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多功能青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014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多功能青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青贮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多功能青贮装置。



背景技术:

在饲草青贮过程中,不同的含水量,其青贮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在安全含水量的范围内,半干青贮的效果较好,而青贮饲料含水量低于40%容易发生自燃,且青贮塔发生自燃是很难扑灭的,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除了保证青贮原料用于青贮时含水量控制在安全含水量范围之内以外,必须降低在青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活动和极端天气所带青贮池内发生自燃的潜在因素。所以,青贮池在设计中,为了提高安全性,降低青贮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多功能青贮装置,能够降低青贮过程中所产的热量,减小青贮池发生自燃的风险,能够应对防止突发性自燃的情况,降低损失,还可以满足牲畜饮水要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多功能青贮装置,包括墙体、设置在墙体下端的青贮池底面和盖合在墙体顶面的顶盖,墙体为中空结构,且其上端开口,顶盖外表面边缘位于开口内侧。

优选的,上述顶盖采用四棱锥结构,墙体采用四面墙。

优选的,上述青贮池底面采用坡面结构,坡面结构包括三个坡面,即相对称的两个坡面及其一端设置的一坡面。

优选的,上述墙体底部设置有连通墙体中空内腔的排水管,排水管出水口连通蓄水池,排水管设置有阀门一上。

优选的,上述墙体底部设置有连通青贮池底面的排液管,排液管出水口连通集液池,排液管上设置有阀门二。

优选的,上述蓄水池进水口处设置有慢滤池。

优选的,上述墙体顶部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效果如如下:

(1)本发明采用中空结构且上端开口的连通墙体,顶部的坡面集雨以及底部的排水管,能够将顶部收集的雨水滞留墙体的中空部位,利用热传导的原理,有效的降低青贮池内的温度,降低青贮自燃的风险,此外,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向墙体注水来降低青贮池内温度,大大提高青贮的安全性,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2)本发明通过四棱锥状青贮池顶盖,能够有效的收集降水,通过墙体中空内腔和底部排水管和集水池将雨水收集,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满足人畜饮水的需求;另一方面,贮存的雨水能够有效的应对由于青贮过程产热和极端天气所带了青贮池内自燃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底面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安全多功能青贮装置,包括墙体1、设置在墙体1下端的青贮池底面3和盖合在墙体1顶面的顶盖2,墙体1为中空结构,且其上端开口,顶盖2外表面边缘位于开口内侧。

优选的,上述顶盖2采用四棱锥结构,墙体1采用砖堆砌而成的四面墙。

优选的,上述青贮池底面3采用坡面结构,坡面结构包括三个坡面,即相对称的两个坡面及其一端设置的一坡面,坡面结构易于集液,快速排出青贮液。

优选的,上述墙体1底部设置有连通墙体1中空内腔的排水管4,排水管4出水口连通蓄水池5,排水管4设置有阀门一7上,通过打开阀门一,能够将储存的雨水排放到蓄水池中储存,中空内腔和蓄水池储存的雨水,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满足人畜饮水的需求;另一方面,贮存的雨水能够有效的应对由于青贮过程产热和极端天气所带了青贮池内自燃风险。

优选的,上述墙体1底部设置有连通青贮池底面3的排液管6,排液管6出水口连通集液池9,排液管6上设置有阀门二8,通过打开阀门,能够将青贮液进行收集,能够用于饲料配备,提高利用率。

优选的,上述蓄水池5进水口处设置有慢滤池10,能够提高蓄水池的水质,减少清除蓄水池底部淤泥,降低清理的劳动强度。

优选的,上述墙体1顶部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11,能够防止树叶等掉入腔体中空内腔中,避免堵塞管道且难于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多功能青贮装置,包括墙体、设置在墙体下端的青贮池底面和盖合在墙体顶面的顶盖,墙体为中空结构,且其上端开口,顶盖外表面边缘位于开口内侧;本发明采用中空结构且上端开口的连通墙体,顶部的坡面集雨以及底部的排水管,能够将顶部收集的雨水滞留墙体的中空部位,利用热传导的原理,有效的降低青贮池内的温度,降低青贮自燃的风险,此外,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向墙体注水来降低青贮池内温度,大大提高青贮的安全性,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熊康宁;郭文;杨苏茂;张锦华;刘凯旋;许留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8.03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