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适用于宽窄行、拐子苗插秧作业的水稻插秧机具。
背景技术:
由于宽窄行、拐子苗种植农艺技术有利于农作物的通风、光照和增产,近年来,在水稻插秧作业中开始推广应用。传统的人力手工插秧很难实现拐子苗栽植,栽植作业质量无法保证,精度不高,且存在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的问题。目前,某些高等农业院校开始研究水稻宽窄行插秧机具,不仅机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难于应用,尤其是不能实现拐子苗栽植方式,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宽窄行、拐子苗水稻栽植农艺技术机械化生产作业的实际需求,研究设计一种双驱动轴宽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机,达到实现宽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方式机械化作业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驱动轴宽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机包括水稻插秧机机架及配装在水稻插秧机机架上的送秧传动箱、三个栽植臂组和秧箱滑道,在秧箱滑道上可横向移动的从左至右依次配装a1秧箱、b1秧箱、a2秧箱、b2秧箱、a3秧箱和b3秧箱,在所述送秧传动箱上相互平行且可轴向移动的安装a秧箱横移驱动轴和b秧箱横移驱动轴,a1连接板、a2连接板、a3连接板分别将a秧箱横移驱动轴依次与a1秧箱、a2秧箱、a3秧箱固定连接,b1连接板、b2连接板、b3连接板分别将b秧箱横移驱动轴依次与b1秧箱、b2秧箱、b3秧箱固定连接,所述三个栽植臂组分别与所述的a1秧箱和b1秧箱、a2秧箱和b2秧箱、a3秧箱和b3秧箱相配合,每个栽植臂组上的左栽植臂与右栽植臂之间的间距尺寸h1小于相邻的一个栽植臂组上的左栽植臂与另一个栽植臂组上的右栽植臂之间的间距尺寸h2,构成水稻宽窄行插秧机构,同一个栽植臂组上的左栽植臂与右栽植臂沿圆周方向呈相差180°配置,构成拐子苗插秧机构。
本发明创造改变了传统水稻插秧机横向秧苗间距相等、秧苗横向双株间平列的插秧方式,实现了相邻横向秧苗行间距宽窄不同、横向秧苗双株间纵向错位配置的宽窄行、拐子苗栽植农艺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合理、简单、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使用可靠的特点,为先进的水稻宽窄行拐子苗栽植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机具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双驱动轴宽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机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向视图;
图3是栽植臂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水稻插秧机机架、2、送秧传动箱、3、a秧箱横移驱动轴、4、b秧箱横移驱动轴、5、a1秧箱、6、a1连接板、7、b1连接板、8、秧箱滑道、9、栽植臂组、10、b1秧箱、11、a2秧箱、12、a2连接板、13、b2秧箱、14、a3秧箱、15、b3秧箱、16、b3连接板、17、a3连接板、18、b2连接板、19、左栽植臂、20、右栽植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双驱动轴宽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机包括水稻插秧机机架1及配装在水稻插秧机机架1上的送秧传动箱2、三个栽植臂组9和秧箱滑道8,在秧箱滑道8上可横向移动的从左至右依次配装a1秧箱5、b1秧箱10、a2秧箱11、b2秧箱13、a3秧箱14和b3秧箱15,在所述送秧传动箱2上相互平行且可轴向移动的安装a秧箱横移驱动轴3和b秧箱横移驱动轴4,a1连接板6、a2连接板12、a3连接板17分别将a秧箱横移驱动轴3依次与a1秧箱5、a2秧箱11、a3秧箱14固定连接,b1连接板7、b2连接板18、b3连接板16分别将b秧箱横移驱动轴4依次与b1秧箱10、b2秧箱13、b3秧箱15固定连接,所述三个栽植臂组9分别与所述的a1秧箱5和b1秧箱10、a2秧箱11和b2秧箱13、a3秧箱14和b3秧箱15相配合,每个栽植臂组9上的左栽植臂19与右栽植臂20之间的间距尺寸h1小于相邻的一个栽植臂组9上的左栽植臂19与另一个栽植臂组9上的右栽植臂20之间的间距尺寸h2,构成水稻宽窄行插秧机构,同一个栽植臂组9上的左栽植臂19与右栽植臂20沿圆周方向呈相差180°配置,构成拐子苗插秧机构。
作业使用时,驱动动力通过送秧传动箱2分别驱动a秧箱横移驱动轴3和b秧箱横移驱动轴4同步进行横向移动,a秧箱横移驱动轴3通过a1、a2、a3连接板6、12、17同时带动a1、a2、a3秧箱5、11、14在秧箱滑道8上做横移送秧运动,与此同时,b秧箱横移驱动轴4通过b1、b2、b3连接板7、18、16同时带动b1、b2、b3秧箱10、13、15在秧箱滑道8上做与a1、a2、a3秧箱5、11、14方向相同、速度相等的横移送秧运动,三个栽植臂组9上做旋转运动的左、右栽植臂19、20分别从相对应的a、b秧箱上先后完成取秧后,继续转动先后完成插秧作业。由于同一个栽植臂组9上的左、右栽植臂19、20在圆周方向上相差180°配置,取、插秧过程呈先、后交错完成,形成拐子苗插秧形式。基于同一栽植臂组9上的左、右栽植臂19、20之间间距h1小于相邻一个栽植臂组9上的左栽植臂19与另一个栽植臂组9上的右栽植臂20之间的间距h2,形成水稻宽窄行插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