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秧苗移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秧苗移植机,所述秧苗移植机具备预备秧苗架,所述预备秧苗架设有多个用于装载秧苗的预备秧苗载置台。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I所示,已知这样的秧苗移植机该秧苗移植机在驾驶台的左右位置具备预备秧苗架,所述预备秧苗架构成为设有三个用于装载秧苗的预备秧苗载置台。左右的预备秧苗架分别由展开支承机构支承成能够转动,所述展开支承机构一边维持预备秧苗载置台的秧苗载置姿势一边使所述预备秧苗载置台前后移动,由此,能够切换预备秧苗载置台在机身的前后方向呈串联状排列的展开形态和预备秧苗载置台在上下方向重叠的层置形态。通过使该预备秧苗架在装入秧苗时处于展开形态,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秧苗从机外搬入,并且在恢复至层叠形态后,能够在田地内进行插植行驶。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232809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I记载的预备秧苗架存在着如下问题支承预备秧苗载置台的展开支承机构等部件阻挡向预备秧苗载置台装入秧苗和从预备秧苗载置台取出秧苗的作业空间,秧苗的装入和取出变得难以进行,作业效率降低。而且,在切换展开形态和层叠形态时,需要作业者通过手动来对预备秧苗架进行切换操作,因此存在着作业效率降低并且增加了作业者的劳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秧苗移植机,其具备预备秧苗架,秧苗的装入和取出容易,并且容易进行展开形态和层叠形态的切换。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为一种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行驶车身3设有用于将秧苗插植于田地的插植部4,在所述行驶车身3的侧部设有预备秧苗架5,所述预备秧苗架5具有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在比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靠机身外侧的位置,配置有将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支承成能够移动的展开支承机构U。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展开支承机构11支承的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中的任一个预备秧苗载置台设有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所述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配置在比所述展开支承机构11靠机身内侧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配置在比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靠上方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该秧苗移植机设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使所述展开支承机构11动作来切换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所述层叠形态是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形态,所述展开形态是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形态。[0012]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构成为,利用致动器14a的驱动来将预备秧苗架5切换为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通过将展开支承机构11配置在比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靠机身外侧的位置,从而在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的内侧确保了进行秧苗的装入和取出的作业空间,因此,从机身正面和机身内侧的秧苗的取出和秧苗的装入变得容易,提高了作业效率。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设于由展开支承机构11支承的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中的任一个预备秧苗载置台,从而能够增加预备秧苗架5的装载量,因此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通过将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设在比展开支承机构11靠内侧的位置,从而在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的内侧也确保了进行秧苗的装入和取出的作业空间,因此秧苗的取出和秧苗的装入变得容易,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配置在比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靠上方的位置,从而在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和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的上下之间也确保了进行秧苗的装入和取出的作业空间,因此秧苗的取出和秧苗的装入变得容易,提高了作业效率。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能够利用切换机构使展开支承机构11动作来切换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因此通过在将秧苗载置于预备秧苗架5时切换为展开形态,能够容易地进行秧苗的装入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构成为利用致动器14a的驱动将预备秧苗架5切换为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从而作业者不必通过手工作业进行预备秧苗架5的切换,提高了作业效率。
图I是秧苗移植机的俯视图。图2是预备秧苗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3是在下方设有施力装置的预备秧苗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4是在上方设有施力装置的预备秧苗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5是成为展开形态的预备秧苗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6是成为展开形态的其他结构例的预备秧苗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7是成为展开形态的其他结构例的预备秧苗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8是成为层叠形态的预备秧苗架的主视图。图9是糊状肥料的箱体和预备秧苗架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10是糊状肥料的箱体和预备秧苗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11是设有施力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层叠形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12是设有施力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展开形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13是成为展开形态的预备秧苗架的其他结构例的侧视图。图14是成为层叠形态的预备秧苗架的其他结构例的侧视图。图15是成为展开形态的预备秧苗架的其他结构例的主要部分侧视图。[0034]图16是成为层叠形态的其他结构例的预备秧苗架的主视图。图17是成为展开形态的预备秧苗架的其他结构例的侧视图。