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大棚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大棚,包括拱杆、移门、纵向水平拉杆、橫向水平拉杆、斜撑、地拉杆、螺旋杆和用以固定薄膜的卡槽,上述各个部件均采用碳纤维制成,纵向水平拉杆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顶部,在拱杆和横向水平拉杆之间设置有V型支撑结构,移门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座山墙的中部,斜撑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端部,碳纤维大棚的两侧一端立面设置有卷膜器,卡槽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侧立面、山墙立面和移门,地拉杆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底部,地拉杆由所述螺旋杆拉紧贴近地面。由于各个部件采用了碳纤维材料,使本实用新型不仅比重轻,而且抗压力能力和韧性强,能够有效防范恶劣自然天气的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农业上的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碳纤维大棚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大棚。
【背景技术】
[0002]自然条件下,果树和蔬菜的生长周期基本相同,上市时间与供应期也大同小异,由于水果和蔬菜的生长周期不能调整,造成果品和蔬菜集中上市,加之果品和蔬菜不耐储存,极易腐烂,从而给经济上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改变果树和蔬菜的生长周期,延长市场供给时间,是避免损失的有效方法。
[0003]目前,改变蔬菜和果树生长周期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温室大棚进行种植,使得蔬菜和果树从萌芽到采摘的不同生产阶段均在温室大棚内进行,通过温室大棚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的调节以满足蔬菜和果树生长要求。
[0004]但是,目前的温室大棚的骨架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成,比如铁管和钢管,尤其是温室大棚的顶面若采用大密度的金属材料时,由于这些材料本身较重,使得支撑柱本身承受较重的压力,此时,若遇到恶劣的自然天气,比如大风(尤其台风)、暴雨、冒雪时,会超出大棚的承重范围,因此,经常发生温室大棚因不堪压力的重负而坍塌,给农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大棚内部的骨架间距小,不利于在里面从事农业劳动,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尝试设计开发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温室大棚。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大棚,本实用新型不仅内部骨架间距大,方便在里面从事农业劳动,而且其抗压能力和韧性强,能够有效抵御恶劣自然天气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种碳纤维大棚,包括拱杆、移门、纵向水平拉杆、横向水平拉杆、斜撑、卷膜器、地拉杆、顶拉杆、侧拉杆、螺旋杆和用以固定薄膜的卡槽,所述纵向水平拉杆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顶部,在所述拱杆和所述横向水平拉杆之间设置有V型支撑结构,所述V型支撑结构与所述横向水平拉杆、所述拱杆通过包箍方式连接,所述移门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两座山墙的中部,所述斜撑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两侧端部,所述卷膜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两侧一端立面,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侧立面、山墙立面和移门,所述地拉杆由所述螺旋杆拉紧贴近地面,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两侧面的肩部和裙部,所述横向水平拉杆与所述拱杆通过包箍方式连接,所述卡槽的端头与所述拱杆通过包箍连接,所述地拉杆通过管卡固定在所述拱杆上,所述顶拉杆通过管卡固定在所述V型支撑结构的两端,所述侧拉杆和所述拱杆通过管卡固定,所述管卡的间距为2.5?5m,所述螺旋杆的间距为3?5m,所述拱杆、所述移门、所述纵向水平拉杆、所述横向水平拉杆、所述斜撑、所述地拉杆、所述顶拉杆、所述侧拉杆、所述螺旋杆和所述卡槽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拱杆的对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横向水平拉杆的间距为5m。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管卡的间距、螺旋杆的间距、横向水平拉杆的间距都远大于现有技术中的间距,方便在大棚中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由于采用了碳纤维材料,在管卡间距、螺旋杆间距、横向水平拉杆间距增大后,整个大棚骨架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依然良好,能够有效防范恶劣自然天气的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农业上的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2]图1是碳纤维大棚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碳纤维大棚山墙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碳纤维大棚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部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6]实施例1、一种碳纤维大棚
[001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碳纤维大棚,包括拱杆1、移门2、纵向水平拉杆3、横向水平拉杆4、斜撑5、卷膜器6、地拉杆7、顶拉杆8、侧拉杆9、螺旋杆10和用以固定薄膜的卡槽(未图示),纵向水平拉杆3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顶部,在拱杆I和横向水平拉杆3之间设置有V型支撑结构,V型支撑结构与横向水平拉杆4和拱杆I通过包箍方式连接,移门2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座山墙的中部,斜撑5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端部,卷膜器6分别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一端立面,卡槽(未图示)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侧立面、山墙立面和移门2,地拉杆7由螺旋杆10拉紧贴近地面,卡槽(未图示)设置于碳纤维大棚两侧面的肩部和裙部,横向水平拉杆4与拱杆I通过包箍方式连接,卡槽(未图示)的端头与拱杆I通过包箍连接,地拉杆7通过管卡固定在拱杆I上,顶拉杆8通过管卡固定在V型支撑结构的两端,侧拉杆9和拱杆I通过管卡固定,管卡的间距为5m,螺旋杆10的间距为5m,拱杆1、移门2、纵向水平拉杆3、横向水平拉杆4、斜撑5、地拉杆7、顶拉杆8、侧拉杆9、螺旋杆10和卡槽(未图示)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拱杆I的对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横向水平拉杆4的间距为5m。
