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

文档序号:264670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通过青鱼苗的筛选、适时投放、生物密度控制和日常观察调整等几个步骤,实现我国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解决了在河口区环境条件下,防控河口区虾塘内的杂螺,显著降低和控制虾塘杂螺数量,消除养殖中后期杂螺抢食虾料、过度繁殖影响池塘水质的不良影响,并可以显著提高塘虾养殖成活率,对我国河口区对虾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说明】一种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尤其是一种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背景技术】】
[0002]河口区是传统的渔业密集区域,对虾池塘养殖是我国河口地区最为重要的养殖模式之一。不同于海区养殖,河口区水体盐度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十五之间,这就造成对虾养殖池塘的中后期,经常伴随着大量的杂螺繁殖,进而导致对虾养殖池塘内的杂螺抢食虾料;一方面影响养殖户者准确判断适宜的投喂量,另一方面造成虾料的浪费,提高了饵料系数,降低了养殖效益。对虾养殖池塘内杂螺的大量繁殖,还会影响池塘水质,降低池塘底层水的溶氧量,影响对虾的蜕皮生长并降低塘养成活率。目前,我国河口区对虾养殖池塘面积广阔,对虾养殖池塘内滋生有害生物杂螺的现象又十分普遍,而在对虾养殖池塘中采用药物杀灭杂螺等方法则成本高、风险大,杂螺大量死亡后沉积在池底也会污染池塘水质,加之药物对对虾的毒性作用,常常引发池塘内对虾大规模发病和死亡。因此,一种经济有效、生态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绿色的虾塘杂螺生态防治方法,对我国河口区对虾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成活率,经济有效、生态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绿色环保的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
[0004]为达到上述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青鱼苗的适时放养
[0007]青鱼苗投放时机的选择需要兼顾对虾的生长阶段以及对虾池塘内杂螺的数量,在对虾放苗后,每天通过对虾池塘内的饵料台观察杂螺的数量,饵料台按667?100m2水面放置一个,每天清晨和傍晚各提饵料台观察一次,当每个饵料台中平均有I?2个杂螺,并且对虾平均体长大于3cm后,就要开始投放青鱼苗;当对虾体长大于7cm后,需提前放养青鱼苗进行杂螺的预防;
[0008]2)、青鱼苗的筛选及投放
[0009]放养投放前,选择体质健壮、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无损伤、具有典型的生物学形态特征的青鱼苗,且投放青鱼苗的规格选择要根据对虾池塘内对虾个体大小来决定,对虾体长3?5cm时选择体重35?50g的青鱼苗投放,对奸体长5cm?7cm时选择体重50?10g的青鱼苗投放,对虾体长7cm以上时统一投放体重100?150g的青鱼苗;
[0010]3)、青鱼苗的生物密度控制
[0011]根据对虾体长选择规格适宜的青鱼苗后,青鱼苗的生物密度按照每800?100m3水体放养青鱼苗总重50?10g计算,青鱼苗密度控制范围的调整要根据对虾池塘内的杂螺数量而定,杂螺较多时,按最大密度投放;
[0012]4)、日常观察调整
[0013]青鱼苗投放后,在投喂2小时内对饵料台进行观察,根据杂螺的数量变化来来决定调整方案,判断标准为:在青鱼苗放养20?30天后,每天观察饵料台内杂螺平均数量小于一个;当青鱼苗放苗30天后杂螺数量还未显著下降时,可按照青鱼苗总重投放量的30?50%追加投放一次,并且将投放的青鱼苗规格提高为100?150g/尾。
[0014]优选地,在步骤2)中还包括:青鱼苗在筛选和运输前,用10g/m3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混合液浸浴I小时,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损伤,提高放养后的成活率。
[0015]本发明的优点:
[0016]本发明利用青鱼喜食杂螺的生物习性,根据对虾生长和对虾池塘内杂螺数量情况,适宜的投放青鱼苗,随着青鱼苗的生长和自然摄食,生态防控对虾土塘内的杂螺数量,减少病害发生,实现病害的生物防治,使得对虾池塘内的生态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功能,无需使用违禁的药物消毒和防病,绿色环保,对虾的体内无有害物质残留,使生产的对虾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开发试验效果:2013年4月至7月,在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的鹤洲北垦区实验基地保密状态下,对I号、2号、3号和4号7000m2的养殖对虾池塘进行了杂螺的生态防控。
