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取收获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442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割取收获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在具备充分的支承强度的同时、能够使车体框架的构造简洁化的割取收获机。该割取收获机在具备左右一对前轮(1)和左右一对后轮(2)的行进车体上,具备搭乘驾驶部、将作物割取并向后方输送的割取输送部、驱动用的发动机,行进车体的车体框架(F)具备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而构成,所述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位于行进车体的左右两侧且以遍及行进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配备。
【专利说明】割取收获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或玉米收获机等割取收获机。

【背景技术】
[0002] [1]作为以往的割取收获机的一例,有下述结构:在具有在行进车体上具备将作物 割取并向后方输送的割取输送部、以及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一对后轮的4轮式的行进车体 的收获机中,装备在行进车体上的车体框架具备俯视大致矩形状的机台,所述机台载置支 承由舱覆盖的搭乘驾驶部及具备驱动用的发动机的原动部等构成车体的主要的构成要素, 该机台构成为,经由朝向下方一体地延伸设置的多个纵框架部支承在左右两侧的前轮及左 右两侧的后轮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表示,但在作为割取 收获机应用到联合收割机中的情况下,在机台上载置支承脱谷装置及谷粒箱等大重量的装 置。
[0003] [2]作为具备由左右一对非操向车轮及左右一对操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进装置、 以及脱谷装置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已知有下述所记载的结构。
[0004] 一种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将捋脱滚筒旋转轴线沿着车体左右方向的脱谷装置 在车体的偏靠前部的部位配设在前轮的上方附近,将马达配设在车体后部(参照专利文献 2)。
[0005] [3]作为具备由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部构成的行进装置、以及脱 谷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已知有下述所记载的结构。
[0006] -种联合收割机,将捋脱滚筒旋转轴线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横长的脱谷装置在机 体的偏靠前部的部位配设在前轮的上方附近,将作为动力源的马达配设在机体后部(参照 专利文献2)。
[0007] [4]作为在形成脱谷装置的捋脱室的左右的横侧壁的外侧部位具备外装罩的联合 收割机,已知有下述所记载的结构。
[0008] -种联合收割机,通过在形成脱谷装置的捋脱室的金属板制的横侧壁的外侧固设 金属板制的罩而构成开闭门,将该开闭门可绕后部的上下轴心摆动开闭地构成,能够将捋 脱室内部的承接网等维护检修(参照专利文献3)。
[0009] [5]作为具备由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部构成的行进装置、以及脱 谷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已知有下述所记载的结构。
[0010] 一种联合收割机,将作为动力源的马达配设在机体后部,将对作为前行进部的前 轮传递变速动力的变速机设在机体前部的左右中央部,并且将捋脱滚筒旋转轴线沿着机体 左右方向的横长的脱谷装置在机体的偏靠前部的部位配设在前轮的上方附近(参照专利文 献2)。
[0011]专利文献 1 :特开昭 61 - 215110 号公报(JP 61 - 215110 A) 专利文献 2 :特开平 9 一 107773 号公报(JP 9 - 107773 A)(段落〔0006〕、〔0007〕、〔 0008〕及图1、图2) 专利文献 3 :特开 2010 - 252724 号公报(JP 2010 - 252724 A)(段落〔0029〕、〔0031〕、 〔0008〕及图 5、图 6)。


【发明内容】

[0012] [1]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课题如下。
[0013] 在上述以往结构中,由于车体框架由载置支承重量较大的车体的主要的构成要素 的机台、从其机台朝向下方一体地延伸设置的多个纵框架部构成,所以将机台部分支承的 较大的载荷用多个纵框架部支承。
[0014] 但是,割取收获机由于在凹凸较多的作业地上行进,所以有对于多个纵框架从支 承较大的载荷的机台侧作用沿着车体前后方向或车体横宽方向的力的情况,如果作用这样 的力,则有纵框架与机台部分的连接部分损伤的可能性较大等车体框架的刚性容易变低的 不利。此外,为了提高刚性,纵框架的个数变多,或为了提高纵框架与机台部分的连结部分 的强度而需要附加特别的构造,还有车体整体的构造变复杂的不利。
[001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具备充分的支承强度的同时、能够使车体框架的构造 简洁化的割取收获机。
[0016] [2]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课题如下。
[0017] 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造的联合收割机由于具备车轮行进装置,所以在能够 发挥良好的行进性能这一点上是有用的,但由于脱谷装置以交迭的状态配设在前轮的上方 侦牝所以有机体的重心变高的倾向。
[0018] 此外,由于作为动力源的马达配设在车体后部,所以从马达对于割取装置或脱谷 装置的输入部、以及行进装置的输入部的距离变长,有容易导致传动构造的大型化及复杂 化的缺点。
[0019]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在具备车轮行进装置的联合收 割机中,使机体的重心尽可能变低而容易进行稳定的行进,并且容易实现动力传递构造的 小型化、简洁化。
[0020] [3]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课题如下。
[0021] 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造的联合收割机由于具备由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 右一对后行进部构成的行进装置,所以在能够发挥良好的行进性能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0022] 但是,在上述构造中,由于作为动力源的马达配设在机体后部的比较高的位置,脱 谷装置也配设在前轮的上方侧的比较高的位置,所以有机体重心变得比较高的倾向。
[0023]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具备由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部构成的行进装 置的联合收割机中,实现机体的低重心化及左右平衡的稳定化。
[0024] [4]与【背景技术】[4]对应的课题如下。
[0025] 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构造中,通过将金属板制的罩固设到形成捋脱室的金 属板制的横侧壁的外侧而一体化,在迅速地进行捋脱室的摆动开闭、或能够提高横侧壁的 刚性的点等上是有用的。
[0026] 但是,在上述构造中,为了将金属板制的罩固设到横侧壁上而使其一体地摆动动 作,将捋脱室的横侧壁自身做成可绕上下轴摆动的构造,使金属板制的罩支承在该横侧壁 上。因此,在导致用来在使构成捋脱室的横侧壁的摆动动作成为可能的同时能够进行可靠 的密封的密封构造的复杂化,或难以使横侧壁和罩的形状或尺寸很大地不同,难以实现将 横侧壁与罩之间的空间用于某些用途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002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与横侧壁另外的能够开闭操作的外装罩、能够实现 构造的简洁化及维护作业的简洁化的构造的联合收割机。
[0028] [5]与【背景技术】[5]对应的课题如下。
[0029] 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造的联合收割机由于具备由左右一对前轮及左右一 对后轮构成的行进装置,所以在能够发挥良好的行进性能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0030] 但是,在上述构造中,作为动力源的马达配设在从脱谷装置及变速机较远地离开 的机体后部的比较高的位置上,构成为,从该马达对机体前方的脱谷装置及变速机进行动 力传递,所以有动力传递路径变得比较长、或机体重心变得比较高等的缺点。
[0031]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具备由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部构成的行进装 置的联合收割机中实现传动构造的紧凑化及机体的低重心化。
[0032] [ 1 ]与课题[1 ]对应的解决手段如下。
[0033] 有关本发明的割取收获机的特征结构是,在具备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一对后轮的 行进车体上,具备搭乘驾驶部、将作物割取并向后方输送的割取输送部、和驱动用的发动 机,上述行进车体的车体框架具备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而构成,所述左右一对前后朝 向框架体位于上述行进车体的左右两侧并且以遍及上述行进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 配备。
[0034] 根据该结构,由于车体框架的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位于行进车体的左右两侧 并且以遍及行进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配备,所以能够将左侧的前轮和左侧的后轮分 别以接近于左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的状态支承,能够将右侧的前轮和右侧的后轮分别以接 近于右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的状态支承。此外,在由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载置着搭乘 驾驶部及发动机等的状态下,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地支承它们。
[0035] 结果,能够将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作为车体框架的主要的构造体,以在上下方向 上紧凑的形状支承行进车体,不需要在将较大的载荷在下侧支承的状态下设置沿上下方向 较长延伸的纵朝向部件,车体框架整体上成为简洁的构造。
[0036] 并且,能够使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在相对于前轮及后轮接近的较低的位置支承, 通过配备在相对于前轮及后轮接近的较低的位置的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能够将车体整体 的重量以具有充分的支承强度的状态支承。
[0037] 因而,达到了能够提供一种在具备充分的支承强度的同时、能够使车体框架的构 造简洁化的割取收获机之目的。
[0038]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车体框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上述前轮与上述后轮 之间的部位,具备伸出框架部而构成,所述伸出框架部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向车体 横宽方向外方侧伸出。
[0039]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备从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轮与后轮之间的部位向车体横 宽方向外方侧伸出的伸出框架部,所以能够有效利用前轮与后轮之间的空间,以被该伸出 框架部载置支承的状态支承装备在行进车体上的各种装置。
[0040]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以被上述伸出框架部支承的状态配备上述发动机。
[0041] 根据该结构,由于将发动机支承在伸出框架部上,所以能够有效利用前轮与后轮 之间的空间,配备为了驱动机体而需要的发动机。
[0042]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动机被上述伸出框架部的前侧部分支承。
[0043] 根据该结构,由于发动机被伸出框架部的前侧部分支承,所以能够利用伸出框架 部的后侧部分支承例如其他装置或确保作业用的空间等,更加有效地利用前轮与后轮之间 的空间。
[0044]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动机被上述前后朝向框架体支承。
[0045] 根据该结构,由于发动机被前后朝向框架体支承,所以通过将作为重量较大的装 置的发动机用作为主要的框架体的前后朝向框架体支承,与例如仅用伸出框架部支承的情 况相比能够更牢固地支承发动机。
[0046]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以遍及上述行进车体的全长 延伸的方式构成。
[0047] 根据该结构,通过遍及行进车体的全长延伸的左右的前后朝向框架体,能够将车 体整体以具有充分的支承强度的状态牢固地支承。
[0048]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车体框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上述前轮与上述后轮 之间的部位,具备伸出框架部,所述伸出框架部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向车体横宽方 向外方侧伸出;通过上述车体框架的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和上述伸出框架部,在俯视 中在与上述行进车体的四角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凹入部中,配备着上述前轮及上述后轮。 [0049] 根据该结构,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和上述伸出框架部在俯视中以在与行进车体的 四角对应的位置形成凹入部的状态设置,利用形成在该四角处的凹入部装备前轮及后轮。
[0050]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使车体框架尽量大型而提高支承强度的同时,使行进车体 的前后长及横宽尽可能紧凑。
[0051]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以位于比上述一对前轮及上述一 对后轮靠车体横宽方向内方侧的状态装备;构成为,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的车体横 宽方向的中央部到上述前后朝向框架体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比上述前后朝向框架体与 上述前轮及上述后轮之间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大。
[0052] 根据该结构,由于前后朝向框架体与前轮及后轮之间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较 小,从车体横宽方向的中央部到前后朝向框架体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较大,所以在前后 朝向框架体与左右的前轮及后轮接近的状态下,左右两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彼此的间隔较 大。
[0053] 因而,通过在车体横宽方向上较大地隔开间隔设置的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和 在与其接近的状态下装备的左右的前轮及左右的后轮,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行进车体。
[0054]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前后朝向的辅助框架体,所述前后朝向的辅助框架体 位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之间并且固定在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上。
[0055] 根据该结构,即使是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彼此之间的横宽方向的间隔较大地隔 开、并且重量较大的装置以向左右任一侧偏倚的状态搭载那样的情况,也能够通过以位于 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之间的状态设置的辅助框架和偏倚的一侧的一方的前后朝向框架体 稳定地支承。
[0056]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脱谷部以被上述车体框架支承的状态装备,所述脱谷部进 行由上述割取输送部割取的作物的脱谷处理。
[0057] 根据该结构,通过脱谷部进行由割取输送部割取的作物的脱谷处理。由于由割取 输送部割取的作物被朝向车体后方输送,所以脱谷部位于割取输送部的车体后方侧。脱谷 部在内部具备对于作物的捋脱处理用的捋脱滚筒等而成为重量较大的装置,但该脱谷部被 车体框架稳定地支承。
[0058]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脱谷部被上述前后朝向框架体支承。
[0059]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脱谷部通过作为车体框架的主要的框架构造体的前后朝向框 架体稳定地支承。
[0060]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动机被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中的一方的前后朝 向框架体支承,上述脱谷部被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中的另一方的前后朝向框架体支 承。
[0061] 根据该结构,发动机被一方的前后朝向框架体支承,脱谷部被另一方的前后朝向 框架体支承。即,将发动机和脱谷部分配给左右两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而支承,所以与例如 将发动机和脱谷部都偏倚配备在行进车体的横宽方向的任一方、分别支承在一方的前后朝 向框架体上那样的结构相比,能够在尽量使载荷左右均等化的状态下稳定地支承。
[0062]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谷粒箱以位于上述脱谷部的上方的状态装备,所述谷粒箱 储存由上述脱谷部脱谷处理而得到的谷粒。
[0063] 根据该结构,将由脱谷部脱谷处理得到的谷粒向谷粒箱储存。并且,由于该谷粒箱 以位于脱谷部的上方的状态装备,所以能够有效利用脱谷部的上方空间,在不使车体整体 的形状大型化的状态下配置谷粒箱。
[0064] 即,例如在将谷粒箱以位于脱谷部的横侧方或后方侧的方式排列装备的情况下, 有车体横宽或车体前后长变大、使行进车体大型化的缺点,但通过使谷粒箱位于脱谷部的 上方,能够以不使行进车体大型化的状态紧凑地配备。
[0065]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以从上述车体框架固定延伸设置的状态,设有支承上述谷 粒箱的箱支承用框架体。
[0066]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从车体框架固定延伸设置的箱支承用框架体支承谷粒箱, 所以能够将谷粒箱经由箱支承用框架体用车体框架稳定地支承。
[0067]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脱谷部被上述辅助框架体支承。
[0068] 根据该结构,脱谷部被上述辅助框架体、即位于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之间且固定 在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上的前后朝向的辅助框架体支承。
[0069] 即,即使是脱谷部以向车体横宽方向一方侧偏倚的状态配备那样的情况,也能够 通过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中的位于车体横宽方向一方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和辅助框架体 稳定地支承脱谷部。
[0070]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车体框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上述前轮与上述后轮 之间的部位,具备伸出框架部,所述伸出框架部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向车体横宽方 向外方侧伸出;上述脱谷部以在侧视中上述脱谷部的前端位于比上述伸出框架部的前端靠 前方的方式配备。
[0071]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侧面观察,脱谷部的前端位于比伸出框架部的前端靠前方,所 以通过伸出框架部支承脱谷部的载荷。即,通过由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支承脱谷部的载 荷,即使是脱谷部以向车体横宽方向一方侧偏倚的状态配备那样的情况,比位于车体横宽 方向一方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向外方伸出的部位也被伸出框架部支承,能够以稳定的状态 支承脱谷部。
[0072]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车体框架具备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和后部侧横朝向框 架体而构成,所述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将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的车体前端部彼此连 结,所述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将上述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的车体后端侧彼此连结。
[0073] 根据该结构,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的车体前端部彼此通过前部侧横朝向框架 体连结,车体后端侧彼此通过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连结。这样,通过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 体、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和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以在俯视中一体地连结为大致方形框状 的状态形成牢固的框组构造体。
[0074] 这样,通过形成俯视为大致方形框状的牢固的框组构造体,能够使车体框架的支 承强度提高,并且能够将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及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兼用作用来支承例 如前轮或后轮等的支承部件而构成,通过部件的兼用能够不使构造复杂化而使支承强度提 商。
[0075]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承上述左右一对后轮的后车轴箱相对于上述后部侧横朝 向框架体绕车体前后轴芯摆动自如地被支承。
[0076] 根据该结构,在行进路面上存在凹凸,即使随着作业行进而有行进车体追随于凹 凸向左右倾斜的情况,通过支承左右一对后轮的后车轴箱相对于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绕车 体前后轴芯摆动,也能够在使左右一对后轮沿着地面的凹凸的同时尽量减少行进车体的左 右倾斜。
[0077]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具备主体部和车轮支承部而构 成,所述主体部位于与上述后车轴箱大致相同高度,所述车轮支承部从上述主体部向后方 上方延伸设置以位于上述后车轴箱的上方侧。
[0078] 根据该结构,由于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各自的主体部设在位于与后车轴箱大致相 同高度的较低的位置,所以能够在车体整体的重心位置尽可能变低的状态下支承行进车 体。
[0079] 并且,支承后车轴箱的车轮支承部在从主体部向后方上方延伸设置以位于后车轴 箱的上方侧的状态下设在较高的位置。通过这样设在较高的位置,能够绕过以便不与后车 轴箱干涉,能够将左右两侧的车轮支承部彼此通过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连结,用后部侧横 朝向框架体的下部侧将后车轴箱绕车体前后轴芯摆动自如地支承。
[0080] 因而,在能够用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将后车轴箱绕车体前后轴芯摆动自如地支承 的同时,能够在车体整体的重心位置尽可能变低的状态下支承行进车体。
[0081]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割取输送部装备在车体前部;上述左右一对前轮不能 操向操作且上述左右一对后轮能够操向操作地构成。
[0082] 根据该结构,由于割取输送部装备在车体前部,前轮不能操向,后轮能够操向操 作,所以能够以行进车体的前部侧为转弯中心进行操向。即,能够不使割取输送部的位置较 大地变化而变更行进车体的朝向。
[0083] 结果,在田地中进行割取作业的情况下,能够在田地内进行小圈转弯,例如在1个 作业行程中的作业结束而朝向下次作业行程转弯行进那样的情况下,容易进行朝向下次作 业行程的转弯行进。
[0084]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割取输送部绕横向支点升降摆动自如地设置;升降用 致动器的基端部被上述车体框架的车体前部侧部位支承,所述升降用致动器升降驱动上述 割取输送部。
[0085] 根据该结构,割取输送部绕横向支点升降摆动自如地设置,升降用致动器的基端 部被车体框架的车体前部侧部位支承,前端部连结在割取输送部上。并且,通过使该升降用 致动器动作,将割取输送部绕横向支点驱动升降操作。
[0086] 这样,由于升降用致动器的基端部被车体框架的车体前部侧部位支承,所以升降 用致动器在将割取输送部的载荷用车体框架的车体前部侧部位承接支承的同时,能够良好 地进行割取输送部的升降操作。
[0087] [2]与课题[2]对应的解决手段如下。
[0088] 本发明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由左右一对非操向车轮及左右 一对操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进装置,并且在脱谷装置的右侧或左侧的横侧方配设有发动 机。
