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播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谷物播种机,其特征是调播种深度固定件设置在支撑架的后上方,调节螺杆经调节螺母与调播种深度固定件连接,依此可根据不同种子的需要,通过调节播种深度的构件实现播种深度的调整。排种盘的扇形档板设置在种子输入口处外缘,在扇形档板的顶部设有1-2个固定杆穿过排种盘外套上设置的杆槽,由扇形档板固定件将扇形档板活动固定在排种盘外套上,与杆槽对应处的排种盘外套上设有位移刻度,将现有扇形挡板和移动构件从排种盘内部改进到排种盘外部,可更加方便地调整穴粒数。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加了内型孔环,依此可根据不同种子栽培需要的穴间距,通过调节排种盘的内型孔环的位置实现穴间距的调整。
【专利说明】谷物播种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可精量播种且免间苗作业的谷物播种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农业机械的精量播种机种类较多,但按照其核心技术的排种器从技术发展历程来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窝眼式,二是S出式,三是气吸式。目前,大型播种机械多采用气吸式排种器,而在地块较小、零碎、转弯掉头多、易导致机械负压不足的地方,以及仍然以畜力作为农业动力地方,S出式排种器仍然有很大的优势。
[0003]中国02235496.4公开了一种“精密点播排种器”,其基本结构包括一个排种盘,排种盘的右侧外套为全圆周整体包容,排种盘的右侧中心为悬臂轴,也叫芯头。在外套与悬臂轴之间留有供种子填充和分离的环形分种槽。输入孔设在悬臂轴左侧之排种盘端面水平中心线上。输出孔设在悬臂轴垂直中心线上,上下斜穿悬臂轴圆周面与低端面。当装配型孔环于悬臂轴上形成摩擦副后,种流从输入孔流入分种槽内形成自然休止角,也叫充种角。当型孔环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型孔即将种子从充种角中S出分离,然后运转到悬臂轴顶部之输出孔处,种子即滑出输出孔,降落到种子沟。上述结构的优点是:一是种子分离非强制而靠舀出,即无破碎率;二是种子排出钻直孔严包容,无抛射而无误差,穴间距合格率高;
[0004]三是型孔的深浅、粗细统一加工,型孔统一后穴粒数必然精准;四是扬弃空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更便于机畜力通用。但是,多年实践,发现这种结构也有不足。一是不同地块虫害情况不同时,二是不同种子发芽率不同时,需要在简练配套的型孔中增减穴粒数时却无能为力。三是在一机多用中,有些种子流动性差,如荞麦、辣椒、油葵等非圆形类种子,圆形输入孔局限太大。为克服上述问题,中国专利201120101573.5公开了“省间苗免移栽蔬菜精播机”,其主要特征是在分种槽左侧设有弧形玄直角三角形输入孔,输入孔的外侧边缘延伸至外套的边缘,分种槽内左上方安装有带有刻度的扇形挡板,扇形挡板可以部分遮盖输入孔。使用时,通过移动扇形挡板,以挡板底边高度控制充种角种面的高度,从
[0005]而改变型孔舀出种子时的倾斜度,进而改变型孔中的穴粒数。因为型孔趋平,舀出则满,趋立如挂,舀出则缺。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玄直角三角形输入孔与带有刻度的扇形挡板配合,可以有效控制充种角种面的高度,带有刻度的扇形挡板与
[0006]型孔环的配合,由于充种角种面高度可以调整,从而可以改变型孔S出种子时的倾斜度,进而改变型孔中的穴粒数。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精播机以及核心技术的精播排种器,可以克服谷子等小杂粮生产中人工间苗的瓶颈制约。然而,该精播机在使用中还存在下列问题:(I)移动扇形挡板、改变型孔舀出种子时的倾斜度时必须打开排种器的盖;(2)型孔环在加工时已经统一制作好孔间距,也就是说,播种任何作物的穴间距只有一个规格,与现实中各种作物对穴间距要求不同相矛盾,如果要改变播种间距则必须再打开排种器更换型孔环,因此带来的弊端一是操作麻烦、费时费工,二是打开的频率高了排种器的丝头容易出问题而导致减少排种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谷物播种机,该播种机机畜力通用,可调节播种深度,可在排种器外部调节播种穴间距和穴粒数多少,特别适用于较小地块的蔬菜、杂粮的省间苗作业的播种。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谷物播种机包括种子斗、排种管、支撑架、牵引杆、牵引环、排种盘、拔种盘、开沟器、镇压轮架、调播种深度固定件、调节螺杆、调节螺母、镇压轮轴、镇压轮、驱动链轴、轴支架、调整轴、链条、扶杆。种子斗经排种管固定在支撑架的上方;牵引杆铰接在支撑架的前上部,牵引环固定在牵引杆的前端;排种盘与排种管对应设置在支撑架的正下部;拔种盘活动固定在排种盘的外部,开沟器经排种管连接在排种盘的正下方;镇压轮架铰接在支撑架的后下部;调播种深度固定件设置在支撑架的后上方。所述的镇压轮架从前往后依次连接轴支架、铰接调节螺杆、固定镇压轮轴和扶杆。轴支架的上方设有调整轴,调节螺杆经调节螺母与调播种深度固定件连接,镇压轮轴固定有镇压轮和驱动链轴,驱动链轴经链条和调整轴将动力传输给拔种盘。
