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918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辊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磨机,包括:壳体(10),壳体(10)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主轴(20),可转动地穿设在壳体(10)内;驱动装置(30),与主轴(20)驱动连接;支架(40),安装在主轴(20)上;两个以上的磨辊(50),各磨辊(50)绕其自身轴心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40)上;磨盘(60),固定安装在壳体(10)内并与两个以上的磨辊(50)位置相对,辊磨机还包括: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与主轴(20)连接并用于驱使主轴(20)沿轴向移动以调整主轴(20)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并能够方便地调整碾压间隙。
【专利说明】辊磨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辊磨机。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ZL94110912.7公开了一种辊式磨机,该辊式磨机包括磨盘、磨辊、主轴、支架、机座和上下机壳,磨盘位于下机壳内,在磨盘上方通过支架活动装有磨辊,支架通过驱动主轴装在机座上并位于上机壳内,由主轴、皮带轮驱动。在机座上装有料斗,下机壳的下面装有出料套管,磨盘的磨面与磨辊之间存在可调节的间隙而构成间隙式磨合面。当装于上部的主轴旋转时,主轴带动支架旋转,支架又带动分布于其周边上的几个磨辊公转,磨盘不转动,当与磨辊对应的磨盘上有物料通过时,磨辊将在摩擦力矩的带动下而既公转又自转,这样物料将在磨辊与磨盘的碾压下而获得粉碎。在上下机壳之间的连接螺钉上装有弹性机构,以解决防止过大物料进入磨面与磨辊之间发生卡死的问题。
[0003]上述专利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在壳体外部设调节螺钉和有弹性机构会造成结构复杂,而且几个外壳体之间需要导向、定位等使制造要求高、加工量大,另外增加了设备的多种故障的可能性。
[0005]2、设备的调节和调整大部分需要许多人工调整,并且需要停机后调整,这样增强了劳动强度和浪费了生产时间。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够方便地调整碾压间隙的辊磨机。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辊磨机,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主轴,可转动地穿设在壳体内;驱动装置,与主轴驱动连接;支架,安装在主轴上;两个以上的磨辊,各磨辊绕其自身轴心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磨盘,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并与两个以上的磨辊位置相对,辊磨机还包括:轴向位置调整装置,与主轴连接并用于驱使主轴沿轴向移动以调整主轴的位置。
[0008]进一步,轴向位置调整装置为液压缸,液压缸沿竖直方向布置,包括缸体、活塞杆和活塞,缸体固定设置,活塞将缸体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活塞杆与主轴活动连接并驱使主轴沿轴向移动以调整主轴的位置。
[0009]进一步,还包括:复位装置,对沿轴向移动后的主轴施加沿轴向的回复力。
[0010]进一步,复位装置包括蓄能器,蓄能器与上腔连通。
[0011]进一步,还包括:机座,壳体支撑设置在机座上,主轴由机座支承,主轴具有位于壳体内的自由端;辊磨机的驱动装置和液压缸均位于机座的下方,活塞杆向上延伸并通过驱动装置活动连接主轴并能够带动主轴沿轴向移动。
[0012]进一步,还包括:机座,壳体支撑设置在机座上,主轴由机座和壳体的顶盖支承;辊磨机的驱动装置和液压缸均位于机座的下方或者均位于壳体的上方,并且,活塞杆通过驱动装置活动连接主轴并能够带动主轴轴向移动,液压缸位于驱动装置的远离磨辊的一侧。
[0013]进一步,还包括:机座,壳体支撑设置在机座上,主轴由机座和壳体的顶盖支承;辊磨机的驱动装置位于壳体的上方,液压缸位于机座的下方,活塞杆与主轴活动连接。
[0014]进一步,还包括:机座,壳体支撑设置在机座上,主轴由机座和壳体的顶盖支承;辊磨机的驱动装置位于机座的下方,液压缸位于壳体的上方,并且,活塞杆与主轴活动连接。
[0015]进一步,主轴由壳体的顶盖支承,主轴具有位于壳体内的自由端,驱动装置和液压缸均位于壳体的上方,活塞杆向下延伸并通过驱动装置活动连接主轴并能够带动主轴沿轴向移动。
[0016]进一步,各磨辊通过摇臂机构安装在支架上,摇臂机构包括:铰座,设置在支架上;摇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磨辊安装在第一臂上,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弯折过渡连接,第一臂和第二臂的连接处铰接在铰座上;限位装置,连接在第二臂上以调节第二臂和支架之间的距离,限位装置包括穿设在摇臂上的第一螺栓和连接在第一螺栓上的第一螺母,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摇臂和支架之间,第一螺母位于摇臂的上方,第一螺栓的螺栓头和摇臂之间可选择地设有一个或多个垫片;弹性装置,具有向第二臂施加朝向支架的压力的弹性件,弹性装置包括穿设在支架和摇臂上的第二螺栓和连接在第二螺栓上的第二螺母,第二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支架的下方,第二螺母位于摇臂的上方,第二螺母和摇臂之间设有弹性件。
[0017]进一步,辊磨机还包括:机座,壳体支撑设置在机座上,主轴由机座和壳体的顶盖支承,辊磨机的轴向位置调整装置为两个,两个轴向位置调整装置分别与主轴的两端配合或连接并用于驱使主轴沿轴向移动以调整主轴的位置。
[0018]进一步,辊磨机还包括:机座,壳体支撑设置在机座上,主轴由机座和壳体的顶盖支承;辊磨机的轴向位置调整装置与主轴的下端配合或连接并用于驱使主轴沿轴向移动以调整主轴的位置,复位装置位于主轴的上端。
