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24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属于水体环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受到了全世界湖沼及环境学专家的广泛关注。我国大部分河道、湖泊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的加剧使得湖泊大型水生植物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恢复大型水生植被成为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无污染的绿色修复技术,由于具有设施简单、投资少、易建造、管理方便、美化环境、适种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型水生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的湖泊水生植被在湖泊生态平衡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的枢纽,具有显著的初级生产力功能和环境生态功能,它们和其他水生生物生活在同一个湖泊环境中,当拥有一定的群体数量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湖泊环境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其非常显著的主要环境生态功能包括:水质深度净化功能,生物多样性及形成水生动物栖息地功能,抑制藻类功能及景观美学功能等。水生植物包括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植物可通过吸收氮、磷及化感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有效的修复。恢复水生植被已经作为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调控和内源污染负荷控制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景观水域生态修复工程中针对具体实施遇到的各种产生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其中浮床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人工植物浮床以其具有美化水域景观、增加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等特点,在众多水体修复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生态浮床技术因具有运行稳定、管理简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生态修复治理中。所述浮床技术是利用在水面可漂浮的床体及床体上种植水生植物的技术,通过植物的根系过滤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且通过浮床很好的控制了水生植物的生长。但是一般的生态浮床的框架结构上比较复杂,用料多,造价很高,而且,抗风浪能力不强,只能通过设定好的种植孔来种植植物,因此漂浮植物面积较少,性价比低,不适用于大面积的水域;而且,一旦浮床固定便很难再移动到别处,重复利用性较差;此外,由于水生植物包括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其适应的水下种植深度逐次递增,其中漂浮植物等种植深度较浅的水生植物侧重于对水中的重金属、悬浮有机物颗粒等进行吸收,沉水植物等种植深度较深的水生植物侧重于对水中氮、磷等无机肥料等进行吸收,从而对水体进行净化,现有的生态浮床由于其结构原因,难以实现同时对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进行种植,种植水生植物单一化,不利于水体的多方位净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结构复杂,造价高,抗风能力差;一旦固定不可移动,重复利用性差;种植水生植物单一化,无法全面的对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收。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多个浮箱3串联形成封闭的浮箱围隔,所述浮箱围隔四个方位设有四根立柱1,所述立柱I固定在岸边或水体底部,立柱I通过绳索2与所述浮箱围隔连接固定;所述浮箱围隔内部固定设有纵横交织的网床5,所述网床5上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的,所述网床5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区域与水面齐平,第二区域低于水面
0.5m,第三区域低于水面lm,分别种植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进一步的,所述浮箱围隔呈矩形,所述三个区域亦呈矩形。进一步的,所述浮箱围隔3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网床5为柔软性渔网。进一步的,所述绳索2为直径I 2cm的聚乙烯渔绳。进一步的,所述立柱I长度为1.5m,直径为6_7cm。进一步的,所述浮箱3的高度为70-80cm。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植物是水花生和/或水葫芦和/或水鳖,挺水植物是菖蒲和/或梭鱼草,沉水植物是伊乐藻和/或金鱼藻。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植物抛撒在水面表层;挺水植物将其基部固定在网床5上,靠浮力使其竖直向上;沉水植物捆绑于网床5上。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采用了环保型的聚乙烯浮箱,以及廉价的绳索和柔软性渔网,竹桩立柱等基本材料,构建成了适合大面积水域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装置可以随修复的需要将其移至目的区域,即体现其再生性能;网床不同深度的部分可以根据水生植物的适应性种植不同的种类的水生植物。基于其特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较深且具流动性较大的水域,浮箱围隔和网床为水生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不仅使沉水植物有足够的生长水深,也能使挺水植物有足够的竖直深度,同时也能给漂浮植物更多的生长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改善了湖泊环境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具有水质深度净化、生物多样性及形成水生动物栖息、抑制藻类功能及景观美学功能。