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盐碱地上造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2806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在盐碱地上造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指土地受到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盐类物质逐渐渗透到土壤中去,从而使土壤的含盐和含碱量较多,并造成这类土地无法被使用,我国盐碱地大致分布区域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盐碱地主要形成原因是较为干旱地区的土地在蒸发的作用下,水分被蒸发成水蒸气,并排放至空气中,但水中的盐分却无法排除而留于土壤之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土壤中盐分逐渐增多,因此而形成盐碱地,人为因素也是造成土地逐渐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工进行不合理灌盖,导致地下水位不断升高,土地表层包含的盐类物质也在不断增多,土地随之变得盐碱化,经过人们对盐碱地改良方法的不断探索,通过种植树木可以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性的改良,在盐碱地造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盐碱成分,也能够调节盐碱地所处位置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此外,造林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地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量,保持土壤湿润,使盐碱地逐渐可以供养其他农作物,以达到对盐碱地综合改良的目的,现有在盐碱地上造林的方法,如通过铺设隔离层进行客土植树,因客土量有限,且没有在根本上改良盐碱地,所以树木生长期有限,此方法成本较高推广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盐碱地上造林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盐碱地上造林的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盐碱地上挖掘水沟;

2)对盐碱地进行灌水洗盐;

3)在相邻所述水沟中间处挖掘种植沟;

4)在所述种植沟中栽种2排幼树;

5)在所述水沟中投放鱼种。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水沟深度为40~60cm,宽度为40~50cm。

优选的,步骤2)中使用淡水进行灌水洗盐,所述灌水洗盐次数为3,每次相隔时间为6~7天。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种植沟深度与步骤1)中所述水沟深度相等,所述种植沟沟底宽0.8~1m,沟口宽1.2~1.5m,沟距为4~6m。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幼树种类为乔木。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鱼种为泥鳅,投放温度13~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在盐碱地上造林的方法,对盐碱地进行灌水洗盐可以加速对盐碱地的改良,水沟可作为盐碱地的排水系统,通过引用淡水溶解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通过水沟把盐分排走,每隔7天进行一次灌水洗盐,共进行3次,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地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在种植沟中栽种幼树,由于盐碱地中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而大部分留于土壤表面,挖掘种植沟可使盐分积于沟背,从而减轻盐分对幼树根系的迫害,有利于幼树的成活和生长,水沟不仅可以供养鱼种,且可以保持盐碱地土壤湿润,为幼树提供充足的水分,在13~17℃时,泥鳅身体活动力较差,便于投放操作,泥鳅在水沟中产生代谢物有利于盐碱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可加速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使有效养分含量增加,以提高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为幼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本发明中在盐碱地上造林的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改良盐碱地,成本较低,利于进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在盐碱地上挖掘水沟,水沟深度40cm,宽度40cm;

2)对盐碱地进行灌水洗盐,使用淡水进行灌水洗盐,灌水洗盐次数为3,每次相隔时间为6天;

3)在相邻所述水沟中间处挖掘种植沟,种植沟深度40cm,种植沟沟底宽0.8m,沟口宽1.2m,沟距为4m;

4)在种植沟中栽种2排垂柳;

5)在水沟中投放大鳞泥鳅,投放温度为13℃。

实施例2:

1)在盐碱地上挖掘水沟,水沟深度50cm,宽度45cm;

2)对盐碱地进行灌水洗盐,使用淡水进行灌水洗盐,灌水洗盐次数为3,每次相隔时间为6天;

3)在相邻所述水沟中间处挖掘种植沟,种植沟深度50cm,种植沟沟底宽0.9m,沟口宽1.3m,沟距为5m;

4)在种植沟中栽种2排毛白杨;

5)在水沟中投放大鳞泥鳅,投放温度为15℃。

实施例3:

1)在盐碱地上挖掘水沟,水沟深度60cm,宽度50cm;

2)对盐碱地进行灌水洗盐,使用淡水进行灌水洗盐,灌水洗盐次数为3,每次相隔时间为7天;

3)在相邻所述水沟中间处挖掘种植沟,种植沟深度60cm,种植沟沟底宽1m,沟口宽1.5m,沟距为6m;

4)在种植沟中栽种2排白榆;

5)在水沟中投放大鳞泥鳅,投放温度为17℃。

实施例1~3均在盐碱地试验田上进行,通过对种植沟中栽种的植物和水沟中泥鳅进行定期管理,两者的生长状态均良好,成活率达95%以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在盐碱地上造林的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盐碱地上挖掘水沟,2)对盐碱地进行灌水洗盐,3)在相邻所述水沟中间处挖掘种植沟,4)在所述种植沟中栽种2排幼树,5)在所述水沟中投放鱼种,对盐碱地进行灌水洗盐可以加速对盐碱地的改良,水沟可作为盐碱地的排水系统,通过引用淡水溶解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地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在种植沟中栽种幼树,由于盐碱地中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而大部分留于土壤表面,挖掘种植沟可使盐分积于沟背,从而减轻盐分对幼树根系的迫害,有利于幼树的成活和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5
技术公布日:2018.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