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耕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0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耕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耕整机。
背景技术
现在的耕整机通常以犁耕作业为主,翻耕土壤时,将地表层的植被翻埋到底层,在翻耕的同时兼有碎土作用,将土地耕完后通常需要开行、施肥后才才可以播种农作物,若需要开行、施肥等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成本高且效率也不够高,且耕整机在耕完土地后即无其它作用,只能闲置。另外现有的耕整机由于后桥之间连接有钢板,在山地、坡地等不平地面不能耕整或耕整效果不好,因此在多山地、坡地的地区耕整机并未得到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功能多样、在山地和坡地上也能耕地、使用成本低的多功能耕整机。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耕整机,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侧的驾驶室、设置在支架前端的发动机,在驾驶室的前侧设有与支架前端连接的铲斗装置,在驾驶室的后侧设有与支架后端连接的耙具装置,在铲斗装置与耙具装置之间设有变速驱动装置,铲斗装置包括与支架连接的摇臂、连接于支架与摇臂中部用以驱动摇臂升降的液压油缸1、连接于摇臂下端末的铲斗、及连接于铲斗与摇臂间用以驱动铲斗工作的液压油缸II,耙具装置包括与支架后端连接的耙具升降架、连接在耙具升降架中用以驱动耙具升降架上下转动的液压油缸IV及连接于耙具升降架远离驾驶室一端的耙具,变速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发动机后侧并与发动机连接的变速箱、与变速箱连接的液压油泵
I1、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油泵II连接的多路阀,多路阀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油缸1、液压油缸I1、液压油缸IV连接。其中所述多功能耕整机还包括设置在发动机一侧并与发动机连接的液压油泵1、与驾驶室内的方向盘转轴连接的液压方向机,液压油泵I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方向机连接,在液压方向机与前轮前桥间设置于驱动前轮转向的液压油缸III。其中所述耙具包括与耙具升降架末端连接的刮平装置。其中所述耙具包括与耙具升降架末端连接的犁头、与耙具升降架末端连接的耙具支撑架、设置在耙具支撑架上的装肥斗、连接在耙具支撑架一侧的开行装置。其中所述耙具包括与耙具升降架末端连接的耙具支撑架、设置在耙具支撑架底部的耙棍、连接在耙棍上的耙刀、设置在耙具支撑架中的耙箱、设置在耙箱中用以驱动耙棍上的耙刀工作的液压马达I。其中所述变速驱动装置还包括与变速箱连接的液压油泵III,液压油泵III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马达I连接。其中所述变速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变速箱与前轮前桥间的前转动轴、连接在变速箱与后轮后桥间的后转动轴。其中所述变速驱动装置还包括与变速箱连接的液压油泵IV及设置在后轮后桥一侧用以驱动后桥工作的液压马达II,液压油泵IV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马达II连接。其中所述驾驶室后端及耙具升降架上端的支架顶部形成载物平台。其中所述液压油缸IV的管路上设有卸压阀。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功能多样、使用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由于在前端设有铲斗装置、在后端设有耙具装置、在铲斗装置与耙具装置之间设有变速驱动装置,铲斗装置可以实现挖掘、铲物功能,耙具装置可以实现犁地、整地、开行、施肥等功能,功能多样、一机多用,如土地不平整需要将高处的泥土刮到低处可以用刮平装置将泥土刮平,在凸凹不平的土地也可以通过铲斗装置将高处的泥土铲到低处,在犁完土地后,跟在犁头后面的开行装置可以马上开行,开行后装肥斗即可马上施肥,之后即可播种农作物,耕地、开行、施肥由同一台机械设备一次完成,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农民无需购买多台设备即可实现多种功能,使用成本低。2、在山地和坡地上也能耕地、整地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由于耙具装置包括与支架后端连接的耙具升降架、连接在耙具升降架中 用以驱动耙具升降架上下转动的液压油缸IV及连接于耙具升降架一端的耙具,由于液压油缸IV可驱动耙具升降架带动耙具一同旋转,后桥之间不连接有钢板,在山地和坡地上也能耕地、整地,使用范围更广,更利于推广应用。3、使用方便、轻便灵活、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由于使用液压方向机和液压油泵I控制转向,采用全液压方向盘,转向轻便、灵活、操作简单、舒适性高,转弯角度小、转弯灵活又快速,在小地块中调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使用液压马达I驱动耙棍上的耙刀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发见地下有很大的暗石时,驾驶员关掉开关,耙箱里由液压马达I控制的齿轮马上停止不转,这样对耙箱内的齿轮和耙刀来说,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耙刀断裂或减少耙刀磨损,安全可
