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挖穴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815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背负式挖穴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用工具或几个钻头型的工具打孔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负式挖穴机,包括本体,其中,本体上延动力传输方向上依次设有背负式发动机、传动软轴、打孔器,所述打孔器设有竖直向下的支脚,所述支脚下端设有由传动软轴带动的土壤穿刺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使用且能高效的完成地膜打孔工作的地膜打孔机。
【专利说明】背负式挖穴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用工具或几个钻头型的工具打孔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负式挖穴机。
【背景技术】
[0002]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是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0003]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是以人力为动力来源的打孔设备,但在一些土质较硬地方或者对地膜孔洞有高要求的种植领域,例如:专利“烤烟地膜井窖式小苗移栽方法”中的地膜井窖也是一种地膜孔,其中对地膜井窖式有诸如:用打井窖工具打井窖,移栽井窖井口呈园形,井口直径8 Cm,井窖深度为移栽后烟苗自然高度的顶部距井口约2 cm的要求,如果使用人力打孔设备需要打出一定深度的进口直径为8cm的孔很困难,即使勉强完成,在大规模的打孔中也很难保证每个井窖的质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然要采用自动的器械化设备,但种植烟草的地方多为丘陵,大型机械无法进入,这就要求设备还要有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也能使用的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使用且能高效的完成地膜打孔工作的地膜打孔机。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背负式挖穴机,包括本体,其中,本体上延动力传输方向上依次设有背负式发动机、传动软轴、打孔器,所述打孔器设有竖直向下的支脚,所述支脚下端设有由传动软轴带动的土壤穿刺头。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背负式发动机,只要人能到的地方设备都能到达,同时在打孔时通过传动软轴传输动力,避免了打孔时移动较重的发动机,只需移动打孔器,打孔器器的土壤穿刺头在拥有动力能够转动以后也能高效的完成打孔任务。
[0007]进一步,所述打孔器上设有竖直向下的另一支脚,另一支脚下端设有地膜穿刺头,所述地膜穿刺头为下端开口的筒状,所述地膜穿刺头下端面的外轮廓设有环形排列的穿刺锥。
[0008]两支脚负责的功能不同,设有土壤穿刺头的支脚只负责在土壤转出需要的孔洞,下端设有地膜穿刺头的的支脚的功能是将地膜打出规则的地膜孔,地膜穿刺头的轮廓线设有线性排列的穿刺锥,穿刺锥相比土壤穿刺头定要小的多,根据生活常识,尖锥部越小越容易穿过地膜而仅仅留小地膜孔而不带来其他的撕裂口,锥部越大穿透地膜时越容易带来地膜孔以外的撕裂口。利用大量的小型的穿刺锥将其排列成需要的地膜孔形状,地膜穿刺头下压到地膜上,就能打出较为规则而没有其他的撕裂口的地膜孔,形成较为规则的地膜孔后,土壤穿刺头就不会因为转动时带动与破坏地膜,提高了打孔的成功率。[0009]进一步,所述土壤穿刺头上端设有水平限制盘。种植时,对地膜孔的孔的直径与高度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土壤穿刺头的上端设有限制盘,当地膜孔的深度达到时,限制盘与土壤大面积接触受力,对打孔器有较为直观的反作用力,提醒使用者打出的孔洞的深度够了,方便使用者能够精准的控制孔洞的深度。
[0010]进一步,所述本体上设有连接头与水平设置的定距杆,所述连接头活动连接定距杆与两支脚。连接头活动链接定距杆与支脚,意味着两支脚间的距离可变可更好的适应不同地膜孔的要求,同时意味着支脚端的土壤穿刺头与地膜穿刺头间的距离可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根据不同土质地膜穿刺头的穿透的深度,调节他们间的高度差,使用者可平衡两端高度以便省力使用。
[0011]进一步,所述定距杆靠近土壤穿刺头一端设有控制把手,所述控制把手设有握持部与按钮动力开关,所述握持部下端面设有一个弹簧开关,按钮动力开关与弹簧开关都打开时背负式发动机运转。为了安全考虑,控制把手上设置有两个开关,使用打孔器工作时,先打开按钮开关,然后握住握持部将打孔器移动至地膜上方时,握紧握持部,触发其下端面的弹簧开关,土壤穿刺头才开始转动。
