喂I次,投喂时间为傍晚5点左右,每次的投喂时间以2小时把饵料吃完为宜,每次投喂量根据当天水温、气候、蛙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雨天若有薄膜则正常投喂,若只有遮阳网则按五成饱投饲或禁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水体为常流水模式,保持水流通畅,沟渠内水的深度适中,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在7、月份,适当加入地下水进行水温调节,保持水温不高于30°C,蛙舍有专人管理,每天进行巡池,上午和下午各一次,观察蛙的生活状态,水质、水流情况,若蛙有死伤的要及时分离,并充分做好投饲量、水温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的记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发明的养殖技术可有效延长棘胸蛙的饲喂时间,保证了棘胸蛙更加充分的摄食,为进一步提高有效单位面积的饲养产量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可以增加鱼的收入;鱼蛙混养可清洁沟渠、处理废料。2、本发明的养殖技术可促进棘胸蛙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棘胸蛙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发明的大棚框架及其内部的沟渠布局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大棚框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见附图I和2,为大棚框架及其内部的沟渠布局的结构示意图,其鱼蛙混养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首先建造大棚大棚选用钢架结构,跨度为8米,总面积为300平米,大棚框架外部覆盖薄膜1,大棚框架内部采用遮阳网2遮荫,大棚四周侧面布置防逃网3,防止棘胸蛙外逃,其中大棚的一侧开门,要求关上门后不留缝隙;其次布置沟渠在300平米的大棚内建造L型沟渠4 一条,供棘胸蛙产卵使用,L型沟槽上直接漂浮或用丝线固定有多个产卵板,产卵板选用密度小于水的合适的产卵介质做成,主要采用泡沫板或者材质轻便的木板,在产卵板的下表面粘附有多个棕榈片,再建造养殖沟渠5三条,其余为地面,L型沟渠距地面高25厘米,其L型沟渠的头部进水口处进水,尾部出水口处分若干路支流出水并流入养殖沟渠,养殖沟渠宽度I米,长度30米,深度40厘米,起缓坡,水流方向稍微倾斜,便于水流洗涤,出水口设置小细水管组合出水,防止棘胸蛙外逃,养殖沟渠上安放有多个盖板6,来满足棘胸蛙的生活习性;再次鱼蛙混养鱼蛙养殖在养殖沟渠中,300平米的大棚可养殖棘胸蛙8000只,每条养殖沟渠内混养红鲤数量为10条,养殖采用流水方式,从进水口 7进水,出水口 8经沟渠分流而出,养殖鲤鱼可清洁养殖沟渠内的水质,吃掉掉入水中死去的饵料,洗涤沟渠时可起到拨动淤泥的作用,鲤鱼每年更换一次;在盖板之间沟渠的地面部分投喂食物,饵料以活饵进行投喂,定期加入鱼肝油和多种维生素等,保持营养平衡,每天投喂I次,投喂时间为傍晚5点左右,每次的投喂时间以2小时把饵料吃完为宜,每次投喂量根据当天水温、气候、蛙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雨天若有薄膜则正常投喂,若只有遮阳网则按五成饱投饲或禁喂;最后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水体为常流水模式,保持水流通畅,沟渠内水的深度适中,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在7、月份,适当加入地下水进行水温调节,保持水温不高于30°C,蛙舍有专人管理,每天进行巡池,上午和下午各一次,观察蛙的生活状态,水质、水流情况,若蛙有死伤的要及时分离,并充分做好投饲量、水温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的记录。
权利要求
1.一种大棚鱼蛙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大棚选择大棚选用钢架结构,跨度为71米,总面积为300平米,大棚框架外部覆盖薄膜,大棚框架内部采用遮阳网遮荫,大棚四周侧面布置防逃网,防止棘胸蛙外逃,其中大棚的一侧开门,要求关上门后不留缝隙; (2)沟渠布局300平米的大棚内可建造L型沟渠一条,供棘胸蛙产卵使用,养殖沟渠三条,其余为地面,L型沟渠距地面高2(Γ30厘米,其L型沟渠的头部进水口处进水,尾部出水口处分若干路支流出水并流入养殖沟渠,养殖沟渠宽度I米,长度30米,深度3(Γ40厘米,起缓坡,水流方向稍微倾斜,便于水流洗涤,出水口设置小细水管组合出水,防止棘胸蛙外逃,养殖沟渠上安放有多个盖板; (3)鱼蛙混养主要养殖在养殖沟渠中,300平米的大棚可养殖棘胸蛙700(Γ8000只,每条养殖沟渠内混养红鲤或者田鲤数量为10条,养殖采用流水方式,从进水口进水,出水口经沟渠分流而出,养殖鲤鱼可清洁养殖沟渠内的水质,吃掉掉入水中死去的饵料,洗涤沟渠时可起到拨动淤泥的作用,鲤鱼每年更换一次; (4)饲料与投喂在盖板之间沟渠的地面部分投喂食物,饵料以活饵进行投喂,定期加入鱼肝油和多种维生素等,保持营养平衡,每天投喂I次,投喂时间为傍晚5点,每次的投喂时间以2小时把饵料吃完为宜,每次投喂量根据当天水温、气候、蛙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雨天若有薄膜则正常投喂,若只有遮阳网则按五成饱投饲或禁喂; (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水体为常流水模式,保持水流通畅,沟渠内水的深度适中,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在7、月份,适当加入地下水进行水温调节,保持水温不高于30°C,蛙舍有专人管理,每天进行巡池,上午和下午各一次,观察蛙的生活状态,水质、水流情况,若蛙有死伤的要及时分离,并充分做好投饲量、水温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的记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棚鱼蛙混养方法,包括(1)大棚选择;(2)沟渠布局;(3)鱼蛙混养;(4)饲料与投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本发明的鱼蛙混养的大棚由大棚框架、遮阳网、防逃网、L型沟槽、养殖沟渠、盖板组成,鱼蛙混养主要养殖在养殖沟渠中,鱼一般采用红鲤或者田鲤,一般一条30米长、1米宽的沟渠养殖鲤鱼数量为10条左右;L型沟渠为棘胸蛙产卵用;养殖采用流水方式,从进水口进水,出水口经沟渠分流而出。本发明的混养技术可有效延长棘胸蛙的饲喂时间,保证了棘胸蛙更加充分的摄食,为进一步提高有效单位面积的饲养产量提供了保证,同时增加收入;鱼蛙混养技术可清洁沟渠,处理废料。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2715108SQ20121019323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侯健, 周颖, 唐伟, 张斌, 李万祈, 章文敏 申请人:安吉裕达牧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