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蟹养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蟹养殖装置,在种植有红树林的滩涂浅滩上设置多个作为人工蟹窟的容置体,该容置体的进口全部或部分位于滩涂浅滩表面之上。在容置体上开设一个让螃蟹进出的进口和多个出水孔。由于本发明在种植有红树林的滩涂浅滩上设置多个作为人工蟹窟的容置体,该容置体仿造形成自然的螃蟹穴窟,供螃蟹寄居,减少了螃蟹对红树林根部的损害,提高了红树林的成活率。本发明的养殖装置为一个只要具有让螃蟹进出的进口和多个出水孔的容置体,结构十分简单。
【专利说明】红树林蟹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树林蟹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红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生长于陆地和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为数不多能耐受海水盐度的挺水陆生植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0003]由于大规模水产养殖的需要等原因,沿海滩涂自然分布的红树林被大量成片砍伐、破坏,使福建省天然红树林的面积大大缩减。据1988年统计全省红树林面积仅存400公顷。90年代以后开始,红树林的保护受到省里的重视,许多县市开始人工种植营造红树林,面积因而有所扩大,至2005年调查数据红树林面积已增至872公顷,红树林未成林地面积550公顷,红树林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0004]目前,福建省尚有红树林宜林地面积13145公顷。因此,如何进一步恢复和保护好福建省的红树林尚大有可为。但是,许多红树林宜林地也是水产养殖地。因此,如何解决好红树林恢复保护和底栖生物生态增殖之间的用地矛盾是问题的关键,在恢复保护红树林的同时也能进行水产养殖,就能解决保护红树林的社会效益和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因此,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和生态增殖项目的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取得实际经验后可在福建省沿海推广应用,将有利于福建省的红树林区域保护和恢复工作。
[0005]为加快恢复和完善红树林生态系统,计划开展红树林生态增殖技术的研究试验。该技术如能获得成功,将很好地解决红树林生长空间跟养殖占用滩涂之间的矛盾,在恢复和完善红树林在有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红树林底栖生物种类较多,其中螃蟹是较为重要的一类。为此,本发明人针对螃蟹在红树林中的生长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寻找在恢复红树林的同时养殖螃蟹的办法。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红树林蟹养殖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红树林蟹养殖装置,由容置体组成;在容置体上开设一个让螃蟹进出的进口和多个出水孔。
[0008]所述的容置体包括筒体、两个端盖和拉绳;所述的两个端盖分别封堵在筒体的两端,拉绳固定连接在端盖上,筒体的中部开设进口,筒体上开设多个出水孔,在两个端盖开设多个出水孔。
[0009]所述的筒体中部的进口偏向一侧。
[0010]所述的容置体为一个L型PVC管道。
[0011]所述的容置体为花盆。
[0012]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在种植有红树林的滩涂浅滩上设置多个作为人工蟹窟的容置体,该容置体仿造形成自然的螃蟹穴窟,供螃蟹寄居,减少了螃蟹对红树林根部的损害,提高了红树林的成活率。本发明的养殖装置为一个只要具有让螃蟹进出的进口和多个出水孔的容置体,结构十分简单。
[0013]在沿海红树林恢复完善的实践中,常常因为红树林占用渔民水产养殖滩涂而导致纠纷。本发明的管道技术,成本底、效果明显,可作为福建省临海保护红树林推广底栖生物修复的借鉴和推广作用,同时还可作为保护红树林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供一个示范作用。在种植红树林的同时可以养殖螃蟹,能够有效解决种植和养殖的矛盾,在得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经济效益。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一、方法
如图3所示,本发明是一种红树林蟹养殖方法,该方法是在种植有红树林的滩涂浅滩100上设置多个作为人工蟹窟的容置体10,该容置体10上的进口 11全部或部分位于滩涂浅滩100表面之上。所述的作为人工蟹窟的容置体10按300-600个/亩间隔设置。
[0017]二、装置
如图1、图2所示,是本发明种红树林蟹养殖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它由容置体10组成。所述的容置体10包括筒体1、两个端盖2和拉绳3。所述的两个端盖2分别封堵在筒体I的两端,拉绳3固定连接在端盖3上,筒体I的中部开设进口 11,筒体I上开设多个出水孔12,在两个端盖2开设多个出水孔21。为了在收获时螃蟹的集聚,所述的筒体I中部的进口 11偏向一侧,即不在筒体I的正中间。在本实施例中,筒体I可采用圆柱形的PVC管道,端盖2可采用热熔、粘结或螺接的方式与筒体I结合。所述的PVC管道长50(T850mm,管径10(Tl50mm。这样大小的尺寸能满足不同时期螃蟹生活生长空间的需要。管壁开设出水孔以利于透水使管道内外环境相似,营造自然生态环境。两侧尼龙拉绳3为便于抽出筒体I以检测成果和捕捉螃蟹时不破坏红树林的根系。管道两侧封口为了螃蟹生长及换壳时能感觉有相对安全的环境,使其不易受到同类或其他物种的伤害,既能提高产量,也方便捕捉。
[0018]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种红树林蟹养殖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容置体10’为一个L型PVC管道。
[0019]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种红树林蟹养殖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容置体10”为花盆。
[0020]在实际使用中,实施例一、二、三结构的容置体可同时设置在一片滩涂浅滩上。
[0021]三、使用效果试验中发现,有埋设容置体10的区域,红树植物成活率高,未埋设容置体10的区域长势不良且成活率低。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有埋设容置体10的区域,螃蟹如期以容置体10为蟹窟,减少了对红树林根部的损害,提高了红树林的成活率。螃蟹在生长过程中又就近食用了红树林伴生物‘藤壶’牡蛎(‘藤壶’牡蛎是附生在红树植株上对红树林有害物种,影响植株生长。必须对附着部位进行人工清除。‘藤壶’牡蛎也是螃蟹最喜欢的食物),既利于红树林的生长,又解决了螃蟹的又一食物来源。人工蟹窟同时有效减少螃蟹换壳软体时易受伤害的情况,增加了螃蟹的成活率,可以得到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试验中,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效果不如实施例一)。
[0022]试验证明,采用实施例一的管道技术,可以更好的在种植红树林的同时养殖螃蟹。
[0023]本发明的重点就在于:滩涂浅滩上设置多个作为人工蟹窟的容置体。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容置体的结构形状可有多种,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红树林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容置体组成;在容置体上开设一个让螃蟹进出的进口和多个出水孔;所述的容置体包括筒体、两个端盖和拉绳;所述的两个端盖分别封堵在筒体的两端,拉绳固定连接在端盖上,筒体的中部开设进口,筒体上开设多个出水孔,在两个端盖开设多个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中部的进口偏向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体为一个L型PVC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体为花盆。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81176SQ201410695198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7日
【发明者】陈碧祺, 崔连胜, 洪文宁, 洪智春 申请人:陈碧祺, 崔连胜, 洪文宁, 洪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