[0089] 根据该结构,具备由左右一对非操向车轮及左右一对操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进装 置,能得到行进性能良好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并且,通过将发动机配设在脱谷装置的 右侧或左侧的横侧方,能够将发动机配设到相对于割取装置的摆动支点附近、脱谷装置的 前端部附近及行进装置的驱动轴附近的哪个都比较近的位置,与将发动机配设到从脱谷装 置离开的后方侧的情况相比,有容易实现从发动机向各驱动对象装置的传动构造的小型化 及简洁化的优点。
[0090]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发动机在侧视中配设在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与上述 操向车轮的车轴之间。
[0091]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发动机的重量在非操向车轮的车轴与上述操向车轮的车轴之 间作用,所以与发动机重量在机体的前后方向上作用于比前后的车轴靠机体外方侧那样的 构造相比,在不易发生机体的前后平衡的紊乱这一点上是有利的。
[0092]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脱谷装置在侧视中配设在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与上 述操向车轮的车轴之间。
[0093]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脱谷装置的重量在非操向车轮的车轴与上述操向车轮的车轴 之间作用,所以与脱谷装置的重量在机体的前后方向上作用于比前后的车轴靠机体外方侧 那样的构造相比,在不易发生机体的前后平衡的紊乱这一点上是有利的。
[0094]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发动机在侧视中配设在比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与上 述操向车轮的车轴的中间位置靠上述非操向车轮侧。
[0095]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发动机配设在比非操向车轮的车轴与操向车轮的车轴的中间 位置靠非操向车轮侧,能够在脱谷装置的右侧或左侧的横侧方位置、在比发动机靠非操向 车轮侧的部位,形成能够作为维护用空间或其他物体的配设用空间有效利用的空间,具有 容易有效利用车体框架上的空间的优点。
[0096] 此外,由于发动机不是配设在操向车轮侧,而是配设在靠向不被方向变更操作的 非操向车轮侧,所以能够充分地接近于非操向车轮而配设,并且能够将发动机关联设备等 也以接近于非操向车轮的状态配设,具有能够进一步提高车体框架上的空间的利用效率的 优点。
[0097]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脱谷装置配设在比上述发动机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靠 中央侧。
[0098]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重量较大的脱谷装置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配设在比发动机 靠中央侧,具有即使将发动机配设在脱谷装置的横侧部、也能够稳定良好地维持机体的左 右平衡的优点。
[0099]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发动机在前后方向观察配设在与上述非操向车轮重叠 的位置。
[0100]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发动机在前后方向观察配设在与非操向车轮重叠的位置, 有能够利用非操向车轮作为发动机的保护机构、并且容易使发动机尽可能靠向机体横外方 侧而有效利用车体框架上的空间的优点。
[0101]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发动机以位于比上述非操向车轮的外周缘的上端低的 位置的方式配设。
[0102] 根据上述结构,使发动机的高度位置不受非操向车轮的外径的大小的影响而变 低,具有容易将机体重心降低而进行稳定的行进的优点。
[0103]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发动机的下表面配设在与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大致 相同的高度。
[0104] 根据上述结构,以发动机的下表面是与非操向车轮的车轴大致相同高度的方式配 设,具有通过降低其重心位置、容易进行稳定的行进的优点。
[0105]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脱谷装置的下表面配设在与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大 致相同的高度。
[0106] 根据上述结构,以脱谷装置的下表面是与非操向车轮的车轴大致相同高度的方式 配设,具有通过降低其重心位置、容易进行稳定的行进的优点。
[0107]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车轮行进装置由上述非操向车轮构成前轮,由上述操 向车轮构成后轮。
[0108]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前轮是不被操向操作的非操向车轮,所以能够将脱谷装置配 设为与一方的前轮的内端面侧充分接近的状态。由此,能够使脱谷装置靠向车体的左右方 向上的横一侧方,使在与该脱谷装置被靠向的一侧相反侧的车体框架上产生的空间尽可能 变大。通过这样使空间尽可能变大,有下述优点:能够容易地作为发动机等其他装置或其他 物体的配设用空间及维护用空间有效利用。
[0109]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脱谷装置配设在上述车轮行进装置的左右的车轮彼此 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宽度内。
[011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脱谷装置的高度位置不受左右的车轮的直径的大小的影 响、而配设到比上述车轮的上部低的位置。因而,具有下述优点:能够得到将脱谷装置的重 心设定得较低且容易进行稳定的行进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
[0111]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发动机的左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配设在与车体的左 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在上述车体的前后方向观察大致相同的位置。
[0112]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发动机的外端部在前后方向观察配设到与车体的左右方向 上的外方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有能够使发动机尽可能靠向机体横外方侧而有效利用车 体框架上的空间、并且容易进行发动机的维护的优点。
[0113]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发动机的左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配设在与上述非操 向车轮的左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在上述车体的前后方向观察大致相同的位置。
[0114]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发动机的外端部在前后方向观察配设到与非操向车轮的左 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有下述优点:能够利用非操向车轮作为发动机的 保护机构,将发动机尽可能靠向机体横外方侧配设,能够有效利用车体框架上的空间。
[0115]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脱谷装置构成为被投入割取作物的全杆的全杆投入 型,在比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向横一侧方偏倚的位置,使捋脱滚筒旋转轴线沿着 车体前后方向配设,并且供料器配设在向与上述脱谷装置相同的横一侧方偏倚的位置,所 述供料器对上述脱谷装置供给割取作物。
[0116]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脱谷装置是捋脱滚筒旋转轴线沿着车体前后方向配设的全杆 投入型,所以与将旋转轴线的方向不同的多个捋脱滚筒驱动那样的构造相比,脱谷装置的 左右宽度较紧凑,并且驱动构造较简单,不需要处理物的方向转换等,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 处理。
[0117] 并且,在捋脱滚筒旋转轴线沿着车体前后方向的全杆投入型的脱谷装置中,即使 不使捋脱滚筒直径变得特别大,也能够通过捋脱滚筒轴线方向长度将处理路径设定得较 长,所以作为捋脱滚筒即使不采用直径那么大的结构,也容易确保所需的处理性能。因而, 在能够避免采用直径较大的捋脱滚筒而机体重心也变高那样的情况这一点上也是有利的。
[0118] 此外,由于将来自供料器的作物向与捋脱滚筒旋转轴线沿着车体前后方向配设的 脱谷装置内的从前方向后方的作物的流动方向同方向供给,所以作物的流动成为直线,有 容易进行顺畅的作物处理的优点。
[0119]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脱谷装置的上方侧,在与该脱谷装置在俯视中重叠 的部位,配设有谷物箱。
[0120]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谷物箱被配设在脱谷装置的上侧,所以有将脱谷装置占用的 车体框架上的空间也用作谷物箱的配设用空间、能够将谷物箱的容量设定得较大的优点。 并且,由于谷物箱的俯视中的配设位置不受因脱谷装置的存在带来的制约,所以能够设定 在靠近车体中央侧的稳定的位置,在车体的前后左右的重量平衡也不易因内部的谷粒量的 增减而变动这一点上也是有利的。
[0121]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谷物箱遍及上述脱谷装置的上侧和上述发动机的上侧 而配设。
[0122]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将脱谷装置的上侧及发动机的上侧都用作谷物箱的配设 用空间,所以有能够进一步增大谷物箱容量的优点。
[0123]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谷物箱形成为,位于发动机的上侧的底部比位于脱谷 装置的上侧的底部低地取位。
[0124] 根据上述结构,将谷物箱的底部位置形成为,使高度比脱谷装置低的发动机侧的 底部变低,有能够进一步增大谷物箱的容量的优点。
[0125]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谷物箱向上述脱谷装置的左右两侧悬伸而配设。
[0126] 根据上述结构,在车体框架上,产生空间部,所述空间部被向脱谷装置的左右两侧 悬伸而配设的谷物箱将上方侧覆盖。因而,能够将该空间作为其他装置或其他物体的配设 用空间或维护用空间有效利用。
[0127]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谷物箱的左右方向上的横宽形成得比上下方向高度 大。
[0128]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谷物箱的左右方向上的横宽形成得比上下方向高度大,避免 谷物箱的对地高度变得过高,容易避免机体重心变得过高。
[0129]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谷物箱遍及左右方向上的车体框架的大致全宽而配 设。
[0130] 根据上述结构,遍及车体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全宽,产生被谷物箱将上方侧 覆盖的空间部。因而,能够将该空间作为其他装置或其他物体的配设用空间或维护用空间 有效利用。
[0131]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谷物箱被从上述车体框架立设的支承脚部支承。
[0132]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从车体框架立设的支承脚部支承谷物箱,所以在脱谷装 置侧不需要用来支承位于上侧的谷物箱重量的特别的强度构造。因而,有能够避免包括脱 谷装置的整体重量增大的优点。
[0133] [3]与课题[3]对应的解决手段如下。
[0134]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通过行进装置支承车体框架,所述行进装置具 备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部,在装备在该车体框架上的脱谷装置的右侧或左 侧的横侧方配设有发动机,在与配设有该发动机的一侧相反侧的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方配 设有燃料箱。
[0135]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单位体积的重量较大的发动机不是配设在机体的上部、而 是配设在脱谷装置的横侧方,能够将发动机的对地高度设定得比较低,在能够使机体的重 心较低地取位这一点上是有效的。
[0136] 并且,将因将发动机配设到脱谷装置的横侧方而容易偏倚的机体的左右平衡的紊 舌L通过将燃料箱配设到脱谷装置的另一侧来修正,容易保持为左右平衡良好的状态,并且 燃料箱自身也被配设到较低的位置,在使机体重心进一步变低这一点上也是有效的。
[0137] 由此,能够实现具备由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部构成的行进装置的 联合收割机中的机体的低重心化及左右平衡的稳定化,实现行进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0138]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动机配设在上述前行进部与上述后行进部之间,上 述燃料箱配设在上述前行进部与上述后行进部之间。
[0139]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发动机及燃料箱都配设在前行进部与后行进部之间,所以即 使前行进部或后行进部的地上高度较高,也能够配设到受到该高度的制约的可能性较小、 较低的位置,在实现机体的低重心化这一点上是有效的。
[0140]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动机及上述燃料箱配设在上述车体框架上。
[0141] 根据上述结构,使单位体积的重量较大的发动机及燃料箱位于处在机体的比较低 位置的车体框架上而配设,由此,能够将发动机及燃料箱的对地高度设定得比较低,在容易 使机体的重心较低地取位这一点上是有效的。
[0142]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在从上述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 离开的部位,配设有散热器。
[0143] 根据上述结构,位于脱谷装置的横侧部的发动机成为位于机体的横外方的状态, 其横外侧容易被开放,有容易进行从横外方的维护的优点。
[0144] 此外,通过发动机和散热器前后离开,不增大机体的左右方向宽度,而容易确保用 来对发动机及散热器进行从前后方向的维护作业的作业用空间,有更容易进行维护作业的 优点。
[0145]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上部配备有谷物箱,所述谷物箱储存脱 谷处理后的谷粒。
[0146]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谷物箱配设在脱谷装置的上侧,所以将脱谷装置占用的车体 框架上的空间也用作谷物箱的配设用空间,有能够将谷物箱的容量设定得较大的优点。并 且,由于谷物箱的俯视中的配设位置不受因脱谷装置的存在带来的制约,所以能够设定在 靠近机体中央侧的稳定的位置,在机体的前后左右的重量平衡也不易因内部的谷粒量的增 减而变动这一点上也是有利的。
[0147]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谷物箱在机体左右方向上横长并且底面形成为沿着水 平面的平坦的形状。
[0148]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脱谷装置的上部作为谷粒储存用空间有效利用,具有在确 保作为谷物箱的容量的同时、能够避免使谷物箱的高度变低、机体重心变得过高的倾向的 优点。
[0149]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谷物箱构成为,绕横轴心倾动,从该横轴心离开的一侧 的端部向从脱谷装置的上表面离开的上方侧移动。
[015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使从作为谷物箱的摆动中心的横轴心离开的一侧的端部向 从脱谷装置的上表面离开的一侧移动的方式倾斜。因而,具有在将脱谷装置的上表面侧作 为谷物箱的配设用空间有效利用的同时、能够不受设置在该位置的谷物箱的存在妨碍而进 行从脱谷装置的上方侧的维护作业的优点。
[0151]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谷物箱构成为,在与配设有上述燃料箱的一侧相反侧 的端部具备上述横轴心而倾动。
[0152]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谷物箱绕横轴心倾动而该谷物箱的重心在机体左右方向上 向横轴心的存在侧稍稍移动,由于燃料箱位于与横轴心存在的一侧相反侧,所以也使因谷 物箱的姿势变化带来的对机体的左右平衡的变动的影响变小,有容易保持稳定的状态的优 点。
[0153]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谷物箱配备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所述谷物箱储存脱谷处 理后的谷粒。
[0154]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发动机的上侧的空间也作为谷物箱的配设用空间利用,有 能够有效利用车体框架上的空间的优点。
[0155]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谷物箱配备在上述燃料箱的上方,所述谷物箱储存脱谷处 理后的谷粒。
[0156]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燃料箱的上侧的空间也作为谷物箱的配设用空间利用,有 能够有效利用车体框架上的空间的优点。
[0157]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谷物箱在上述脱谷装置的右侧或左侧的横侧方位置被 从上述车体框架立设的支承脚部支承,上述燃料箱安装在装备于上述车体框架上的支承腕 上。
[0158]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谷粒重量作用的谷物箱被支承脚支承,使车体框架承受重量, 燃料箱的重量被支承腕支承,还是使车体框架承受重量,所以不需要脱谷装置自身是具有 能够支承谷物箱重量及燃料箱重量的强度的构造。因而,有能够实现脱谷装置的轻量化的 优点。
[0159]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燃料箱向固定位置和开放位置绕上下方向的摆动轴心 摆动开闭自如地安装,所述固定位置是使上述燃料箱的横侧面沿着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壁 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上述横侧面向从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壁离开的一侧摆动移动的位 置。
[0160] 根据上述结构,具有能够将燃料箱摆动操作到开放位置、容易进行装备在脱谷装 置的横侧壁上的各种关联装置的维护作业的优点。
[0161 ]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燃料箱的摆动轴心设在从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壁向横 外方侧离开的上述燃料箱的横外方侧部位的横侧面附近。
[0162]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燃料箱的摆动轴心设在从脱谷装置的横侧壁向横外方侧离开 的燃料箱的横外方侧部位的横侧面附近,以该摆动轴心为中心,燃料箱的整体被进一步向 从脱谷装置的横侧壁离开的一侧较大地开放。由此,有更容易进行维护作业的优点。
[0163] [4]与课题[4]对应的解决手段如下。
[0164]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在左右的横侧壁的外侧部位具备外装罩,所述 左右的横侧壁形成脱谷装置的捋脱室,该外装罩能够向开放姿势和闭塞姿势摆动开闭而构 成,所述开放姿势是以该外装罩的一端侧为摆动支点,另一端侧向从上述左右的横侧壁离 开的一侧摆动的姿势,所述闭塞姿势是沿着上述左右的横侧壁的姿势。
[0165]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外装罩自身能够以其一端侧为摆动支点摆动开闭而构成,所 以能够不使横侧壁开闭动作而进行仅通过外装罩的摆动开闭操作。
[0166] 由此,作为横侧壁的构造,能够采用单纯的拆装构造等任意的构造,能够将伴随着 横侧壁的摆动开闭的捋脱室的密封性下降等的问题避免于未然。
[0167] 并且,由于能够与横侧壁的开闭无关而进行外装罩的开闭,所以也容易进行配设 在脱谷装置的横侧方的各种设备的检修作业等。
[0168] 此外,在容易将脱谷装置与外装罩之间的空间根据需要而有效地用于各种设备的 配设等的用途这一点上也是有利的。
[0169]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横侧壁的一部分能够拆装地构成。
[0170]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横侧壁通过可拆装的构造构成,所以通过横侧壁的拆装,容 易地进行捋脱室内部的维护检修作业,并且与使横侧壁摆动开闭那样的构造相比,在容易 使捋脱室的密封性提高这一点上也是有利的。
[0171]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壁的外侧且上述外装罩的内侧,配 设有二号送还装置,所述二号送还装置将来自上述脱谷装置的分选部的二号处理物向脱谷 部送还。
[0172]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二号送还装置被配设在脱谷装置的横侧壁的外侧且外装罩的 内侧,所以仅通过将外装罩操作为开放姿势,就使二号送还装置成为露出到外部的状态,有 容易进行维护作业的优点。
[0173]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谷物箱配备在上述脱谷装置的上侧,并且构成为,该谷物箱 绕横轴心倾动,从上述横轴心离开的一侧的端部向从上述脱谷装置的上表面离开的上方侧 移动,所述谷物箱储存脱谷处理后的谷粒。
[0174]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使从作为谷物箱的摆动中心的横轴心离开的一侧的端部向 从脱谷装置的上表面离开的一侧移动的方式倾斜。因而,具有在将脱谷装置的上表面侧作 为谷物箱的配设用空间有效利用的同时、能够不受设置在该位置的谷物箱的存在妨碍而进 行从脱谷装置的上方侧的维护作业的优点。
[0175]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脱谷装置具备将捋脱室的上表面侧覆盖的顶板,构成 为,该顶板绕沿着上述横侧壁的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倾动,将上述脱谷装置的上侧开放。
[0176]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谷物箱从脱谷装置的上表面离开的状态下将脱谷装置的捋 脱室的上表面侧开放。因而,有在脱谷装置的上方具备谷物箱的同时、还容易无障碍地进行 从脱谷装置的上方侧的维护的优点。
[0177]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顶板的摆动轴心在机体左右方向上配设在与设有上述 谷物箱的横轴心的一侧相同侧。
[0178]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脱谷装置的顶板向与谷物箱的倾动方向同方向倾动。因而, 和例如顶板的倾动方向与谷物箱的倾动方向相反那样的情况相比,没有如果不使谷物箱的 倾动量或顶板的倾动量很大就不能将脱谷装置的上部充分开放那样的缺点,有容易将脱谷 装置的上部仅开放进行维护作业所需要的量的优点。
[0179]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与设有上述谷物箱的横轴心的一侧相反侧的上述脱谷装 置的横侧部部位,设有燃料箱。
[0180]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谷物箱绕横轴心倾动而该谷物箱的重心在机体左右方向向横 轴心的存在侧稍稍移动,由于燃料箱位于与横轴心存在的一侧相反侧,所以有使因谷物箱 的姿势变化带来的对机体的左右平衡的变动的影响变小、容易保持稳定的状态的优点。
[0181]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方配设有燃料箱,并且上述外装罩 构成为,在上述闭塞姿势下将上述燃料箱的横外侧覆盖,随着姿势变更为上述开放姿势而 将上述燃料箱的横外侧开放。
[0182]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外装罩成为闭塞姿势,将燃料箱以避免向外部的露出的状 态存放,并且通过进行外装罩向开放姿势的姿势变更,能够简单地使燃料箱成为向外部露 出的状态。
[0183] 因而,能够将有效利用脱谷装置的横侧方的空间而配设的燃料箱简单地切换为被 外装罩保护的存放状态、和向外部开放的可维护状态。
[0184]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方配设有燃料箱,并且上述燃料箱 在比设在上述脱谷装置内的捋脱滚筒的高度位置低的部位,设在上述横侧壁的外侧。
[0185]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燃料箱设在脱谷装置的横侧壁的外侧,所以仅通过将外装罩 姿势变更为开放姿势,就简单地使燃料箱成为向外部露出的状态,容易进行燃料箱的维护, 并且由于该燃料箱设在比捋脱滚筒的高度位置低的部位,所以在将比燃料箱靠上侧的捋脱 室部分可开放地构成的结构中,有也容易进行该捋脱室的维护的优点。
[0186] 此外,由于燃料箱被配设的高度范围比捋脱滚筒存在的高度位置低,所以如果将 外装罩拆卸、或可向从燃料箱的上方偏离的方向摆动地构成,则还能够将该燃料箱作为立 足之处窥探脱谷装置的上方侧,有更容易进行维护作业的优点。
[0187]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燃料箱向固定位置和开放位置,绕上下方向的摆动轴 心摆动开闭自如地安装,所述固定位置是使上述燃料箱的前后方向的侧面沿着上述横侧 壁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上述前后方向的侧面向从上述横侧壁离开的一侧摆动移动的位 置。
[0188]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使燃料箱绕上下方向的摆动轴心摆动而移动到开放位 置,所以有也容易进行脱谷装置的下部的维护、及沿着脱谷装置的横侧面配设的带传动机 构等的维护的优点。
[0189]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设有发动机,并且上述外装罩构 成为,在上述闭塞姿势下将上述发动机的横外侧覆盖,随着姿势变更为上述开放姿势而将 上述发动机的横外侧开放。
[0190] 根据上述结构,位于脱谷装置的横侧部的发动机成为位于机体的横外方的状态。 因而,用闭塞姿势的外装罩进行发动机的外方侧的保护,并且通过使外装罩成为开放姿势, 其横外侧容易被开放,有容易进行从横外方的维护的优点。
