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输送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输送槽,由输送槽箱体、连接耳、拉紧弹簧、圆弧槽、从动轮、滚动轴承、摇摆轴、摇摆轴支架、输送链条、输送链条支撑板、支撑板支架、刮禾板、主动轮、主动轮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槽箱体在从动轮端的两侧箱板上对称开有圆弧槽和焊有连接耳;所述的摇摆轴安装在圆弧槽中,可沿圆弧槽移动;所述的滚动轴承内、外圈分别与摇摆轴和从动轮配合;所述的输送链条与从动轮和主动轮配合,其上装有刮禾板;所述的拉紧弹簧连接摇摆轴和连接耳。作业时,摇摆轴随喂入量的改变而沿圆弧槽移动,从而改变刮禾板与输送槽底的间隙,使作物被可靠输往脱粒滚筒。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使用维护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输送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输送槽,尤其是一种能防止作物堵塞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输送槽,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农业生产机械化不仅利于抢农时、赶季节,更有助于促增产、保丰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小麦机收水平己达87.8%,水稻机收水平达60%。然而,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将作物切下后,由割台输向脱粒滚筒过程中,传统的机械输送方式常因喂入量不稳,而造成输送槽堵塞故障频繁发生。输送槽堵塞故障排除,耗时、费力。故障的频繁发生,不仅降低机器作业效率,减少机手收入,还会造成粮食损失。因此,设计一种防堵型输送槽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作物堵塞功能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输送槽。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输送槽,由输送槽箱体1、连接耳2、拉紧弹簧3、圆弧槽4、从动轮5、滚动轴承6、摇摆轴7、摇摆轴支架8、输送链条9、输送链条支撑板10、支撑板支架
11、刮禾板12、主动轮支架13、主动轮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槽箱体,在从动轮端的两侧箱板上对称位置处,各有一段圆弧形槽和一只连接耳;所述的摇摆轴安装于两对称圆弧槽中,可在圆弧槽内移动;所述的摇摆轴与滚动轴承的内圈配合,滚动轴承的外圈与从动轮的内孔配合;所述的输送链条与从动轮和主动轮配合,输送链条上装有刮禾板;所述的拉紧弹簧一端连接在摇摆轴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耳上;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输送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弹性防堵、性能可靠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是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输送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0008]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09]如图所示,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输送槽,由输送槽箱体1、连接耳2、拉紧弹簧3、圆弧槽4、从动轮5、滚动轴承6、摇摆轴7、摇摆轴支架8、输送链条9、输送链条支撑板10、支撑板支架11、刮禾板12、主动轮支架13、主动轮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槽箱体,在从动轮端的两侧箱板上对称位置处,各开有一段圆弧形槽和焊有一只连接耳,所述的摇摆轴安装于两对称的圆弧槽中,可在圆弧槽内移动,所述的摇摆轴与滚动轴承的内圈配合,滚动轴承的外圈与从动轮的内孔配合,所述的输送链条与从动轮和主动轮配合,输送链条上装有刮禾板,所述的拉紧弹簧一端连接在摇摆轴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耳上,作业时,主动轮带动输送链条移动、输送链条带到从动轮转动,作物在安装于输送链条上的刮禾板挤压、牵引作用下,沿输送槽底被输向脱粒滚筒,这一过程中,若喂入作物量过大,则作物挤压摇摆轴,使其沿圆弧槽向上运动(拉紧弹簧被拉伸),刮禾板与输送槽底的间隙增大,当喂入量变小时,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摇摆轴沿圆弧槽向下运动,刮禾板与输送槽底的间隙减小,如此往复,刮禾板与输送槽底的间隙,在弹簧及作物的共同作用下,随喂入作物量的大小而改变,从而保证作物被可靠输向脱粒滚筒。
[0010]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输送槽,由输送槽箱体、拉紧弹簧、从动轮、滚动轴承、摇摆轴、摇摆轴支架、输送链条、输送链支撑板、支撑板支架、刮禾板、主动轮、主动轮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槽箱体,在从动轮端的两侧箱板上对称位置处,各有一段圆弧形槽和一只连接耳,摇摆轴安装于两圆弧槽中,可在圆弧槽内移动,摇摆轴与滚动轴承的内圈配合,滚动轴承的外圈与从动轮的内孔配合,从动轮与输送链条配合,输送链条上装有刮禾板,拉紧弹簧一端连接于摇摆轴,另一端连接于连接耳。
【文档编号】A01D41/12GK203597082SQ201320364349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0日
【发明者】陈玉仑, 丁为民, 方志超, 刘玉涛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