2)可对漂浮物进行阻截,同时不影响水体的交换;3)便于移动、抗风浪。4)再生性强,可多次使用并适合大范围水域内使用。5)利用水生植物生长的特点,网床设置不同的水深以满足不同植物对水深的要求。6)水生植物种植方便:采用捆绑和抛撒等方法将漂浮植物落于网床上,无需用细绳固定;挺水植物仅需固定基部即可,无需用种植槽和泥土 ;沉水植物可不需要泥土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亦可直接将其捆绑在网床上。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未种植水生植物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种植水生植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立面示意图。其中,1、立柱,2、绳索,3、浮箱,4、漂浮植物,5、网床。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看图1-图3,浮箱3是采用环保型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高度约75cm,多个浮箱3首位串联形成矩形的浮箱围隔,其四个角用绳索2穿绑,绳索2是直径约1.5cm的聚乙烯渔绳,立柱I是长约1.5m,直径6-7cm的桩,插在岸边或水体的底部。浮箱围隔围成的区域设置网床5,网床分成离水面0m、0.5m、Im三部分,分别种植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整个装置所提供的环境条件能充分满足水生植物的生长,并可以随水体修复的需要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水生植物的种植根据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不同特性种在不同的段层,漂浮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可直接抛撒在表层,挺水植物如黄菖蒲、梭鱼草等直接将其基部固定在网床上并且靠水的浮力使其竖直向上,沉水植物如伊乐藻和金鱼藻等则直接将其捆绑于网上,靠叶子和茎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这样的水生植物种植方法使得整个种植装置,尤其是浮床5的结构得以简化,并利用浮箱3控制漂浮植物的疯狂蔓延,使网床5承载的水生植物始终处于固定水域处于最佳生长和光合作用生态位,不仅解决了漂浮植物疯狂蔓延、随水流动难收割,冬季腐烂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并且吸收氮、磷及化感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有效的修复。种植的时候将带有根部的完整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植株通过采用捆绑法种植于简易的浮床5之上。通过根部的吸附作用和沉水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对藻类的化感作用,不断净化水质和提高水体透明度。
本实用新型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湖泊环境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具有水质深度净化、生物多样性及形成水生动物栖息、抑制藻类功能及景观美学功能等,还可对漂浮物进行阻截,但不影响水体的交换;同时,便于移动、成本低,抗风浪。虽然本实施例及附图所描述浮箱围隔呈矩形结构,但浮箱围隔可根据河道修复需要或者水质特征,灵活调节其形状及其布局、进行延展,因此不一定为标准的矩形结构。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对本实施例的简单的变换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这些变化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浮箱(3)依次串联形成封闭的浮箱围隔,所述浮箱围隔四个方位设有四根立柱(1),所述立柱(I)固定在岸边或水体底部,立柱(I)通过绳索(2 )与所述浮箱围隔连接固定; 所述浮箱围隔内部固定设有纵横交织的网床(5 ),所述网床(5 )上种植水生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床(5)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区域与水面齐平,第二区域低于水面0.5m,第三区域低于水面lm,分别种植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围隔呈矩形,所述三个区域亦呈矩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围隔(3)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床(5)为柔软性渔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2)为直径I 2cm的聚乙烯渔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长度为1.5m,直径为 6_7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3)的高度为70_80cmo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植物抛撒在水面表层;挺 水植物将其基部固定在网床(5)上;沉水植物捆绑于网床(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属于水体环境技术领域。一种水生植物浮床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浮箱(3)依次串联形成封闭的浮箱围隔,所述浮箱围隔四个方位设有四根立柱(1),所述立柱(1)固定在岸边或水体底部,立柱(1)通过绳索(2)与所述浮箱围隔连接固定;所述浮箱围隔内部固定设有纵横交织的网床(5),所述网床(5)上种植水生植物。本实用新型以及廉价的绳索和柔软性渔网,竹桩立柱等基本材料,构建成了适合大面积水域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装置可以随修复的需要将其移至目的区域,即体现其再生性能;网床5不同深度的部分可以根据水生植物的适应性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
文档编号A01G9/02GK203105186SQ201320124288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康银花, 何培民, 温文科, 李娟英, 吴海龙, 吴建勇, 郭文龙, 田琪琳, 曹佳春, 韩渭, 张洋, 柴召阳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