[0191]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配设有散热器,并且上述外装罩 构成为,在上述闭塞姿势下将上述散热器的横外侧覆盖,随着姿势变更为上述开放姿势而 将上述散热器的横外侧开放。
[0192] 根据上述结构,位于脱谷装置的横侧部的散热器成为位于容易将外界气体取入的 机体的横外方的状态。因而,在外装罩的闭塞姿势下,进行位于横外方的散热器的外方侧的 保护,并且通过使外装罩成为开放姿势,其横外侧容易被开放,有容易进行从横外方的散热 器的维护的优点。
[0193]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设有发动机,并且在与该发动机 之间隔开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配设有散热器。
[0194]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发动机和散热器前后离开,不增大机体的左右方向宽度而容 易确保用来对发动机或散热器进行从前后方向的维护作业的作业用空间,有更容易进行维 护作业的优点。
[0195] [5]与课题[5]对应的解决手段如下。
[0196]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通过行进装置支承车体框架,所述行进装置具 备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部,在装备在该车体框架上的脱谷装置的右侧或左 侧的横侧方配设有发动机,在上述脱谷装置的前方侧配设有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将从上述 发动机侧传递的动力变速并向上述前行进部输出。
[0197]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单位体积的重量较大的发动机不是配设在机体的上部,而 是配设在脱谷装置的右侧或左侧的横侧方,使发动机的对地高度变得比较低,在能够使机 体的重心较低地取位这一点上是有效的。
[0198] 并且,向前行进部输出的变速器被配设在脱谷装置的前方侧,位于距前行进部较 近的部位,位于脱谷装置的横侧方的发动机以位于距脱谷装置及变速器都较近的部位的状 态配设。因而,能够将从发动机向脱谷装置及变速器的传动路径构成得尽可能短,在容易使 用来构成该传动路径的传动构造紧凑化这一点上是有利的。
[0199] 由此,有能够实现具备由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部构成的行进装置 的联合收割机的机体的低重心及传动构造的紧凑化的优点。
[0200]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在从上述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 离开的部位设有散热器。
[0201]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发动机位于脱谷装置的横侧部,容易将其横外侧开放而进行 从横外方的维护,并且通过将散热器配设在从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离开的部位,能够确保 用来对发动机和散热器分别进行从前后方向的维护作业的作业用空间,所以在更容易进行 维护作业这一点上是有利的。
[0202]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位置,配设有储存谷粒的谷物箱。
[0203]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发动机的上侧的空间也作为谷物箱的配设用空间利用,有 能够有效利用车体框架上的空间的优点。
[0204]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谷物箱的动力输入部配设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位置。
[0205]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发动机的上方侧的空间作为用来配设向谷物箱的动力输入 部的空间利用,容易将从发动机向谷物箱的动力传递路径构成得较短,有能够实现传动构 造的紧凑化的优点。
[0206]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具备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从配设 有上述发动机的一侧向该脱谷装置的另一侧传递上述发动机的动力,构成为,从该中间轴 经由动力传递部对上述脱谷装置传递发动机动力,所述动力传递部装备在上述脱谷装置的 另一侧。
[0207]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脱谷装置的动力传递部配设到脱谷装置的与配设有发动机 的一侧相反侧的横侧部,避免该动力传递部与发动机周边的各种传递系统交错,有能够实 现传动构造的简洁化及维护的简便的优点。
[0208]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前行进部彼此之间配设有上述变速器,并且在该变 速器的变速箱上,支承着第1输出轴和第2输出轴,所述第1输出轴与向位于该变速器的左 右的上述前行进部传动的传动系统连接,所述第2输出轴与向上述后行进部传动的传动系 统连接,驱动传递工具沿着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面在前后方向上配设,所述驱动传递工具 从上述第2输出轴向上述后行进部传递动力。
[0209]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作为从变速箱向后行进部的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传递工具从 脱谷装置的下表面侧的开放区域的下方偏离取位,有无障碍而容易将脱谷装置的下表面侧 开放的维护作业等的优点。
[0210]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结构及由此起到的有利的效果,只要参照附图阅读以下的 说明就会变得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211]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以下,到图13为止相同)联合收割机的右侧整体侧视图。
[0212]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整体侧视图。
[0213]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0214] 图4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后视图。
[0215] 图5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主视图。
[0216] 图6是表示框架构造的立体图。
[0217] 图7是表示框架构造的俯视图。
[0218] 图8是表示框架构造的立体图。
[0219] 图9是表示框架构造的后视图。
[0220] 图10是表示车体前部的框架构造的俯视图。
[0221] 图11是表示框架构造的主视图。
[0222] 图12是表示框架构造的侧视图。
[0223] 图13是表示发动机的吸排气构造的图。
[0224]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以下,到图22为止相同)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0225] 图15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0226] 图16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0227] 图17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图。
[0228] 图18是表示车体框架的俯视图。
[0229] 图19是表示各装置相对于车体框架的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0230] 图20是表示各装置相对于车体框架的配置关系的侧视图。
[0231] 图21是表示图20的XXI - XXI线剖视图。
[0232] 图2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0233] 图23是第3实施方式的(以下,到图51为止相同)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0234] 图24是表示将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外装罩拆下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0235] 图25是表示将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外装罩拆下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0236] 图26是表示将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外装罩、燃料箱及带式传动机构拆下的状态 的左侧视图。
[0237] 图27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0238] 图28是表示将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谷物箱拆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0239] 图29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图。
[0240] 图30是表示车体框架的俯视图。
[0241] 图31是表示各装置相对于车体框架的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0242] 图32是表示沿着脱谷装置的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剖视图。
[0243] 图33是表示安装在框架上的左侧板的侧视图。
[0244] 图34是表示脱谷装置的上部的正面观察的剖视图。
[0245] 图35是表示侧板相对于框架的拆装状态的正面观察的剖视图。
[0246] 图36是表示脱谷装置的右横侧部的侧视图。
[0247] 图37是表示左横侧部处的燃料箱及外装罩的安装构造的后视图。
[0248] 图38是表示燃料箱的摆动操作状态的俯视图。
[0249] 图39是表示右横侧部处的外装罩的安装构造的后视图。
[0250] 图40是表示脱谷装置及谷物箱的立体图。
[0251] 图41是表示脱谷装置及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252] 图42是表示脱谷装置及谷物箱的主视图。
[0253] 图43是表示谷物箱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0254] 图44是表示谷物箱的谷粒排出口部分的立体图。
[0255] 图45是表示变速器的侧视图。
[0256] 图46是表示行进系统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线图。
[0257] 图47是表示作业系统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线图。
[0258] 图48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右侧视图。
[0259] 图49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整体俯视图。
[0260] 图5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向谷物箱的动力传递构造的部分切掉侧视图。
[0261] 图51表示脱谷装置部分处的动力传递构造的其他实施方式,是沿着前后方向的 上下方向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262]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第1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都在作为割取收获机的一例的联合收 割机(更特定地讲,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或全杆投入联合收割机)中应用了发明。
[0263] 如图1?图3所示,联合收割机在具备左右一对不能操向的前轮1和左右一对可 操向操作的后轮2的行进车体3的前部,通过作为升降用致动器的割取升降压力缸5绕横 向支点P1驱动升降自如地支承着将作物割取并向后方输送的割取输送部4,在行进车体3 上,具备位于前部侧且被舱6覆盖的搭乘驾驶部7、进行被割取输送部4割取的作物的脱谷 处理的脱谷部8、将由该脱谷部8进行脱谷处理而得到的谷粒储存的谷粒箱9、驱动用的发 动机10等。此外,行进车体3的左右两侧部为被罩体62覆盖的结构。
[0264] 割取输送部4具备将植立的作物割取后将割取的作物向割宽方向的中央部聚集 的割取部11、和将被割取并聚集到中央的作物朝向机体后方的脱谷部8输送的供料器12而 构成。
[0265] 如图3所示,割取部11具备将作物的株根切断而割取的推子型的割刀13、将割取 的作物向割宽方向的中央部聚集的横向输送螺旋推运器14、将作为割取对象的作物的穗尖 侧朝向后方扒入的旋转拨禾轮15等而构成。供料器12虽然没有图示,但构成为,在方筒状 的供料箱内,遍及前后方向卷绕张设着左右一对环状转动链,横跨左右的环状转动链,沿着 周向适当隔开间隔而架设着输送体,通过输送体将从割取部11交接来的作物朝向后方上 方输送。
[0266] 接着,对行进车体3的车体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0267] 如图6?图8所示,行进车体3的车体框架F具备在位于行进车体3的左右两侧 并且遍及行进车体3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下配备的多个前后朝向框架体17、以及沿着行 进车体3的横向延伸的多个横朝向框架体18而构成。
[0268] 具体而言,作为多个前后朝向框架体17的一例,具备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 17R、17L,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分别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字形,在车体侧面 观察时,以从相当于左右前轮1的大致中心部的位置到相当于左右后轮2的大致中心部的 位置、遍及车体前后方向的全长较长地延伸的状态装备。
[0269] 如图9所示,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分别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字形, 在车体侧面观察时,以从相当于左右前轮1的大致中心部的位置到相当于左右后轮2的大 致中心部的位置、遍及车体前后方向的全长较长地延伸的状态装备。
[0270] 此外,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以位于比一对前轮1及一对后轮2更靠车体 横宽方向内方侧的状态装备,构成为,从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车体横宽方向的 中央部CL到前后朝向框架体(17R或17L)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L1比前后朝向框架体 (17R或17L)与前轮1及后轮2之间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L2、L3)大。
[0271] 即,如图9所示,构成为,从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车体横宽方向的中央 部CL到前后朝向框架体(17R或17L)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L1比左右的前后朝向框架体 (17R或17L)与左右的前轮1之间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L2大,此外,从上述车体横宽方向 的中央部CL到前后朝向框架体(17R或17L)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L1比左右的前后朝向 框架体(17R或17L)与左右两侧的后轮2之间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L3大。
[0272] 这样,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以在行进车体3的横宽方向上隔开较宽 的间隔的状态、并且以尽量接近于左右两侧的前轮1及后轮2的状态配备。
[0273] 如图7及图8所示,作为多个横朝向框架体18,以沿着行进车体3的横向延伸的状 态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装备有6个横朝向框架体18a?18f,将这些横朝向框 架体18a?18f与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在平面观察中组合为格状,构成车体框架 F〇
[0274] -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车体前端部彼此通过6个横朝向框架体18a? 18f中的位于车体前后方向的最前部的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a连结,一对前后朝向框架 体17R、17L的车体后端部彼此通过6个横朝向框架体18a?18f中的位于车体前后方向的 最后部的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f连结。
[0275] 此外,车体框架F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在位于前轮1与后轮2之间的部位上,具备 从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向车体横宽方向外方侧伸出的伸出框架部Fh而构成。
[0276] SP,构成为,6个横朝向框架体18a?18f中的、位于前轮1与后轮2之间的3条横 朝向框架体18c?18e从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向车体横宽方向外方侧伸出,这些伸出 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c?18e的从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向车体横宽方向外方侧伸出的 部分构成上述伸出框架部Fh。
[0277] 如图7所示,以由3条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c?18e中的位于车体前部的两 条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c、18d的伸出到右侧外方侧的伸出框架部Fh支承的状态,配备 有发动机10。
[0278] 如果具体地说明,贝U也如图8及图9所示,为下述结构:遍及伸出到位于车体前部 的两条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c、18d的右侧外方侧的伸出框架部Fh的上部、以及右侧的 前后朝向框架体17R的上部,搭载支承着发动机10。并且,为将两条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 18c、18d的外方侧端部彼此用前后朝向连结框架体19连结的结构,该前后朝向连结框架体 19的后端部与右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17R之间连结着加强用框架体20。
[0279] 这样,成为通过右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17R、两条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c、 18d、前后朝向连结框架体19、加强用框架体20等、以具有充分的支承强度的状态支承发动 机10的结构。顺便说一下,在加强用框架体20的下表面侧,设有具备纵朝向的面的加强肋 21。
[0280] 设置为,使3条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c?18e中的位于车体后部的两条伸出 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d、18e彼此之间比位于车体前部的两条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c、 18d彼此的间隔宽。
[0281] 如图7所示,在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a的左右两侧端部,分别固定连结着用来向 左右两侧的前轮1传递动力的驱动用的前轮驱动箱22,该前轮驱动箱22为发动机10的动 力被经由变速器Μ传递、将前轮1驱动旋转自如地且以不能操向的状态支承的结构。因而, 成为用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a的左右两侧端部将左右一对前轮1驱动旋转自如地且以不 能操向的状态支承的结构。
[0282] 如图5所示,割取输送部4的供料器12被配备在舱6的下方,该供料器12配备在 相对于车体横宽方向中央向车体横宽方向左侧变位的位置上。此外,变速器Μ在位于舱6 的下方的状态下、并且在相对于割取输送部4的供料器12在行行方向观察位于右侧(在图 5中是左侧)的状态下配备。
[0283] 如图4所示,支承左右一对后轮2的后车轴箱23相对于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f 绕车体前后轴芯XI摆动自如地被支承。即,在沿车体横向延伸的圆筒状的后车轴箱23的 左右两侧部,绕纵轴芯Y1操向摆动自如地支承着左右的后轮2,并且后车轴箱23的左右中 间部相对于装备在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f上的支承托架25绕车体前后轴芯XI摆动自如 地枢轴支承连结。因而,左右的后轮2成为与后车轴箱23 -体地绕车体前后轴芯XI摆动 自如地被支承的结构。
[0284] 如图8所示,后车轴箱23以位于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f的下方侧的状态装备, 将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f架设连结的车轮支承部H1形 成为,相对于位于比其靠车体前部侧、位于与后车轴箱23大致相同高度的主体部H2,位于 上方侧。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具备位于与后车轴箱23大致相同高度的主体部 H2、和从主体部H2向后方上方延伸设置以位于后车轴箱23的上方侧的车轮支承部H1而构 成。
[0285] 如图7及图8所示,在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左右中间部,横跨位于 车体后部侧的两条横朝向框架体18d、18e彼此,架设连结着前后朝向的辅助框架体26。并 且,在由左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17L、辅助框架体26、三条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c、18d、 18e分别载置支承的状态下装备着脱谷部8。该脱谷部8以位于发动机10的左横侧方的状 态、以其横宽方向中心比行进车体3的横宽方向中心向左侧变位的状态装备。
[0286] 因而,成为发动机10被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中的一方(右侧)的前后朝向 框架体17R支承、脱谷部8被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中的另一方(左侧)的前后朝向 框架体17L支承的结构。
[0287] 如图9所示,谷粒箱9以位于脱谷部8的上方的状态、并且在遍及脱谷部8的上方 以及包括发动机10的向右侧外方侧伸出的伸出框架部Fh的上方的横向上宽度较宽地构 成。并且,如图8所示,为在与伸出到右侧外方侧的伸出框架部Fh对应的部位中被以从车 体框架F立设的状态延伸设置的箱支承用框架体27支承的结构。
[0288] 如图7及图8所示,箱支承用框架体27设在加强用框架体20的横外方侧部位和 机体内方侧部位(与右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17R的连结部位)、以及位于车体最后部的伸出 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e的横外方侧部位和机体内方侧部位(与右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17R 的连结部位)的各自(4部位)上,谷粒箱9为受这4条箱支承用框架体27支承的结构。另 夕卜,在位于车体最后部的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e的下部,设有与加强用框架体20同样 的加强肋28。
[0289] 将割取输送部4升降驱动的割取升降压力缸5的基端部被车体框架F的车体前部 侧部位支承。
[0290] S卩,如图10及图11所示,6个横朝向框架体18a?18f中的位于从前部侧起第2 个的横朝向框架体18b位于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下表面侧,成为将这一对前后 朝向框架体17R、17L彼此连结的结构,从其横体横宽方向的中途部朝向机体前方固定延伸 设置有压力缸用托架29。在该压力缸用托架29的前端部上,绕横轴芯P2 (参照图12)摆 动自如地枢轴支承连结着割取升降压力缸5的基端部。
[0291] 压力缸用托架29将从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a向斜下方延伸设置的加强部件30 连结固定,并且将从左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17L向横朝向延伸设置的加强部件31连结固 定,使支承强度提高,构成为,能够良好地承受支承割取输送部4的重量。
[0292] 由于车体框架F如上述那样构成,所以如图7所示,车体框架F通过一对前后朝向 框架体17R、17L和伸出框架部Fh,以在俯视中在与行进车体3的四角对应的位置形成凹入 部Q的状态设置,成为在该凹入部Q中分别配备左右的前轮1及左右的后轮2的结构。
[0293] 接着,对由舱6覆盖的搭乘驾驶部7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0294] 如图6及图8所示,在行进车体3的前部,具备从车体框架F的左右一对前后朝向 框架体17R、17L分别立设的左右一对纵框架Ft,成为由左右一对纵框架Ft的上端部支承 搭乘驾驶部7 (舱6)的结构。左右一对纵框架Ft分别具备在左右一对前轮1的车体横宽 方向内方侧立设的内侧框架体33、和在左右一对前轮1的车体后方侧立设的外侧框架体34 而构成。
[0295] 对上述内侧框架体33进行说明。
[0296] 左右两侧的内侧框架体33分别由从车体框架F的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朝向 车体前方上方立设的倾斜状内侧框架体33A、和从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朝向正上方立 设的直立状内侧框架体33B构成。此外,倾斜状内侧框架体33A的上端部与直立状内侧框 架体33B的上端部由前后朝向连结体37连结。
[0297] 如果加以说明,则如图12所示,在从一体连结在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 17L的前部侧部位上的安装托架38R、38L分别朝向上方延伸的状态下固定立设着3条内侧 框架体33。
[0298] 3条内侧框架体33中的位于前后方向的中间的内侧框架体33由从左右一对前后 朝向框架体17R、17L朝向正上方立设的直立状内侧框架体33B构成,其余的两条内侧框架 体33由从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朝向车体前方上方立设的倾斜状内侧框架体 33A构成。
