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移栽育苗成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79611发布日期:2018-10-02 17:38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背景技术:
植物育苗特别是工厂化育苗常因钵体和根系附着力不够,使得钵体易散不便运输,有时不得不带盘运输,有时不得不裸根移栽,要么增加秧苗成本,要么导致缓苗期长等。据此,我们发明了一种营养钵简易制作方法,以期解决植物育苗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移栽育苗成钵方法,以解决育苗生产中秧苗钵体易散、移栽后缓苗期过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移栽育苗成钵方法,该方法为:将一粒或两粒以上的须根系植物种子播种在带有孔穴的育苗盘内,用基质覆盖,从育苗盘上部或从下部使基质保持适宜湿度,出苗后20-50天即可成钵,成钵后可直接移栽,或者用于育苗(如可在钵体内播种其它植物,然后将原来的植物幼苗拔掉或用选择性除草剂除去)。

所述孔穴为圆形或方形的圆柱、圆锥、棱柱或棱锥;孔穴直径或边长为500-700mm。所述育苗盘为塑料或泡沫材料等。

本发明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利用须根系植物根系将基质结为较好的网状基质钵体。该方法利用须根系植物的根系增加了钵体强度,使钵体不易散裂,可缩短栽后缓苗期,制钵简单方便,生产成本极低。本发明植物育苗简易成钵方法所制钵体可以适用于一切能采用种子育苗的植物。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制钵劳动强度和成本大大降低。传统的制钵方法是利用制钵器将一定湿度的土壤压制成体积较大的钵体,此钵体不但制作劳动强度大,制作用工较多,而且所制钵体强度较小,遇微力震动即散钵。而通过此方法不但省力,制作效率高,而且钵体强力也较大。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实施方案:用播种机将一粒玉米种子播种在孔穴边长为18mm的育苗盘内,播种后上盖约2cm厚度的土壤,之后放入盖有农膜的拱棚内,从育苗盘上部用浓度30mg/kg的吲哚乙酸钠水溶液将土壤湿度保持在60%-65%之间。出苗后,喷施含有n、p、k养分的营养液(含0.01%尿素和0.01%磷酸二氢钾,其余为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65%,出苗20天后即成钵。

用人工将一粒玉米种子播种在孔穴边长为18mm的育苗盘内,播种后上盖约2cm厚度的土壤,之后放入盖有农膜的拱棚内,从育苗盘上部用浓度30mg/kg的吲哚乙酸钠水溶液将土壤湿度保持在60%-65%之间。出苗后,喷施含有n、p、k养分的营养液(含0.01%尿素和0.01%磷酸二氢钾,其余为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65%,出苗20天后即成钵。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移栽育苗成钵方法,具体为:将一粒或两粒以上的须根系植物种子播种在带有孔穴的育苗盘内,用基质覆盖,从育苗盘上部或从下部使基质保持适宜湿度,出苗后20‑50天即可成钵。该方法不用经打钵等高强度劳动,所成钵体强度较大、移栽时钵体不易散裂,移栽后可有效缩短缓苗期,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新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2.09
技术公布日:2018.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