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6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包括种植区和控制区。种植区是由透明罩封闭的温室,种植区的底面设有防水托盘,防水托盘上堆有珍珠岩,形成苗床,苗床的内部埋有带孔软管,种植区的上方安有多个喷射头;控制区包括控制系统、营养供给系统、通风系统和供水系统,营养供给系统与带孔软管相通,通风系统产生的气流贯穿种植区给温室通风,供水系统包括水箱、泵和第一阀门,水箱通过第一阀门与喷射头连通,泵通过第二阀门与营养供给系统连接;营养供给系统、通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的泵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的系统只需插入加载了对应植物种植程序的储存卡,剩余的一切都由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无种植经验或经验少的用户也可以培养的种子。
【专利说明】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温室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种植作物,并且无需人工操作的温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温室系统的缺点是:种植难度大,用户在第一次种植作物时,需要考虑到多种条件,比如空气流通、供水、营养供给、入射辐射、人工光源、温度、种植面积等,由于缺少经验等原因,往往会导致种植失败。
[0003]例如专利号为201010140238.6的一种温室系统,其结构过于复杂,用户实现难度过高,且操作时需要用户有一定的农业种植基础。再例如专利号为201220238118.4的一种无土栽培温室系统,其体积庞大,不便于运输,不能满足那些对移动有需求的用户。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温室系统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对于无种植经验或经验少的用户也可以培养的种子。
[000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包括种植区和控制区,种植区是由透明罩封闭的温室,种植区的底面设有防水托盘,防水托盘上堆有珍珠岩,形成苗床,苗床的内部埋有带孔软管,种植区的上方安有多个喷射头;控制区包括控制系统、营养供给系统、通风系统和供水系统,营养供给系统与所述带孔软管相通,通风系统产生的气流贯穿种植区给温室通风,供水系统包括水箱、泵和第一阀门,水箱通过第一阀门与喷射头连通,泵通过第二阀门与营养供给系统连接;所述营养供给系统、通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的泵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区上方装有可变波长的灯,灯与控制系统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系统中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系统的水箱中设有水位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罩的上方设有遮阳板;所述防水托盘的长度小于为1.2米,宽度小于0.8米;所述珍珠岩厚度为2 - 5厘米。
[0010]控制系统具有输入设备,可以访问插入的对应植物种植程序的储存卡,控制系统根据储存卡的设定,按照特定的程序发育种子,剩余的一切都由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自动完成,没有经验的用户也可以培养的种子。
[0011]利用本发明的系统培养种子,能够智能管理种植过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种子总是得到适量的水,无需用户的日常照顾。
[0012](2)生长在系统中的植物可根据植物种植储存卡的设定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营养素。
[0013](3)通过过滤进气,在 种植区保持轻微过压,使得病原微生物难以接近作物,这样可以防止昆虫传播的疾病或损伤。[0014](4)改变吹风机的的转速或改变加热器的设置,可以控制种植区域中的温度,使周围空气可达到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佳温度。
[0015](5)本发明温室系统的安放位置不限,可以位于室内或室外、寒冷的环境中、在厨房附近、没有光照,在所有情况下,控制系统将在温室中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条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智能温室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便携式智能温室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温室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装有各种组件的便携式智能温室。智能温室种植区I是一个带有透明罩(未示出)的封闭的空间。在智能温室种植区I中,空气通风系统11产生的气流贯穿种植区1,一个过滤器(未示出)达到去除空气中颗粒的目的,出风口上的通风格栅(未示出)上开小口,使得通风系统11中的空气得以循环,且形成微正压,以防止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进入。通风系统11产生的气流是可变的,以调节环境空气之间的温度差。 [0018]智能温室种植区I装有遮阳板(未示出),使来自太阳的辐射加热的种植区I。为了防止过热,有一个遮阳板安装于透明罩上方,通过安装在温室内的光照传感器检测来自太阳的光照强度,温室控制系统15控制小型电动马达驱动遮阳板的开启或闭合。透明罩可以方便用户从侧面的观察种植区的植物。
