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物絮团培养及絮团浓度控制的池塘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2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物絮团培养及絮团浓度控制的池塘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物絮团培养及絮团浓度控制的池塘养殖系统。该池塘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水泵、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和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养殖池通过出水管及水泵与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连接,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与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连接,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又通过进水管与养殖池相连,养殖水体通过出水管及水泵进入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对养殖水体进行分离后,分离出的生物絮团进入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而分离出的水体通过进水管重新流回养殖池中。本系统能充分满足特定养殖品种对生物絮团浓度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率,且具有节约用水、高效利用饲料、降低能耗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生物絮团培养及絮团浓度控制的池塘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物絮团培养及絮团浓度控制的池塘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 BFT)是通过向大量投馆的养殖水体中补充有机碳物质,保持一定的碳氮比,定向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并且利用微生物将水中氨氮转换成为菌体蛋白,从而显著提高饲料利用效果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其能实现净化水质、提高营养源和的三促进养殖动物生长重效果。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成的团聚物,是以菌胶团、丝状细菌为核心,附着微生物胞外产物、胞外聚合体和胞内产物如聚-β-羟基丁酸酯、多聚磷酸盐、多糖类等,以及二价的阳离子,附聚的异养菌、消化菌、脱氮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等生物形成的絮团。其干物质包含超过50%的粗蛋白,2.5%的粗脂肪,4%的纤维,7%的灰分以及22千焦/克的能量,且颗粒大小适合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摄食。
[0003]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在培养成熟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过程中,生物絮团浓度过高会抑制个别鱼类的生长。这是由于不同养殖对象对生物絮团的浓度要求不同,例如浓度过高的生物絮团会堵塞大多数养殖动物幼体和个别养殖对象成体的鳃,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为了使生物絮团技术既达到调控养殖水体水质的目的,又能满足促进养殖动物生长的要求,因此,养殖系统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生物絮团浓度的控制问题,是该项技术成功应用于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培养生物絮团及能有效控制生物絮团浓度的池塘养殖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0006]一种用于生物絮团培养及絮团浓度控制的池塘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水泵、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和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养殖池通过出水管及水泵与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连接,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与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连接,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通过进水管与养殖池相连,养殖水体通过出水管及水泵进入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对养殖水体进行分离后,分离出的生物絮团进入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分离出的水体通过进水管重新流回养殖池中。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便于浓度高的生物絮团的收集,所述养殖池底部为漏斗状。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养殖池底部的坡度为1-10度。
[0009]最优选的,所述养殖池底部的坡度为5度。
[00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为金属网状筛,筛面上方设置有倒三角形的次水槽,槽底均匀地设置有小孔。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筛的面积为1.8mX0.7m,所述筛的孔目大小为150目,所述槽底每隔Icm设置有直径为Icm的孔。
[00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为塑料桶。
[001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池内还设置有增氧气头用于充氧和潜流泵,更优选的增氧气头为4个,养殖池底部水体的溶解氧可达4mg/L以上,同时水面安放的潜流泵用于水体搅动形成水流。
[001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从养殖池底部伸出而与水泵及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连接。
[0015]此外,对于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收集到的分离后的固态生物絮团,将其风干,风干后可将其用于养殖水体微生物增强促进剂和饲料蛋白替代品的制备。
[0016]应用本养殖系统,不仅可以有效的调节养殖水体水质,减少养殖过程中换水,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的浓度,防止出现浓度过高问题,同时还可以得到生物絮团附加产品,获得的生物絮团风干后可用于养殖水体微生物增强剂及饲料蛋白替代品等的制备,实现整个养殖过程中不换水、不排水。本系统能充分满足特定养殖品种对生物絮团浓度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率,且具有节约用水、高效利用饲料、降低能耗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所示为实施例的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养殖池,2-增氧气头,3-潜流泵,4-水泵,5-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6_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I 口养殖池1、1台水泵4、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5和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6,在本实施例中,硬化水泥养殖池I的深度为
1.5-2.0m、体积为20m3,用于生物絮团培养,其底部为漏斗状,坡度为1_10度,优选为5度,便于收集过剩生物絮团,池底部连通一直径为8cm出水管,用于生物絮团的排出,出水管与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5相连,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5为金属网状筛,该金属网状筛应该具有很高的强度、刚度和承载能力,筛面上方设置有“倒三角形”的次水槽,槽底均匀地设置有小孔,在本实施例中,筛的面积为1.8mX0.7m,筛的孔目大小为150目,槽底每隔Icm设置有直径为Icm的孔,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5和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6相连,此外,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5还通过一进水管与养殖池I直接相连。本实施例中,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6是长度为0.Sm宽度为0.3m的矩形塑料桶。同时,本实施例的养殖池中还配套2个增氧气头2用于充氧,并在水面安放一台小型潜流泵3 (功率为50W/h),用于水体搅动形成水流。
[0021]本养殖系统在使用时,由于池塘底部漏斗状的微坡地势和潜流泵旋转的水流,使多余生物絮团缓慢沉降在池塘底部中央,利用水泵将池塘底部较浓的生物絮团通过出水管抽到高位的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上,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经过进水管回流到养殖池中,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构建出池塘零换水模式,分离的固体生物絮团,进入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中。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中收集的生物絮团,通过风干的方式形成生物絮团附加产品,产品可用于制备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增强剂和水产饲料的蛋白替代品,实现饲料、水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同时也不耽误为特定养殖对象提供良好生长条件。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生物絮团培养及絮团浓度控制的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水泵、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和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养殖池通过出水管及水泵与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连接,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与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连接,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通过进水管与养殖池相连,养殖水体通过出水管及水泵进入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对养殖水体进行分离后,分离出的生物絮团进入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分离出的水体通过进水管重新流回养殖池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底部为漏斗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底部的坡度为1-10 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底部的坡度为5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为金属网状筛,筛面上方设置有倒三角形的次水槽,槽底均匀地设置有小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的面积为1.SmX 0.7m,所述筛的孔目大小为150目,所述槽底每隔Icm设置有直径为Icm的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物絮团固体收集器为塑料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内还设置有增氧气头和潜流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气头为4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从养殖池底部伸出而与水泵及弧形筛固液分离装置连接。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3538134SQ201320723211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李志斐, 王广军, 谢骏, 余德光, 郁二蒙, 王海英, 龚望宝, 夏耘, 魏南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