[0018]该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9]I)、青鱼苗的适时放养
[0020]2013年4月8日,在鹤洲北垦区实验基地内的1、2、3、4号四口对虾池塘内投放对虾苗,对虾放苗后,每天通过对虾池塘内的饵料台观察杂螺的数量,饵料台按每100m2水面放置一个,每天清晨和傍晚各提饵料台观察一次;
[0021]2013年5月7日开始观察到鹤洲北垦区实验基地内的I号和3号对虾池塘内的个别饵料台中出现I个杂螺,并且该阶段对虾池塘内的对虾平均体长大于3cm,需要开始准备投放青鱼苗;
[0022]2013年5月13日,开始观察到鹤洲北垦区实验基地内的2号和4号对虾池塘内的个别饵料台中出现I?2个杂螺,并且该阶段对虾池塘内的对虾平均体长大于3cm,需要开始准备投放青鱼苗。
[0023]2)、青鱼苗的筛选及投放
[0024]2013年5月10日清晨,鹤洲北垦区实验基地内的I号和3号对虾池塘内的对虾平均体长4.5cm,选择体质健壮、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无损伤、具有典型的生物学形态特征的青鱼苗,且体重为35?50g的青鱼苗进行投放,投放前,用10g/m3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混合液浸浴青鱼苗I小时,之后按规格称重筛选的青鱼苗,带水运送并放入养殖对虾的池塘内;
[0025]2013年5月15日清晨,鹤洲北垦区实验基地内的2号和4号对虾池塘内的对虾平均体长5.5cm,选择体质健壮、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无损伤、具有典型的生物学形态特征的青鱼苗,且体重为50?10g的青鱼苗进行投放,投放前,用10g/m3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混合液浸浴青鱼苗I小时,之后按规格称重筛选的青鱼苗,带水运送并放入养殖对虾的池塘内。
[0026]3)、青鱼苗的生物密度控制
[0027]2013年5月10日,鹤洲北垦区实验基地内的I号和3号对虾池塘的水深为1.2?
1.3m,放体重35?50g青鱼苗各8尾;
[0028]2013年5月15日,鹤洲北垦区实验基地内的2号和4号对虾池塘的水深为1.3?
1.5m,放体重50?10g的青鱼苗各10尾。
[0029]4)、日常观察调整
[0030]青鱼苗投放后20天
[0031]青鱼苗投放后,在投喂2小时内对饵料台进行观察,根据杂螺的数量变化来来决定调整方案,在青鱼苗放养20天至2013年7月10日卖虾前,鹤洲北垦区实验基地内的1、
2、3、4号四口对虾池塘内,每天饵料台内的杂螺平均数量均控制在小于一个的水平,杂螺的生态防控取得良好效果,对虾池塘内的生态环境达到自我修复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青鱼苗的适时放养 青鱼苗投放时机的选择需要兼顾对虾的生长阶段以及对虾池塘内杂螺的数量,在对虾放苗后,每天通过饵料台观察对虾池塘内杂螺的数量,饵料台按667?100m2水面放置一个,每天清晨和傍晚各提饵料台观察一次,当每个饵料台中平均有I?2个杂螺,并且对虾平均体长大于3cm后,就要开始投放青鱼苗;当对虾体长大于7cm后,需提前放养青鱼苗进行杂螺的预防; 2)、青鱼苗的筛选及投放 放养投放前,选择体质健壮、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无损伤、具有典型的生物学形态特征的青鱼苗,且投放青鱼苗的规格选择要根据对虾池塘内对虾个体大小决定,对虾体长3?5cm时选择体重35?50g的青鱼苗投放,对奸体长5cm?7cm时选择体重50?10g的青鱼苗投放,对虾体长7cm以上时统一投放体重100?150g的青鱼苗; 3)、青鱼苗的生物密度控制 根据对虾体长选择规格适宜的青鱼苗后,青鱼苗的生物密度按照每800?100m3水体放养青鱼苗总重50?10g计算,青鱼苗密度控制范围的调整要根据对虾池塘内的杂螺数量而定,杂螺较多时,按最大密度投放; 4)、日常观察调整 青鱼苗投放后,在投喂2小时内对饵料台进行观察,根据杂螺的数量变化来来决定调整方案,判断标准为:在青鱼苗放养20?30天后,每天观察饵料台内杂螺平均数量小于一个;当青鱼苗放苗30天后杂螺数量还未显著下降时,可按照青鱼苗总重投放量的30?50%追加投放一次,并且将投放的青鱼苗规格提高为100?150g/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口区虾塘杂螺的生态防控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2)中还包括: 青鱼苗在筛选和运输前,用10g/m3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混合液浸浴I小时,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损伤,提高放养后的成活率。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285853SQ201410441269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苏跃朋, 崔阔鹏, 黄啓, 杨斌 申请人: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