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的治理方法

文档序号:249311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的治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申请涉及一种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的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封山育林;采取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进行必要的人工种植和人工促进更新措施,适当点播构树、任豆、春树优势树种;发展林下种植皇竹草,建立林、灌、草复合生态结构;通过发展火龙果规模化种植,培养后继产业;鼓励居民种草养鸭,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利用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业,农家乐,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采用泉点引水,高位蓄水池和农户屋顶集水。通过该治理方法,喀斯特山区的极强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减弱,岩石裸露趋势得到遏制,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
【专利说明】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的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的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国裸露、半裸露喀斯特地区分布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国土总面积的13.54%。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喀斯特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喀斯特环境与生态问题在全国和世界均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殊的环境与生态对自然条件、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以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为动力的地质历史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在世界喀斯特中占有突显的地位,是高品位的世界自然遗产,迫切需要保护。另一方面,以人口超载,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为核心的人类历史演变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退化,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在世界喀斯特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迫切需要治理。[0003]喀斯特地区是一个庞大的人地关系系统,系统内脆弱的生态系统在强烈的人内活动干扰下,形成了具有喀斯特地区独有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即石漠化。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在视觉上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的演变过程。石漠化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不是单纯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经济紧相关,以人为活动为主导因素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土地退化与石漠化的过程。
[0004]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强度根据岩石的裸露率及植被及土被覆盖率可以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石漠化,极强石漠化指的是岩石裸露率在90%之上,植被或土被覆盖率小于10%的喀斯特山区。现有技术中还未有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方法,不同等级石漠化的生境条件,成因是不一样的,其恢复过程、机理、治理方式、工程配置也需有差异。但现在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往往没有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进行工程设计及措施配置,并且治理方式单一,例如仅仅是造林,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本发明即是针对该种区域的石漠化治理方法。
[0005]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区域的治理方法,该方法是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区域的综合治理方法,通过该方法的治理,喀斯特山区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岩石裸露被遏制,该区域的人类社会和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的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封山育林:以保存现存植被为主,保护本地物种生长环境;进行切实、有效、可行的封禁措施,禁止割草、放牧、采伐、砍柴及其他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形式的人畜活动,减少人为活动的不良影响和干扰破坏,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2)在重点区域加大管理力度和投入力度,采取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进行必要的人工种植和人工促进更新措施,适当点播构树、任豆、春树等优势树种;
3)选择车桑子、金银花、花椒、乌桕、香椿和棕榈在石漠化荒山营造防护林,发展林下种植皇竹草,建立林、灌、草复合生态结构;
4)通过发展火龙果规模化种植,培养后继产业;
5)鼓励居民种草养鸭,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6)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沼渣施肥,减少因能源短缺而上山砍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7)利用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业、农家乐,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8)采用泉点引水,高位蓄水池和农户屋顶集水,在农户房前屋后修建小水池或小水窖,与泉点或蓄水池之间进行水管相连,实现人畜饮水管网化,解决示范区内的人畜饮水。
[0008]本发明的关出特点为:
1、现有技术中还未有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方法,不同等级石漠化的生境条件、成因是不一样的,其恢复过程、机理、治理方式、工程配置也需有差异。但现在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往往没有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进行工程设计及措施配置,并且治理方式单一,例如仅仅是造林,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本发明单独针对极强石漠化区域,采用综合的、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治理效果明显。
[0009]2、本发明的治理方法是一个综合的治理过程,所有的单独措施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起到综合治理的作用。
[0010]3、从环境、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采取措施,而不仅仅是从环境上去改变。
[0011]4、针对极强度石漠化区土壤极少、极度干旱、植物稀缺、人为活动频繁等问题,开展封山育林与人工辅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示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主要的封山育林的类型划分,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封山育林对策。进行切实、有效、可行的封禁措施,禁止割草、放牧、采伐、砍柴及其他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形式的人畜活动,减少人为活动的不良影响和干扰破坏,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在重点区域加大管理力度和投入力度,采取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以小生境(片、面、点、坑、窝、沟、槽等为对像)进行种植。进行必要的人工种植和人工促进更新措施。如播(撒)种、造林、补植、植草等营林措施。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
贵州花江擦耳岩村属于喀斯特山区典型的极强石漠化区域, 申请人:在此区域进行了石漠化治理的试点,采用了如下的治理方法:
1)封山育林:以保存现存植被为主,保护本地物种生长环境;进行切实、有效、可行的封禁措施,禁止割草、放牧、采伐、砍柴及其他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形式的人畜活动,减少人为活动的不良影响和干扰破坏,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2)在重点区域加大管理力度和投入力度,采取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进行必要的人工种植和人工促进更新措施,适当点播构树、任豆、春树优势树种;3)选择车桑子、金银花、花椒、乌桕、香椿和棕榈在石漠化荒山营造防护林,发展林下种植皇竹草,建立林、灌、草复合生态结构;
4)通过发展火龙果规模化种植,培养后继产业;
5)鼓励居民种草养鸭,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6)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沼渣施肥,减少因能源短缺而上山砍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7)利用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业,农家乐,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8)采用泉点引水,高位蓄水池和农户屋顶集水,在农户房前屋后修建小水池或小水窖,与泉点或蓄水池之间进行水管相连,实现人畜饮水管网化,解决示范区内的人畜饮水。
[0013] 基于“3S”技术采用遥感判读与地面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示范区乡镇、村组和典型农户社会经济调查,对2005年和2010年的治理成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在2005年的基础上,示范区植被覆盖率提高10.2%,土壤侵蚀模数降低62.57%,示范区石漠化面积比例降低13.6%,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 12%。
【权利要求】
1.一种喀斯特山区极强石漠化的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封山育林:以保存现存植被为主,保护本地物种生长环境;进行切实、有效、可行的封禁措施,禁止割草、放牧、采伐、砍柴及其他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形式的人畜活动,减少人为活动的不良影响和干扰破坏,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2)在重点区域加大管理力度和投入力度,采取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进行必要的人工种植和人工促进更新措施,适当点播构树、任豆、春树优势树种; 3)选择车桑子、金银花、花椒、乌桕、香椿和棕榈在石漠化荒山营造防护林,发展林下种植皇竹草,建立林、灌、草复合生态结构; 4)通过发展火龙果规模化种植,培养后继产业; 5)鼓励居民种草养鸭,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6)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沼渣施肥,减少因能源短缺而上山砍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7)利用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业,农家乐,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8)采用泉点引水,高位蓄水池和农户屋顶集水,在农户房前屋后修建小水池或小水窖,与泉点或蓄水池之间进行水管相连,实现人畜饮水管网化,解决示范区内的人畜饮水。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907419SQ201410111611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熊康宁, 盛茂银, 容丽, 樊云龙, 廖炳恒 申请人:贵州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