[0299] 并且,也如图11所示,3条内侧框架体33的上端部彼此被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 前后朝向连结体37 -体地连结固定。前后朝向连结体37由槽材构成,为在其=字形的内 部空间中嵌入3条内侧框架体33并一体地连结的结构。
[0300] 如图12所示,前部侧的两条内侧框架体33下部被连结,其中位于后部侧的直立状 内侧框架体33B被朝向正上方立设,位于前部侧的倾斜状内侧框架体33A为越是朝向上方 越朝向前方的倾斜姿势,这两条内侧框架体33 (33A、33B)以越朝向上方越离开间隔那样的 状态设置。此外,后端侧的内侧框架体33 (后部侧的倾斜状内侧框架体33A)下部的安装位 置是比直立状内侧框架体33B向后方侧离开间隔的位置,设置为倾斜姿势,以使越朝向上 方越靠近直立状内侧框架体33B的上端部。
[0301] 由直立状内侧框架体33B、前部侧的倾斜状内侧框架体33A及前后朝向连结体37 形成侧视大致三角形,此外,由后部侧的倾斜状内侧框架体33A、直立状内侧框架体33B及 一体地连结在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前部侧部位上的安装托架38R、38L形成侧视大致 三角形,由这些各框架体形成相当于桁架构造那样的支承构造。因而,成为以具有充分的支 承强度的状态支承搭乘驾驶部7 (舱6)的结构。
[0302] 接着,对外侧框架体34进行说明。
[0303] 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左右两侧的外侧框架体34分别将下端部经由连结托 架39连结在3条伸出型的横朝向框架体18c、18d、18e中的位于车体最前部的横朝向框架 体18c的横宽方向的两端部上,以从其下端部朝向车体前方上方在弯曲为大致圆弧状的状 态下延伸设置的状态设置。
[0304] 在外侧框架体34的上端部,固定着沿着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方筒状的前后朝向 连结部件40,横跨该前后朝向连结部件40的车体前后方向两侧部和前后朝向连结体37架 设连结着前后一对横朝向连结部件41。并且,成为相对于该横朝向连结部件41在左右两侧 各两个部位合计4个部位、经由缓冲件42支承搭乘驾驶部7 (舱6)的结构。
[0305] 这样,外侧框架体34和内侧框架体33通过前后朝向连结部件40、前后一对横朝向 连结部件41及前后朝向连结体37的各自一体地连结,构成纵框架Ft,舱6成为被从左右一 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分别立设的左右一对纵框架Ft的上端部支承的结构。
[0306] 如上述那样,作为纵框架Ft,为具备从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朝向车 体前方上方立设的倾斜状内侧框架体33A的结构,如图12所示,搭乘驾驶部7 (舱6)为以 使其前端部比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前端部更向车体前方侧变位的前方突 出状态设置的结构。
[0307] 这样,搭乘驾驶部7 (舱6)被左右两侧的纵框架Ft以在其下方侧形成空间的状态 支承,割取输送部4的供料器12构成为,将割取的作物经过左右两侧的纵框架Ft之间且搭 乘驾驶部7 (舱6)的下方侧部位向后方输送。
[0308]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舱6中,具备将车体前方外方侧及车体横宽方向外方侧照明 的作为照明装置的多个照明灯43。
[0309] 如图5所示,在舱6的前面部的下部,设有左右两侧各两个合计4个将车体前方侧 的远方照明的前方照射灯43a,在舱6的前面部的上部,设有左右两侧各两个合计4个将车 体前方的割取对象部位照明的割取部位照射灯43b。并且,在舱6的左右侧面部的前侧上部 部位,分别设有各1个将车体横宽方向外方侧照明的侧方照射灯43c。
[0310] 如图5所示,搭乘驾驶部7 (舱6)在正面观察遍及左右一对前轮1各自的上方部 位设置,在舱6的比右侧(车体横宽方向一侧的一例)的门44靠外侧部位具备台阶部45,舱 6的左侧(车体横宽方向另一侧的一例)的端部位置6L和行进车体3的左侧的端部位置3L 在车体横宽方向上被设定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台阶部45的右侧的端部位置45R和行进 车体3的右侧的端部位置3R在车体横宽方向上被设定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在舱6的比左 侧的门46靠外侧部位上,设有用于驾驶者从车体外方对搭乘驾驶部7乘降的乘降用的梯子 60 〇
[0311] 并且,如图3所示,舱6的右侧的乘降用的门44绕车体前部侧的纵朝向摆动支点 Y2开闭自如地设置,舱6的左侧的乘降用的门46绕车体后部侧的纵朝向摆动支点Y3开闭 自如地设置。
[0312] 在舱6上,在左右两侧部具备后方确认用的侧镜47,该侧镜47是角度调节自如的, 能够根据作业状况调节角度。其中,没有设置台阶部45的舱6的左侧的侧镜47由于左侧 的门46绕车体后部侧的纵朝向摆动支点Y3开闭自如,所以能够从搭乘驾驶部7在将门46 打开的状态下进行调节作业。另一方面,舱6的右侧的侧镜47虽然不能在将门44打开的 状态下调节,但将门44关闭,作业者能够通过在台阶部45上移动来进行作业。
[0313] 如上述那样,发动机10被伸出到右侧外方侧的伸出框架部Fh的前侧部分支承,为 在位于舱6的车体后方下方侧的状态下配备的结构。
[0314] 并且,发动机10的排气气体流通的排气管49及被发动机10吸气的燃烧用的空气 流通的吸气管50在沿着舱6的后侧面6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并且在使形成于排气 管49的上端处的排气气体排出部51比形成于吸气管50的上端处的作为空气取入部的预 净化器52向上方离开间隔取位的状态下装备。
[0315] 此外,如图3所示,从脱谷部8将谷粒向谷粒箱9输送的谷粒输送装置53在位于 谷粒箱9与舱6之间的状态下装备,在该谷粒箱9与舱6之间,在谷粒输送装置53的机体 横宽方向的右侧方部位上具备排气管49及吸气管50。
[0316]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设有将发动机10的排气穿过位于发动机10的上方的排 气消音器54后沿着舱6的后侧面6A向上方导引的排气管49。排气管49装备在沿着舱6 的后侧面6A的部位且与舱6的右侧端部对应的部位,以形成于其上端部处的排气气体排出 部51为与舱6的顶棚部6B大致相同高度的状态装备。
[0317] 排气管49及吸气管50分别装备在沿着舱6的后侧面6A的部位且与舱6的右侧 端部对应的部位上,而吸气管50装备在舱6的右侧端部中的、靠近舱6的机体横宽方向外 方侧的部位上。另一方面,排气管49装备在舱6的右侧端部中的、靠近舱6的机体横宽方 向中央侧的部位上。
[0318] 如图13所示,用来对发动机10供给燃烧用空气的吸气管50与排气管49同样,在 沿着舱6的后侧面6A的部位且与舱6的右侧端部对应的部位上装备,在预净化器52位于 与舱6的上下中间部大致相同高度的状态下装备。
[0319] 在由吸气管50形成的燃烧用的空气的吸气路径中途夹装着发挥将空气清洁的作 用的空气净化器55。该夹装在吸气路径中途的空气净化器55以被载置台57支承的状态装 备,所述载置台57以与搭乘驾驶部7的驾驶部台阶56大致相同高度形成在舱6的后部。
[0320] 如果加以说明,则为以下结构:在舱6的后侧面6A的右侧端部,以与驾驶部台阶 56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形成有载置台57,在该载置台57上,在比舱6的右侧面6C向右侧 外方突出的状态下载置并以位置固定状态支承空气净化器55。
[0321] 通过这样做成将空气净化器55支承在载置台57上的结构,在驾驶者进行空气净 化器55的清扫或维护作业的情况下,能够不从车体下来,而从装备在舱6的比右侧的门44 靠外侧部位上的台阶部45效率良好地进行作业。此外,不仅是空气净化器55,预净化器52 也在比舱6的右侧面6C向右侧外方突出的状态下设置,所以也容易进行预净化器52的维 护作业。
[0322] 此外,关于具体的结构没有详细叙述,但用来将储存在谷粒箱9中的谷粒向机体 外部排出的谷粒排出部58以位于车体横宽方向的右侧方部位的状态装备,能够从台阶部 45确认谷粒箱9的谷粒排出状态。
[0323] 〔第1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以遍及行进车体3的 全长延伸的方式构成的结构,但也可以遍及比行进车体3的全长短的范围设置。
[0324]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发动机10被伸出框架部Fh的前侧部分支承的结 构,但也可以做成被伸出框架部Fh的后侧部分支承的结构、或遍及伸出框架部Fh的前后方 向的全域被支承的结构。此外,作为在车体框架F上不具备伸出框架部Fh的结构,也可以 做成将发动机10仅用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支承的结构。
[0325]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之间具备前后朝 向的辅助框架体26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不具备这样的辅助框架体26的结构。
[0326]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做成了谷粒箱9以位于脱谷部8的上方的状态具备的结 构,但代替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做成谷粒箱9和脱谷部8以在横向或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状态 配备的结构。
[0327]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脱谷部8在侧面观察时以其前端位于比伸出框架 部Fh的前端靠前方的方式配备的结构,但脱谷部8也可以在侧面观察时以其前端位于比伸 出框架部Fh的前端靠后方的方式配备。
[0328] (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车体框架F具备将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 车体前端部彼此连结的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18a、和将车体后端侧彼此连结的后部侧横朝 向框架体18f而构成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不将前后朝向框架体17R、17L的前后方向的端 部彼此连结、而仅将前后方向的中途部连结的结构。
[0329]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不了支承左右一对后轮2的后车轴箱23绕车体前后轴 芯XI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将后车轴箱23或后轮2以姿势固定状态装 备的结构。
[0330]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割取收获机而表示了联合收割机,但并不限定于联合 收割机,也可以是玉米收获机等不将割取的作物脱谷而原样以积载收存的状态收获的割取 收获机。即,本发明能够应用到联合收割机或玉米收获机等、在行进车体上具备将作物割取 并向后方输送的割取输送部的割取收获机中。
[0331]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第2实施方式。
[0332]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4?图16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左右的侧面及整体平面。如这 些图所示,有关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在车体框架101的下侧具备由左右一对前轮 102F、102F及左右一对后轮102R、102R构成的行进装置102。
[0333] 在车体框架101的前部具备驾驶舱103,在其后方侧分别具备脱谷装置104及谷物 箱105,在最后部具备排杆处理装置106,具备相对于车体框架101绕水平横轴芯xl升降动 作的割取处理装置107而构成自行进机体。
[0334] 对上述行进装置102、脱谷装置104及割取处理装置107等传递驱动力的发动机 108在曲柄轴(未图示)沿着车体左右方向的状态下配备在脱谷装置104的右横侧部。
[0335] 构成为,从安装在车体框架101的前部处的变速箱109(包括内部的变速机构的总 称,相当于变速器)经由向左右延伸出的驱动轴120传递的动力,经由减速箱121及被减速 箱121支承的前车轴102a (相当于车轴)对上述行进装置102的前轮102F传递,所述减速 箱121以进入到在前轮102F的朝向机体内方侧的面上形成的凹入部位的状态配备。
[0336] 由此,前轮102F经由驱动轴120被传递上述发动机108的动力,以被绕水平横轴 芯x2驱动旋转的方式安装,由其左右方向宽度L1及直径D1比后轮102R大的轮胎车轮形 成的非操向车轮构成。
[0337] 上述后轮102R在车体框架101的后部,设在绕前后方向轴芯zl左右摆动自如地 安装的后轮支承框架122的左右两端侧,由具备能够绕上下摆动轴芯yl操向操作的后车轴 102b (相当于车轴)的操向车轮构成,绕后车轴102b的水平横轴芯x3转动。由该后轮102R 的左右方向宽度L2及直径D2设定得比前轮102F小的轮胎车轮构成。
[0338] 如图14?图16及图20所示,对发动机108吸入供给外界气体的具备空气净化器 180的吸气管181在作为搭乘驾驶部的驾驶舱103的背部侧附设在右横侧部。
[0339] 将来自发动机108的排气排出的排气管182在与配设有吸气管181的一侧相同的 驾驶舱103的背部侧附设在右横侧部,并且其排气口 182a设在从上述吸气管181的空气净 化器180向上方离开的驾驶舱103的顶棚部附近。
[0340] 〔车体框架〕 如图17?图19所示,车体框架101具备主框架110,所述主框架110由截面形状形成 为朝内开放的槽状的前后方向较长的左右一对纵框架110A、110A、将该纵框架110AU10A 的前端侧连接的管状的前横框架110B、和将纵框架110AU10A的后端侧连接的管状的后横 框架110C形成为俯视矩形框状。
[0341] 上述主框架110的左右的纵框架110AU10A在其前端侧分别焊接固定着前支承框 部110a,上述前横框架110B设置为,将该前支承框部110a彼此连接。
[0342] 前横框架110B的左右两端侧将上述左右的纵框架110AU10A贯通而向横外方延 伸出,在其外端的凸缘上螺栓连结着上述减速箱121。在该减速箱121中导入了从变速箱 109延伸出的驱动轴120,构成为,发动机108的动力经过变速箱109及减速箱121被从前 车轴102a向前轮102F传递。
[0343] 在左右的纵框架110AU10A的后端侧分别焊接固定着后支承框部110b,上述后 横框架110C设置为,将该后支承框部110b彼此连接,在设在该后横框架110C的左右方向 上的中间位置处的托架110C上,绕前后方向轴芯zl上下摆动自如地安装着后轮支承框架 122。
[0344] 此外,在左右的前支承框部110a上,在从将其前端侧连接的管状的前横框架110B 离开的后方侧的下方位置,如图17及图18所示,架设着矩形管状的连结框架110D,以穿过 后述的变速箱109的下方侧将左右的前支承框部110a彼此连结,该连结框架110D也作为 对于有可能从下方接触的障碍物保护变速箱109的机构发挥作用。
[0345] 在上述主框架110的上侧,设有用来搭载脱谷装置104及发动机108的格状搭载 框架111,并且被该格状搭载框架111支承而立设有用来支承谷物箱105的支承脚部112、 和用来支承驾驶舱103的舱支承脚部113。
[0346] 上述格状搭载框架111具备以将主框架110的左右的纵框架110AU10A横穿的 方式配设在纵框架110A、110A的上侧的横格框架111^、11113、111〇、和位于与该横格框架 llla、lllb、lllc相同平面上的纵格框架lllcUllle而构成为格状。
[0347] 如图18所示,左右一对纵格框架lllcUllle中的左侧的纵格框架llld沿着左侧 的纵框架110A的外侧取位,右侧的纵格框架llle在左右的纵框架110AU10A之间位于距 右侧的纵框架110A较近的一侧。
[0348] 这样配置的左右的纵格框架lllcUllle位于脱谷装置104的左右的横侧缘的下 侦牝构成为能够很稳定地支承脱谷装置104。
[0349] 上述格状搭载框架111形成为其横格框架111a、111b、111c的右侧端部比右侧的 纵框架110A向横外方突出的状态,并且在前端侧的横格框架111a的向上述横外方突出的 延长部分和中间位置的横格框架111b的延长部分上,设有发动机108的安装座11 If。
[0350] 由此,如在图18中用假想线图示那样,能够将发动机108以其大部分比右侧的纵 框架110A向横外方突出的状态支承。此时,发动机108的横外侧端位置设在与前轮102F 的横外侧缘或格状搭载框架111的横外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以比其稍靠车体内方侧的方 式设置,即设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0351] 上述格状搭载框架111的前端侧的横格框架111a形成为其左侧端部也比左侧的 纵框架110A向横外方突出的状态,横跨该横格框架111a的比纵框架110A向横外方突出的 延长部分、和从纵框架110A向左横外方延伸出的托架114a,设置有梯子状的载置台114。
[0352] 在比右侧的纵框架110A向横外方突出的上述后端侧的横格框架111c的延长部 分、以及中间位置的横格框架111b的后方侧,设有朝向右侧的纵框架110A的横外方突出形 成的支承托架112a、112a。
[0353] 通过由该支承托架112a、112a及立设在各支承托架112a、112a的上侧的支承脚 112b、和从后述的舱支承脚部113的弧状脚113d上的托架112d立设的支承脚112c支撑的 承接框112e,构成用来将谷物箱105用车体框架101支承的支承脚部112。如图20及图21 所示,支承脚部112的后端侧的支承脚112b的上端部附近经由撑条112f连结固定在脱谷 装置104的侧壁104a上。
[0354] 用来支承上述驾驶舱103的舱支承脚部113如图19及图20所示,具备在设于左 右的纵框架110A、110A的前端侧的前支承框部110a、110a的上表面侧立设的多个直杆状脚 113a、113b、113c、和从前轮102F的外周后方侧的横格框架Ilia的外端部朝向前轮102F的 外周上方侧弯曲为圆弧状的弧状脚113d,并且将这些直杆状脚113a、113b、113c和弧状脚 113d的上端侧用矩形状的台座框113e连结而构成。
[0355] 配设为,通过将上述直杆状脚113a、113b、113c中的前后的直杆状脚113a、113c以 越靠上端侧越位于前方的前倾姿势、且将中间的直杆状脚113b以直立姿势配设,将前方的 直杆状脚113a的下端部和后方的直杆状脚113c的上端部连结,作为整体而构成为类似于 祐 1架构造的刚性构造。
[0356] 这样构成的舱支承脚部113通过在左右的纵框架110A、110A的前端侧左右对称地 设置而构成为,将驾驶舱103的前部在比主框架110的前端向前方侧伸出的状态下支承。
[0357] 〔配置构造〕 相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体框架101,将驾驶舱103、脱谷装置104、谷物箱105、排杆 处理装置106、发动机108及割取处理装置107如以下这样配设。
[0358] 〔驾驶舱〕 艮P,驾驶舱103如图14?图17及图20所示,搭载设置在上述舱支承脚部113的上侧, 配设为,在比前轮102F的外径的上缘高的位置,比前轮102F的后缘向前方侧取位。
[0359] 此外,在左右方向上,如图16及图17所示,比与左右的前轮102FU02F的中央对 应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稍靠左侧(在图17中是纸面的右侧)而配设。
[0360] 在该驾驶舱103内配备有操纵操作用的转向盘130等,构成为,通过转向盘130的 操作将后轮102R操向操作。另外,图17中所示的附图标记132是将前方照射的前照灯,附 图标记131是作业灯,设置为,主要将由割取处理装置107进行的收获作业部位照射。
[0361] 〔脱谷装置〕 脱谷装置104如上述那样,相对于配设在车体框架101的主框架110上的格状搭载框 架111,如图18及图21所示,以脱谷装置104的左右的横侧缘沿着左右的纵格框架llld、 llle的状态配设。由此,脱谷装置104以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左右的前轮102F及后轮102R 的间隔宽度内的状态配设。
[0362] 此时,脱谷装置104的左方的横侧缘的前方侧比主框架110的左侧的纵框架110A 向横外侧伸出,以在左右方向上很接近于前轮102F的内方侧端部的状态配设,而在后方 侦牝以比后轮102R的最大操向范围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方侧的方式配设。
[0363] 这样配设的脱谷装置104以相对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作为脱谷装置 104的整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之处的捋脱滚筒旋转轴线pi向左侧偏倚的状态配设。 艮P,脱谷装置10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存在于与配设在内部的捋脱滚筒140的前后方向 的捋脱滚筒旋转轴线Pi相同的位置。
[0364] 此外,脱谷装置104由于其下表面如上述那样搭载在格状搭载框架111上,所以如 图20及图21所示,处于比作为非操向车轮的前轮102F的前车轴102a稍低、比作为操向车 轮的后轮102R的后车轴102b稍高的位置。即,配设为,位于与作为非操向车轮的前轮102F 的前车轴l〇2a或作为操向车轮的后轮102R的后车轴102b大致相同的高度。
[0365] 脱谷装置104自身是在内部的捋脱室的上部具备具有前后方向的捋脱滚筒旋转 轴线Pi的捋脱滚筒140、在其下部具备分选部141的周知的全杆投入型。构成为,将经由装 备在前部的供料器170从割取处理装置107侧向捋脱室内供给的谷杆等作物脱谷处理,用 分选部141将谷粒回收并向谷物箱105送入,将排杆向后部的排杆处理装置106送入。图 14中的附图标记143是将脱谷装置104的右横侧部从比发动机108靠外侧的位置遮蔽的脱 谷部罩,可拆装地构成。
[0366] 上述供料器170与捋脱滚筒140同样,以相对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向 左侧偏倚的状态配设,如图17所示,配设在与相对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靠右偏 倚的变速箱109在俯视中不重叠的位置上。
[0367] 排杆处理装置106 -体地安装在脱谷装置104的后部,构成为,将脱谷处理后的排 杆切断并向机外排出。
[0368] 〔发动机〕 发动机108如图18所示,配设在安装座lllf上,所述安装座lllf设于上述格状搭载框 架111的前端侧的横格框架111a的向横外方突出的延长部分和中间位置的横格框架111b 的延长部分上。由此,发动机108在与脱谷装置104偏倚的一侧相反侧的右横外侧位于右 侧的前轮102F的后方侧,位于从支承脚部112的朝向右侧的纵框架110A的横外方突出形 成的支承托架112a、112a立设的前后的支承脚112b、112b中的前侧的支承脚112b的前方 侧。
[0369] 并且,发动机108的横外侧端位置在前后方向观察设在与前轮102F的横外侧缘大 致同等的位置,或以稍靠车体内方侧的方式设置,即设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0370] 此外,发动机108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的位置设在与作为车体框架101的一部 分的格状搭载框架111的横外侧端相同的位置、或以比其稍靠车体内方侧的方式设置,即 设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0371] 上述发动机108由于其下表面如上述那样搭载在格状搭载框架111上,所以如图 20及图21所示,处于比作为非操向车轮的前轮102F的前车轴102a稍低、比作为操向车轮 的后轮102R的后车轴102b稍高的位置。S卩,以位于与作为非操向车轮的前轮102F的前车 轴102a或作为操向车轮的后轮102R的后车轴102b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方式配设。
[0372] 并且,发动机的上端以位于比前轮102F的外周缘的上端稍低的位置或相同程度 的高度的方式配设。
[0373] 此外,发动机108在侧面观察,配设在前车轴102a与后车轴102b之间且距前车轴 102a较近侧。由此,在发动机108的后方侧,形成与前后的支承脚112b、112b的前后间隔对 应的空间部sl,所以能够利用该空间部si从后方侧进行发动机108的维护。
[0374] 此外,发动机108的横外方侧只要将脱谷部罩143拆下就被向外部开放,所以也能 够简单地进行从横外方的维护。
[0375] 并且,发动机108的上方侧由于在与载置于支承脚部112的上侧的谷物箱105的 底部150之间存在上部空间s2,所以也能够利用该上部空间s2进行从上方侧的维护。
[0376] 〔谷物箱〕 谷物箱105如图19?图21所示,通过上述支承脚部112,支承谷物箱105的底部150 中的位于脱谷装置104的右侧的右侧底部150a,相对于脱谷装置104的左侧的侧壁104a附 近的顶板l〇4b,与谷物箱105的底部150中的左侧底部150b对应的部位被支承,以向脱谷 装置104的左右两侧悬伸的状态延伸出。
[0377] 该谷物箱105的左右方向宽度被设定为与车体框架101的左右方向宽度相同程度 的左右方向宽度,其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车体的中心线C大致一致。将上下方向高度 尺寸设定为比其左右方向宽度小,构成为,谷物箱105的上表面的最上部为与驾驶舱103的 顶棚部上表面相同程度的高度。
[0378] 该谷物箱105如图20及图21所示那样构成为,其底部150中的、与发动机108的 上方对应的由上述支承脚部112支承的右侧底部150a比位于脱谷装置104的上部的左侧 底部150b低地取位。
[0379] 由此,谷物箱105的右侧底部150a如图21所示,成为下述状态:设在与脱谷装置 104的以梯形状隆起的顶板104b在侧面观察重叠的高度位置。
[0380] 此时,上述支承脚部112的上部将高度位置设定为与脱谷装置104的捋脱滚筒140 在侧面观察时重叠,所以在上述发动机108的后方侧,形成于支承脚部112的承接框112e 的下方侧的空间部si的上下方向高度也变得相当高。
[0381] 因而,如果将脱谷部罩143拆下,则脱谷装置104的侧壁104a的横侧外方也被比 较宽地开放,在进行脱谷装置104的维护时也变得方便。
[0382] 〔割取处理装置〕 如图14?图16所示,设有绕搭载在车体框架101上的脱谷装置104的前侧的水平横 轴芯xl升降动作的割取处理装置107。
[0383] 该割取处理装置107具备对脱谷装置104供给割取的茎杆等作物的供料器170、和 将植立茎杆等作物扒入的扒入拨禾轮171及割取装置172,构成为,将作物割取而向供料器 170送入,向脱谷装置104供给。
[0384] 供料器170的作物输送方向是沿着脱谷装置104内的捋脱滚筒140的捋脱滚筒旋 转轴线Pi的前后方向,构成为,随着供料器170部分的升降动作,扒入拨禾轮171及割取装 置172也能够升降动作。
[0385] [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配设在脱谷装置104的上方的谷物箱105用横跨发动机108 的上方位置和脱谷装置104的上方位置的一连串的结构构成,并且使谷物箱105的底部150 中的与发动机108的上方位置对应的右侧底部150a比与脱谷装置104的顶板104b的上侧 对应的左侧底部150b低地取位,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2 (a)或(b)所示那样 是相同程度的高度的底部150。
[0386]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387]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配设在脱谷装置104的上方的谷物箱105向脱谷 装置104的左右两侧悬伸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使其从脱谷装置104的上方位置朝 向发动机108的上方位置侧悬伸(参照图22(b)),或仅设在脱谷装置104的上方位置(参照 图22 (c)),或仅设在发动机108的上方位置(参照图22 (d)),或者,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 以做成使其从脱谷装置104的上方位置向与发动机108的上方位置相反侧悬伸而设置的构 造。此外,脱谷装置104也可以设置为,使其捋脱滚筒旋转轴线pi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 中心线C 一致或大致一致。