[0010]所述的排种盘包括排种盘外套、种子输入口、扇形档板、杆槽、扇形档板固定件、位移刻度、排种口、型孔环支撑体、排种盘盖固定螺丝、内型孔环,外型孔环,排种盘盖。扇形档板设置在种子输入口处外缘,在扇形档板的顶部设有I 一 2个固定杆穿过排种盘外套上设置的杆槽,由扇形档板固定件将扇形档板活动固定在排种盘外套上;与杆槽对应处的排种盘外套上设有位移刻度;排种口设在排种盘中央与种子管下半段连通的型孔环支撑体上,型孔环支撑体的外端设有排种盘盖固定螺丝,内型孔环套在型孔环支撑体上,外型孔环套在内型孔环外,排种盘盖上排种盘后,装上拔种盘,用螺母固定。
[0011]所述的排种盘盖上设有对称设有两个内型孔环体固定槽和两个外型孔环体固定鍵。
[0012]所述的外型孔环包括外型孔环体、S种子孔、固定边和固定孔,在外型孔环体上均匀分布8个S种子孔,相邻孔中心弧度为45度;固定边为外型孔环体整体的一部分,在固定边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孔,与排种盘盖上设有的两个外型孔环体固定鍵相对应。
[0013]所述的内型孔环包括内型孔环体、种子孔和固定鍵,在内型孔环体上分布12个大小与S种子孔相同的种子孔,每相邻三个孔为一组,同组相邻的孔中心弧度为22.5度,组间相邻的孔中心弧度为45度;在内型孔环体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鍵,与排种盘盖上设有的两个内型孔环体固定槽相对应。
[0014]使用时,将动力源与牵引环相连接,把种子倒入种子斗,根据不同种子的要求通过调节播种深度的螺母确定播种深度。然后移动扇形挡板的位置,以挡板底边高度控制充种角种面的高度,从而改变型孔S出种子时的倾斜度,进而通过调节扇形挡板的位置改变型孔中的穴粒数。最后调整播种的穴间距,当内型孔环的每相邻三个孔中边缘的两个种子孔与外型孔环的S种子孔对应时,穴间距为排种盘盖每转一圈播种8穴,当内型孔环的每相邻三个孔和中间I个种子孔与外外型孔环的舀种子孔对应时,穴间距为排种盘盖每转一圈播种4穴。
[0015]本实用新型的谷物播种机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在于:(I)可根据不同种子的需要,通过调节播种深度的构件实现播种深度的调整;(2)可根据不同种子栽培需要的穴间距,通过调节排种盘的内型孔环的位置实现穴间距的调整;(3)将现有扇形挡板和移动构件从排种盘内部改进到排种盘外部,可更加方便地调整穴粒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种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种盘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种盘盖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型孔环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型孔环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种子斗,2、排种管,3、支撑架、4、牵引杆,5、牵引环,6、排种盘,7、拔种盘,8、开沟器,9、镇压轮架,10、调播种深度固定件,11、调节螺杆,12、调节螺母,13、镇压轮轴,14、镇压轮,15、驱动链轴,16、轴支架,17、调整轴,18、链条,19、扶杆,20、排种盘外套,21、种子输入口,22、扇形档板,23、杆槽、24、扇形档板固定件,25、位移刻度,26、排种口,27、型孔环支撑体,28、排种盘盖固定螺丝,29、内型孔环体固定槽,30,内型孔环体位置,31、外型孔环体固定鍵,32、外型孔环体位置,33、内型孔环固定件,34、内型孔环体,35、种子孔,36、固定鍵,37、外型孔环体,38、舀种子孔,39、固定边,4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谷物播种机,包括种子斗1、排种管2、支撑架3、牵引杆4、牵引环5、排种盘6、拔种盘7、开沟器8、镇压轮架9、调播种深度固定件10、调节螺杆11、调节螺母12、镇压轮轴13、镇压轮14、驱动链轴15、轴支架16、调整轴17、链条18、扶杆19。种子斗I经排种管2固定在支撑架3的上方;牵引杆4铰接在支撑架3的前上部牵引环5固定在牵引杆4的前端;排种盘6与排种管2对应设置在支撑架3的正下部;拔种盘7活动固定在排种盘6的外部,开沟器8经排种管2连接在排种盘6的正下方;镇压轮架9铰接在支撑架3的后下部;调播种深度固定件10设置在支撑架3的后上方。所述的镇压轮架9从前往后依次连接轴支架16、铰接调节螺杆11、固定镇压轮轴13和扶杆19。所述的轴支架16的上方设有调整轴17,所述的调节螺杆11经调节螺母12与调播种深度固定件10连接,所述的镇压轮轴13上固定有镇压轮14和驱动链轴15。驱动链轴15经链条18和调整轴17将动力传输给拔种盘7。
[0025]如图2 — 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种盘6包括排种盘外套20、种子输入口 21、扇形档板22、杆槽23、扇形档板固定件24、位移刻度25、排种口 26、型孔环支撑体27、排种盘盖固定螺丝28、内型孔环,外型孔环,排种盘盖。扇形档板22设置在种子输入口 21处外缘,在扇形档板22的顶部设有I 一 2个固定杆穿过排种盘外套20上设置的杆槽23,由扇形档板固定件24将扇形档板22活动固定在排种盘外套20上;与杆槽23对应处的排种盘外套20上设有位移刻度25,排种口 26设在排种盘中央与种子管2下半段连通的型孔环支撑体27上,型孔环支撑体27的外端设有排种盘盖固定螺丝28。所述的排种盘盖上设有对称设有两个内型孔环体固定槽29和两个外型孔环体固定鍵31。内型孔环套在型孔环支撑体27上,外型孔环套在内型孔环外,排种盘盖上排种盘后,装上拔种盘7,用螺母固定。