[0018]实施例2、一种碳纤维大棚
[001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碳纤维大棚,包括拱杆1、移门2、纵向水平拉杆3、横向水平拉杆4、斜撑5、卷膜器6、地拉杆7、顶拉杆8、侧拉杆9、螺旋杆10和用以固定薄膜的卡槽(未图示),纵向水平拉杆3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顶部,在拱杆I和横向水平拉杆3之间设置有V型支撑结构,V型支撑结构与横向水平拉杆4和拱杆I通过包箍方式连接,移门2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座山墙的中部,斜撑5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端部,卷膜器6分别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一端立面,卡槽(未图示)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侧立面、山墙立面和移门2,地拉杆7由螺旋杆10拉紧贴近地面,卡槽(未图示)设置于碳纤维大棚两侧面的肩部和裙部,横向水平拉杆4与拱杆I通过包箍方式连接,卡槽(未图示)的端头与拱杆I通过包箍连接,地拉杆7通过管卡固定在拱杆I上,顶拉杆8通过管卡固定在V型支撑结构的两端,侧拉杆9和拱杆I通过管卡固定,管卡的间距为2.5m,螺旋杆10的间距为5m,拱杆1、移门2、纵向水平拉杆3、横向水平拉杆4、斜撑5、地拉杆7、顶拉杆8、侧拉杆9、螺旋杆10和卡槽(未图示)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拱杆I的对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横向水平拉杆4的间距为5m。
[0020]实施例3、一种碳纤维大棚
[00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碳纤维大棚,包括拱杆1、移门2、纵向水平拉杆3、横向水平拉杆4、斜撑5、卷膜器6、地拉杆7、顶拉杆8、侧拉杆9、螺旋杆10和用以固定薄膜的卡槽(未图示),纵向水平拉杆3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顶部,在拱杆I和横向水平拉杆3之间设置有V型支撑结构,V型支撑结构与横向水平拉杆4和拱杆I通过包箍方式连接,移门2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座山墙的中部,斜撑5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端部,卷膜器6分别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一端立面,卡槽(未图示)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侧立面、山墙立面和移门2,地拉杆7由螺旋杆10拉紧贴近地面,卡槽(未图示)设置于碳纤维大棚两侧面的肩部和裙部,横向水平拉杆4与拱杆I通过包箍方式连接,卡槽(未图示)的端头与拱杆I通过包箍连接,地拉杆7通过管卡固定在拱杆I上,顶拉杆8通过管卡固定在V型支撑结构的两端,侧拉杆9和拱杆I通过管卡固定,管卡的间距为4m,螺旋杆10的间距为4m,拱杆1、移门2、纵向水平拉杆3、横向水平拉杆4、斜撑5、地拉杆7、顶拉杆8、侧拉杆9、螺旋杆10和卡槽(未图示)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拱杆I的对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横向水平拉杆4的间距为5m。
[0022]实施例4、一种碳纤维大棚
[00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碳纤维大棚,包括拱杆1、移门2、纵向水平拉杆3、横向水平拉杆4、斜撑5、卷膜器6、地拉杆7、顶拉杆8、侧拉杆9、螺旋杆10和用以固定薄膜的卡槽(未图示),纵向水平拉杆3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顶部,在拱杆I和横向水平拉杆3之间设置有V型支撑结构,V型支撑结构与横向水平拉杆4和拱杆I通过包箍方式连接,移门2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座山墙的中部,斜撑5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端部,卷膜器6分别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两侧一端立面,卡槽(未图示)设置于碳纤维大棚的侧立面、山墙立面和移门2,地拉杆7由螺旋杆10拉紧贴近地面,卡槽(未图示)设置于碳纤维大棚两侧面的肩部和裙部,横向水平拉杆4与拱杆I通过包箍方式连接,卡槽(未图示)的端头与拱杆I通过包箍连接,地拉杆7通过管卡固定在拱杆I上,顶拉杆8通过管卡固定在V型支撑结构的两端,侧拉杆9和拱杆I通过管卡固定,管卡的间距为5m,螺旋杆10的间距为3m,拱杆1、移门2、纵向水平拉杆3、横向水平拉杆4、斜撑5、地拉杆7、顶拉杆8、侧拉杆9、螺旋杆10和卡槽(未图示)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拱杆I的对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横向水平拉杆4的间距为5m。
[00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碳纤维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拱杆、移门、纵向水平拉杆、横向水平拉杆、斜撑、卷膜器、地拉杆、顶拉杆、侧拉杆、螺旋杆和用以固定薄膜的卡槽,所述纵向水平拉杆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顶部,在所述拱杆和所述横向水平拉杆之间设置有V型支撑结构,所述V型支撑结构与所述横向水平拉杆、所述拱杆通过包箍方式连接,所述移门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两座山墙的中部,所述斜撑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两侧端部,所述卷膜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两侧一端立面,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的侧立面、山墙立面和移门,所述地拉杆由所述螺旋杆拉紧贴近地面,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大棚两侧面的肩部和裙部,所述横向水平拉杆与所述拱杆通过包箍方式连接,所述卡槽的端头与所述拱杆通过包箍连接,所述地拉杆通过管卡固定在所述拱杆上,所述顶拉杆通过管卡固定在所述V型支撑结构的两端,所述侧拉杆和所述拱杆通过管卡固定,所述管卡的间距为2.5?5m,所述螺旋杆的间距为3?5m,所述拱杆、所述移门、所述纵向水平拉杆、所述横向水平拉杆、所述斜撑、所述地拉杆、所述顶拉杆、所述侧拉杆、所述螺旋杆和所述卡槽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杆的对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水平拉杆的间距为5m。
【文档编号】A01G9/14GK204168830SQ201320779278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韩松 申请人: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