[0388] 另外,图22 (b)?(d)中的假想线表示与图22 (a)对应的部分的谷物箱105的 一部分不存在的部位。
[0389]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390]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行进装置102,表示了将前轮102F作为用非操向车轮 构成的驱动轮、将后轮102R用不被驱动的操向车轮构成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 可以将前轮102F作为操向车轮、将后轮102R作为由非操向车轮构成的驱动轮。
[0391] 此外,也可以将前轮102F及后轮102R都用操向车轮构成,将前轮102F或后轮 102R的任一方或两者用驱动轮构成。
[0392]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用来支承谷物箱105的支承脚部112设在与脱谷装置 104偏倚的一侧相反侧的格状搭载框架111的上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也设在与脱谷 装置104的偏倚的一侧相同侧的格状搭载框架111的上侧,构成为,能够在谷物箱105的左 右两侧宽度较宽地支承。
[0393]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394]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配设在脱谷装置104的横侧方的发动机108在侧 面观察配设在前轮102F与后轮102R之间、且在前后方向观察配设在与前轮102F重叠的位 置上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以下这样配设。
[0395] 例如,也可以使发动机108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脱谷装置104的侧壁104a与前轮 102F的朝向车体中央侧的内端面之间,配设为,使发动机108的前端在比前轮102F的后端 靠前侧位于与前车轴l〇2a相同程度的前后方向部位,或者位于比其靠后方侧。
[0396] 此外,脱谷装置104与发动机108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两者位于 大致相同的前后方向部位,也可以构成为,发动机108的前端比脱谷装置104的前壁104c 向后方侧离开而取位。
[0397]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以发动机108的上端位于比前轮102F的外周缘的 上端稍低的位置、或者相同程度的高度的方式配设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
[0398] 例如也可以是,以下述状态配设:发动机108的主要部分以与前轮102F的外周缘 的上端相同程度取位,其辅助设备类及发动机108的很小一部分位于比前轮102F的上端靠 上方侧。
[0399] 此外,发动机108的下表面也并不限定于配设在与前车轴102a大致相同的高度, 例如也可以以发动机108的下表面比前车轴102a低地取位、或者发动机108的曲柄轴比前 车轴102a低地取位的方式配设。
[0400] (7)作为在本发明中表示的联合收割机,并不限定于收获稻、麦、玉米等谷粒,也可 以应用于收获大豆的豆类、油菜籽等花卉类。
[0401]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第3实施方式。
[0402]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23?图28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左右的侧面及整体平面。其中,图 23表示右侧面,图25表示左侧面,图27表示平面。并且,图24表示将后述的外装罩209及 散热器270拆下的状态下的右侧面,图26表示将后述的上述外装罩209及燃料箱208拆下 的状态下的左侧面,图28表示将后述的谷物箱205及扬送装置310拆下的状态下的平面。 此外,图29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正面。
[0403] 如这些图所示,有关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在车体框架201的下侧具备由左 右一对前轮202F、202F (相当于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轮202R、202R (相当于后行进部) 构成的行进装置202。
[0404] 在车体框架201的前部具备驾驶舱215,在其后方侧分别具备脱谷装置204及谷物 箱205,在最后部具备排杆处理装置216,在前部具备相对于车体框架201绕水平横轴芯xl 升降动作的割取处理装置217,构成自行进机体。
[0405] 对上述行进装置202、脱谷装置204及割取处理装置217等传递驱动力的发动机 207在曲柄轴(未图示)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状态下配设在脱谷装置204的右横侧部。
[0406] 构成为,对于上述行进装置202的前轮202F,从安装在车体框架201的前部上的变 速器203经由左右延伸出的驱动轴220 (相当于后述的第1输出轴)传递的动力,经由减速 箱221以及支承在减速箱221上的前车轴202a (相当于车轴)向前轮202F传递,所述减速 箱221以进入到在前轮202F的朝向机体内方侧的面上形成的凹入部位的状态配备。
[0407] 由此,前轮202F经由驱动轴220被传递上述发动机207的动力,以绕水平横轴芯 x2被驱动旋转的方式安装,通过由其左右方向宽度L1及直径D1都比后轮202R大的轮胎车 轮形成的非操向车轮构成。
[0408] 上述后轮202R在车体框架201的后部,设在绕前后方向轴芯zl左右摆动自如地 安装的后轮支承框架222的左右两端侧,由具备能够绕上下摆动轴芯yl操向操作的后车轴 202b (相当于车轴)的操向车轮构成,绕后车轴202b的水平横轴芯x3转动。该后轮202R 由其左右方向宽度L2及直径D2被设定为比上述前轮202F小的轮胎车轮构成。
[0409] 如图23及图24所示,对发动机207吸入并供给外界气体的具备空气净化器276 的吸气管277在作为搭乘驾驶部的驾驶舱215的背部侧附设在右横侧部。
[0410] 将来自发动机207的排气排出的排气管278在与配设有吸气管277的一侧相同的 驾驶舱215的背部侧附设在右横侧部,并且该排气口 278a设在从上述吸气管277的空气净 化器276向上方离开的驾驶舱215的顶棚部附近。
[0411] 〔车体框架〕 如图29?图31所示,车体框架201具备主框架210,所述主框架210由截面形状形成 为朝内开放的槽状的前后方向较长的左右一对纵框架210A、210A、将该纵框架210A、210A 的前端侧连接的管状的前横框架210B、和将纵框架210A、210A的后端侧连接的管状的后横 框架210C形成为俯视矩形框状。
[0412] 上述前后方向较长的左右一对纵框架210A、210A虽然没有图示,但在该槽状的截 面的内部空间中,沿着前后方向配设有液压配管、燃料配管或导电用配线等。
[0413] 上述主框架210的左右的纵框架210A、210A在其前端侧分别焊接固定着前支承框 部210a,上述前横框架210B设置为,将该前支承框部210a彼此连接。
[0414] 前横框架210B的左右两端侧将上述左右的纵框架210A、210A贯通而向横外方延 伸出,在其外端的凸缘上螺栓连结着上述减速箱221。在该减速箱221中被导入从变速器 203延伸出的驱动轴220,构成为,发动机207的动力经过变速器203及减速箱221被从前 车轴202a向前轮202F传递。
[0415] 在左右的纵框架210A、210A的后端侧,分别焊接固定着后支承框部210b,上述后 横框架210C设置为,将该后支承框部210b彼此连接,在设于该后横框架210C的左右方向 上的中间位置处的托架210c上,绕前后方向轴芯zl上下摆动自如地安装着后轮支承框架 222。
[0416] 此外,在左右的前支承框部210a上,在从将其前端侧连接的管状的前横框架210B 离开的后方侧的下方位置,如图26及图27所示那样架设着矩形管状的连结框架210D,以穿 过后述的变速器203的下方侧将左右的前支承框部210a彼此连结,该连结框架210D也作 为对于有可能从下方接触的障碍物保护变速器203的机构发挥作用。
[0417] 在上述主框架210的上侧,设有用来搭载脱谷装置204及发动机207的格状搭载 框架211,并且被该格状搭载框架211支承而立设有用来支承谷物箱205的支承脚部212、 和用来支承驾驶舱215的舱支承脚部213。此外,在上述左右的纵框架210A、210A中的左侧 的纵框架210A的横外侧部,设置有用来搭载燃料箱208的梯子状的箱载置台214。
[0418] 该箱载置台214由横跨从上述左侧的纵框架210A的横外侧面向横外方延伸出的 前后二部位的伸出托架214a (相当于支承腕)架设的一对纵长支承材214b、214b、和在用该 一对纵长支承材214b、214b的前后多个部位在左右方向上连结的连结材214c形成为俯视 梯子状。
[0419] 上述格状搭载框架211具备以将主框架210的左右的纵框架210A、210A横穿的 方式配设在纵框架210A、210A的上侧的横格框架211&、21113、211〇、和位于与该横格框架 211a、211b、211c相同平面上的纵格框架211d、211e,构成为格状。
[0420] 如图30所示,左右一对纵格框架211d、211e中的左侧的纵格框架211d沿着左侧 的纵框架210A的外侧取位,右侧的纵格框架211e在左右的纵框架210A、210A之间位于距 右侧的纵框架210A较近侧。
[0421] 这样配置的左右的纵格框架211d、211e位于脱谷装置204的左右的横侧缘的下 侦牝构成为,能够很稳定地支承脱谷装置204。
[0422] 上述格状搭载框架211形成为其横格框架211a、211b、211c的右侧端部比右侧的 纵框架210A向横外方突出的状态,并且在前端侧的横格框架211a的向上述横外方突出的 延长部分和中间位置的横格框架211b的延长部分上,设有发动机207的安装座21 If。
[0423] 由此,如在图30中用假想线图示那样,能够将发动机207以其大部分比右侧的纵 框架210A向横外方突出的状态支承。此时,发动机207的横外侧端位置设在与前轮202F 的横外侧缘或格状搭载框架211的横外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以比其稍靠机体内方侧的方 式设置,即设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0424] 上述格状搭载框架211的前端侧的横格框架211a形成为其左侧端部也比左侧的 纵框架210A向横外方突出的状态。并且,如图30及图31所示那样构成为,该横格框架 211a的比纵框架210A向横外方突出的延长部分、和从纵框架210A向左横外方延伸出的托 架214a在上下重叠的状态下接合,并且该横格框架211a的左侧端部和托架214a的左侧端 部被焊接接合到后述的舱支承脚部213的左侧的弧状脚213d的下端部上,支承舱支承脚部 213的左侧端部。
[0425] 此外,前端侧的横格框架211a在其右侧端部上也焊接接合在舱支承脚部213的右 侧的弧状脚213d的下端部上,以支承舱支承脚部213的右侧端部。
[0426] 在比右侧的纵框架210A向横外方突出的上述后端侧的横格框架211c的延长部分 及中间位置的横格框架211b的后方侧,设有朝向右侧的纵框架210A的横外方突出形成的 支承托架212a、212a。
[0427] 通过由该支承托架212a、212a及立设在各支承托架212a、212a的上侧的支承脚 212b、和从后述的舱支承脚部213的弧状脚213d上的托架212d立设的支承脚212c支撑的 承接框212e,构成用来将谷物箱205用车体框架201支承的支承脚部212。该支承脚部212 的后端侧的支承脚212b的上端部附近经由撑条(未图示)连结固定在脱谷装置204的横侧 壁204a上。
[0428] 用来支承上述驾驶舱215的舱支承脚部213如图28、图30及图31所示,具备在 设于左右的纵框架210A、210A的前端侧的前支承框部210a、210a的上表面侧立设的多个直 杆状脚213 &、21313、213(:、和从前轮202?的外周后方侧的横格框架211&的外端部朝向前轮 202F的外周上方侧弯曲为圆弧状的弧状脚213d。并且,将这些直杆状脚213a、213b、213c 和弧状脚213d的上端侧用矩形状的台座框213e连结而构成。
[0429] 通过上述直杆状脚213a、213b、213c中的前后的直杆状脚213a、213c以越靠上端 侧越位于前方的前倾姿势配设、并且中间的直杆状脚213b以直立姿势配设,配设为,将前 方的直杆状脚213a的下端部与后方的直杆状脚213c的上端部连结,整体构成为类似于桁 架构造的刚性构造。
[0430] 这样构成的舱支承脚部213通过在左右的纵框架210A、210A的前端侧左右对称地 设置,构成为,将驾驶舱215的前部以比主框架210的前端向前方侧伸出的状态支承。
[0431] 相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体框架201,如以下这样配设驾驶舱215、割取处理装 置217、脱谷装置204、谷物箱205、发动机207、变速器203、及燃料箱208等。
[0432] 〔驾驶舱〕 艮P,驾驶舱215如图23?图29所示,搭载设置在上述舱支承脚部213的上侧,在比前 轮202F的外径的上缘高的位置配设,以比前轮202F的后缘向前方侧取位。
[0433] 此外,在左右方向上,如图27及图28所示,比与左右的前轮202F、202F的中央对 应的左右方向上的机体的中心线C稍靠左侧(在图29的正面观察下为纸面的右侧)配设。
[0434] 在驾驶舱215内配备有操纵操作用的转向盘215a等,构成为,通过转向盘215a的 操作将后轮202R操向操作。
[0435] 在该驾驶舱215内,虽然没有图示,但配备有操纵操作用及作业操作用的各种操 作工具及仪表类,还配设有后述的停车制动踏板、变速操作工具。
[0436] 另外,图29中表示的附图标记215b是作业灯,设置为,将由割取处理装置217进 行的收获作业部位从驾驶舱215的上部照射。附图标记215c是设置为从驾驶舱215的下 部将前方照射的前照灯。
[0437] 〔割取处理装置〕 如图23?图28所示,设有绕搭载在车体框架201上的脱谷装置204的前侧的水平横 轴芯xl升降动作的割取处理装置217。
[0438] 该割取处理装置217具备对脱谷装置204供给割取的茎杆等作物的供料器217A、 将植立茎杆等作物穗尖侧扒入的扒入拨禾轮217B、将株根侧切断的割取装置217C、以及将 割取的作物向割宽方向的中央部聚集的横向输送螺旋推运器217D,构成为,将作物割取并 向供料器217A送入,向脱谷装置204供给。
[0439] 该供料器217A虽然没有图示,但构成为,在方筒状的箱内部装备着在前后方向上 转动的环状带状的输送体,将送入的割取作物朝向后方上方输送。由供料器217A进行的作 物输送方向是沿着脱谷装置204内的捋脱滚筒240的捋脱滚筒旋转轴线pi的前后方向,构 成为,随着供料器217A部分的升降动作,扒入拨禾轮217B、割取装置217C及横向输送螺旋 推运器217D也能够升降动作。
[0440] 并且,该供料器217A以相对于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向与脱谷装置204偏 倚的一侧相同的左侧偏倚的状态配设,如图28所示,在该供料器217A的右侧的侧缘与右侧 的前轮202F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比供料器217A的左侧的侧缘与左侧的前轮202F之间宽 度宽的空间S3。
[0441] 该宽度较宽的空间s3被上述供料器217A的右侧的侧缘和右侧的前轮202F的内 侧面、以及前方侧的割取处理装置217和后方侧的变速箱230包围前后左右,而尺寸设定为 作业者能够进入到该空间s3中而进行变速器203、供料器217A及割取处理装置217等的维 护作业的程度的大小。此时,如果使供料器217A上升动作,则在该供料器217A的下侧也形 成空间,也能够潜入到供料器217A的下侧,所以容易更轻松地进行作业。
[0442] 〔脱谷装置〕 脱谷装置204如上述那样,相对于配设在车体框架201的主框架210上的格状搭载框 架211,如图28及图30所示,以脱谷装置204的左右的横侧缘沿着左右的纵格框架211d、 211e的状态配设。由此,脱谷装置204以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左右的前轮202F及后轮202R 的间隔宽度内的状态配设。
[0443] 此时,脱谷装置204的左方的横侧缘的前方侧比主框架210的左侧的纵框架210A 向横外侧伸出,以在左右方向上很接近于前轮202F的内方侧端部的状态配设,而在后方侧 配设为,比后轮202R的最大操向范围(在图30中用假想线表示后轮202R的右最大操向位 置及左最大操向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方侧。
[0444] 这样配设的脱谷装置204以作为脱谷装置204的整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之处 的捋脱滚筒旋转轴线pl相对于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向左侧偏倚的状态配设。艮p, 脱谷装置20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存在于与配设在内部的捋脱滚筒240的前后方向的捋 脱滚筒旋转轴线Pl相同的位置。
[0445] 此外,脱谷装置204由于其下表面如上述那样搭载在格状搭载框架211上,所以如 图23?图26所示,处于比作为非操向车轮的前轮202F的前车轴202a稍低、比作为操向车 轮的后轮202R的后车轴202b稍高的位置。即配设为,位于与作为非操向车轮的前轮202F 的前车轴202a或作为操向车轮的后轮202R的后车轴202b大致相同的高度。
[0446] 脱谷装置204自身是在其内部、在上部的捋脱室204A中具备具有前后方向的捋脱 滚筒旋转轴线Pl的捋脱滚筒240、在下部的分选室204B中具备风车245及摆动分选机构 246的周知的全杆投入型。构成为,将经由装备在前部的供料器217A从割取处理装置217 侧向捋脱室204A内供给的谷杆等作物脱谷处理,在分选室204B内将分选对象的处理物分 选,将谷粒向谷物箱205送入,将排杆向连接设置在后部的排杆处理装置216送入。
[0447] 如图32所示,在上述分选室204B中,具备摆动分选机构246,并且在该摆动分选 机构246的前下方,具备向摆动分选机构246中的分选处理中的处理物供给分选风的风车 245,所述摆动分选机构246作为分选对象的处理物供给从将捋脱滚筒240从下方覆盖的承 接网241漏下的谷粒或杆屑等作物。
[0448] 在摆动分选机构246的下方,在前部侧配备有将从摆动分选机构246的前部侧 漏下的单粒化谷粒作为一号物回收的一号回收部247,在后部侧配备有将从摆动分选机构 246的后部侧漏下的带枝梗的谷粒或两股粒等作为二号物回收的二号回收部248。
[0449] 在一号回收部247中,配备有用来将回收的一号物朝向向谷物箱205送入的扬送 装置310输送的一号螺杆247a,以左右朝向配设,以将一号物朝向存在于脱谷装置204的右 侧部的扬送装置310的入口向右横侧方输送。
[0450] 在二号回收部248中,以左右朝向配设有将回收的二号物向装备在脱谷装置204 的右端部处的二号送还装置249输送的二号螺杆248a,构成为,将回收的二号物扬送并向 摆动分选机构246送还。
[0451] 构成为,将来自发动机207的动力经由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相当于带式传动机 构)向脱谷装置204供给。该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如图38所示那样沿着脱谷装置204的 左侧的横侧壁204a配备,如图38所示那样设置,以使横外侧被燃料箱208遮蔽。另外,虽 然没有详细叙述,但构成为,将从发动机207传递的动力通过该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向分 选室204B的各装置(风车245、一号螺杆247a、二号螺杆248a、偏心凸轮式的摆动分选机构 246等)传递动力。
[0452] 上述供料器217A与捋脱滚筒240同样,以相对于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向 左侧偏倚的状态配设,如图30所示,配设在与相对于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靠右偏 倚的变速器203在俯视中部分地重叠的位置。
[0453] 排杆处理装置216 -体地安装在脱谷装置204的后部,构成为,将脱谷处理后的排 杆切断并向机外排出。
[0454] 如图34所示,脱谷装置204具备外轮廓边缘形成为机体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 方体形状的框架242,将该框架242固定到车体框架201上,并对于框架242前后左右安装 侧板243,构成上述左右的横侧壁204a、前壁204c、后壁(未图示)。在框架242的上部设有 顶板204b,框架242的下表面侧被底板(未图示)覆盖,脱谷装置204的整体被形成为矩形 箱状。
[0455] 上述顶板204b在框架242的上部侧可绕前后方向的摆动轴芯z5摆动开闭地安 装,在将框架242的下表面侧覆盖的底板上,安装着未图示的开口及盖板,构成为,通过将 盖板拆下,能够进行脱谷装置204的内部的检修。
[0456]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脱谷装置204如图32所示,上部侧构成内装捋脱滚筒240的捋 脱室204A,下部侧构成内装风车245及摆动分选机构246的分选室204B。
[0457] 并且,在相当于捋脱室204A与分选室204B的中间位置的部位中的左侧的横侧壁 204a部分,以其前后两端固定在框架242上的状态架设着沿着前后方向的中间棂条部件 242b,位于该中间棂条部件242b与框架242的上部框架242a之间的侧板243如图33?图 35所示那样可拆装地安装。即,由框架242、上述中间棂条部件242b及侧板243构成左侧 (在图34及图35的图中是纸面的右侧)的横侧壁204a。
[0458] 上述可拆装的侧板243如图33所示,具备在机体前后方向上二分割的前侧板243a 和后侧板243b,分别在侧面观察形成为机体前后方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该前侧板243a 和后侧板243b相互由相同尺寸形成为相同形状,构成为具有互换性的构造,以便也能够相 互替换使用前后的位置。
[0459] 此外,前侧板243a及后侧板243b在各自的周边上一体地形成有相对于横侧壁 204a的壁面朝向横外侧突出的外周肋243c,其保形强度被提高,并且在下边侧的外周肋 243c部分上,在前后两部位上焊接固定着以将该外周肋243c贯通的状态朝下延伸出的固 定销243d。
[0460] 该固定销243d是用来卡入到在形成为截面槽状的中间棂条部件242b的上表面侧 形成的卡合孔(未图示)中、将前侧板243a及后侧板243b的水平方向位置定位的部件。
[0461] 在前侧板243a及后侧板243b的上部,在前后两部位上形成有将该前侧板243a及 后侧板243b在与板面正交的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未图示)。该贯通孔用来将作为固定机 构244的连结用螺栓244a插通,与在设于上部框架242a的下侧的连结用托架242c上装备 的作为固定机构244的阴螺纹部244b对应而设置。因而,构成为,通过使插入在上述贯通 孔中的连结用螺栓244a拧合到上述阴螺纹部244b中,能够将前侧板243a及后侧板243b 固定到框架242上,通过将连结用螺栓244a对于上述阴螺纹部244b的拧合解除,能够将前 侧板243a及后侧板243b对于框架242的固定解除。
[0462] 上述前侧板243a及后侧板243b的拆装为了进行捋脱室204A的内部的检修及承 接网241的更换、维护检修而进行。
[0463] 承接网241如图34及图35所示,在沿着捋脱滚筒输入轴240a的轴芯(捋脱滚筒 旋转轴线)Pi的前后方向观察,沿着捋脱滚筒240的下半侧的外周而形成为部分圆弧状。
[0464] 该承接网241在机体左右方向上被二分为左承接网241L和右承接网241R,并且在 机体前后方向上也分别被前后二分为上述左承接网241L及右承接网241R,共计被分为四 份。
[0465] 承接网241通过将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即左承接网241L的右端(在图34及图35 的图中是左侧的端部)及右承接网241R的左端(在图34及图35的图中是右侧的端部)分别 经由连结螺栓241a连结到前后安装框架242d上,被存在于左承接网241L和右承接网241R 的左右中间位置的前后安装框架242d支承。
[0466] 此外,左承接网241L的左端(在图34及图35的图中是右侧的端部)被使用固定螺 栓241c可拆装地螺纹固定连结到一体安装在上部框架242a上的左固定板242L的下端部, 右承接网241R的右端(在图34及图35的图中是左侧的端部)使卡止销241b卡入到一体安 装在上部框架242a上的右固定板242R的下端中而用销固定。
[0467] 因而,当需要承接网241的更换等维护检修时,如图35所示,通过将连结用螺栓 244a放松、将前侧板243a及后侧板243b从框架242拆卸、将捋脱室204A的内部的连结螺 栓241a及固定螺栓241c放松,能够将左承接网241L及右承接网241R向捋脱室204A的外 部取出。
[0468] 另外,上述捋脱室204A的左横侧方的侧板243以外的侧板243、即分选室204B的 左横侧方的侧板243及捋脱室204A及分选室204B的右横侧方的侧板243分别固定连结在 框架242上,不具备用来在维护检修等时简单地进行拆装的构造。
[0469] 图33及图34的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204e是用来将顶板204b的与摆动轴芯z5 存在一侧相反侧的端部相对于框架242固定及固定解除的操作手柄,沿着框架242的左侧 (在图34及图35的图中是右侧)的上部框架242a的长度方向设在前后多个部位。
[0470] 〔发动机〕 发动机207如图28?图30、图36及图39所示,配设在设于上述格状搭载框架211的 前端侧的横格框架211a的向横外方突出的延长部分和中间位置的横格框架211b的延长部 分上的安装座211f上。由此,发动机207在与脱谷装置204偏倚的一侧相反侧的右横外侧, 位于右侧的前轮202F的后方侧,位于从支承脚部212的朝向右侧的纵框架210A的横外方 突出形成的支承托架212a、212a立设的前后的支承脚212b、212b中的前侧的支承脚212b 的前方侧。
[0471] 并且,发动机207的横外侧端位置在前后方向观察设在与前轮202F的横外侧缘大 致同等的位置或以稍靠机体内方侧的方式设置,即设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0472] 此外,发动机207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的位置设在与作为车体框架201的一部 分的格状搭载框架211的横外侧端相同的位置、或以比其稍靠机体内方侧方式设置,即设 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0473] 上述发动机207由于其下表面如上述那样搭载在格状搭载框架211上,所以如图 29及图30所示,处于比作为非操向车轮的前轮202F的前车轴202a稍低、比作为操向车轮 的后轮202R的后车轴202b稍高的位置。即配设为,位于与作为非操向车轮的前轮202F的 前车轴202a或作为操向车轮的后轮202R的后车轴202b大致相同的高度。
[0474] 并且,发动机的上端配设为,位于比前轮202F的外周缘的上端稍低的位置、或相 同程度的高度。
[0475] 此外,发动机207在侧面观察位于前车轴202a与后车轴202b之间,并且前后方向 上配设在距前车轴202a较近侧。由此,在发动机207的后方侧,如图30所示,形成与前后 的支承脚212b、212b的前后间隔对应的空间部sl,所以能够利用该空间部si从后方侧进行 发动机207的维护。即,能够利用上述空间部si作为作业用空间。
[0476] 此外,发动机207的横外方侧只要将外装罩209拆下就被向外部开放,所以从横外 方的维护作业也容易进行。
[0477] 并且,由于发动机207的上方侧在与载置于支承脚部212的上侧的谷物箱205的 底部205a之间存在上部空间s2,所以也能够利用该上部空间s2进行从上方侧的维护。
[0478] 〔散热器〕 在上述发动机207的后方侧,配设有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270。
[0479] 该散热器270如图23及图30所示,位于发动机207的机体后方侧部位,在正面观 察以在左右方向上与发动机207重叠的状态配备。具体而言,是脱谷装置204的后方侧的 机体右侧部位(在正面观察对应于机体左侧),并且是在上下方向上比谷物箱205低的部位, 但配备于车体框架201上的比较高的位置。
[0480] S卩,如图30、图31及图36所示,散热器270的前部侧部位在上下的多个部位连结 固定并支承在从车体框架201立设的4条支承脚212b中的位于机体后部侧且机体横外方 侧的支承脚212b上。此外,散热器270的后部侧部位被从右侧的纵框架210A的后端部朝 向上方外侧弯曲而延伸设置的弯曲支承部件219支承。