O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_前灯,2-方向盘,3-液压方向机,4-液压油泵II,5-发动机,6-液压油缸I,7-摇臂,8-液压油泵I,9-液压油缸II,10-铲斗,11-液压油缸III,12-前桥,13-前轮,14-前转动轴,15-变速箱,16-多路阀,17-后转动轴,18-后桥,19-后轮,20-犁头,21-耙刀,22-耙棍,23-档泥板,24-耙具支撑架,25-开行装置,26-装肥斗,27-耙箱,28-液压马达I,29-耙具升降架,30-载物平台,31-液压油缸IV,32-支架,33-液压油泵III,34-油箱,35-座椅,36-驾驶室,37-后灯,38-刮平装置,39-液压油泵IV,40-液压马达II。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该多功能耕整机,包括支架32、设置在支架32上侧的驾驶室36、设置在支架32前端的发动机5,驾驶室36内设有座椅35,驾驶室36前后端外壁靠上侧位置分别设有前灯I和后灯37,在驾驶室36的前侧设有与支架32前端连接的铲斗装置,在驾驶室36的后侧设有与支架32后端连接的耙具装置,在铲斗装置与耙具装置之间设有变速驱动装置,多功能耕整机还包括设置在发动机5 —侧并与发动机5连接的液压油泵I 8、与驾驶室36内的方向盘2转轴连接的液压方向机3,液压油泵I 8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方向机3连接,在液压方向机3与前轮13前桥12间设置于驱动前轮13转向的液压油缸III 11,液压油缸III 11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方向机3连接。多功能耕整机的油箱34设置在驾驶室36后端的支架32上。图中所有液压油管均未示出。铲斗装置包括与支架32连接的摇臂7、连接于支架32与摇臂7中部用以驱动摇臂7升降的液压油缸I 6、连接于摇臂7下端末的铲斗10、及连接于铲斗10与摇臂7间用以驱动铲斗10工作的液压油缸II 9。耙具装置包括与支架32后端连接的耙具升降架29、连接在耙具升降架29中用以驱动耙具升降架29上下转动的液压油缸IV 31及连接于耙具升降架29远离驾驶室36 —端的耙具,耙具包括与耙具升降架29末端连接的耙具支撑架24、与耙具升降架29末端固定连接的犁头20、设置在耙具支撑架24上的装肥斗26、连接在耙具支撑架24 —侧的开行装置25、设置在耙具支撑架24底部的耙棍22、连接在耙棍22上的耙刀21、设置在耙具支撑架24中的耙箱27、设置在耙箱27中用以驱动耙棍22上的耙刀21工作的液压马达I 28。开行装置25可相对耙具支撑架24转动,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转到上方,耙具支撑架24后端底部设置有档泥板23。所述液压油缸IV的管路上设有卸压阀(图中未示出),当犁头20或耙刀21打到暗石,卸压阀卸压调整油路压力,使犁头20或耙刀21自动浮起,避免犁头20或耙刀21直接打在暗石上,有效保护犁头20和耙刀21。变速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发动机5后侧并与发动机5连接的变速箱15、与变速箱15连接的液压油泵II 4、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油泵II 4连接的多路阀16、连接在变速箱15与前轮13前桥12间的前转动轴14、连接在变速箱15与后轮19后桥18间的后转动轴17,多路阀16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油缸I 6、液压油缸II 9、液压油缸IV 31连接。所述变速驱动装置还包括与变速箱15连接的液压油泵III 33,液压油泵III 33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马达I 28连接。驾驶室36后端及耙具升降架29上端的支架32顶部形成载物平台30,载物平台30可用于装载一些物品,如肥料、工具或其它物品。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路线分两路,一路是发动机一液压油泵I —液压方向机一液压油缸III—前桥,另一路是发动机一变速箱,变速箱又降动力分为四路分别如下:变速箱一液压油泵II—多路阀一液压油缸1、液压油缸I1、液压油缸IV,变速箱一液压马达I —耙棍一耙刀,变速箱一前转动轴一前桥,变速箱一后转动轴一后桥。使用时,如果仅需要使用铲斗装置,耙具装置的耙具可以拆掉,在驾驶室36的控制台(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液压油缸I 6、液压油缸II 9进而控制摇臂7转动和铲斗10工作。如果仅需要使用耙具装置,也可以把铲斗装置拆掉,由犁头20犁地,连接在耙棍22上的耙刀21将地面上的植被翻埋到底层,耙刀21同时兼有碎土作用,如果不需要施肥可以装上挡泥板,防止碎土乱溅,需要开行可将开行装置25转到底端,耕过的土地即可马上开行,若需要施肥,只要在装肥斗26中放置肥料,开行后肥料马上可以施放到开好的行中,一次即可完成耕地、开行、施肥三个步骤。在耙具工作过程中可通过液压油缸IV 31驱动耙具升降架29升降,耙具升降架29升降进而带动耙具升降,这样可以有效适应在不平整土地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前转动轴14和后转动轴17可分别驱动多功能耕整机向前或向后运动。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耙具改设有为与耙具升降架29末端连接的刮平装置38,刮平装置38可用于刮平不平整的土地。