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服蚕豆枯萎病的氮肥施用方法

文档序号:20633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克服蚕豆枯萎病的氮肥施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氮肥施用方法,具体地说是采用合适的氮素施用量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蚕豆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作物,因具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等特点,且适应性广而具有较高的固氮量,在世界范围内种植的国家超过70个,种植面积高达260万公顷。中国的蚕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蚕豆种植面积达105万公顷 ,占世界种植面积的59%,总产占世界蚕豆总产的61%。中国蚕豆种植情况和生产水平影响和决定世界的蚕豆生产。蚕豆由于自身能够形成根瘤固氮,在粗种不管或粗种粗管的条件下也能获得收成。农户习惯把土壤供肥性能好、耕性好的田块用于种植小麦、油菜,供肥性能差、耕性差的田块年年种植蚕豆。蚕豆是典型的忌连作作物,近年来随着蚕豆生产的不断发展,加之种植习惯等原因,我国主产区的蚕豆连作障碍现象非常普遍且日益严重,在我国个别地区甚至有30-40年连种蚕豆的成片田块,多年连作导致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严重发生。连作土传病害已成为制约我国蚕豆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枯萎病是蚕豆连作障碍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蚕豆连作种植过程中,农户常年对种植蚕豆的田块均不施肥,尤其是不施氮肥,缺氮是诱发蚕豆枯萎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在土壤肥力不足的条件下,蚕豆枯萎病发生极为普遍和严重。该病在德国、埃及、日本、英国等均有报道,在我国主要蚕豆产区发病非常严重。蚕豆枯萎病在蚕豆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造成根系腐烂、茎基部坏死直至植株萎蔫死亡,一般田块枯死率30%,重病田块发病率高达90%,是制约蚕豆生产的最严重病害。由于蚕豆枯萎病发生因素多,流行时间长,侵染过程复杂,近年来发生极为普遍,尤其在蚕豆连作情况下,病害发生更为严重,发病后很难控制。目前蚕豆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如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如抗枯萎病的蚕豆品种较少,化学防治农药剂型单一,污染污染、农药抗性及农药残留,生物防治效果不稳定性等,目前仍然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能彻底解决蚕豆枯萎病的危害。通过向生长于土壤肥力较低的长期连作蚕豆田块中施用一定量的氮肥,可以改善蚕豆生长,提高蚕豆自身对枯萎病的抵抗能力,是抑制连作土传枯萎病的有效手段。该方法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明人从基础研究出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277)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⑶059)的资助下,发现通过对连作蚕豆施用氮肥能较好的控制连作土传蚕豆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发明内容
针对蚕豆连作而导致枯萎病严重发生而目前生产中无有效防治措施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氮肥施用方法,以达到有效控制蚕豆枯萎病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蚕豆枯萎病的氮肥施用方法,向长年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的蚕豆田中施用一定量的氮肥,可增加蚕豆根际微生物数量,改变根系分泌物氨基酸的组分与含量,抑制病原微生物-镰刀菌的生长,促进蚕豆生长而提高对枯萎病的抗性,从而减轻病害发生。克服蚕豆枯萎病的氮肥施用方法蚕豆氮肥施肥量氮肥施用量为纯N用量56-168kg ^hnT2,尤其以施氮量112kg hnT2的效果最好。施用方法为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播种时一次性撒施到土表,然后用锄头将肥料混于土中。播种时间10月上旬至中旬。
·
种植规格蚕豆点播,行距0. 3m,株距0. 15m。至12月中旬以后进入蚕豆枯萎病始发期以后,于发病初期、盛期和末期进行三次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评价间作控制效果。蚕豆枯萎病分级方法田间发病程度分为5级“0级”:茎基部及根无病斑,表观无症状;“I级”:茎基部或根的局部(除主根外)稍显病斑或稍变色;“2级”:茎基部或主侧根有病斑,但不连片;“3级” 1/3-1/2的茎基部或根部出现病斑、变色或腐烂,侧根明显减少;“4级”:茎基部被病斑环绕或根系大部分变色腐烂;“5级”:植株枯萎死亡。发病率(% )=(发病株数/调查株总数)X 100病情指数=E (各级病株数X相应级值)/(最高级值X调查总株数)XlOO本发明适用于大田蚕豆种植过程中枯萎病的控制。有益效果是通过向连作缺肥蚕豆田块施用56-168kg hm_2的氮素能改善蚕豆的生长,增加根际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减少蚕豆根际病原菌的数量,减少蚕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的含量,从而减轻蚕S 枯萎病的发生危害,可以降低蚕S 枯萎病发病率3. 1-21. 1%,降低病情 18. 5% -40. 7%。