[0481] 散热器270具备绕沿着机体横向的轴芯旋转的吸引式的冷却风扇271,构成为,通 过由该冷却风扇271吸引的冷却用空气将散热器主体272冷却,在散热器主体272的横外 侧面侧的将冷却用空气吸气的部位,具备用来将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除去的除尘过滤器273。
[0482] 除尘过滤器273绕与冷却风扇271的旋转轴芯相同的轴心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该 机体外方侧的侧面上,具备利用冷却风扇271的吸引力将附着在除尘过滤器273的表面上 尘埃吸引并从未图示的排气部向外部排出的吸气管道274。
[0483]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是在空气中存在许多细小的尘埃那样的使用环境,也容易避 免散热器270的除尘过滤器273较早地网眼堵塞。
[0484] 上述散热器270在与发动机207之间隔开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设,设在比前后的 支承脚212b、212b中的后方侧的支承脚212b靠后方侧,以在发动机207与散热器270之间 形成作为维护用的作业空间的空间部sl,构成为,在散热器270的前方侧确保上述空间部 sl 〇
[0485] 将发动机207的动力向散热器270供给的传动机构275以绕过上述空间部sl的 上方的状态设置。
[0486] 即,如图36所示,在发动机207的输出轴207a上安装着输出用的输出带轮207d。 横跨该输出带轮207d、和安装在设于空间部sl的前侧上部上的第1中继轴207b上的第1 中继带轮207e,卷绕着第1传动带275a。
[0487] 横跨从第1中继轴207b到设在空间部sl的后侧上部的第2中继轴207c,通过横 跨上述第1中继带轮207e和安装在第2中继轴207c上的第2中继带轮207f卷绕的第2 传动带275b传递动力。
[0488] 构成为,从第2中继轴207c的第2中继带轮207f通过减速用的第3传动带275c 向在外周部具备大径的带轮部分的除尘过滤器273传递旋转动力,除尘过滤器273比冷却 风扇271的旋转低速地旋转。此外,构成为,从第2中继轴207c通过增速用的第4传动带 275d对冷却风扇271的驱动轴271a传递旋转动力,冷却风扇271以高速旋转。
[0489] 这样构成为,通过具备第1?第4传动带275a、275b、275c、275d的传动机构275 将发动机207的动力向散热器270供给,该传动机构275在比发动机207靠上方侧沿着谷 物箱205的底面朝向后方侧配设,以绕过作业用的空间部si。
[0490] 〔燃料箱〕 接着,对燃料箱208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0491] 如图28、图30、图31及图37、图38所示,燃料箱208的作为储存燃料的容器的箱 主体280与将其后部侧及左右横侧面280a的后方下半侧包围的侧视三角形状的保护框281 一体地连结。这样具备保护框281的燃料箱208配备在比沿着脱谷装置204的左侧的横侧 壁204a设置的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靠机体左侧外方部位上。
[0492] 该燃料箱208形成为大型,以使其前后宽度与脱谷装置204的前后宽度大致相同, 并且具有与脱谷装置204的分选室204B的上下高度对应的上下宽度,构成为,在使捋脱室 204A的左侧外方开放的状态下在分选室204B的左侧外方将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的外侧 覆盖。此外,燃料箱208其上下宽度形成得比左右宽度大,在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构成为纵长 形状。
[0493] 并且,该燃料箱208在伸出到左侧的纵框架210A的左侧横外方的梯子状的箱载置 台214上,与保护框281 -起搭载着箱主体280,构成为,绕上下方向的摆动轴芯y2摆动而 向固定位置和开放位置自由变更位置,所述固定位置(图37、图38中的用假想线表示的姿 势)是使长度方向沿着机体前后方向、以使其横侧面280a沿着脱谷装置204的左侧的横侧 壁204a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图37、图38中的用实线表示的姿势)是上述横侧面280a向 从脱谷装置204的横侧壁204a离开侧摆动移动的位置。
[0494] 在燃料箱208位于固定位置的状态下,由该燃料箱208在分选室204B的左侧外方 将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的外侧覆盖,如果将燃料箱208操作到开放位置,则容易在较大的 空间中进行上述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及存在于脱谷装置204的横侧壁204a上的各种设 备的维护。
[0495] 箱载置台214由横跨从左侧的纵框架210A的横外侧面向横外方伸出的前后二部 位的伸出托架214a (相当于支承腕)连结的一对纵长支承材214b、214b、和在该一对纵长支 承材214b、214b的前后多个部位在左右方向上架设的连结材214c形成为俯视梯子状。
[0496] 该箱载置台214的上表面如图37所示,从车体框架201的左侧的纵框架210A的 横外侧面向横外方伸出的前后二部位的伸出托架214a及连结材214c的上表面设在比上述 纵框架210A的上表面低规定量的位置。由此,箱载置台214的上表面的位置设定得比纵框 架210A及格状搭载框架211的上表面低,而其下表面的位置设定得与纵框架210A的下表 面同等或比其高。
[0497] 上下方向的摆动轴芯y2通过在上述箱载置台214的后方侧的伸出托架214a的向 横外方的伸出端附近、和从脱谷装置204的左侧的横侧壁204a的后端部向横侧外方伸出的 支承臂214d (相当于支承腕)的伸出端附近分别以固定状态设置朝上突出的具有相同的上 下轴芯的支轴214e、214e而构成。
[0498] 对于该具有相同的上下轴芯的支轴214e、214e,在设在保护框281的后端部处的 上下一对枢轴支承托架282、282上形成有上述支轴214e、214e卡入的枢轴支承孔,构成为, 通过使枢轴支承托架282、282的枢轴支承孔从上方嵌入到上述支轴214e、214e上,将绕上 下方向的摆动轴芯y2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燃料箱208安装到箱载置台214上。
[0499] 燃料箱208的底面为被上述连结材214c承接支承的结构,多个连结材214c中的 距摆动轴芯y2较近的后端侧的连结材214c在沿着以上述摆动轴芯y2为中心的圆周方向 倾斜的状态下设置。通过这样做成用多个连结材214c支承的结构,能够使燃料箱208绕摆 动轴芯y2转动时的滑动阻力尽可能变少。
[0500] 具备向上述摆动轴芯y2卡入的枢轴支承孔的枢轴支承托架282、282设在保护框 281的后端侧且横外方侧的端部处。因而,如图38所示,当使燃料箱208移动到开放位置 时,能够较大地开放,以使燃料箱208的整体位于比摆动轴芯y2靠外侧。
[0501] 如图31及图37所示,在燃料箱208的保护框28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下部具备 弹性卡合式的锁定工具281A,所述锁定工具281A在燃料箱208摆动到固定位置的状态下 将燃料箱208在固定位置上位置保持自如。该锁定工具281A构成为,通过弹簧的作用力卡 入到设在箱载置台214上的卡止孔214f中,防止燃料箱208向外方移动。通过将锁定工具 281A抵抗弹簧的作用力而以手动抬起、使卡止解除,能够将燃料箱208切换为外方开放位 置。
[0502] 由于箱载置台214设在相对于具备左右一对纵框架210A、210A的主框架210低规 定量的位置,所以燃料箱208成为低位置,所以在具有成为规定的储存量那样的上下高度 的同时,容易进行将燃料箱208的位置降低、从燃料箱208的上部具备的燃料供给口 284供 给燃料的作业。
[0503] 此外,由于箱载置台214以位于左侧的前轮202F与左侧的后轮202R之间的状态 设置,所以燃料箱208利用位于左侧的前轮202F与左侧的后轮202R之间的前后中间的空 间配备。
[0504] 〔外装罩〕 接着,对外装罩209进行说明。
[0505] 如图23及图25所示,从脱谷装置204的左右两侧的横侧壁204a离开而将横侧方 覆盖的外装罩209以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状态设置,以遍及脱谷装置204的上下宽 度方向的大致全宽覆盖。即,外装罩209以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状态设置,以将脱谷 装置204的捋脱室204A的外侧的横侧方部位及分选室204B的外侧的横侧方部位分别覆 盖。此外,外装罩209以遍及脱谷装置204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全宽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状 态设置,进而,左右两侧的外装罩209分别绕上部的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摆动支点z2、z3摆 动开闭自如地构成。
[0506] 以下,对左右两侧的外装罩209的支承构造具体地说明。
[0507] 如图37及图39所示,左右两侧的外装罩209中的右侧的外装罩209R以位于发动 机207及散热器270的右侧外方的状态设置,绕上部的机体前后朝向的摆动支点z2摆动开 闭自如地构成。
[0508] S卩,如图39所示,在以固定状态设在为了载置支承谷物箱205而装备的支承脚部 212的右外侧部的前后两部位上的支承部291上,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摆动支点z2摆动 自如地枢轴支承连结着安装在外装罩209R上的托架290d。
[0509] 如图37所示,左右两侧的外装罩209中的左侧的外装罩209L以位于燃料箱208 的左侧外方的状态设置,绕上部的机体前后朝向的摆动支点z3摆动开闭自如地构成。艮P, 从脱谷装置204的左侧的横侧壁204a朝向左侧外方固定延伸设置有支承臂204d,在设在 支承臂204d的前端部处的支承托架上,绕摆动支点z3摆动自如地枢轴支承连结着安装在 外装罩209L上的托架290d。此外,支承臂204d设在前后方向上离开间隔的两部位上。因 而,外装罩209L在相对于该支承臂204d前后离开的两部位被摆动自如地支承。
[0510] 如图23及图24所示,在左右两侧的外装罩209上,分别形成有用来将与前轮202F 的接触避开的前轮用缺口部296、和用来将与后轮202R的接触避开的后轮用缺口部297。
[0511] 前轮用缺口部296形成为在与前轮202F的外周部接近的状态下沿着前轮202F的 外周部那样的圆弧状。
[0512] 在自行进机体的前部侧,进行割取处理装置217与脱谷装置204之间的作物的交 接,此外还具备发动机207及变速器203等的驱动机构,所以使向外方开放的部位变少,为 了避免其他物体从外部侵入、或从作物的交接部位产生的尘埃向外方飞散等,前轮用缺口 部296做成了尽可能沿着前轮的外周部那样的较小的形状。
[0513] 另一方面,后轮用缺口部297为被较大地切口的形状,以使自行进机体的横侧部 的后方下方侧开放。在自行进机体的后部侧,不需要如前部侧那样使向外方开放的部位变 少,通过做成被较大地切口的形状,实现外装罩209整体的小型轻量化。
[0514] 并且,在自行进机体的左侧,如图24所示那样构成为,将经过后轮用缺口部297被 开放的脱谷装置204的横侧部位用装备在外装罩209与脱谷装置204之间的燃料箱208覆 盖。通过这样构成,不会使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露出到外方,容易避免其他物体从外部侵 入而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受到损伤等的不良状况。
[0515] 此外,在自行进机体的右侧,构成为,散热器270经过后轮用缺口部297从外部吸 引发动机冷却用的空气。即,为该后轮用缺口部297兼用作能够进行散热器270的吸引的 开口部的结构。
[0516] 如图23、图25、图37及图39所示,在左右两侧的外装罩209 (209R、209L)上分别 在下部具备开闭操作用的手握部298,构成为,作业者通过将该手握部298手动操作,能够 使外装罩209绕上部的摆动支点(z2、z3)摆动而进行开闭操作。
[0517] 在左右两侧的外装罩209R、209L上,分别具备向在关闭的状态下位置保持自如的 保持状态、和容许打开操作的解除状态切换自如的保持工具299。该保持工具299构成为, 通过卡止到装备在自行进机体的固定部上的卡止工具295上,能够在将外装罩209关闭的 状态下保持位置,通过将与卡止工具295的卡止解除,能够切换为容许外装罩209的打开操 作的状态。
[0518] 与左侧的外装罩209L对应的机体侧的卡止工具295被装备在作为固定部的一例 的燃料箱208上。即,如图25及图37所示,在燃料箱208的侧面上,以沿着斜向的状态固定 着由角材构成的保护框281的斜材281a。并且,为在该斜材281a的中途部经由托架281b 具备卡止工具295的结构。
[0519] 如图39所示,与右侧的外装罩209R对应的机体侧的卡止工具295被装备在作为 固定部的一例的从支承脚212b固定延伸设置的固定部件294上。
[0520] 在左右两侧的外装罩209 (209R、209L)上,分别具备向位置保持状态和保持解除 状态切换自如的位置保持机构290,所述位置保持状态是在外装罩209切换为沿着大致水 平方向的开放姿势的状态下保持位置的状态,所述保持解除状态是将位置保持解除、容许 切换为外装罩209成为大致铅直姿势的闭塞姿势的状态。
[0521] 左右两侧的位置保持机构290分别构成为,通过将由中间的枢轴支承部290c弯曲 自如地连结的一对连杆部件290a、290b向规定方向弯折,容许外装罩209切换为闭状态,并 且,通过在将一对连杆部件290a、290b连接为大致直线状的姿势下限制向与规定方向相反 方向的弯折,将外装罩209在规定开姿势下保持位置。
[0522] 如果加以说明,则如图37所示,与左侧的外装罩209L对应的位置保持机构290 中,一对连杆部件290a、290b的两侧端部中的一方连结在左侧的外装罩209L的中途部,另 一方枢轴支承连结在设于脱谷装置204的左侧的横侧壁204a上的连结部292上。
[0523] 并且,一对连杆部件290a、290b由于在下方侧存在燃料箱208,所以通过中间的枢 轴支承部290c朝向上方弯曲自如地设置,构成为,在将一对连杆部件290a、290b连接为大 致直线状的姿势下限制向下方侧的弯折。即,将由槽材构成的一方的连杆部件290a以越过 作为枢轴支承连结部位的枢轴支承部290c朝向对方侧延伸的方式延长形成,构成为,该延 长形成的部位抵接在对方侧的连杆部件290b上而限制向下方的弯折。
[0524] 与右侧的外装罩209R对应的位置保持机构290中,一对连杆部件290a、290b的两 侧端部中的一方连结在左侧的外装罩209R的中途部上,另一方枢轴支承连结在设于支承 脚212b的上下中途部的连结部293上。并且,与左侧的位置保持机构290同样,以越过作 为由槽材构成的一方的连杆部件290a的枢轴支承连结部位的枢轴支承部290c朝向对方侧 延伸的方式延长形成,构成为限制弯折,但如图39所示,由于在上方侧存在对于散热器270 的传动机构275,所以在中间的枢轴支承部290c朝向下方弯曲自如地构成。
[0525] 通过这样构成,例如在对燃料箱208供给燃料的情况下,或者在进行捋脱室204A 内的清扫或维护作业等的情况下,能够使左侧的外装罩209L姿势变更为规定开姿势而进 行作业。另外,在进行分选室204B的维护作业的情况下,成为在燃料箱208也切换为外方 伸出位置的状态下进行作业。
[0526] 此外,在进行对于散热器270或发动机207的维护作业等的情况下,在使右侧的外 装罩209R姿势变更为规定开姿势的状态下,能够进入到作为维护用的作业空间的空间部 si中进行作业。
[0527] 〔谷物箱〕 谷物箱205如图40?图43所示,在将方管等各种钢材组装而形成的箱框架250的上 侧,搭载有箱状的箱主体251,并且这些箱框架250与箱主体251被一体地连结,可绕设在支 承脚部212的上端部处的支轴部250A的前后方向的横轴芯z4摆动地被支承。
[0528] 上述箱主体251通过由底板252、前后左右的纵板253及顶板254等构成,以具备 向脱谷装置204的左外方伸出的左侧伸出部251L、和向脱谷装置204的右外方伸出而位于 发动机207等的上方的右侧伸出部251R,以向脱谷装置204的左右两侧悬伸的状态延伸出, 与驾驶舱215同样形成为横跨左右的前轮202F的较宽宽度。
[0529] 此外,箱框架250及箱主体251的底板252如图43所示那样构成为,相对于其左 半部侧的底部252a位于脱谷装置204的上方,其右半部侧的底部252b比脱谷装置204的 上端部低地取位。由此,谷物箱205的右半部侧的底部252b如图41?图43所示,为设在 与脱谷装置204的以梯形状隆起的顶板204b在侧面观察重叠的高度位置的状态。
[0530] 此时,由于上述支承脚部212的上部以与脱谷装置204的捋脱滚筒240在侧面观 察重叠的方式设定了高度位置,所以在上述发动机207的后方侧,在支承脚部212的承接框 212e的下方侧形成的空间部si的上下方向高度也变得很高。
[0531] 因而,如果将外装罩209操作为开放姿势,则脱谷装置204的横侧壁204a的横侧 外方也被比较宽地开放,在进行脱谷装置204的维护时也变得方便。
[0532] 箱框架250在其前后两端部的右下端部位具备向前方或后方突出的支轴部250A, 并且在其底部的左侧部位具备向下方延伸出的前后一对脚部250B。
[0533] 各支轴部250A可相对旋转地内嵌在前后一对枢轴支承部255中,所述前后一对枢 轴支承部255装备在立设于车体框架201的脱谷装置204的右侧方部位处的支承脚部212 的右上端部,该支轴部250A的轴芯成为作为箱框架250的摆动轴芯的前后方向的横轴芯 z4。即构成为,能够进行以前后的支轴部250A为支点的谷物箱205的向左右方向的摆动操 作。
[0534] 并且,横跨箱框架250和支承脚部212而架设液压式的阻尼压力缸256,构成为,以 前后的支轴部250A为支点,将谷物箱205遍及接近于脱谷装置204的上部的谷粒储存用的 储存位置、和从脱谷装置204的上部离开而向右方倾倒的谷粒排出用的排出位置在左右方 向上摆动驱动。
[0535] 箱框架250的各脚部250B构成为,通过它们的下端部由阻尼压力缸256的收缩动 作抵接在脱谷装置204的顶板204b的左端部上,将谷物箱205保持在储存位置。
[0536] 在谷物箱205的右端部,右侧的纵板253形成为其下部侧位于比上部侧靠机体的 右外侧的状态。在谷物箱205的右端部具备:谷粒排出口 253a,在能够进行从其下部的谷 粒的排出的状态下,形成在底板252的右端部与右侧的纵板253的下端部之间;多个开闭 板253b,可左右摆动地垂下连结在右侧的纵板253的下端部上,以在具有能够进行谷粒排 出口 253a的前后宽度的变更的功能的状态下将谷粒排出口 253a开闭;及盖板257,以与箱 框架250的连结轴257a为支点,横跨沿着右侧的纵板253的下部侧起立的姿势和向右外方 倒伏的姿势起伏摆动。
[0537] 盖板257构成为,在其起立姿势下,通过阻止各开闭板253b向右外方的摆动而将 谷粒排出口 253a闭塞,并且在其倒伏姿势下,通过容许各开闭板253b向右外方的摆动,能 够进行谷粒排出口 253a的开放。
[0538] 横跨前后的纵板253、253和盖板257,架设有使倒伏的盖板257作为将谷粒向机 体右外方流下导引的导板发挥功能的前后一对腰弯折连杆258。在前后的纵板253、253的 右端上部,可左右摆动地装备有以一体摆动的状态具备前后一对卡合臂259a的锁定杠杆 259,所述前后一对卡合臂259a通过与对应的腰弯折连杆258的盖板257侧的枢轴支承轴 257b的卡合,将盖板257固定保持在闭位置。
[0539]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锁定杠杆259摆动操作而将盖板257的闭位置处的固定保 持解除、将盖板257从闭位置向开位置摆动操作、使阻尼压力缸256伸长动作而将谷物箱 205从储存位置向排出位置摆动驱动,能够将谷物箱205从在其内部存储谷粒的储存状态 切换为向右方向倾倒而将内部的储存谷粒从谷粒排出口 253a向机体的右外方排出的倾倒 状态。此外,通过将盖板257从开位置向闭位置摆动操作、将锁定杠杆259摆动操作而将盖 板257固定保持在闭位置、使阻尼压力缸256收缩动作而将谷物箱205从排出位置向储存 位置摆动驱动,能够将谷物箱205从倾倒状态切换为储存状态。
[0540] 并且,通过将谷物箱205切换为倾倒状态,能够将装备在脱谷装置204的上部的可 动的顶板204b向开位置摆动操作,能够进行对于在在脱谷装置204的上部装备的捋脱滚筒 240等的从上方的维护。
[0541] 谷物箱205的顶板254形成为具备以下部分的状态:水平部254A,位于比后侧的 纵板253的上端缘及左右的纵板253、253的上端缘靠上方;后侧的倾斜部254B,从与后侧 的纵板253的上端缘对置的水平部254A的后端缘朝向后侧的纵板253的上端缘倾斜;及左 右的倾斜部254C、254D,从与左右的纵板253、253的上端缘对置的水平部254A的左右的侧 端缘朝向对应的左右的纵板253、253的上端缘倾斜。
[0542] 将谷物箱205的能够进行向谷物箱205的内部的谷粒的供给的供给口 205A形成 在谷物箱205的上端部中的由前侧的纵板253和左侧的纵板253形成的角部分上。具体而 言,将供给口 205A以沿着顶板254的左侧的倾斜部254C的左方下降的倾斜姿势形成在前 侧的纵板253的上端部的左端侧部位上。
[0543] 谷物箱205的左右方向宽度被设定为与车体框架201的左右方向宽度相同程度的 左右方向宽度,其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机体的中心线C大致一致。此外,将谷物箱205 的上下方向高度尺寸设定为比其左右方向宽度小,构成为,使谷物箱205的上表面的最上 部成为与驾驶舱215的顶棚部上表面相同程度的高度。
[0544] 〔扬送装置〕 如图32及图40?图42所示,横跨从作为脱谷装置204的谷粒排出部位的一号螺杆 247a的末端部到谷物箱205的供给口 205A,架设有将通过脱谷装置204中的捋脱处理及分 选处理得到的单粒化谷粒向谷物箱205输送的扬送装置310。
[0545] 扬送装置310具备:下侧输送机构310A,在脱谷装置204的右外侧,从一号螺杆 247a的末端部以朝向前上方的前倾姿势延伸出;上侧输送机构310B,在谷物箱205的前外 侦牝从下侧输送机构310A的输送末端部以朝向左上方的左倾倒姿势延伸出;构成为,绕过 作为谷物箱205的谷粒排出侧的右侧伸出部251R。
[0546] 下侧输送机构310A由板条式输送机构成,所述板条式输送机在连通连接在一号 螺杆247a的末端部上的输送机箱311的内部,具备周部具备许多输送板而旋转驱动的环状 转动链311a,将谷粒扒起输送。
[0547] 在该下侧输送机构310A的输送末端部,具备将扬送来的谷粒向上侧输送机构 310B的输送起始端部流下导引的谷粒导引部31 lb。构成为,在谷粒导引部31 lb中米用管 道,防止谷粒的漏出。
[0548] 上侧输送机构310B由螺杆输送机构成,所述螺杆输送机在连通连接在谷粒导引 部311b上的输送筒312的内部,通过横跨其上下两端部可旋转地架设的螺杆轴312a旋转, 将下侧输送机构310A输送来的谷粒向谷物箱205的供给口 205A扬送。
[0549] 在上侧输送机构310B的输送末端部,配备有将扬送来的谷粒从谷物箱205的供给 口 205A向谷物箱205的内部抛掷供给的抛掷装置313。
[0550] 抛掷装置313具备将扬送来的谷粒与螺杆轴312a -体旋转而通过离心力以放射 状抛掷的一对抛掷板313a、以及将抛掷板313a覆盖并在能够进行以螺杆轴312a的旋转中 心为中心的旋转的状态下外嵌在输送筒312的上端部上的抛掷箱313b等。在抛掷箱313b 上,形成有将抛掷板313a抛掷的谷粒向谷物箱205的内部导引的导引部313c。
[0551] 下侧输送机构310A在谷物箱205的右侧伸出部251R的下方,利用在脱谷装置204 的右侧面与发动机207之间形成的空间,在穿过该空间的状态下配备以位于脱谷装置204 的右侧面与发动机207之间。此外,以在沿着与右侧伸出部251R的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 状态下沿着脱谷装置204的右侧面的方式装备。由此,能够将下侧输送机构310A在接近于 脱谷装置204的右侧面的状态下装备,能够将车体框架201上的下侧输送机构310A的右外 方部位作为配备发动机207及发动机207的周边设备等的配置区域,以没有浪费的状态更 有效地利用。
[0552] 进而,装备在其输送末端部上的谷粒导引部311b以成为在俯视中位于比谷物箱 205的右侧伸出部251R的前端靠机体前侧的状态、并且以前倾姿势装备,以成为其上端部 位于比脱谷装置204靠上方的状态。由此,容易将谷物箱205扩展形成为其右半部侧位于 比脱谷装置204的上端部靠下方的状态,此外能够简单地进行谷粒导引部311b与配备在谷 物箱205的前外侧的上侧输送机构310B的连接,并且与以垂直姿势装备的情况相比能够实 现下侧输送机构310A中的谷粒的输送效率的提高。此外,使由上侧输送机构310B进行的 螺杆输送变短,抑制在螺杆输送时可能发生的谷粒的损伤。
[0553] 上侧输送机构310B利用在谷物箱205的前面与驾驶舱215的背面之间形成的空 间,以从位于脱谷装置204的右外侧的下侧输送机构310A的输送末端部朝向位于谷物箱 205的左上端部的供给口 205A的左倾倒姿势,以沿着谷物箱205的前面的状态装备。由此, 能够将驾驶舱215用作上侧输送机构310B的支承框架。结果,将谷物箱205通过向左右方 向的摆动操作能够切换为储存状态和倾倒状态而构成,并且能够实现在支承构造中需要的 结构的简洁化,所述支承构造用来将上侧输送机构310B在接近于谷物箱205的前面的状态 下固定装备,以便能够进行从上侧输送机构310B的抛掷装置313向谷物箱205的内部的谷 粒的抛掷供给。
[0554] 此外构成为,上侧输送机构310B的下端部位于与脱谷装置204的上端部大致相同 的高度。由此,能够使上侧输送机构310B的下端部与供给口 205A的高低差变小,相应地能 够使上侧输送机构310B的输送倾斜角度变平缓。结果,能够使上侧输送机构310B中的谷 粒输送效率提高。
[0555] 〔变速器〕 被传递发动机207的动力的变速器203安装在车体框架201的前部,如图45及图46 所示,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3A、使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203B、齿轮 变速装置203C及差动装置203D等组合而构成。
[0556] 在这些各装置203A、203B、203C、203D中,在变速箱230的内部分别配备上述行星 齿轮减速装置203B、齿轮变速装置203C、差动装置203D,在变速箱230的外侧、在左侧的横 侧面230a(在图46的纸面中是右侧)安装着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3A(参照图29? 图30)。通过这样将作为变速装置的各装置203A、203B、203C、203D装入到变速箱230中而 构成变速器203。
[0557] 上述变速箱230如图29及图30所示,以载置在矩形管状的连结框架210D的上侧 的状态被连结固定,所述连结框架210D将设于主框架210的前部的左右的前支承框部210a 彼此连结。
[0558] 变速箱230形成为能够以与左右一对分割箱体的开放端彼此的接合部位对应的 上下方向上的分割面D为边界左右分割的箱状。
[0559] 并且,在接合为箱状的状态下,在沿着水平方向的底面230e的左右两侧具备沿着 上下方向的横朝向的横侧面230a、230b,在前方侧和后方侧,分别具备沿着上下方向的前侧 面230d和后侧面230f,在上方侧具备上表面230c,所述上表面230c后端侧的一部分为水 平,其前方侧形成为以越靠前端侧越向前下降状倾斜的倾斜面。
[0560] 由此,构成了在俯视中是大致矩形状、在侧视中如图45所示那样形成为大致三角 形状的箱状的变速箱230。
[0561] 此外,变速箱230如图29及图30所示,以在俯视中与割取处理装置217的供料器 217A部分地重叠的方式配设。
[0562] 这样构成的变速箱230形成为,在使供料器217A下降到最下端位置的状态下,如 图23所示,上述变速箱230的上表面230c的倾斜的部分成为与下降到下限位置的供料器 217A的下表面的倾斜大致同样的倾斜角度,以使该供料器217A的下表面不与变速箱230接 触。
[0563] 在变速箱230内,如图45所示,在变速箱230的上部侧的作为前后方向上的一端 部侧的后端部附近的部位,配设有使轴线方向沿着左右方向的输入轴231。在变速箱230的 下部侧,在对应于与上述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侧的前端部附近的部位上,配设有使轴线 方向沿着左右方向的驱动轴220 (相当于第1输出轴)。
[0564] 并且,从输入轴231向驱动轴220的动力传递系统中的各传动轴234、235在比将 上述输入轴231的轴芯(捋脱滚筒旋转轴线)pi与驱动轴220的轴芯p2连结的假想线段a 靠下方侧,并且沿着变速箱230的上述一端部侧附近的上下方向和变速箱230的底面230e 侧附近的水平方向配设。
[0565] 即,如图45所示,在输入轴231的正下方位置的附近配设有变速传动轴234,在与 上述驱动轴220的轴芯p2相同程度的高度位置配设有分支传动轴235,配设上述动力传递 系统的各传动轴234、235,以使将这些输入轴231、变速传动轴234、分支传动轴235及驱动 轴220的各轴连接的假想线段在侧面观察成为沿着变速箱230的后侧面230f和底面230e 的大致L字状。