[0019]为了刺激生长,智能温室种植区I上方装有可变波长的灯10,其可根据作物生长需要,用特定波段的光照射作物。
[0020]在周围空气太冷的情况下,通风系统11中的加热器12可对在种植区I进行加热。
[0021]底部托盘4位于的种植区I底面,是一个的防水托盘,底部托盘4的最大长度是
1.5米,优选的长度为1.2米,宽度为0.8米以下。
[0022]底部托盘4上堆有园艺园林绿化珍珠岩8,形成苗床3,珍珠岩厚度为2-5厘米,其内埋有带孔软管9,控制系统控制营养液滋润苗床3中的植物根部。
[0023]智能温室种植区I安有多个喷射头13,用于喷洒的植物。
[0024]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水箱14,泵16泵水通过第一阀17将水箱14送至喷射头13,浇灌作物。泵16泵水通过切换第二阀18,将营养物质5启动,加入带孔软管9,直达作物根系。水箱14有一水位传感器19用于检测水箱14内的水位,用于检测水箱是否是空的或是否需要填充。如果它是空的,信号灯或类似的(未示出)将警告用户。水箱14在空时可以用干净的水充满。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有没有水箱,而是从水管直接供水。
[0025]控制系统15控制智能温室的各个组成部分。控制系统15包括一个电源,并设置有一个电源连接20。电源连接20可以用日常220V家用电压供电,也可以使用其他能源,如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加上电源蓄电池,保持控制系统15的正常运作。控制系统15可控制水泵16,第一节流阀17,第二节流阀18,通风系统11,加热器12,以及可变波长的灯10。在传感器节点的各种传感器,如温度、光照、土壤湿度等传感器的值,均由控制系统15处理数据。[0026]控制系统15具有一个输入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为读卡器端6,可以读取一个植物种植程序的储存卡7上的代码。植物种植程序的储存卡7上的代码确定生长程序,以及对智能温室中相应的组件进行控制。
[0027]植物种植程序的储存卡7包含所有的成长程序的设置,以便更准确地适应在苗床3的植物或种子。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的智能温室可能具有各种程序的卡,各种作物。另外,苗床3的供应商会提供一个储存卡7与苗床3生长的种子相对应的程序指令。
[0028]图2为智能温室电路结构图。
[0029]整体电路以控制系统15核心,核心由电源20供电,分别连接至水泵16,读卡器6,水位传感器19,通风系统11,加热器12,以及可变波长的灯10。第一节流阀17,第二节流阀18分别控制灌溉水以及营养液的输送,灌溉水由喷射头13喷至植物上端,营养液由带孔软管9送达植物根系。
[0030]操作步骤 将智能温室放置水平,电源连接20连接至220V电源,将水箱14装满水,如果必要将营养物质5加满。苗床3被定位在底部托盘4,并用透明罩封闭种植区I。将植物种植程序的储存卡7插入控制系统15的读卡器端6中,这些步骤完成后,自动切换至控制系统15。
[0031]在此之后,控制系统15将完全自动接管所有的植物生长任务。首先苗床3被润湿,使得苗床3中园艺园林绿化珍珠岩8的种子开始发芽。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控制系统15通过传感器节点获得的数值,通过激活加热器12,如果有必要对遮阳板的位置作相应调整。
[0032]发芽后的生长过程中,一开始每天将可变波长的灯10照射苗床3八个或更多小时。通风系统11将空气吹入种植区I时,如果种植区I中的温度变得过高,增加通风系统11的旋转速度,形成贯通气流,使得种植区I内的温度降至于环境温度。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通风系统11中的加热器12被激活,形成热空气对流,从而提高种植区I内环境温度。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包括种植区和控制区,种植区是由透明罩封闭的温室,其特征在于,种植区的底面设有防水托盘,防水托盘上堆有珍珠岩,形成苗床,苗床的内部埋有带孔软管,种植区的上方安有多个喷射头;控制区包括控制系统、营养供给系统、通风系统和供水系统,营养供给系统与所述带孔软管相通,通风系统产生的气流贯穿种植区给温室通风,供水系统包括水箱、泵和第一阀门,水箱通过第一阀门与喷射头连通,泵通过第二阀门与营养供给系统连接;所述营养供给系统、通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的泵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区上方装有可变波长的灯,灯与控制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中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的水箱中设有水位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的上方设有遮阳板;所述防水托盘的长度小于为1.2米,宽度小于0.8米;所述珍珠岩厚度为2 -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一种便携式 智能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具有输入设备,连接外部数据。
【文档编号】A01G9/24GK103650991SQ20131068427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孙俊, 董梁, 毛罕平, 武小红, 金夏明, 高洪燕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