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人工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3613发布日期:2018-10-19 18:40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蛭人工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一直以来都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水蛭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水蛭养殖主要有野外粗放养殖和集约化精养,其中集约化精养方式,即建立标准的养殖池,为水蛭的生长繁殖提供较理想的生态环境,通过工厂化养殖,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目前水蛭集约化精养技术,主要通过投放幼苗进行养殖,还不能有效的利用水蛭的自身繁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困难,提供一种水蛭人工培养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蛭人工培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建水池:水深0.2-1米,池底铺设泥土和石子;

2)、繁殖:到水蛭产卵季节,在水池中放置漂浮育苗盘,漂浮育苗盘高度3-5厘米,盘上设有小孔向下的锥形通孔,漂浮育苗盘按池面面积1/5-1/10放置;

3)、养殖:保持水蛭饲料供应,水面通风,光照充足,保持水质干净即可。

所述石子为鹅卵石。

所述漂浮育苗盘为塑料或木板材质。

所述漂浮育苗盘的上表面孔占比为90%以上,锥形通孔的侧面倾斜角度为45-80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水蛭人工培养方法通过放置漂浮育苗盘,让水蛭在其上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可通过漂浮育苗盘的锥形通孔自然滚落入水,成功解决了水蛭养殖的自然繁殖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可以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种种变化。

一种水蛭人工培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建水池:水深0.2-1米,池底铺设泥土和石子。

2)、繁殖:到水蛭产卵季节,在水池中放置漂浮育苗盘,漂浮育苗盘高度3-5厘米,盘上设有小孔向下的锥形通孔,漂浮育苗盘按池面面积1/5-1/10放置。

3)、养殖:保持水蛭饲料供应,水面通风,光照充足,保持水质干净即可。

所述石子为鹅卵石。所述漂浮育苗盘为塑料或木板材质。所述漂浮育苗盘的上表面孔占比为90%以上,锥形通孔的侧面倾斜角度为45-80度。

实验和研究证明,水蛭产卵如果掉落在水中,会导致虫卵坏掉,水蛭只会爬上岸进行产卵。虫卵孵化后,如果不及时如水,小水蛭会很快死亡。

水池要透光性强,水层波动小:因为水浅,阳光可透射到池底,这样有利于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底栖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因为水浅,水的上下层基本均匀,仅在刮风、温差变化条件下出现小的波动。为水蛭(蚂蝗)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水的颜色常因土质、水深、施肥种类及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而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多时水体呈绿色,浮游动物多时水体呈黄色,腐殖质多时水体呈褐色或为酱油色,大量生长蓝藻时水体呈青绿色,鱼腥藻繁殖多时水体呈黄绿色,纤毛虫繁殖旺盛时水体又呈褐色,水蚤大量出现时水体则呈红色。

冬季水温最低,春季逐渐回升,夏季水温最高,秋季逐渐下降。在1年中5~9月份水温较高,是适合水蛭(蚂蝗)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时期。水体变质,则水中发出腐败臭味:如发现水体有特殊的腐烂味、臭味,则表示水体被污染,说明池底的有机物如吃剩的饵料、沉底的动植物残体、粪便等,腐败生成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此时则应及时换水或倒池清理,防止水蛭(蚂蝗)大批死亡。

水质的酸碱度(ph值)。酸碱度是指池塘中水的ph值。主要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类之间比率的变化。其变化幅度一般在6.5~9.5之间。ph值在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变化:黎明时,二氧化碳含量多,水的ph值下降(变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水的ph值升高(变碱)。实践证明,中性的水体或弱碱性的水体有利于水蛭(蚂蝗)的生长发育。

水中气体溶解量。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氨气、硫化氢和甲烷(沼气)等。一般较为重要的是水中含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水中的含氧量大于0.7毫克/升,水蛭(蚂蝗)就活动正常;当水中的溶解氧小于0.7毫克/升时,水蛭(蚂蝗)就会纷纷爬出水面,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池塘中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水温的昼夜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含氧最多的时间是下午,这是因为水中绿色植物在此时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了大量的氧气。而黎明时水中含氧量最低,这是因为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动物没有停止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呼出。

水中无机盐溶解量。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等。这些盐类的溶解量对浮游生物以及其他动植物的数量,对水蛭(蚂蝗)的生长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发明通过放置漂浮育苗盘,让水蛭在其上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可通过漂浮育苗盘的锥形通孔自然滚落入水,成功解决了水蛭养殖的自然繁殖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蛭人工培养方法,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分为1)、建水池:水深0.2‑1米,池底铺设泥土和石子;2)、繁殖:到水蛭产卵季节,在水池中放置漂浮育苗盘,漂浮育苗盘高度3‑5厘米,盘上设有小孔向下的锥形通孔,漂浮育苗盘按池面面积1/5‑1/10放置;3)、养殖:保持水蛭饲料供应,水面通风,光照充足,保持水质干净即可。这种水蛭人工培养方法通过放置漂浮育苗盘,让水蛭在其上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可通过漂浮育苗盘的锥形通孔自然滚落入水,成功解决了水蛭养殖的自然繁殖技术。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鑫;廖明亮;沈先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市播州区越仙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26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