[0019]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轴向位置调整装置,通过轴向位置调整装置能够驱使主轴沿轴向移动以调整主轴的位置,进而能够带动磨辊沿竖直方向移动,这样就能够方便地调节磨辊和磨盘之间的碾压间隙。本实用新型的辊磨机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磨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磨机的实施例二的液压缸和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磨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磨机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磨机的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6示出了图5的辊磨机的液压缸和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磨机的实施例八的磨辊安装示意图;以及
[0028]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磨机的实施例九的磨辊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0]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辊磨机包括:壳体10、主轴20、驱动装置30、支架40、两个以上的磨辊50、磨盘60、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和机座80。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可包括螺旋机构,或者包括垫片机构,也可以为液压缸等,还可以是它们之间其它的组合方式。
[0031]壳体10支撑设置在机座80上,壳体10包括由上而下设置依次连接的的机盖、第一壳体IOa和第二壳体IOb,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也可以为一体结构。机盖上设有进料口11,第二壳体上设有出料口 12。主轴20可转动地穿设在壳体10内,主轴20由机座80支承,主轴20具有位于壳体10内的自由端。驱动装置30与主轴2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主轴20转动。支架40安装在主轴20上,能够随主轴20同步转动,各磨辊50绕其自身轴心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40上,也就是说磨辊50既能够绕主轴20的中心线公转,又绕磨辊50自身的中心线自转。磨盘60固定安装在壳体10内并与两个以上的磨辊50位置相对,与磨辊50配合以完成物料的碾压。
[0032]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轴向位置调整装置包括液压缸70a。液压缸70a沿竖直方向布置,液压缸70a包括缸体71、活塞杆72和活塞73,缸体71固定设置。驱动装置30和液压缸70a均位于机座80的下方,活塞杆72向上延伸并通过驱动装置30活动连接主轴20并带动主轴20沿轴向移动。上述活动连接是指活塞杆72为静止的,不会转动,而主轴20是转动的,这种活动连接可以通过在主轴20和活塞杆72之间加入一种机械旋转转换装置来实现。
[0033]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液压缸70a,通过液压缸70a能够驱使主轴20沿轴向移动以调整主轴20的位置,进而能够带动磨辊50沿竖直方向移动,这样就能够方便地调节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的碾压间隙。本实施例的辊磨机结构简单、调整方便。上述调整主轴20的位置可以是一个设定的位置,也可以是在碾压过程中连续移动或不连续移动从而形成的变化的位置。
[003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也可以与主轴20同步转动,此时两者之间无需活动连接,固定连接也是可行的。
[0035]如图1至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二的辊磨机包括:壳体10、主轴20、驱动装置30、支架40、两个以上的磨辊50、磨盘60、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复位装置和机座80。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增设了复位装置,该复位装置能够对沿轴向移动后的主轴20施加沿轴向的回复力。这样,除了能够调整主轴20的位置即合理的碾压间隙外,还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磨辊与磨盘之间磨损间隙变大后进行复位调整。在实施例二中,轴向位置调整装置包括液压缸70,复位装置为蓄能器100。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复位装置也可以为弹簧结构、气缸机构等。复位装置设置的回复力的大小实际上是限制或确定了磨辊50对磨盘60的压力大小。
[0036]如图2所示,液压缸70a沿竖直方向布置,包括缸体71、活塞杆72和活塞73,缸体71固定设置,活塞73将缸体71的内腔分为上腔71a和下腔71b,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腔71a为有杆腔,下腔71b为无杆腔。蓄能器100与上腔71a连通。驱动装置30和液压缸70a均位于机座80的下方,活塞杆72向上延伸并通过驱动装置30活动连接主轴20并带动主轴20沿轴向移动。