[0026]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型孔环包括内型孔环体34、种子孔35和固定鍵36,在内型孔环体34上分布12个大小与S种子孔38相同的种子孔35,每相邻三个孔为一组,同组相邻的孔中心弧度为22.5度,组间相邻的孔中心弧度为45度;在内型孔环体34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鍵36,与排种盘盖上设有的两个内型孔环体固定槽29相对应。
[0027]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型孔环包括外型孔环体37、S种子孔38、固定边39和固定孔40,在外型孔环体37上均匀分布8个S种子孔38,相邻孔中心弧度为45度;固定边39为外型孔环体37整体的一部分,在固定边39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孔40,与排种盘盖上设有的两个外型孔环体固定鍵31相对应。
【权利要求】
1.一种谷物播种机,包括种子斗(I)、排种管(2)、支撑架(3)、牵引杆(4)、牵引环(5)、排种盘(6)、拔种盘(7)、开沟器(8)、镇压轮架(9)、调播种深度固定件(10)、调节螺杆(11)、调节螺母(12)、镇压轮轴(13)、镇压轮(14)、驱动链轴(15)、轴支架(16)、调整轴(17)、链条(18)、扶杆(19),种子斗(I)经排种管(2)固定在支撑架(3)的上方,牵引杆(4)铰接在支撑架(3)的前上部,牵引环(5)固定在牵引杆(4)的前端,排种盘(6)与排种管(2)对应设置在支撑架(3)的正下部,拔种盘(7)活动固定在排种盘(6)的外部,开沟器(8)经排种管(2)连接在排种盘(6)的正下方,镇压轮架(9)铰接在支撑架(3)的后下部,镇压轮架(9)从前往后依次连接轴支架(16)、铰接调节螺杆(11 )、固定镇压轮轴(13)和扶杆(19),轴支架(16)的上方设有调整轴(17),镇压轮轴(13)上固定有镇压轮(14)和驱动链轴(15),驱动链轴(15)经链条(18)和调整轴(17)将动力传输给拔种盘(7),其特征在于,调播种深度固定件(10)设置在支撑架(3)的后上方,调节螺杆(11)经调节螺母(12)与调播种深度固定件(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种盘(6)包括排种盘外套(20)、种子输入口(21)、扇形档板(22)、杆槽(23)、扇形档板固定件(24)、位移刻度(25)、排种口(26)、型孔环支撑体(27)、排种盘盖固定螺丝(28)、内型孔环,外型孔环,排种盘盖,扇形档板(22)设置在种子输入口(21)处外缘,在扇形档板(22)的顶部设有I 一 2个固定杆穿过排种盘外套(20)上设置的杆槽(23),由扇形档板固定件(24)将扇形档板(22)活动固定在排种盘外套(20)上;与杆槽(23)对应处的排种盘外套(20)上设有位移刻度(25),排种口(26)设在排种盘中央与种子管(2)下半段连通的型孔环支撑体(27)上,型孔环支撑体(27)的外端设有排种盘盖固定螺丝(28),排种盘盖上设有对称设有两个内型孔环体固定槽(29)和两个外型孔环体固定鍵(31),内型孔环套在型孔环支撑体(27)上,外型孔环套在内型孔环外,排种盘盖上排种盘(6 )后,装上拔种盘(7 )用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谷物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型孔环包括外型孔环体(37)、§种子孔(38)、固定边(39)和固定孔(40),在外型孔环体(37)上均匀分布8个舀种子孔(38),相邻孔中心弧度为45度;固定边(39)为外型孔环体(37)整体的一部分,在固定边(39)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孔(40),与排种盘盖上设有的两个外型孔环体固定鍵(31)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谷物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型孔环包括内型孔环体(34)、种子孔(35)和固定鍵(36),在内型孔环体(34)上分布12个大小与舀种子孔(38)相同的种子孔(35),每相邻三个孔为一组,同组相邻的孔中心弧度为22.5度,组间相邻的孔中心弧度为45度,在内型孔环体(34)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鍵(36),与排种盘盖上设有的两个内型孔环体固定槽(29)相对应。
【文档编号】A01C7/18GK204191130SQ201420563169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武卫锋, 武忠 申请人:武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