标号说明3 :行驶车身;4 :插植部;5 :预备秧苗架;5a :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b :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c :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11 :展开支承机构;Ila:支点;14a :致动器;15 :施力装置;16a :支柱;16b :副预备秧苗载置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基于上述技术思想而具体地构成的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I是八行秧苗移植机的俯视图。该秧苗移植机I构成为设有如下部件等行驶车身3,其具备在田地行驶的前轮2a、2a和后轮2b、2b ;插植部4,其在所述行驶车身3的后部利用承受于各插植行的秧苗箱体4a的补给秧苗来插植多行苗株;预备秧苗架5,其构成为上下地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作为补给秧苗收纳用的秧苗载置部件的预备秧苗载置台,所述预备秧苗载置台被支承在行驶车身3的两侧部;以及驾驶台6,其具备转向手柄6a、操纵席6b等操纵设备。如图2的放大侧视图所示,所述预备秧苗架5由载置补给秧苗的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和在所述预备秧苗载置台各自的侧方支承该预备秧苗载置台的展开支承机构11构成,该展开支承机构11通过将复合连杆支承于基架13而构成,所述复合连杆可动地支承预备秧苗载置台使其成为展开形态和层叠形态,在所述展开形态下,以位于中层的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为中心,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位于前部,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位于后部,在所述层叠形态下,以所述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为中心,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位于上层,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位于下层。详细来说,在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分别设有支点11a···,通过作用连杆12、第一限制连杆12a和第二限制连杆12b构成复合连杆,将作用连杆12和第二限制连杆12b装配于设在基架13的两个支点13a、13a,所述作用连杆12分别与所述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连接,所述第一限制连杆12a以位于中层的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的姿势为基准对位于上层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姿势进行相对限制,所述第二限制连杆12b以位于中层的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的姿势为基准对位于下层的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的姿势进行相对限制。[0053]如图2至图4所示,由扇形的作用齿轮14和致动器14a构成切换机构,所述扇形的作用齿轮14 一体地设于所述作用连杆12,所述致动器14a使所述作用齿轮14旋转来对预备秧苗架5在从层叠形态到展开形态的范围内进行电动控制,将施力装置15安装于基架13而构成施力机构,所述施力装置15对所述复合连杆以及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的可动部分施力。通过利用使所述作用齿轮14旋转的致动器14a进行电动控制,不必作业者接触就能够将预备秧苗架5切换为层叠形态或者展开形态。而且,在构成预备秧苗架5的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中的一个以上的预备秧苗载置台的上下任意一侧,经由支柱16a设有用于载置补给秧苗的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例如,构成为在展开形态下位于前侧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设置支柱16a,并将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配置在该支柱16a的上部。如上所述,行驶车身3在利用插植部4插植多行苗株的同时进行行驶,在被支承于该行驶车身3的两侧部的预备秧苗架5、5中,通过在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中的一个以上的预备秧苗载置台,经由支柱16a设置用于装载补给秧苗的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从而确保了供预备秧苗架5切换至展开形态和层叠形态的空间部,并且增加了秧苗的装载量,因此能够装载与八行种植等多行插植对应的数量的补给秧苗,并且降低了返回以取得补给秧苗的频率,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若将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配置于在展开形态下位于前侧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上部的话,在从位于前侧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前方装入补给秧苗时,能够将秧苗从与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相同的方向也装入配置于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上部的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因此提高了秧苗的补充作业的效率。如图3所示,所述预备秧苗架5的施力机构构成为,利用施力装置15将基架13的基部与在层叠形态下位于下侧的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连接起来。在从展开形态到层叠形态的可动范围内,该施力装置15使弹力从可动部分的下侧作用,即使因田地的凹凸使机身倾斜或晃动,也能够对预备秧苗架5施力来防止振动,因此装入的补给秧苗被稳定地装载于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而不会落下,省略了捡拾秧苗的作业,减少了作业者的劳动。而且,构成预备秧苗架5的复合连杆的作用连杆12、第一限制连杆12a和第二限制连杆12b构成为,当使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从层叠形态切换为展开形态时,上层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和中层的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向前侧移动,并且下层的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向后侧移动,向前侧移动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和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的数量(两个)与向后侧移动的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 (—个)的数量不同,并且将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与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体地进行支承,所述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在展开形态下位于预备秧苗载置台的数量多的一侧(前侧)且位于前后方向的最端部(前端),由此,当因前后平衡的不稳定性而使预备秧苗架从层叠形态向展开形态切换时,移动的负荷变大。但是,通过设置所述施力装置15,在从层叠形态切换到展开形态的行程的起始端侧能够对该移动施力,并且在该施力装置15越过死点从而施力方向逆转的行程的终端侧,能够抑制由前后的重量平衡的偏置对该移动的助势。