[0566] 在上述输入轴231的右侧端部(在图46的纸面中是左侧)固定着输入带轮231a, 构成为,将来自发动机207的驱动力经由传动带283传递。
[0567] 上述输入轴231的左侧端部(在图46的纸面中是右侧)与固定在变速箱230的左 侧的横侧面230a上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3A的液压泵232的泵轴232a连接以一体 转动,构成为,将发动机动力作为液压泵232的驱动力传递。
[0568] 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3A的液压马达233的马达轴233a在变速箱230内 对于横跨左右的横侧面230a、230b架设的变速传动轴234在同轴芯上相对旋转自如地连 接。
[0569] 该马达轴233a和变速传动轴234构成行星齿轮减速装置203B的输入轴和输出 轴,安装着行星齿轮减速装置203B的太阳齿轮233b,以使其与马达轴233a -体转动,安装 着用来支承与该太阳齿轮233b的外周侧啮合的行星齿轮234b的行星齿轮架234a,以使其 与变速传动轴234 -体转动。
[0570] 并且,自转自如地支承在行星齿轮架234a上的行星齿轮234b被以绕太阳齿轮 233b的外周侧公转的方式安装,还设有对其外周侧啮合的环形齿轮231d。该环形齿轮231d 对输入轴231的传动齿轮231c和行星齿轮234b的两者在内外啮合,以经由设在上述输入 轴231上的传动齿轮231c传递输入轴231的旋转。
[0571] 由上述太阳齿轮233b、行星齿轮架234a、行星齿轮234b及环形齿轮231d构成行 星齿轮减速装置203B,构成为,对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203B输入马达轴233a以及输入轴 231的动力,经由行星齿轮架234a对变速传动轴234输出变速动力。
[0572] 上述变速传动轴234由在外周部上形成有花键槽的花键轴构成,构成为,将在其 轴线方向上滑动移动自如的换档齿轮234c花键嵌合而一体转动。
[0573] 该换档齿轮234c与设在分支传动轴235上的变速用的各齿轮235a、235b、235c - 起,构成用来择一地与这些各齿轮235a、235b、235c啮合而进行高低变速操作的齿轮变速 装置203C。
[0574] 即,换档齿轮234c -体地形成有中速用齿轮部gl、高速用齿轮部g2、低速用齿 轮部g3的三种换档齿轮部,构成为,对设在分支传动轴235上的中速齿轮235a、高速齿轮 235b及低速齿轮235c分别单独地啮合。
[0575] 上述分支传动轴235也在变速箱230内横跨左右的横侧面230a、230b架设。并且, 在该分支传动轴235上,除了上述中速齿轮235a、高速齿轮235b及低速齿轮235c以外,还 一体地具备与对前轮202F传递动力的差动装置203D的差动齿轮236啮合的非操向系统的 第1传动齿轮235d、和与对后轮202R传递动力的中继传动轴238的传动齿轮238a啮合的 操向系统的第2传动齿轮235e (参照图45及图46)。
[0576] 输入到上述差动齿轮236中的非操向系统的驱动力经由差动装置203D被向左右 的驱动轴220、220 (相当于第1输出轴)传递,该左右的驱动轴220、220被向左右的前轮 202F的减速箱221内的减速机构221a传递。构成为,在该减速箱221内,被由行星齿轮机 构构成的减速机构221a减速后的动力被向前车轴202a传递,将前轮202F驱动。
[0577] 上述左右的驱动轴220、220具备在其外周侧分别具备多个摩擦板的侧制动器 220a,构成为,随着未图示的侧制动踏板的左右单独的操作操作右或左的侧制动器220a。
[0578] 上述差动装置203D具备向差动锁定状态和差动锁定解除状态切换自如的差动锁 定机构237,构成为,与驾驶舱215内具备的未图示的差动锁定踏板的踏入操作、以及伴随 着再次的踏入的踏入解除操作连动,进行差动锁定状态和差动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操作。
[0579] 构成为,输入到上述中继传动轴238中的操向系统的驱动力如图46所示,经由设 在该中继传动轴238上的锥齿轮238b被向具有相对于中继传动轴238的轴线正交的轴线 且朝向后方侧的后轮驱动轴239 (相当于第2输出轴)的锥齿轮239a传递。
[0580] 并且构成为,经由连接在后轮驱动轴239的轴端上的驱动传递轴224,将从上述分 支传动轴235分支的动力中的操向系统的驱动力经由后车轴202b向后轮202R传递。
[0581] 在变速箱230的设有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3A的一侧的横侧面230a上, 在比将上述输入轴231的轴芯(捋脱滚筒旋转轴线)pl与驱动轴220的轴芯p2连结的假想 线段a靠上方侧,还安装着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比驱动轴220更接近于输入轴231的一侧、用 来对各种液压致动器供给压力油的齿轮泵225。
[0582] 驱动力向该齿轮泵225的输入构成为,从设在上述输入轴231的中途的分支齿轮 231b向设在齿轮泵225的泵驱动轴225a的轴端上的输入齿轮225b传递动力,用输入轴231 的动力驱动而构成。
[0583] 此外,齿轮泵225如图45所示那样构成为,将储存在变速箱230内的油经过设在 变速箱230的底面230e附近的滤网226a、经由连接在该滤网226a上的供油路226吸入。 将储存在该变速箱230内的油储存直到液面h达到分支传动轴235及驱动轴220存在的高 度位置的程度,以便也能够作为对于变速箱230内的各齿轮等的润滑油使用。
[0584] 并且,齿轮泵225为了驱动用来将作为操向车轮的后轮202R转向操作的动力转向 装置260、用来将割取处理装置217的整体升降操作的割取升降压力缸227、用来将割取处 理装置217的扒入拨禾轮217B升降操作的拨禾轮升降压力缸(未图示)、以及谷物箱205的 升降操作用的阻尼压力缸256而使用,这些动力转向装置260、割取升降压力缸227、拨禾轮 升降压力缸及阻尼压力缸256构成被齿轮泵225驱动的致动器。
[0585] 在上述分支传动轴235的从变速箱230的右横侧面向外部突出的部位上,安装着 具备多个摩擦板和推压体的停车制动器218。
[0586] 该停车制动器218虽然没有图示,但构成为,通过装备在驾驶舱215内的停车制动 踏板的踏入,推压体推压摩擦板,成为阻止分支传动轴235的转动的制动状态,通过停车制 动踏板的踏入解除,成为推压体对摩擦板的推压被解除的制动解除状态。
[0587] 另外,图45中所示的附图标记230g是能够在悬挂变速箱230时使用的钩部件,能 够对设在变速箱230的上表面230c上的安装座230h拧合安装而构成。通过在上述供料器 217A的下部设置对于该钩部件230g的卡合部(未图示),还能够随着供料器217A的上下升 降动作,利用割取升降压力缸227的操作力,在组装分解时悬挂支承变速箱230。
[0588] 〔后轮驱动系统〕 为了对后轮202R传递驱动力而连接在上述后轮驱动轴239上的驱动传递轴224(相当 于驱动传动工具)如图36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在比搭载有脱谷装置204的车体框架201的 下缘、即主框架210的纵框架210A的下缘靠上方侧,配设在比脱谷装置204的下表面靠下 方侧,即比格状搭载框架211的上缘靠下方侧。
[0589] 此外,在俯视中如图30所示,沿着脱谷装置204的右侧的横侧缘配设在其稍靠右 侦仿。
[0590] 由此,当将脱谷装置204的下表面侧开放而进行维护作业时,能够避免该驱动传 递轴224成为作业的妨碍。此外,由于驱动传递轴224不存在于比车体框架201的下缘靠 下方,所以容易避免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在车体框架201的上方侧不需要设置空间,所以也 不会成为配设到车体框架201上的装备的妨碍。
[0591] 从后轮驱动轴239向后车轴202b的动力传递构造如以下这样构成。
[0592] S卩,如图30及图46所示,在后轮驱动轴239的延长线上,驱动传递轴224经由轴 接头224a被以同芯状连结。
[0593] 传递给该驱动传递轴224的动力经由设在驱动传递轴224的后端上的锥齿轮 224b、以及在传动上游侧和下游侧具有锥齿轮266a、266b的横朝向传动轴266被向前后朝 向传动轴267的前端侧锥齿轮267a传递。
[0594] 前后朝向传动轴267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车体框架201上,以位于与后轮支承框架 222的前后方向轴芯zl同轴芯上,设在其后端侧的后端侧锥齿轮267b位于后轮支承框架 222的内部。
[0595] 后轮支承框架222形成为截面矩形的箱状,在内部装备有后轮传动轴268。构成 为,设在该后轮传动轴268的中间部的输入用锥齿轮268a与前后朝向传动轴267的后端侧 锥齿轮267b啮合,设在后轮传动轴268的左右两端上的输出齿轮268b、268b与经由万向接 头269b对左右的各后车轴202b连结的连动轴269的传动齿轮269a啮合,对后轮202R传 递驱动力。
[0596] 〔后轮操作机构〕 用来将构成操向车轮的后轮202R绕上下摆动轴芯yl朝向变更自如地操作的后轮操作 机构206如图30及图46所示那样构成。
[0597] S卩,在车体框架201的后部,在绕前后方向轴芯zl左右摆动自如地安装的后轮支 承框架222的左右两端部上,一体地焊接设置有用来将后车轴202b (相当于车轴)绕上下 摆动轴芯yl转动操作自如地枢轴支承的枢轴支承筒部222a。
[0598] 以上下摆动轴芯yl为摆动中心被操向操作的左右的后轮202R中,在直行行进时 处于朝向前方内方侧的状态的转向摇臂262经由拉杆261连结在全液压式的动力转向装置 260 上。
[0599] 该动力转向装置260构成为,将由检测转向盘215a的操向操作量的转向操作量检 测器(未图示)检测到的检测信息向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输入,基于在该 控制装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预先作为程序存储的操向操作机构(未图示)的指令使动力 转向装置260的活塞杆260b伸缩动作,变更操舵方向。
[0600] 动力转向装置260的压力缸260a固定支承在绕前后方向轴芯zl左右摆动的后轮 支承框架222上,构成为,与后轮支承框架222 -起绕前后方向轴芯zl左右摆动。
[0601] 〔行进系统的传动形态〕 从发动机207到行进装置202的动力传递系统如图46所示那样构成。
[0602] 来自发动机207的输出经由传动带283及输入带轮231a被输入给变速器203的 输入轴231。
[0603] 传递到输入轴231的动力经由与该输入轴231以同心状相连并以一体转动的方式 连结的泵轴232a被向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3A的液压泵232传递。此外,该动力经由 设在输入轴231上的分支齿轮231b被向齿轮泵225、和经由传动齿轮231c被向行星齿轮减 速装置203B的环形齿轮231d分支传动。
[0604] 传递给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3A的动力被变速操作而被从液压马达233的马 达轴233a输出,向行星齿轮减速装置203B的太阳齿轮233b输入。因而,对于行星齿轮减 速装置203B的行星齿轮架234a,传递从上述液压马达233侧和输入轴231侧的两者输入 的动力的合成力,该合成力作为变速后的动力经由行星齿轮架234a被向变速传动轴234传 递。
[0605] 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3A和行星齿轮减速装置203B构成行进驱动系统的 主变速装置,该主变速装置构成为,通过装备在驾驶舱215内的主变速杠杆(图外)的前后摆 动操作,能够无级地进行从前进侧最高速位置到后退侧位置的变速操作。
[0606] 构成为,传递给变速传动轴234的动力经由换档齿轮234c及分支传动轴235的各 变速齿轮(中速齿轮235a、高速齿轮235b及低速齿轮235c)被向分支传动轴235传递变速 动力。该换档齿轮234c的中速用齿轮部gl、高速用齿轮部g2、低速用齿轮部g3的三种换 档齿轮部、和分支传动轴235的中速齿轮235a、高速齿轮235b及低速齿轮235c构成由设在 驾驶舱215内的未图示的副变速杠杆变速操作的副变速装置。
[0607] 上述换档齿轮234c的中速用齿轮部gl对分支传动轴235的中速齿轮235a啮合 的位置是副变速装置的中速输出状态,上述换档齿轮234c的高速用齿轮部g2对分支传动 轴235的高速齿轮235b啮合的位置是副变速装置的高速输出状态,上述换档齿轮234c的 低速用齿轮部g3对分支传动轴235的低速齿轮235c啮合的位置是副变速装置的低速输出 状态。
[0608] 传递给分支传动轴235的动力被向对第1传动齿轮235d啮合的差动齿轮236传 递,经过差动装置203D驱动左右的驱动轴220、220,向前车轴202a、202a传递驱动力,所述 第1传动齿轮235d与分支传动轴235 -体转动。
[0609] 在上述分支传动轴235上,还以一体转动的方式设有第2传动齿轮235e,经由与该 第2传动齿轮235e啮合的传动齿轮238a对中继传动轴238分支传动驱动力,经由装备在 该中继传动轴238上的锥齿轮238b、以及与该锥齿轮238b啮合的锥齿轮239a,对后轮驱动 轴239分支传动上述分支传动轴235的动力。
[0610] 被传动给上述后轮驱动轴239的动力经由驱动传递轴224、横朝向传动轴266、前 后朝向传动轴267、后轮传动轴268、连动轴269被向后车轴202b、202b传递,将后轮202R 驱动。
[0611] 〔作业系统的传动形态〕 接着,说明对于脱谷装置204、谷物箱205及割取处理装置217等作业系统的动力传递 路径。
[0612] 如图47所示,发动机207的输出轴207a的动力被作业输入用传动机构279向兼 作为风车245中的副风车245a的驱动轴的输入旋转轴301传递。
[0613] 作业输入用传动机构279具备设在发动机207的输出轴207a上的驱动带轮279a、 设在副风车245a的输入旋转轴301上的从动带轮279b、和卷绕在驱动带轮279a及从动带 轮279b上的动力传递用的带279c,构成为,将发动机207的输出轴207a的动力直接向副风 车245a的输入旋转轴301传递。
[0614] 构成为,将副风车245a的输入旋转轴301的动力向作为第一传动机构的第1带式 传动机构300和作为第二传动机构的第2带式传动机构285分支传动,所述第1带式传动 机构300对脱谷装置204的分选室204B内的各装置及向谷物箱205送入谷粒的扬送装置 310传递驱动力,所述第2带式传动机构285对脱谷装置204的捋脱滚筒240及割取处理装 置217传递驱动力。
[0615] 即构成为,发动机207的输出轴207a的动力在被作业输入用传动机构279传递给 副风车245a的输入旋转轴301后,被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对风车245中的主风车245b 等脱谷装置204的分选室204B内的各装置及向谷物箱205送入谷粒的扬送装置310传递 驱动力,被第2带式传动机构285对脱谷装置204的捋脱滚筒240及割取处理装置217传 递驱动力。
[0616]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及第2带式传动机构285在脱谷装置204 的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与配置发动机207的脱谷装置204的右侧相反侧即左侧,第1带式传 动机构300在脱谷装置204的分选室204B的左横侧方比上述输入旋转轴301朝向后方侧 配设。
[0617] 第2带式传动机构285在脱谷装置204的左横侧方比上述输入旋转轴301朝向上 方的前方侧配设(参照图32及图47)。
[0618] 在第1带式传动机构300中,构成为,从输入旋转轴301的第1驱动带轮301a经 由传动带302、303、304、305对主风车245b、一号螺杆247a、二号螺杆248a、摆动分选机构 246、排杆处理装置216等传递动力,并且也对二号送还装置249及扬送装置310传递驱动 力。
[0619] 在第2带式传动机构285中,通过从输入旋转轴301的第2驱动带轮301b经由传 动带306、308、以及从上述第1驱动带轮301a经由传动带307传递的动力,传递对于割取处 理装置217的驱动力。
[0620] 此外,经由传动带306传递的动力经由传动轴286也对捋脱滚筒240的捋脱滚筒 输入轴240a传递驱动力。此外构成为,经由捋脱滚筒输入轴240a具备的输入用锥齿轮240b 从别的传动轴287向传动带308传递动力,将该传动带308的旋转作为与上述传动带307 相反旋转的动力传递,使用未图示的离合器装置,能够对供料器217A有选择地供给正反的 旋转动力。
[0621] [第3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行进装置202,表示了将前轮202F用非操向车轮构成、将 后轮202R用操向车轮构成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前轮202F作为操向车 轮,将后轮202R作为非操向车轮。此外,也可以将前轮202F及后轮202R都用操向车轮构 成。
[0622]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23]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行进装置202,表示了以将前轮202F和后轮202R都 驱动的方式构成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前轮202F作为由非操向车轮构成 的驱动轮,将后轮202R用不被驱动的操向车轮构成,或者也可以将前轮202F作为不被驱动 的操向车轮,将后轮202R作为由非操向车轮构成的驱动轮。
[0624] 此外,也可以将前轮202F及后轮202R都用操向车轮构成,将前轮202F或后轮 202R的任一方用驱动轮构成。
[0625]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26]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前行进部用由非操向车轮构成的前轮202F构 成、将后行进部用由操向车轮构成的后轮202R构成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 将前行进部用半履带式的履带行进装置构成,将后行进部用由操向车轮构成的后轮202R 构成。相反,也可以将前行进部用由操向车轮构成的前轮202F构成,将后行进部用半履带 式的履带行进装置构成。
[0627]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驱动半履带式的履带行进装置,由操向车轮构成的后轮202R 或前轮202F是非驱动的轮,也可以是将半履带式的履带行进装置和由操向车轮构成的后 轮202R或前轮202F -起驱动的结构。
[0628]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29]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配设在脱谷装置204的上方的谷物箱205用横跨发动机 207的上方位置和脱谷装置204的上方位置的一连串的结构构成,并且使谷物箱205的底板 252中的与发动机207的上方位置对应的右侧底部252a比与脱谷装置204的顶板204b的 上侧对应的左侧底部252b低地取位,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右侧底部252a和左侧 底部252b由作为相同程度的高度的底板252构成。
[0630]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31] (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配设在脱谷装置204的上方的谷物箱205向脱谷 装置204的左右两侧悬伸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做成使其从脱谷装置204 的上方位置朝向发动机207的上方位置侧悬伸、或仅设在脱谷装置204的上方位置、或仅设 在发动机207的上方位置、或者使其从脱谷装置204的上方位置向与发动机207的上方位 置相反侧悬伸而设置的构造。此外,脱谷装置204也可以设置为,使其捋脱滚筒旋转轴线pi 与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 一致或大致一致。
[0632]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33]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下述构造:将配设在脱谷装置204的上方的谷物 箱205绕设在左右方向的一端侧的横轴芯z4通过阻尼压力缸256可倾动地构成,并且在与 设置上述横轴芯z4的一侧相反侧设置可开闭的谷粒排出口 253a,能够以其倾动姿势将谷 粒排出而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在谷物箱205上设置可开闭的谷粒排出口 253a,而设置未图示的排出用螺旋推运器等而将谷粒排出。
[0634] 如果这样构成,则也能够不设置谷物箱205的倾动用的阻尼压力缸256而排出,但 通过设置阻尼压力缸256,能够进行倾动以使谷物箱205的底部从脱谷装置204的上表面侧 离开,容易进行对于脱谷装置的上部的维护。
[0635]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36]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用来支承谷物箱205的支承脚部212设在与脱谷装置 204偏倚的一侧相反侧的格状搭载框架211的上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也设在与脱谷 装置204偏倚的一侧相同侧的格状搭载框架211的上侧,构成为,能够在谷物箱205的左右 两侧宽度较宽地支承。
[0637]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38]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发动机207的上端被配设为位于比前轮202F的外 周缘的上端稍低的位置或位于相同程度的高度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
[0639] 例如也可以是,以下述状态配设:发动机207的主要部分以与前轮202F的外周缘 的上端相同程度取位,其辅助设备类及发动机207的很小一部分位于比前轮202F的上端靠 上方侧。
[0640] 此外,发动机207的下表面也并不限定于配设在与前车轴202a大致相同的高度, 例如也可以配设为,使发动机207的下表面比前车轴202a低地取位、或者发动机207的曲 柄轴比前车轴202a低地取位。
[0641]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配设在脱谷装置204的横侧方的发动机207在侧 面观察配设在前轮202F与后轮202R之间且在前后方向观察配设在与前轮202F重叠的位 置上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以下这样配设。
[0642] 例如也可以配设为,使发动机207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脱谷装置204的横侧壁204a 与前轮202F的朝向机体中央侧的内端面之间,使发动机207的前端在比前轮202F的后端 靠前侧位于与前车轴202a相同程度的前后方向部位、或者位于比其靠后方侧。
[0643] 此外,脱谷装置204与发动机207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两者位于 大致相同的前后方向部位,也可以构成为,发动机207的前端比脱谷装置204的前壁204c 向后方侧离开而取位。
[0644]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脱谷装置204的下表面侧的整体被开放的构造, 表示了通过将后轮驱动轴239的驱动传递轴224配备在从脱谷装置204的下表面偏离的位 置上、容易进行脱谷装置204的下表面侧的开放状态下的维护而构成的构造,但并不限定 于这样的构造。例如在不是脱谷装置204的下表面侧的整体、而是下表面侧的一部分被部 分地开放的构造中,也可以配设为,驱动传递轴224存在于从其下表面侧的开放的区域偏 离的位置。
[0645]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46]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作为驱动传递工具而使用驱动传递轴224的结 构,但作为驱动传递工具,并不限定于进行通过轴的传动的结构,也可以是传动链或传动 带。
[0647]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48]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以能够将外装罩209绕沿着前后方向的摆动支点 z2、z3摆动开闭的方式构成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虽没有图示但在 自行进机体的前方侧或后方侧设置沿着上下方向的摆动支点,能够绕沿着其上下方向的摆 动支点摆动开闭。
[0649]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50] (13)图48?图50表示作为谷物箱205而采用装备有谷粒运出用螺旋推运器320 的构造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其他实施方式,所述谷粒运出用螺旋推运器320将储存在箱 主体251的内部的谷粒向外部运出。
[0651] 该谷物箱205是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箱主体251同样的形状,但不具备与 图42?图44所示那样的、作为谷物箱205的摆动中心的横轴芯z4存在的一侧即右端部的 谷粒排出口 253a及开闭板253b、以及盖板257对应的构造。即,谷物箱主体251的右端部 由与前后两侧的端部及左端部同样的单纯的平板状的纵板253构成,不是形成随着摆动能 够将谷粒排出的开口的构造。
[0652] 谷粒运出用螺旋推运器320在箱主体251上的比底板252中的左侧的底部252a 低一级而形成的右侧的底部252b的右端部附近,具备底排出螺杆321,所述底排出螺杆321 以螺杆轴芯与作为谷物箱205的摆动中心的横轴芯z4 -致的状态被旋转自如地支承。
[0653] 在底排出螺杆321的出口侧,连接着将排出谷粒扬起输送的纵螺杆322,在该纵螺 杆322的上端侧,连接着将被抬起的谷粒在水平方向上输送而向外部运出的横螺杆323,由 这些底排出螺杆321、纵螺杆322及横螺杆323构成上述谷粒运出用螺旋推运器320。
[0654] 谷粒运出用螺旋推运器320的纵螺杆322如图50所示,具备:下部筒部分322a, 被在立设于脱谷装置204的右侧方部位上的支承脚部212的右上端部上装备的前后一对枢 轴支承部255中的机体前方侧的枢轴支承部255 -体地支承;和上部筒部分322b,连接在 该下部筒部分322a的上侧。
[0655] 并且构成为,形成在上部筒部分322b的下部外周上的外周齿轮322c啮合在回转 用的电动马达324的驱动齿轮324a上,通过电动马达324的驱动力,上部筒部分322b能够 相对于下部筒部分322a绕上下方向轴芯y3相对转动。
[0656] 因而,一体地连接在纵螺杆322的上部筒部分322b的上端侧的横螺杆323构成 为,通过上述电动马达324的驱动力,与绕上下方向轴芯y3转动的上部筒部分322b -起绕 上下方向轴芯y3回转动作。
[0657] 通过该回转动作,横螺杆323能够从如图49中用实线表示那样沿着箱主体251的 右端部的纵板253的存放位置,如在该图中用假想线表示那样,绕上下方向轴芯y3回转,选 择向横外方突出的任意的排出位置。并且构成为,在所选择的任意的排出位置,能够从距上 下方向轴芯y3较远侧的排出口 323a将谷粒排出。
[0658] 谷粒运出用螺旋推运器320的底排出螺杆321、纵螺杆322及横螺杆323经由装备 在各自的螺杆轴的轴端上的锥齿轮相互连动连结。
[0659] 构成为,来自发动机207的动力对于该谷粒运出用螺旋推运器320的传递如图50 所示,经由第3带式传动机构325进行,所述第3带式传动机构325横跨设在发动机207的 输出轴207a上的输出带轮207d、和设在谷粒运出用螺旋推运器320的底排出螺杆321的一 端部上的输入带轮321a卷绕。即,由该第3带式传动机构325构成向谷物箱205的动力输 入部。
[0660] 该第3带式传动机构325具备:第1传动带275a,兼作为将发动机207的动力向散 热器270供给的传动机构275的作用;和螺旋推运器用第1中继带轮326a,固定在支承第1 中继带轮207e的第1中继轴207b上,所述第1中继带轮207e卷绕着该第1传动带275a。
[0661] 并且,上述第1中继轴207b在发动机207的后方侧装备在支承脚部212的上部, 具有与该第1中继轴207b平行的轴芯的螺旋推运器用第1传动轴207g在与第1中继轴 207b大致同高度的支承脚部212的上部设在与发动机207的前部上方对应的部位,安装着 螺旋推运器用第2中继带轮326b以便一体转动。
