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度对刺参幼虫发育和变态附着的影响研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656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浊度对刺参幼虫发育和变态附着的影响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刺参生态苗种繁育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采用高效设施和生态增养殖模式,通过科学管理而生产出的优质健康苗种的方法。由于刺参从早期浮游幼虫阶段便进入到野生环境下生存,与室内培育条件相比更加复杂和多变。受到昼夜交替、潮汐、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水体的温度、盐度、浊度、浮游生物等的变化更为剧烈,对刺参幼虫发育和生长势必造成影响。因此在选择适宜生态苗种繁育的海区之前,首先需要弄清各种环境因子对刺参幼虫发育的影响,而在这些环境因子中,与室内培育相比温度、盐度、光照、浊度等环境因素差异最为明显。

在自然条件下,海流对海床底质的扰动搅起的泥沙以及浮游生物死亡后形成的有机碎屑构成了水体悬浮物的主要成分,使海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浑浊状态。海水中的悬浮物也称悬浮沉积物(suspendedsediment)或称悬浮颗粒物(suspendedparticulatematter,spm),其含量并不稳定,而是受到海流的节律性运动以及海面的风应力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例如荣成月湖的spm浓度从一般在7mg/l到20mg/l之间波动,风浪大时则偶尔会达到140mg/l左右(2011年6月至8月监测数据),渤海湾中心区的近底层spm波动在40mg/l到140mg/l左右,青岛胶州湾中心区7月份的平均悬浮颗粒物浓度在5mg/l到15mg/l左右,靠近大沽河口区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则可达到30mg/l以上。可见,海区的浊度的变化是受海流、风、径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常处于变动的状态。刺参从受精卵到变态附着需要经历约半个月的浮游期,这段时期是其生活史中生命力相对脆弱的时期,因此在这样一个浊度较高且变动较大的环境下开展刺参生态苗种繁育工作,探明浊度对刺参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方法,可以研究浊度对刺参幼虫发育和变态附着的影响。

一种浊度对刺参幼虫发育和变态附着的影响研究方法,具体如下:选取处于原肠胚时期的幼虫,布放密度0.5ind/ml,20±0.5°c水浴控温;spm设置5个浓度梯度,实验进行两次,3个平行;第一次各组浓度为:对照组、30mg/l、60mg/l、100mg/l和300mg/l;第二次实验各组浓度设置为:对照组,50mg/l,150mg/l,350mg/l和550mg/l。

通过向海水中添加稀释的泥浆调节至所需浓度,误差控制在±20mg/l以内。

采用充气的方式维持spm浓度水平,spm的测量采用浊度仪。

每隔12h人为搅动一次水体,以恢复悬浮物浓度至实验水平。

幼虫自小耳幼虫至变态前每天每桶投喂2-4滴海洋红酵母和80-100ml角毛藻,至变态为樽形幼虫后,各组均以海泥作为饵料。

幼虫发育至大耳幼虫期测量幼虫存活率、体长并记录发育情况,培养至30天后计数各组稚参数量,以稚参数量/初始受精卵数量作为变态附着率。

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处理内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全面地研究浊度对刺参幼虫发育和变态附着的影响。利用采自荣成月湖的表层海泥模拟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悬浮颗粒物对刺参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为开放海域刺参生态苗种繁育工作提供借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将收集的荣成月湖表层新鲜海泥利用200目标准筛过滤两遍以除去大颗粒物质,然后经3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10min,弃掉水分,储藏于4°c中备用。灭活海泥在离心前煮沸30min,其他处理步骤与新鲜海泥相同。制备所得新鲜海泥和灭活海泥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36±0.33%,3.98±0.23%。实验在8l的透明塑料桶中进行,实验幼虫处于原肠胚时期,布放密度0.5ind/ml(每桶约4000个幼虫),20±0.5°c水浴控温。spm设置5个浓度梯度,实验进行了两次,3个平行。第一次各组浓度为:对照组(不添加海泥)、30mg/l、60mg/l、100mg/l和300mg/l。第二次实验各组浓度设置为:对照组(不添加海泥),50mg/l,150mg/l,350mg/l和550mg/l。通过向海水中添加稀释的泥浆调节至所需浓度,误差控制在±20mg/l以内,采用充气的方式维持spm浓度水平,spm的测量采用浊度仪(myrateksentrym-2)。由于沉降导致spm一直在降低,因此每隔12h人为搅动一次水体,以恢复悬浮物浓度至实验水平。幼虫自小耳幼虫至变态前每天每桶投喂2-4滴海洋红酵母和80-100ml角毛藻,至变态为樽形幼虫后,各组均以海泥作为饵料。幼虫发育至大耳幼虫期测量幼虫存活率、体长并记录发育情况,培养至30天后计数各组稚参数量,以稚参数量/初始受精卵数量作为变态附着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处理内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浊度对刺参幼虫发育和变态附着的影响研究方法,具体如下:选取处于原肠胚时期的幼虫,布放密度0.5ind/ml,20±0.5°C水浴控温;SPM设置5个浓度梯度,实验进行两次,3个平行;第一次各组浓度为:对照组、30mg/l、60mg/l、100mg/l和300mg/l;第二次实验各组浓度设置为:对照组,50mg/l,150mg/l,350mg/l和550mg/l。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全面地研究浊度对刺参幼虫发育和变态附着的影响。利用采自荣成月湖的表层海泥模拟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悬浮颗粒物对刺参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为开放海域刺参生态苗种繁育工作提供借鉴。

技术研发人员:褚方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清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5.12.25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