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2328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其结构包括遮光罩、收集罩、LED灯、高压网片、高压网圈、中心支杆和电源等部分;高压网片水平设置在遮光罩的下端开口处,并由遮光罩下撑架予以支撑,用于电击贴近的昆虫,水平的设置结构,可保证昆虫不会停留在高压网片上;高压网圈贴附在收集罩内侧壁的中部,可对落入收集罩内并沿收集罩内壁上爬的昆虫实施电击,以防止昆虫逃逸。本实用新型携带组装方便,不受交流电源的限制,实现了夜间无人值守,节省了时间及精力,并且昆虫收集方便,捕捉效率高,可保证诱捕昆虫的完整性。
【专利说明】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生态学项目研究和农业生产实践中,都会利用夜行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进行地区性的昆虫种类和数量的调查,通常是采用白炽灯白布法进行昆虫的捕获,但是在昆虫捕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需要工作人员夜间全程值守,由于白炽灯白布法无法防止昆虫逃逸,所以需要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到白布上对停留在白布上的昆虫进行捕捉,这就必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白炽灯需要220V交流电源,而在野外环境里,交流电源会成为灯诱工作的限制因素,而使用蓄电池供电,则太过沉重,且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以解决昆虫捕获过程耗费时间精力和捕获装置携带不便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包括有:
[0005]遮光罩,为上小下大且是下端开口的圆台形柔性罩体,由遮光罩上撑架支撑住罩体顶部,由遮光罩下撑架支撑住罩体下端开口 ;
[0006]高压网片,水平设置在所述遮光罩的下端开口处,用于电击贴近的昆虫;
[0007]LED灯,设置在所述遮光罩的罩体内,用于引诱昆虫;
[0008]收集罩,为上大下小且是上端开口的圆台形柔性罩体,由收集罩上撑架支撑住罩体上端开口,由收集罩下撑架支撑住罩体底部;
[0009]中心支杆,为空心杆体,分别穿接在所述遮光罩上撑架、所述遮光罩下撑架、所述收集罩上撑架和所述收集罩下撑架的中心部位,用以将所述遮光罩和所述收集罩撑开,并使所述遮光罩撑顶在所述收集罩的上部;
[0010]高压网圈,贴附在所述收集罩的内侧壁上,用于电击沿收集罩内壁上爬的昆虫;以及
[0011]电源,为所述高压网片、所述LED灯和所述高压网圈提供所需工作电压。
[0012]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遮光罩与所述收集罩之间设有便于昆虫进入的间距。
[0013]所述中心支杆是由若干节连接而成,以便于装置的拆卸和组装。
[0014]所述LED灯固定在所述中心支杆上。
[0015]在所述遮光罩的顶部设有挂绳,以便于野外悬吊本装置。
[0016]在所述收集罩的侧壁下部设有横置的拉链,拉开拉链,就可以打开收集罩的下端口,从而方便昆虫的取出。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1、便于携带。由于采用可拆卸的中心支杆的支撑结构,因此,平时可拆卸后收纳起来,在野外使用时,穿插上中心支杆,并将连接相应的电源线即可进行灯诱工作。
[0019]2、实现了夜间无人值守,节省了时间及精力。由于使用了尼龙材质的平底收集罩,并添加了防逃逸的高压网片和高压网圈,昆虫在收集罩内飞行逃逸时会触碰到高压网片,爬行逃逸时会接触到高压网圈,由此保证了采样的昆虫不会轻易逃逸。而且,收集罩的平底设计,可有效防止鳞翅目昆虫翅膀上的鳞片脱落。
[0020]3、不受交流电源的限制,提高了捕捉效率。采用仅有4W的四颗LED灯作为诱捕光源,使用普通锂电池就可以保证12小时以上的灯光照明,同时使用遮光布作为遮光罩的罩体,聚光效果好,使昆虫更易触碰到高压网片。
[0021]4、保证了诱捕昆虫的完整性。由于高压网片为水平设置,而高压网圈为竖直设置,所以其作用都仅是将昆虫瞬间电死或电晕,使之掉落到收集罩内的平底部,不会灼伤昆虫,保证了采集昆虫的完整性。
[0022]5、切断电源或更换电池方便。由于电源吊挂在收集罩的下方,可以方便地更换电池或在收取昆虫时切断电源。