[0037]在实施例二中,液压缸70a的活塞杆72能够驱使主轴20沿轴向移动以调整主轴20适宜的设定位置,进而能够带动磨辊50沿竖直方向移动,这样就能够方便地调节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的碾压间隙,或者调整或补偿磨辊50和磨盘60磨损后二者之间增大的间隙。同时液压缸70a的保压能够给予磨辊50施以工作压力。当有较大的不可破碎物比如杂铁等进入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时,磨辊50产生较大的轴向力会迫使主轴20作轴向运动远离设定位置,主轴20此时便会压缩上腔71a内的液压油,上述液压油被挤压至与上腔71a连通的蓄能器100内压缩其内部充有压力气体的气囊,从而使活塞杆7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磨辊50向上移动以便增大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的间隙让杂铁等通过。杂铁等排除后,蓄能器100内的气囊的压力迫使液压油推动活塞73及活塞杆72以对沿轴向移动远离设定位置后的主轴20施加沿轴向的回复力以使主轴20回到设定位置进而使得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的碾压间隙恢复并继续正常工作碾压物料。如果将磨辊50与磨盘60的间隙调整得较小而物料层又较厚时,磨辊50、支架40和主轴20将会随物料层的厚薄及粒度大小而压缩上腔71a内的液压油从而产生上、下起复的轴向运动,磨辊50也在这种波动的状况下粉碎物料。由此可知,实施例二的辊磨机结构简单并能够自动调整碾压间隙。优选地,实施例二的辊磨机的还包括:撒料盘90,安装在主轴10上并与主轴10同步运动,撒料盘90位于支架40的上方。
[0038]实施例二的辊磨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9]当主轴20由驱动装置30驱动旋转后,待粉碎的物料由进料口 11中给入并落在随主轴20同步旋转的撒料盘90之上,旋转的撒料盘90将物料分配至第一外壳的四周并落入磨辊50与安装第二外壳上的磨盘60之间,磨辊50与磨盘60之间有间隙,2个及2个以上在周边分布装在支架6之上的磨辊50在摩擦力矩的作用下,磨辊50既绕主轴20的中心线公转,又绕本身的中心线自转,物料从磨盘60从上至下多次受到磨辊50的碾压而粉碎,最后从出料口 12排出。
[0040]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三的辊磨机包括:壳体10、主轴20、驱动装置30、支架40、两个以上的磨辊50、磨盘60、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复位装置和机座80。轴向位置调整装置包括液压缸70a,复位装置为蓄能器10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主轴20由机座80和壳体10的顶盖支承,驱动装置30和液压缸70a均位于机座80的下方,并且,活塞杆72通过驱动装置30的连接主轴20并带动主轴20沿轴向移动,液压缸70a位于驱动装置30的远离磨辊50的一侧。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二的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41]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四中,与实施例三的结构相似,主轴20由机座80和壳体10的顶盖支承,该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仅在于:驱动装置30和轴向装置调整装置70均位于壳体10的上方。当轴向位置调整装置采用液压缸70a并液压缸70a位于上方时,液压缸70a的结构如图6所示,此时上腔71a为无杆腔,下腔71b为有杆腔。与上述实施例的液压缸70a的工作原理相同,当有较大的不可破碎物比如杂铁等进入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时,上腔71a内的液压油会被挤压至与上腔71a连通的蓄能器100内,从而使活塞杆7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磨辊50向上移动以便增大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的间隙让卡塞的杂铁等通过。
[0042]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五的辊磨机包括:壳体10、主轴20、驱动装置30、支架40、两个以上的磨辊50、磨盘60、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复位装置和机座80。轴向位置调整装置包括液压缸70a,复位装置为蓄能器100。主轴20由机座80和壳体10的顶盖支承,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仅在于,驱动装置30位于壳体10的上方,液压缸70a位于机座80的下方,活塞杆72与主轴20活动连接。
[0043]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六中,与实施例五的结构相似,主轴20由机座80和壳体10的顶盖支承,该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区别仅在于:驱动装置30位于机座80的下方,液压缸70a位于壳体10的上方,并且,活塞杆72与主轴20活动连接。
[0044]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七的辊磨机包括:壳体10、主轴20、驱动装置30、支架40、两个以上的磨棍50、磨盘60、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和复位装置。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包括液压缸70a,复位装置为蓄能器100。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五的区别之处在于,实施例七中没有机座80,主轴20由壳体10的顶盖支承,主轴20具有在壳体10内的下部的自由端,驱动装置30和液压缸70均位于壳体10的上方,活塞杆72向下延伸并通过驱动装置30后活动连接主轴20并带动主轴20沿轴向移动。这种活动连接可由一种机械旋转转换装置,即将旋转的一端转变为另一端不旋转的装置来实现。图6示出了实施例七的液压缸70a的结构,此时上腔71a为无杆腔,下腔71b为有杆腔。
[0045]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八的辊磨机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磨辊50固定在支架40上的方式。在实施例八中,各磨辊50通过摇臂机构安装在支架40上,摇臂机构包括:铰座411、摇臂412、限位装置413和弹性装置414。铰座411设置在支架40上。摇臂4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臂412a和第二臂412b,磨辊50安装在第一臂412a上,第一臂412a和第二臂412b之间弯折过渡连接,第一臂412a和第二臂412b的连接处铰接在铰座411上。限位装置413连接在第二臂412b上以调节第二臂412b和支架40之间的距离以调节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的间隙大小,弹性装置414具有向第二臂412b施加朝向支架40的压力的弹性件,弹性装置414可以用于对磨辊50的加压。实施例七的辊磨机的主轴20支承方式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支承方式。
