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狸鼠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28938发布日期:2019-07-20 00:59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狸鼠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海狸鼠的肌腱组织(尾筋)可以制作医用手术缝合线,通过大量试验结果证明,此产品是含蛋白质最高的纯天然、纯生物医用手术缝合线。蛋白线的产生减轻了医生的精神压力,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技术的水平。蛋白线解决了几千年来手术缝合线史上的疑难问题,是缝合线史上的又一大突破;海狸鼠尾筋经科学处理后,制成可吸收蛋白缝合线用于缝合伤口,不用拆线,也是伤口愈合的最佳营养品,造福了人类。

实际上海狸鼠尾巴的长短是和身体的长短基本上是成正比的,所以养殖海狸鼠的体积大小、尾巴长短和提取缝合线的材料(尾筋)有着密切关系,直接影响蛋白线的前途。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狸鼠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狸鼠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找头大、腿长、身长、尾巴长、健康体壮、皮毛柔软光亮的海狸鼠作为种鼠进行育种,选种的母鼠为4-5斤,公鼠为6-8斤;

(2)饲养:将4-7%青饲料、7-15%粗饲料、40-50%能量饲料、25-40%蛋白质补充料、1-5%矿物质饲料混合,以上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制成综合饲料;将搭配好的综合饲料用水搅拌在一起,制做成窝头蒸熟喂养,每天喂海狸鼠两次综合饲料;所述综合饲料包括25-30%玉米粉、17-22%麦麸子、20-25%豆饼粉、5-10%干草粉、10-12%鱼粉、8-10%骨粉、2-4%食盐、3-5%胡萝卜素和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疾病预防:经常保持清洁,随时随地搞好饲养场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剩余饲料和粪便污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中的饲料养殖海狸鼠,具有营养高、吸收快、浪费少、长得快、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平均5-7个月就能长到6-12公斤,体长50-67cm,尾巴长35-42c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海狸鼠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找头大、腿长、身长、尾巴长、健康体壮、皮毛柔软光亮的海狸鼠作为种鼠进行育种,选种的母鼠为4斤,公鼠为6斤;

(2)饲养:将4%青饲料、15%粗饲料、50%能量饲料、25%蛋白质补充料、5%矿物质饲料混合,以上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制成综合饲料;将搭配好的综合饲料用水搅拌在一起,制做成窝头蒸熟喂养,每天喂海狸鼠两次综合饲料;所述综合饲料包括25%玉米粉、22%麦麸子、20%豆饼粉、10%干草粉、10%鱼粉、10%骨粉、2%食盐、5%胡萝卜素和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疾病预防:经常保持清洁,随时随地搞好饲养场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剩余饲料和粪便污物。

实施例2

一种海狸鼠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找头大、腿长、身长、尾巴长、健康体壮、皮毛柔软光亮的海狸鼠作为种鼠进行育种,选种的母鼠为5斤,公鼠为8斤;

(2)饲养:将7%青饲料、10%粗饲料、40%能量饲料、40%蛋白质补充料、3%矿物质饲料混合,以上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制成综合饲料;将搭配好的综合饲料用水搅拌在一起,制做成窝头蒸熟喂养,每天喂海狸鼠两次综合饲料;所述综合饲料包括30%玉米粉、17%麦麸子、25%豆饼粉、5%干草粉、12%鱼粉、8%骨粉、4%食盐、3%胡萝卜素和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疾病预防:经常保持清洁,随时随地搞好饲养场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剩余饲料和粪便污物。

实施例3

一种海狸鼠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找头大、腿长、身长、尾巴长、健康体壮、皮毛柔软光亮的海狸鼠作为种鼠进行育种,选种的母鼠为4斤,公鼠为8斤;

(2)饲养:将5%青饲料、10%粗饲料、45%能量饲料、38%蛋白质补充料、2%矿物质饲料混合,以上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制成综合饲料;将搭配好的综合饲料用水搅拌在一起,制做成窝头蒸熟喂养,每天喂海狸鼠两次综合饲料;所述综合饲料包括28%玉米粉、20%麦麸子、23%豆饼粉、7%干草粉、11%鱼粉、9%骨粉、3%食盐、4%胡萝卜素和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疾病预防:经常保持清洁,随时随地搞好饲养场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剩余饲料和粪便污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狸鼠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种:找头大;(2)饲养;(3)疾病预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中的饲料养殖海狸鼠,具有营养高、吸收快、浪费少、长得快、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平均5‑7个月就能长到6‑12公斤,体长50‑67cm,尾巴长35‑42cm。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万兴
技术研发日:2018.01.11
技术公布日:2019.07.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