[0012]进一步,所述定距杆中部外套设有一个握持套。仅仅有一个握持部无法维持打孔器的工作的平衡,在定距杆的中部设置一个握持套有减缓振动与防滑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背负式挖穴机实施例立体结构的侧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背负式挖穴机实施例立体结构的左等轴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背负式挖穴机实施例立体结构的右等轴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背负式挖穴机实施例打孔器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背负式挖穴机实施例控制柄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结合附图1、2、3、4、5所示,背负式挖穴机,包括本体,其中,本体上延动力传输方向上依次设有背负式发动机1、传动软轴2、打孔器,所述打孔器设有竖直向下的支脚3,所述支脚3下端设有由传动软轴2带动的土壤穿刺头6。所述打孔器上设有竖直向下的另一支脚3,另一支脚3下端设有地膜穿刺头5,所述地膜穿刺头5为下端开口的筒状,所述地膜穿刺头5下端面的外轮廓设有环形排列的穿刺锥51。所述土壤穿刺头6上端设有水平设置的限制盘61。所述本体上设有连接头31与水平设置的定距杆7,所述连接头31活动连接定距杆7与两支脚3。所述定距杆7靠近土壤穿刺头6 —端设有控制把手4,所述控制把手4设有握持部与按钮动力开关41,所述握持部下端面设有一个弹簧开关42,按钮动力开关41与弹簧开关42都打开时背负式发动机I运转。所述定距杆7中部外套设有一个握持套71。
[0019]使用时,采用背负式发动机1,等于说只要人能到的地方设备都能到达,同时在打孔时通过传动软轴2传输动力,避免了打孔时移动较重的发动机,只需移动打孔器,打孔器的土壤穿刺头6在拥有动力能够转动以后也能高效的完成打孔任务。
[0020]两支脚3负责的功能不同,设有土壤穿刺头6的支脚3只负责在土壤转出需要的孔洞,下端设有地膜穿刺头5的的支脚3的功能是将地膜打出规则的地膜孔,地膜穿刺头5的轮廓线设有线性排列的穿刺锥51,穿刺锥51相比土壤穿刺头6定要小的多,根据生活常识,尖锥部越小越容易穿过地膜而仅仅留小地膜孔而不带来其他的撕裂口,锥部越大穿透地膜时越容易带来地膜孔以外的撕裂口。利用大量的小型的穿刺锥51将其排列成需要的地膜孔形状,地膜穿刺头5下压到地膜上,就能打出较为规则而没有其他的撕裂口的地膜孔,形成较为规则的地膜孔后,土壤穿刺头6就不会因为转动时带动与破坏地膜,提高了打孔的成功率。
[0021]种植时,对地膜孔的孔的直径与高度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土壤穿刺头6的上端设有限制盘61,当地膜孔的深度达到时,限制盘61与土壤大面积接触受力,对打孔器有较为直观的反作用力,提醒使用者打出的孔洞的深度够了,方便使用者能够精准的控制孔洞的深度。
[0022]连接头31活动链接定距杆7与支脚3,意味着两支脚3间的距离可变可更好的适应不同地膜孔的要求,同时意味着支脚3端的土壤穿刺头6与地膜穿刺头5间的距离可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根据不同土质地膜穿刺头5的穿透的深度,调节他们间的高度差,使用者可平衡两端高度以便省力使用。
[0023]使用时,出于安全考虑,控制把手4上设置有两个开关,使用打孔器工作时,先打开按钮开关,然后握住握持部将打孔器移动至地膜上方时,握紧握持部,触发其下端面的弹簧开关42,土壤穿刺头6才开始转动。
[0024]仅仅有一个握持部无法维持打孔器的工作的平衡,在定距杆7的中部设置一个握持套71有减缓振动与防滑的作用。
[0025]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背负式挖穴机,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上延动力传输方向上依次设有背负式发动机、传动软轴、打孔器,所述打孔器设有竖直向下的支脚,所述支脚下端设有由传动软轴带动的土壤穿刺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挖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器上设有竖直向下的另一支脚,另一支脚下端设有地膜穿刺头,所述地膜穿刺头为下端开口的筒状,所述地膜穿刺头下端面的外轮廓设有环形排列的穿刺锥。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背负式挖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穿刺头上端设有水平限制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负式挖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连接头与水平设置的定距杆,所述连接头活动连接定距杆与两支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负式挖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距杆靠近土壤穿刺头一端设有控制把手,所述控制把手设有握持部与按钮动力开关,所述握持部下端面设有一个弹簧开关,按钮动力开关与弹簧开关都打开时背负式发动机运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负式挖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距杆中部外套设有一个握持套。
【文档编号】A01G13/02GK203608535SQ201320651956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2日
【发明者】曾宪权 申请人:曾宪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