[004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413包括穿设在摇臂412上的第一螺栓和连接在第一螺栓上的第一螺母,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摇臂412和支架40之间,第一螺母位于摇臂412的上方,第一螺栓的螺栓头和摇臂412之间可选择地设有一个或多个垫片。弹性装置414包括穿设在支架40和摇臂412上的第二螺栓和连接在第二螺栓上的第二螺母,第二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支架40的下方,第二螺母位于摇臂412的上方,第二螺母和摇臂412之间设有弹性件。
[0047]当然,作为可行的方式,摇臂、定位装置的弹性装置的形状和安装位置还可以发生其它多种的变化,例如中国专利ZL99233773.9公开了一种立式辊磨机,其磨辊50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五的方式相似,但是该专利中定位装置放在支架的下部,弹性装置放在支架下部环形槽内。
[0048]如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九的棍磨机包括:壳体10、主轴20、驱动装置30、支架40、两个以上的磨辊50、磨盘60、两个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和机座80。主轴20的两端分别由机壳10的顶盖及机座80支承,两个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分别设置在主轴20的两端,并与两端相配合或连接。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可以为液压缸、螺旋机构或垫片装置等,上部的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也可以是带蓄能器的液压缸。
[0049]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十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九的唯一区别是将图8中的上部轴向位置调整装置改为复位装置,其它不变。复位装置可以是蓄能器、气缸装置、弹簧装置。
[0050]当需要调节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的间隙大小时,可调节轴向位置调整装置,从而使主轴20的位置发生位移而让磨辊50和磨盘60之间的间隙增大或缩小。
[0051]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轴向位置调整装置也可设置在机壳10的顶盖和驱动装置30的上部,复位装置设置在机座80的下部,其效果与实施例九一致。
[0052]上述的辊磨机结构简单并都能够通过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使辊磨机能较方便或自动调整磨辊与磨盘的间隙。
[0053]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54]1、结构更简单,生产成本降低。
[0055]2、由于采用轴向位置调整装置代替现有技术的众多结构,故障率将更低。
[0056]3、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后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免除了大量的人工量及工人的繁
重劳动。
[0057]4、结构简单后使原来设备不能大型化的缺点得以克服。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辊磨机,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有进料口 (11)和出料口 (12); 主轴(20),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壳体(10)内; 驱动装置(30),与所述主轴(20)驱动连接; 支架(40),安装在所述主轴(20)上; 两个以上的磨辊(50),各所述磨辊(50)绕其自身轴心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40)上; 磨盘(60),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并与所述两个以上的磨辊(50)位置相对, 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磨机还包括: 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与所述主轴(20)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主轴(20)沿轴向移动以调整所述主轴(20)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位置调整装置为液压缸(70a),所述液压缸(70a)沿竖直方向布置,包括缸体(71)、活塞杆(72)和活塞(73),所述缸体(71)固定设置,所述活塞(73)将所述缸体(71)的内腔分为上腔(71a)和下腔(71b),所述活塞杆(72)与所述主轴(20)活动连接并驱使所述主轴(20)沿轴向移动以调整所述主轴(20)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位装置,对沿轴向移动后的所述主轴(20)施加沿轴向的回复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蓄能器(100),所述蓄能器(100)与所述上腔(71a)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座(80),所述壳体(10)支撑设置在所述机座(80)上,所述主轴(20)由所述机座(80)支承,所述主轴(20)具有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自由端; 