[0662] 在与上述螺旋推运器用第1传动轴207g大致同高度的支承脚部212的上部、与发 动机207的前部上方对应的部位上,在前端侧具备一体转动的螺旋推运器用第3中继带轮 326c而设有螺旋推运器用第2传动轴207h,所述螺旋推运器用第2传动轴207h具有与螺 旋推运器用第1传动轴207g的轴芯正交且与底排出螺杆321的横轴芯z4平行的轴芯。
[0663] 上述螺旋推运器用第1传动轴207g和螺旋推运器用第2传动轴207h被设在支承 脚部212的上部的共同的中继盒327支承,构成为,使设在与上述螺旋推运器用第2中继带 轮326b或螺旋推运器用第3中继带轮326c存在的一侧相反侧的锥齿轮(未图示)彼此啮 合,进行动力传递。
[0664] 横跨如上述那样配设的发动机207的输出带轮207d和螺旋推运器用第1中继带 轮326a,卷绕兼具备作为螺旋推运器用第1传动带的作用的散热器270驱动用的第1传动 带275a,横跨螺旋推运器用第1中继带轮326a和螺旋推运器用第2中继带轮326b,在前后 方向上卷绕螺旋推运器用第2传动带325a,横跨螺旋推运器用第3中继带轮326c和底排出 螺杆321的输入带轮321a,在上下方向上卷绕螺旋推运器用第3传动带325b。
[0665] S卩,由第1传动带275a、螺旋推运器用第2传动带325a和螺旋推运器用第3传动 带325b,构成对谷粒运出用螺旋推运器320传递发动机动力的第3带式传动机构325。
[0666] 上述螺旋推运器用第2传动带325a具备由装备在摆动操作自如的张紧臂328上 的张紧带轮328a构成的带张紧离合器,构成为,将上述张紧带轮328a切换操作为压接在螺 旋推运器用第2传动带325a上的传动用的紧张状态和将该压接解除而将传动停止的松弛 状态,能够切换对于底排出螺杆321的驱动及驱动停止。
[0667] 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被上述电动马达324回转驱动的纵螺杆322的 上部筒部分322b和在其上端侧上一体连接的横螺杆323的绕上下方向轴芯y3的转动位 置、以及箱主体251的绕横轴芯z4的倾动姿势,将该检测信号向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输入,控 制上述电动马达324及阻尼压力缸256的动作。
[0668] S卩,构成为,如图49的假想线所示,阻尼压力缸256的伸长动作被限制,以使得仅 在是横螺杆323移动到从箱主体251的绕横轴芯z4的摆动轨迹在俯视中偏离的位置的状 态时,能够进行箱主体251的绕横轴芯z4的摆动动作;控制电动马达324的动作,以使得只 要箱主体251是倾斜的姿势,就限制横螺杆323进入到箱主体251的摆动轨迹的范围内。
[0669]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70] (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将从发动机207的输出轴207a经由作业输入 用传动机构279传递的动力从脱谷装置204的发动机207存在的一侧向脱谷装置204的另 一侧传递的输入旋转轴301而使用副风车245a的驱动轴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 可以如以下这样构成。
[0671] 即,如图51所示,采用下述构造:作为风车245不使用副风车245a而仅使用主风 车245b,在该主风车245b的上部形成有朝向分选室204B的上部侧的风路245c。
[0672] 在该构造中,通过在比上述主风车245b的上部的风路245c靠上方侧将脱谷装置 204横截的中间轴,构成从脱谷装置204的发动机207存在的一侧向脱谷装置204的另一侧 传递的输入旋转轴301。
[0673] 构成为,从作业输入用传动机构279,对该中间轴的从脱谷装置204向发动机207 存在的一侧突出的轴部分传递动力,从向脱谷装置204的另一侧突出的轴部分对上述第1 带式传动机构300及第2带式传动机构285传递动力。
[0674]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75] (1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配设到脱谷装置204的前方的变速器203配设 在与供料器217A在俯视中部分地重叠的位置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配设到脱 谷装置204的前方处的变速器203配设在与供料器217A在俯视中不重叠的位置。
[0676]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就可以。
[0677] (16)作为联合收割机,并不限于收获稻、麦、玉米等谷粒,也能够应用到收获大豆 等豆类或油菜籽等花卉类的设备中。
[067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到联合收割机或玉米收获机等、在行进车体上具备将作物割取并向后 方输送的割取输送部的割取收获机中。
[0679] 附图标记说明 1前轮 2后轮 3行进车体 4割取输送部 5割取升降用致动器 7搭乘驾驶部 8脱谷部 9谷粒箱 10发动机 17R、17L前后朝向框架体 18a?18f横朝向框架体 23后车轴箱 26辅助框架体 27箱支承框架体 CL中央部 F车体框架 Fh伸出框架部 L1、L2、L3 间隔 P1支点 Q凹入部 XI轴芯 101车体框架 102行进装置 102F前轮(非操向车轮) 102R后轮(操向车轮) 102a前车轴(车轴) 102b后车轴(车轴) 103驾驶舱 104脱谷装置 104b顶板 105谷物箱 108发动机 109变速箱 112支承脚部 150a底部 150b底部 170供料器 pl捋脱滚筒旋转轴线 201车体框架 202行进装置 202F前轮(前行进部) 202R后轮(后行进部) 203变速器 204脱谷装置 204A捋脱室 204a横侧壁 204b顶板 205谷物箱 207发动机 208燃料箱 209外装罩 212支承脚部 214a支承腕 249二号送还装置 270散热器 280a横侧面 y2摆动轴芯 z2、z3摆动支点 z4横轴芯 z5摆动轴芯。
【权利要求】
1. 一种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具备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一对后轮的行进车体上,具备搭乘驾驶部、将作物割取并 向后方输送的割取输送部、和驱动用的发动机, 上述行进车体的车体框架具备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而构成,所述左右一对前后朝 向框架体位于上述行进车体的左右两侧并且以遍及上述行进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 配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体框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上述前轮与上述后轮之间的部位,具备伸出框架 部而构成,所述伸出框架部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向车体横宽方向外方侧伸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以被上述伸出框架部支承的状态配备上述发动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被上述伸出框架部的前侧部分支承。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被上述前后朝向框架体支承。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以遍及上述行进车体的全长延伸的方式构成。
7. 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体框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上述前轮与上述后轮之间的部位,具备伸出框架 部,所述伸出框架部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向车体横宽方向外方侧伸出; 通过上述车体框架的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和上述伸出框架部,在俯视中在与上述 行进车体的四角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凹入部中,配备着上述前轮及上述后轮。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以位于比上述一对前轮及上述一对后轮靠车体横宽方向内 方侧的状态装备; 构成为,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的车体横宽方向的中央部到上述前后朝向框架体 的车体横宽方向的间隔比上述前后朝向框架体与上述前轮及上述后轮之间的车体横宽方 向的间隔大。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前后朝向的辅助框架体,所述前后朝向的辅助框架体位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 体之间并且固定在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脱谷部以被上述车体框架支承的状态装备,所述脱谷部进行由上述割取输送部割取的 作物的脱谷处理。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谷部被上述前后朝向框架体支承。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被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中的一方的前后朝向框架体支承,上述脱谷部 被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中的另一方的前后朝向框架体支承。
13. 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谷粒箱以位于上述脱谷部的上方的状态装备,所述谷粒箱储存由上述脱谷部脱谷处理 而得到的谷粒。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以从上述车体框架固定延伸设置的状态,设有支承上述谷粒箱的箱支承用框架体。
15. 如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谷部被上述辅助框架体支承。
16. 如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体框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上述前轮与上述后轮之间的部位,具备伸出框架 部,所述伸出框架部从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向车体横宽方向外方侧伸出; 上述脱谷部以在侧视中上述脱谷部的前端位于比上述伸出框架部的前端靠前方的方 式配备。
17. 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体框架具备前部侧横朝向框架体和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而构成,所述前部侧横 朝向框架体将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的车体前端部彼此连结,所述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 将上述左右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的车体后端侧彼此连结。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支承上述左右一对后轮的后车轴箱相对于上述后部侧横朝向框架体绕车体前后轴芯 摆动自如地被支承。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前后朝向框架体具备主体部和车轮支承部而构成,所述主体部位于与上述后 车轴箱大致相同高度,所述车轮支承部从上述主体部向后方上方延伸设置以位于上述后车 轴箱的上方侧。
20. 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割取输送部装备在车体前部; 上述左右一对前轮不能操向操作且上述左右一对后轮能够操向操作地构成。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割取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割取输送部绕横向支点升降摆动自如地设置; 升降用致动器的基端部被上述车体框架的车体前部侧部位支承,所述升降用致动器升 降驱动上述割取输送部。
22. -种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由左右一对非操向车轮及左右一对操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进装置,并且在脱谷装 置的右侧或左侧的横侧方配设有发动机。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在侧视中配设在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与上述操向车轮的车轴之间。
24. 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谷装置在侧视中配设在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与上述操向车轮的车轴之间。
25. 如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在侧视中配设在比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与上述操向车轮的车轴的中间 位置靠上述非操向车轮侧。
26. 如权利要求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谷装置配设在比上述发动机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靠中央侧。
27. 如权利要求22?2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在前后方向观察配设在与上述非操向车轮重叠的位置。
28. 如权利要求22?2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以位于比上述非操向车轮的外周缘的上端低的位置的方式配设。
29. 如权利要求22?2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的下表面配设在与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大致相同的高度。
30. 如权利要求22?2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谷装置的下表面配设在与上述非操向车轮的车轴大致相同的高度。
31. 如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轮行进装置由上述非操向车轮构成前轮,由上述操向车轮构成后轮。
32. 如权利要求22?3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谷装置配设在上述车轮行进装置的左右的车轮彼此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宽度 内。
33. 如权利要求22?3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的左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配设在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在 上述车体的前后方向观察大致相同的位置。
34. 如权利要求22?3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的左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配设在与上述非操向车轮的左右方向上的外 方侧端部在上述车体的前后方向观察大致相同的位置。
35. 如权利要求22?3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谷装置构成为被投入割取作物的全杆的全杆投入型,在比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 中央位置向横一侧方偏倚的位置,使捋脱滚筒旋转轴线沿着车体前后方向配设,并且供料 器配设在向与上述脱谷装置相同的横一侧方偏倚的位置,所述供料器对上述脱谷装置供给 割取作物。
36. 如权利要求22?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上方侧,在与该脱谷装置在俯视中重叠的部位,配设有谷物箱。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遍及上述脱谷装置的上侧和上述发动机的上侧而配设。
38. 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形成为,位于发动机的上侧的底部比位于脱谷装置的上侧的底部低地取 位。
39. 如权利要求36?3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向上述脱谷装置的左右两侧悬伸而配设。
40. 如权利要求36?3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的左右方向上的横宽形成得比上下方向高度大。
41. 如权利要求36?4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遍及左右方向上的车体框架的大致全宽而配设。
42. 如权利要求36?4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进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被从上述车体框架立设的支承脚部支承。
43. -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行进装置支承车体框架,所述行进装置具备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 部,在装备在该车体框架上的脱谷装置的右侧或左侧的横侧方配设有发动机,在与配设有 该发动机的一侧相反侧的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方配设有燃料箱。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配设在上述前行进部与上述后行进部之间,上述燃料箱配设在上述前行进 部与上述后行进部之间。
45. 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及上述燃料箱配设在上述车体框架上。
46. 如权利要求43?4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在从上述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离开的部位,配设有散热器。
47. 如权利要求43?4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上部配备有谷物箱,所述谷物箱储存脱谷处理后的谷粒。
48. 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在机体左右方向上横长并且底面形成为沿着水平面的平坦的形状。
49. 如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构成为,绕横轴心倾动,从该横轴心离开的一侧的端部向从脱谷装置的上 表面离开的上方侧移动。
50. 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构成为,在与配设有上述燃料箱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具备上述横轴心而倾 动。
51. 如权利要求43?5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谷物箱配备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所述谷物箱储存脱谷处理后的谷粒。
52. 如权利要求43?51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谷物箱配备在上述燃料箱的上方,所述谷物箱储存脱谷处理后的谷粒。
53. 如权利要求47?5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在上述脱谷装置的右侧或左侧的横侧方位置被从上述车体框架立设的支 承脚部支承,上述燃料箱安装在装备于上述车体框架上的支承腕上。
54. 如权利要求43?5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箱向固定位置和开放位置绕上下方向的摆动轴心摆动开闭自如地安装,所述 固定位置是使上述燃料箱的前后方向的侧面沿着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面的位置,所述开放 位置是上述前后方向的侧面向从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面离开的一侧摆动移动的位置。
55.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箱的摆动轴心设在从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面向横外方侧离开的上述燃料箱 的横外方侧的前后方向的侧面附近。
56. -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的横侧壁的外侧部位具备外装罩,所述左右的横侧壁形成脱谷装置的捋脱室, 该外装罩能够向开放姿势和闭塞姿势摆动开闭而构成,所述开放姿势是以该外装罩的一端 侧为摆动支点,另一端侧向从上述左右的横侧壁离开的一侧摆动的姿势,所述闭塞姿势是 沿着上述左右的横侧壁的姿势。
57.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侧壁的一部分能够拆装地构成。
58. 如权利要求56或5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壁的外侧且上述外装罩的内侧,配设有二号送还装置,所述二 号送还装置将来自上述脱谷装置的分选部的二号处理物向脱谷部送还。
59. 如权利要求56?5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谷物箱配备在上述脱谷装置的上侧,并且构成为,该谷物箱绕横轴心倾动,从上述横轴 心离开的一侧的端部向从上述脱谷装置的上表面离开的上方侧移动,所述谷物箱储存脱谷 处理后的谷粒。
60.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谷装置具备将捋脱室的上表面侧覆盖的顶板,构成为,该顶板绕沿着上述横侧 壁的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倾动,将上述脱谷装置的上侧开放。
61. 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顶板的摆动轴心在机体左右方向上配设在与设有上述谷物箱的横轴心的一侧相 同侧。
62. 如权利要求59?61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与设有上述谷物箱的横轴心的一侧相反侧的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部位,设有燃料 箱。
63. 如权利要求56?6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方配设有燃料箱,并且上述外装罩构成为,在上述闭塞姿势下 将上述燃料箱的横外侧覆盖,随着姿势变更为上述开放姿势而将上述燃料箱的横外侧开 放。
64. 如权利要求56?6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方配设有燃料箱,并且上述燃料箱在比设在上述脱谷装置内的 捋脱滚筒的高度位置低的部位,设在上述横侧壁的外侧。
65. 如权利要求62?6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箱向固定位置和开放位置,绕上下方向的摆动轴心摆动开闭自如地安装,所 述固定位置是使上述燃料箱的前后方向的侧面沿着上述横侧壁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上 述前后方向的侧面向从上述横侧壁离开的一侧摆动移动的位置。
66. 如权利要求56?6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设有发动机,并且上述外装罩构成为,在上述闭塞姿势下将 上述发动机的横外侧覆盖,随着姿势变更为上述开放姿势而将上述发动机的横外侧开放。
67. 如权利要求56?6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配设有散热器,并且上述外装罩构成为,在上述闭塞姿势下 将上述散热器的横外侧覆盖,随着姿势变更为上述开放姿势而将上述散热器的横外侧开 放。
68. 如权利要求56?67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设有发动机,并且在与该发动机之间隔开前后方向上的间 隔,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配设有散热器。
69. -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行进装置支承车体框架,所述行进装置具备左右一对前行进部及左右一对后行进 部,在装备在该车体框架上的脱谷装置的右侧或左侧的横侧方配设有发动机,在上述脱谷 装置的前方侧配设有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将从上述发动机侧传递的动力变速并向上述前行 进部输出。
70. 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在从上述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离开的部位设有散热器。
71. 如权利要求69或7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位置,配设有储存谷粒的谷物箱。
72. 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谷物箱的动力输入部配设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位置。
73. 如权利要求69?7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部具备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从配设有上述发动机的一侧向该脱 谷装置的另一侧传递上述发动机的动力,构成为,从该中间轴经由动力传递部对上述脱谷 装置传递发动机动力,所述动力传递部装备在上述脱谷装置的另一侧。
74. 如权利要求69?7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行进部彼此之间配设有上述变速器,并且在该变速器的变速箱上,支承着第1 输出轴和第2输出轴,所述第1输出轴与向位于该变速器的左右的上述前行进部传动的传 动系统连接,所述第2输出轴与向上述后行进部传动的传动系统连接,驱动传递工具沿着 上述脱谷装置的横侧面在前后方向上配设,所述驱动传递工具从上述第2输出轴向上述后 行进部传递动力。
【文档编号】A01D67/00GK104066315SQ201380007702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日
【发明者】中岛伸六, 水本雅也, 山形浩司, 田中祐二, 冈田干夫, 吉田有作, 福冈义刚, 熊取刚, 三井孝文, 松下博昭, 内孝广, 寺坂贤一, 舘野裕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