[0061]相反地,在从展开形态切换到层叠形态的行程的起始端侧能够对该移动施力,并且在该施力装置15越过死点从而施力方向逆转的行程中,在位于上层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和位于中层的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和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的移动方向转向下侧后的行程的终端侧,能够抑制由前后平衡的不稳定性产生的切换动作的加速。因此,能够使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和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顺畅地移动。而且,利用施力装置15将位于下层的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的可动高度范围的可动部分与形成于基架13的低位置的支点13b连接起来,将施力装置15设在比所述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的收纳位置低的位置,使施力装置15位于比处于下层的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对于包括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的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能够确保从层叠形态到展开形态的可动范围中的补给秧苗的装载部分的视野,因此抑制了可动部分的不稳定的动作,并且作业者能够一边目视确认田地面一边操作机身,容易使机身直进,提闻了秩苗的插植精度。另外,通过取代牵拉式的施力装置15而采用伸长式的弹簧缓冲器、气体缓冲器等向可动端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能够可靠地推压可动部分而不必控制切换机构,并且在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中的任意一个可动端都能够稳定地保持可动部分。接下来,对预备秧苗架5的上部结构的施力机构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施力机构中,将所述施力装置15与在层叠形态下位于上部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可动高度范围的可动部分连接,该施力装置15利用使基架13立起而形成于高位置的支点13c,安装在比处于层叠形态时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高的位置。所述施力装置15设置在比层叠形态下位于上部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靠上方的位置,由此抑制了预备秧苗架5的可动部分的不稳定的动作,并且能够在预备秧苗架5的下部确保广阔的空间,因此容易在田地端从机身前侧进入机身,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由于能够在预备秧苗架5的下部配置其他作业用的部件,因此能够对应各种各样的作业,提高了作业适应性。如展开形态的俯视图即图9和侧视图即图10所示,在展开形态下在位于前后位置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和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的中间的位置的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形成带盖的开口部21a。并且,在设于所述预备秧苗架5的下部的空间的、储存糊状的肥料的肥料箱体形成肥料填充口 22,且使该肥料填充口 22位于所述开口部21a的下方。在填充糊状的肥料时,通过打开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的开口部21a的盖,能够高效地从该开口部21a向下方的肥料填充口 22填充糊状的肥料。接下来,对预备秧苗架5的施力机构的其他结构例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的层叠形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和图12所示的展开形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所示,在层叠形态下位于上下的位置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和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分别设有第一限制连杆12a和第二限制连杆12b,并且使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经由支点IlaUla分别与所述第一限制连杆12a和第二限制连杆12b连接。而且,在所述支点IlaUla附近,使所述上下的第一限制连杆12a和第二限制连杆12b的一侧端部弯曲而分别形成延长臂32、32,在所述延长臂32、32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施力装置15的两端部的负荷支点32a、32a。而且,通过施力装置15将所述延长臂32、32连接起来,使第一限制连杆12a和第二限制连杆12b之间彼此作用转动力,且在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中的任意形态下均作用朝向可动端方向的转动力,由此能够将预备秧苗架5的可动部分稳定地保持在可动端,从而构成紧凑的施力机构。所述两负荷支点32a、32a配置成在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下在中间夹着直线L,所述直线L通过分别与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c连接的两个支点lla、lla,并且在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的中间位置,两个负荷支点32a、32a同时位于直线L上而越过死点,由此对第一限制连杆12a和第二限制连杆12b作用相同方向的转矩。对于上述结构的施力机构,施力装置15的牵拉力作用于负荷支点32a、32a,处于该作用下的负荷支点32a、32a以上述直线L为界在各自所属的一侧对第一限制连杆12a和第二限制连杆12b作用朝向可动端的方向的转矩,因此,通过紧凑的施力机构,除了越过死点的中间位置的时刻之外,在预备秧苗架5的可动部分的整个可动范围的任意位置都能够抑制可动部分的自由动作从而进行稳定的保持。如图5的展开形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所示,通过将支柱16a配置在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和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的侧视图中的全长A中的、比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后侧的范围,从而从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前方F进行补给秧苗的装入的范围B形成至支柱16a所在的位置,将该范围B确保得广阔,因此支柱16a不会妨碍补给秧苗的装入,能够高效地装入补给秧苗。而且,如图6的展开形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所示,通过将支柱16a配置在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侧视图中的全长A中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即使载置了秧苗,重心也不会前后偏移,能够平衡性良好地进行装载支承。接下来,如图7的展开形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所示,通过将所述支柱16a配置在支承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两个支点IlaUla彼此的前后间隔即距离C的中间位置,从而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的负荷从两个支点IlaUla均等地作用于作用连杆12和第一限制连杆12a,因此展开支承机构11能够进行稳定的动作。接下来,如示出展开时的图13和示出收纳时的图14所示,也可以构成为,除了在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中的、在展开形态下位于最前侧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上方设置的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设置支柱16a之外,还在展开形态下位于最后侧的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设置支柱16a,在该支柱16a的下部侧也设置副预备秧苗载置台 16b。