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前转动轴和后转动轴,而变速驱动装置包括与变速箱15连接的液压油泵IV 39及设置在后轮后桥一侧用以驱动后桥工作的液压马达II 40,液压油泵IV 39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马达II 40连接,多功能耕整机行走也通过液压马达II驱动。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耕整机,包括支架(32)、设置在支架(32)上侧的驾驶室(36)、设置在支架(32 )前端的发动机(5 ),其特征在于,在驾驶室(36 )的前侧设有与支架(32 )前端连接的铲斗装置,在驾驶室(36)的后侧设有与支架(32)后端连接的耙具装置,在铲斗装置与耙具装置之间设有变速驱动装置,铲斗装置包括与支架(32)连接的摇臂(7)、连接于支架(32)与摇臂(7)中部用以驱动摇臂(7)升降的液压油缸I (6)、连接于摇臂(7)下端末的铲斗(10)、及连接于铲斗(10)与摇臂(7)间用以驱动铲斗(10)工作的液压油缸II (9),耙具装置包括与支架(32)后端连接的耙具升降架(29)、连接在耙具升降架(29)中用以驱动耙具升降架(29)上下转动的液压油缸IV(31)及连接于耙具升降架(29)远离驾驶室(36)—端的耙具,变速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发动机(5 )后侧并与发动机(5 )连接的变速箱(15 )、与变速箱(15)连接的液压油泵II (4)、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油泵II (4)连接的多路阀(16),多路阀(16)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油缸I (6)、液压油缸II (9)、液压油缸IV (3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耕整机还包括设置在发动机(5) —侧并与发动机(5)连接的液压油泵I (8)、与驾驶室(36)内的方向盘(2)转轴连接的液压方向机(3),液压油泵I (8)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方向机(3)连接,在液压方向机(3)与前轮前桥(12)间设置于驱动前轮转向的液压油缸IIK 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耙具包括与耙具升降架(29)末端连接的刮平装置(3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耙具包括与耙具升降架(29)末端连接的犁头(20)、与耙具升降架(29)末端连接的耙具支撑架(24)、设置在耙具支撑架(24 )上的装肥斗(26 )、连接在耙具支撑架(24 ) 一侧的开行装置(25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耙具包括与耙具升降架(29)末端连接的耙具支撑架(24)、设置在耙具支撑架(24)底部的耙棍(22)、连接在耙棍(22)上的耙刀(21)、设置在耙具支撑架(24)中的耙箱(27)、设置在耙箱(27)中用以驱动耙棍(22)上的耙刀(21)工作的液压马达I (2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驱动装置还包括与变速箱(15)连接的液压油泵111(33),液压油泵111(33)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马达I (28)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变速箱(15)与前轮前桥(12)间的前转动轴(14)、连接在变速箱(15)与后轮后桥(18)间的后转动轴(1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驱动装置还包括与变速箱(15)连接的液压油泵IV(39)及设置在后轮后桥一侧用以驱动后桥工作的液压马达II(40),液压油泵IV(39)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马达II (40)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36)后端及耙具升降架(29 )上端的支架(32 )顶部形成载物平台(30 )。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IV(31)的管路上设有卸压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耕整机,涉及一种耕整机,其包括支架、驾驶室、发动机,在驾驶室的前侧设有与支架前端连接的铲斗装置,在驾驶室的后侧设有与支架后端连接的耙具装置,在铲斗装置与耙具装置之间设有变速驱动装置,铲斗装置包括摇臂、液压油缸Ⅰ、铲斗、液压油缸Ⅱ,耙具装置包括与支架后端连接的耙具升降架、连接在耙具升降架中用以驱动耙具升降架上下转动的液压油缸Ⅳ及连接于耙具升降架末端的耙具,变速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发动机后侧并与发动机连接的变速箱、与变速箱连接的液压油泵Ⅱ、与液压油泵Ⅱ连接的多路阀,多路阀分别与液压油缸Ⅰ、液压油缸Ⅱ、液压油缸Ⅳ连接。
文档编号A01B49/04GK202941106SQ201220584719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周卓朋 申请人:周卓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