所述辊磨机的驱动装置(30)和液压缸(70a)均位于所述机座(80)的下方,所述活塞杆(72)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30)活动连接所述主轴(20)并能够带动所述主轴(20)沿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座(80),所述壳体(10)支撑设置在所述机座(80)上,所述主轴(20)由所述机座(80)和壳体(10)的顶盖支承; 所述辊磨机的驱动装置(30)和液压缸(70a)均位于所述机座(80)的下方或者均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上方,并且,所述活塞杆(72)通过所述驱动装置(30)活动连接所述主轴(20)并能够带动所述主轴(20)轴向移动,所述液压缸(70a)位于所述驱动装置(30)的远离所述磨辊(50)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座(80),所述壳体(10)支撑设置在所述机座(80)上,所述主轴(20)由所述机座(80)和壳体(10)的顶盖支承; 所述辊磨机的驱动装置(30)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上方,所述液压缸(70a)位于所述机座(80)的下方,所述活塞杆(72)与所述主轴(20)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座(80),所述壳体(10)支撑设置在所述机座(80)上,所述主轴(20)由所述机座(80)和壳体(10)的顶盖支承; 所述辊磨机的驱动装置(30)位于所述机座(80)的下方,所述液压缸(70a)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上方,并且,所述活塞杆(72)与所述主轴(20)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0)由所述壳体(10)的顶盖支承,所述主轴(20)具有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自由端,所述驱动装置(30)和液压缸(70a)均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上方,所述活塞杆(72)向下延伸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30)活动连接所述主轴(20)并能够带动所述主轴(20)沿轴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磨辊(50)通过摇臂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40)上,所述摇臂机构包括: 铰座(411),设置在所述支架(40)上; 摇臂(4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臂(412a)和第二臂(412b),所述磨辊(50)安装在所述第一臂(412a)上,所述第一臂(412a)和第二臂(412b)之间弯折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臂(412a)和第二臂(412b)的连接处铰接在所述铰座(411)上; 限位装置(413),连接在所述第二臂(412b)上以调节所述第二臂(412b)和支架(40)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装置(413)包括穿设在所述摇臂(412)上的第一螺栓和连接在第一螺栓上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所述摇臂(412)和支架(40)之间,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摇 臂(412)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和所述摇臂(412)之间可选择地设有一个或多个垫片; 弹性装置(414),具有向所述第二臂(412b)施加朝向所述支架(40)的压力的弹性件,所述弹性装置(414)包括穿设在所述支架(40)和摇臂(412)上的第二螺栓和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栓上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所述支架(40)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母位于所述摇臂(412)的上方,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摇臂(412)之间设有弹性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磨机还包括:机座(80),所述壳体(10)支撑设置在所述机座(80)上,所述主轴(20)由所述机座(80)和壳体(10)的顶盖支承, 所述辊磨机的所述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为两个,两个所述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分别与所述主轴(20)的两端配合或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主轴(20)沿轴向移动以调整所述主轴(20)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磨机还包括:机座(80),所述壳体(10)支撑设置在所述机座(80)上,所述主轴(20)由所述机座(80)和壳体(10)的顶盖支承; 所述辊磨机的所述轴向位置调整装置(70)与所述主轴(20)的下端配合或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主轴(20)沿轴向移动以调整所述主轴(20)的位置,所述复位装置位于所述主轴(20)的上端。
【文档编号】B02C23/00GK203750611SQ20132069296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5日
【发明者】郝志刚 申请人:长沙深湘通用机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