通过将预备秧苗架5形成为上述结构,从而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配置于在展开形态下位于后侧的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的下方,因此在通过串联展开而从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向后方取出补给秧苗时,容易从位于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的下方的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取出。此时,通过将支柱16a配置在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和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的侧视图中的全长中从前端部到前后方向中央位置为止的范围,从而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的后方的补给秧苗的取出范围达到支柱位置,将该取出范围确保得较宽,因此在从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取出补给秧苗时支柱16a不会成为阻碍,能够高效地取出补给秧苗并补给到插植部4。而且,通过将支柱16a配置在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即使载置秧苗,重心也不会前后偏移,能够平衡性良好地进行装载支承。[0078]接下来,如图15的展开形态的侧视图所示,在展开形态下位于最前侧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设有支柱16a,在该支柱16a的上部设有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通过将该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配置成比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前端部后退预定尺寸D,从而在展开形态下位于最前侧的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前侧上方形成空间部,因此,从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上方投入补给秧苗变得容易,提高了秧苗的装入作业的效率。接着,如图8的预备秧苗架的主视图所示,通过展开支承机构11从外侧支承第一至第三预备秧苗载置台5a、5b、5c。由此,在处于展开形态时展开支承机构11位于外侧,因此,在机身内侧确保了进行秧苗的装入和取出的作业区域,能够使从机身正面和机身内侧进行的补给秧苗的取出和补给秧苗的装入容易化,提高了作业效率。接下来,如图16的预备秧苗架的主视图所示,将对设于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上侧的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进行支承的支柱16a配置在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机身外侧端部,由此,使得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和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的机身内侧敞开,因此对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和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的补给秧苗的装入和取出变得容易, 提高了作业效率。接下来,如图17的展开形态的侧视图所示,将展开支承机构11构成为使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能够向前方F展开,在该第一预备秧苗载置台5a的上侧经由支柱16a设置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并且构成为能够在第二预备秧苗载置台5b的下表面侧安装配重61,由此,即使将施力装置15卸下也能够使向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的切换稳定,从而形成为节省空间的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行驶车身(3)设有用于将秧苗插植于田地的插植部(4),在所述行驶车身(3)的侧部设有预备秧苗架(5),所述预备秧苗架(5)具有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在比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靠机身外侧的位置,配置有将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支承成能够移动的展开支承机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展开支承机构(11)支承的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中的任一个预备秧苗载置台设有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 所述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配置在比所述展开支承机构(11)靠机身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配置在比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靠上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该秧苗移植机设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使所述展开支承机构(11)动作来切换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所述层叠形态是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形态,所述展开形态是所述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构成为,利用致动器(14a)的驱动来将预备秧苗架(5)切换为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
专利摘要一种秧苗移植机,具备预备秧苗架,秧苗的装入和取出容易,并且容易进行展开形态和层叠形态的切换。在行驶车身的侧部设有预备秧苗架(5),在比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靠机身外侧的位置设有将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支承成能够移动的展开支承机构(11),副预备秧苗载置台(16b)设于被展开支承机构支承的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中的任一个,副预备秧苗载置台设于比展开支承机构靠机身内侧的位置且设于比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靠上方的位置,该秧苗移植机设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通过使展开支承机构动作来切换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所述层叠形态是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形态,所述展开形态是多个预备秧苗载置台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形态。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587837SQ2012201686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冈田卓也, 福岛寿美, 小佐野光, 野村仁志, 今泉大介, 田井义浩 申请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