图I为不同氮肥用量对蚕豆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控制效果;表I为不同氮肥用量施用后蚕豆地上部生物量变化情况;图2为不同氮肥用量施用后蚕豆籽粒产量的变化;图3为不同氮肥用量施用后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情况,图3中A、B、C图分别对应的施肥量同实例I的施肥量,分别为不施氮肥(记为Ntl),施氮量为56kg hm_2 (记为N1),施氮量为112kg hm_2 (记为N2),施氮量为168kg hm_2 (记为N3);图4为不同氮肥用量施用后蚕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Biolog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图5为不同氮肥用量施用后蚕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均匀度指数(E)的变化;图6为不同氮肥用量施用后蚕豆根际镰刀菌数量的变化;图7为不同氮肥用量施用后蚕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I通过施用 不同用量的氮肥,评价氮肥控制枯萎病发生危害的效果。实施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枢镇李家村。蚕豆氮肥施用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不施氮肥(记为Ntl),施氮量为56kg ^hnT2 (记为N1),施氮量为112kg hnT2(记为N2),施氮量为168kg hnT2 (记为N3)。氮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于播种前均匀撒施于小区表面,然后用锄头将肥料混于土中。选用当地的主栽品种,单作种植,10月13日播种。蚕豆点播,行距0.3m,株距0. 15m,日常管理按当地常规进行。氮肥控病效果参考图1,蚕豆枯萎病发病初期调查时,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NpN2、N3处理蚕豆枯萎病发病率降低19. 7%,30. 0%和13. 6%,病情指数降低27. I %,52. 6%,36. 3% ;3个氮水平平均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21. 1%和38. 7%。蚕豆枯萎病发病盛期,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K、N2、N3处理蚕豆枯萎病发病率降低0. 0 %,24. 4 %和0. 0 % ;病情指数降低36. 2 %,52. 5 %,33. 3 % ; 3个氮水平平均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8. I %和40. 7%。发病末期,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N2、N3处理蚕豆枯萎病发病率降低0.9%,6. 5%和2.0% ;病情指数降低13.8%,28. 3%,13. 3% ;3个氮水平平均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3. 1%和18. 5%。在发病初期,施氮对枯萎病发病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在发病盛期至末期,发病率较高的情况下,施氮对病情指数仍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3个施氮水平比较,又以N2水平对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指的控制效果最好。实施例2施用不同用量的氮素对蚕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实施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枢镇李家村。种植规格和施肥管理同实施例I。于蚕豆枯萎病发病初期、盛期和末期进行采样,每个处理的每次重复取蚕豆4株,所采植株样品于105°C杀青30min,65°C烘干至衡重,称重,测定生物量,蚕豆成熟期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参考表I和图2,施用氮肥增加了蚕豆地上部生物量,发病初期3个氮水平平均增加56%,发病盛期施氮与不施氮相比没有增加,而发病末期3个氮水平平均增加9. I %。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N1, N2, N3处理蚕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0. 0%U9. 3%和17. 0% 3个氮水平平均增加15. 4%。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克服蚕豆枯萎病的氮肥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蚕豆氮肥施肥量氮肥施用量为纯N用量56-168kg hm_2,施用方法为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播种时一次性撒施到土表,然后将肥料混于土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克服蚕豆枯萎病的氮肥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施氮量为112kg hnT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服蚕豆枯萎病的氮肥施用方法蚕豆氮肥施肥量氮肥施用量为纯N用量56-168kg·hm-2,尤其以施氮量112kg·hm-2的效果最好。施用方法为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播种时一次性撒施到土表,然后用锄头将肥料混于土中。本发明适用于大田蚕豆种植过程中枯萎病的控制。有益效果是通过向连作缺肥蚕豆田块施用56-168kg·hm-2的氮素能改善蚕豆的生长,增加根际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减少蚕豆根际病原菌的数量,减少蚕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的含量,从而减轻蚕豆枯萎病的发生危害,可以降低蚕豆枯萎病发病率3.1-21.1%,降低病情18.5%-40.7%。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2792836SQ20121024976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董艳, 董坤, 杨智仙, 胡国彬 申请人:云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