[0023]6、昆虫收集方便。收集罩下部的拉链结构,极大地方便了对罩内平底部上的昆虫的收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挂绳,2、遮光罩上撑架,3、遮光罩,4、LED灯,5、高压网片,6、遮光罩下撑架,7、收集罩上撑架,8、中心支杆,9、收集罩,10、高压网圈,11、收集罩下撑架,12、电源,13、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遮光罩3、收集罩9、LED灯4、高压网片5、高压网圈10、中心支杆8和电源12等部分。遮光罩3为上小下大圆台形柔性罩体,其下端为开口端。遮光罩3的罩体米用内侧可反光的遮光布制作,以便于聚光;罩体的顶部由十字形的遮光罩上撑架2支撑住,罩体的下部开口端由十字形的遮光罩下撑架6支撑住。收集罩9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柔性罩体,其上端为开口端,用以收集由高压网片电死或者电晕的昆虫。收集罩9的罩体可用尼龙纱材质制作;罩体上部开口端由十字形的收集罩上撑架7支撑住,罩体底部由十字形的收集罩下撑架11支撑住,形成平底部,平底的设计有利于防止鳞翅目昆虫翅膀的鳞片脱落。在收集罩9的侧壁下部设有围绕罩体一圈或大半圈的拉链13,以方便对罩内平底部上的昆虫的收集。
[0027]用于引诱昆虫的LED灯4可使用四个功率为4W的LED,集中设置在遮光罩3的罩体内。高压网片5水平设置在遮光罩3的下端开口处,并由遮光罩下撑架6予以支撑,用于电击贴近的昆虫。利用夜行昆虫的趋光性,当昆虫触屏到后电死或者电晕,水平的高压网片设计,可保证昆虫不会停留在高压网片上。高压网圈10贴附在收集罩内侧壁的中部,可对落入收集罩内并沿收集罩内壁上爬的昆虫实施电击,以防止昆虫逃逸。贴壁设置的高压网圈10,可使电击后的昆虫不会停留在闻压网圈上。
[0028]中心支杆8为空心杆体,是由若干节相互插接或螺纹连接而成。中心支杆8分别穿接在遮光罩上撑架2、遮光罩下撑架6、收集罩上撑架7和收集罩下撑架11的中心部位,以将遮光罩3和收集罩9分别撑开,并使遮光罩3撑顶在收集罩9的上部;遮光罩3与收集罩9之间设有大约1cm左右的间距,以便于昆虫进入本灯诱装置。中心支杆8的空心管结构,除起到支撑作用外,还是电源12与高压网片5和LED灯4之间的导线连接通道。LED灯4的安装体可固定在中心支杆8上。
[0029]电源12可采用小型锂电池,为高压网片5、LED灯4和高压网圈10提供所需工作电压,并且还在本装置吊挂起来之后,起到一定的配重作用。
[0030]在遮光罩3的顶部设有挂绳1,以便将本昆虫灯诱装置悬挂于野外的树枝或架杆上。
[003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及工作过程是:
[0032]1、用中心支杆8的相应各节连接LED灯4和高压网片5,在连接各节组成中心支杆后,撑顶开遮光罩3和收集罩9,然后布设高压网圈10,并连接导线,最后连接电源12,组装完毕。
[0033]2、接通电源12,LED灯4亮起,高压网片5和高压网圈10通电,此时人体切勿触碰,以防触电。
[0034]3、由于聚光罩3的聚光作用,夜行昆虫会集聚在聚光罩3的下部飞行,当触碰到高压网片3时,会瞬间被电死或者电晕,落入收集罩9内。
[0035]4、收集罩9的平底设计避免了电死或者电晕的昆虫挤在一起,防止了鳞翅目昆虫翅膀鳞片的脱落;当有电晕的昆虫苏醒过来,飞行逃逸时,会触到高压网片5,而在爬行逃逸时,会接触到高压网圈10,由此使得采样的昆虫不会轻易逃逸。
[0036]5、采集收集罩内的昆虫时,先关闭电源,拉开收集罩9上的拉链13,就可以轻易地将捕捉的昆虫收集起来。
[0037]6、如需要长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灯诱,只需定时更换电量不足的电池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 遮光罩,为上小下大且是下端开口的圆台形柔性罩体,由遮光罩上撑架支撑住罩体顶部,由遮光罩下撑架支撑住罩体下端开口; 高压网片,水平设置在所述遮光罩的下端开口处,用于电击贴近的昆虫; LED灯,设置在所述遮光罩的罩体内,用于引诱昆虫; 收集罩,为上大下小且是上端开口的圆台形柔性罩体,由收集罩上撑架支撑住罩体上端开口,由收集罩下撑架支撑住罩体底部; 中心支杆,为空心杆体,分别穿接在所述遮光罩上撑架、所述遮光罩下撑架、所述收集罩上撑架和所述收集罩下撑架的中心部位,用以将所述遮光罩和所述收集罩撑开,并使所述遮光罩撑顶在所述收集罩的上部; 高压网圈,贴附在所述收集罩的内侧壁上,用于电击沿收集罩内壁上爬的昆虫;以及 电源,为所述高压网片、所述LED灯和所述高压网圈提供所需工作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遮光罩与所述收集罩之间设有便于昆虫进入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心支杆是由若干节连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LED灯固定在所述中心支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遮光罩的顶部设有挂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生态调查便携式防逃逸昆虫灯诱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收集罩的侧壁下部设有横置的拉链。
【文档编号】A01M1/04GK203942972SQ201420335364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发明者】赵军锋, 王晓蕊 申请人: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