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弃饼状松木段栽培茯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43840阅读:13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栽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废弃饼状松木段栽培茯苓的技术。



背景技术:

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无论是野生茯苓,还是人工栽培茯苓,都离不开松木,特别是人工栽培茯苓基本上都以直径7厘米以上松木段为主。为提高资源利用率,许多专家和群众都试着采用松枝碎块、松木屑、松锯末、松针等材料栽培茯苓,虽然有的也获得成功,但要么工艺复杂,要么产量太低,实际应用价值不高,没有在市场推广运用,目前广大茯苓栽培者常用的方法还是采用松段木,松木资源利用率不高。饼状松木段属环剥薄皮加工厂的废弃物,木皮加工要求木段长度一致,为了使木段长度一致,就要先锯去多余部分,于是木皮加工厂内就有堆积如山的饼状松木段,这些饼状松木段要么当燃料使用,要么废弃,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饼状松木段栽培茯苓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废弃饼状松木段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1、茯苓栽培种制备:按常规方法生产塑料袋装茯苓栽培种,备用;

2、饼状松木段处理:将收集到的饼状松木段选择晴好天气刷净,再连续暴晒至出现放射状裂纹,暴晒时防雨淋,留存备用;

3、选场:选择向阳、缓坡(坡度25度以下)、沙质土壤、土层较厚、交通方便、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栽培地点。

4、下窑:清明节前后,选晴好天气,从上至下为序,横向开挖,宽70厘米,深30厘米,以20公斤左右饼状松木段为一窑,将直径大小一致的饼状松木段从下至上紧密摆放,外观上形成一根60厘米左右的松木段,要求最上端饼状松木段截面平齐,饼状松木段纵向间紧靠,两窑之间间隔15厘米左右。

5、接种:选择制备好的茯苓菌种,将菌种袋侧面划开,在摆放好的饼状松木段任意端,选一相对截面较大饼状松木段放入菌种袋,让菌种袋划开的地方与饼状松木段截面紧贴;

6、覆土:用土覆盖饼状松木段,厚5-8厘米;

7、接种成活情况检查:接种后15天左右,扒开饼状松木段菌种接种端覆土,抽查菌丝是否已在饼状松木段上生长,如未生长查找原因,是否是菌种脱落、菌种霉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复位或更换菌种。

8、培土:当栽培场出现龟裂时,且龟裂深度和宽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明显,为防止茯苓外露腐乱,逐一培植新土,隔3-5天再次巡视续加新土。

9、采收:在生长季节,雨后检查栽培场地,发现龟裂不再继续加大加深时说明茯苓已生长结束,可适时采收。

本发明的优点: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饼状松木段栽培茯苓技术问题,栽培方法简单,栽培效果明显,提高了松木资源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1、茯苓栽培种制备:按常规方法生产塑料袋装茯苓栽培种,备用;

2、饼状松木段处理:将收集到的饼状松木段选择晴好天气刷净,再连续暴晒至出现放射状裂纹,暴晒时防雨淋,留存备用;

3、选场:选择向阳、缓坡(坡度25度以下)、沙质土壤、土层较厚、交通方便、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栽培地点。

4、下窑:清明节前后,选晴好天气,从上至下为序,横向开挖,宽70厘米,深30厘米,以20公斤左右饼状松木段为一窑,将直径大小一致的饼状松木段从下至上紧密摆放,外观上形成一根60厘米左右的松木段,要求最上端饼状松木段截面平齐,饼状松木段纵向间紧靠,两窑之间间隔15厘米左右。

5、接种:选择制备好的茯苓菌种,将菌种袋侧面划开,在摆放好的饼状松木段任意端,选一相对截面较大饼状松木段放入菌种袋,让菌种袋划开的地方与饼状松木段截面紧贴;

6、覆土:用土覆盖饼状松木段,厚5-8厘米;

7、接种成活情况检查:接种后15天左右,扒开饼状松木段菌种接种端覆土,抽查菌丝是否已在饼状松木段上生长,如未生长查找原因,是否是菌种脱落、菌种霉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复位或更换菌种。

8、培土:当栽培场出现龟裂时,且龟裂深度和宽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明显,为防止茯苓外露腐乱,逐一培植新土,隔3-5天再次巡视续加新土。

9、采收:在生长季节,雨后检查栽培场地,发现龟裂不再继续加大加深时说明茯苓已生长结束,可适时采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利用废弃饼状松木段栽培茯苓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茯苓栽培种制备→饼状松木段处理→选场→下窑→接种→覆土→接种成活情况检查→培土→采收,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废弃饼状松木段栽培茯苓技术问题,栽培方法简单,栽培效果明显,提高了松木资源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杜方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杜方平
技术研发日:2017.10.05
技术公布日:2018.0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