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态石蛙成蛙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0563发布日期:2018-10-02 17:4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石蛙养殖池,尤其是一种仿生态石蛙成蛙养殖池。



背景技术:

石蛙俗称石鸡,石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广泛分布于我县深山密林的山沟小溪,属珍贵的两栖动物。石蛙是一类大型的野生蛙类,不仅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价值。它体大肉多而细,味美,营养丰富。蛙肉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铁、磷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脂肪含量很低,历来是我国南方宴席上的上等佳肴。其食用价值远远高于牛蛙,被国外美食家誉为“白蛙之王”。石蛙肉可供药用,有滋补强壮的功效。石蛙药性平,味甘,入心、肝、肺三经,有滋阴降火、清心调肺、健肝肾的功效,对治疗疳积、病后虚弱、心烦口渴等有一定辅助疗效。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野生石蛙日趋减少。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石蛙的传统养殖模式主要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低洼深水位保持在20cm左右,在养殖实践中发现,由于残饵的因素,水质时常变坏,导致养殖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同时容易诱发石蛙发病,因此,建设有利于石蛙生长的仿生态养殖池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生态石蛙成蛙养殖池,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石蛙对养殖环境的需要,同时防止石蛙外逃。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仿生态石蛙成蛙养殖池,包括池体、围栏,围栏上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中部低侧边高呈曲弧形,池体包括水区、陆区以及水区和陆区结合部的遮阳区,所述水区设有仿生态洞穴,在进水口相对的一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排水管,所述出水口上方设有限水位出水口,该限水位出水口上设有筛网,所述陆区设有食台。

所述水区和陆区结合部设有遮阳板。

所述仿生态洞穴是由鹅卵石、石块、红砖和/或石棉瓦搭建而成。

所述围栏顶端设有倒檐。

在所述围栏上方设有遮阳网。

所述水区:陆区的面积比略为2:1。

所述围栏下设有围栏基角。

所述围栏外周边设有第一常绿林木区和/或第二常绿林木区。

所述围栏附近设有藤蔓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防逃。养殖池的四周用砖石或水泥瓦等建造围栏,围栏底脚挖30-40cm的深沟,用碎石填平,防蛙潜穴逃跑,围栏高在1.5m以上,顶端设置向内约20cm的倒檐,既能防止石蛙逃跑和敌害的袭击,又能形成隔断外界干扰的屏障,维持石蛙养殖所需的清静环境。

2.设置遮阳设施。石蛙喜阴凉的生态环境,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在围栏附近种植常绿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形成一个四季常有的阴凉环境;夏季,在养殖池围栏附近种些蔓藤、攀藤作物和瓜果等藤蔓植物,藤蔓的藤可牵至遮阳网上,相当于给养殖池搭建了凉棚;在池边的空地上种植一些常绿植物和/或花草,如雪松、云杉和月季花等,以增加遮阳面积,同时还能净化空气,改善生态条件,并能招引昆虫以供蛙体补充摄食。

3.采用高进低出的进排水设计,在石蛙的整个养殖过程中配置保持流水状态的进排水系统,养殖用水常年细水长流,循环不息,并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水温稳定。水源以山溪水、泉水为佳,不宜选用水质浑浊、有机质含量较多的池水。养殖池根据不同要求和水深,在养殖池的前部设有进水口,在养殖池的尾部设有限水位出水孔,用以调节水位和水流量。

4、石蛙平均成活率大为提高,因此,在放养量相同的情况下生态池比原有养殖池增收提高20%以上。

4.1试验设计与饵料选择

石蛙养殖均采用养殖场生产的黄粉虫为饵料,仅对养殖池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养殖池采用石蛙养殖和搭配养殖鲤鱼为对比,每种养殖池5个。1-5池为原有养殖池,6-10池为改造后的养殖池。

4.2养殖池建设

传统养殖池石蛙成蛙池长5m,宽4m,高80cm,蛙池建设采用倾斜式建设,以便于蛙池内水陆面积比例的控制,种蛙池水源采用喷雾式进水系统以确保池内水源的长期流动,低洼深水位保持在20cm左右。

生态养殖池石蛙成蛙池长5m,宽4m,高80cm,蛙池建设采用两端向中间成曲线降低型设计,养殖池内均放置光滑的鹅卵石、石块、红砖和\或石棉瓦搭成洞穴以供石蛙栖息。养殖池左端进水,右端排水,深水位保持在20cm左右。

4.3养殖实验结果,具体详见下表

从上表的统计结果可知,生态池比传统养殖池每池平均增收10%,在养殖池中另外建设进水池作为蛙池的进水系统未影响石蛙养殖密度,进水池在生态养殖模式下起到二次过滤的作用,减少蛙病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养殖效益;此外,通过此次养殖实践,适当的光照有助于提高石蛙的养殖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仿生态石蛙成蛙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仿生态石蛙成蛙养殖池,包括池体1、围栏2,围栏上设有进水口3,池体中部低侧边高呈曲弧形,池体1包括水区4、陆区5以及水区和陆区结合部的遮阳区6,水区4内设有仿生态洞穴7,在进水口3相对的一方设有出水口8,出水口8连通排水管9,出水口8上方设有限水位出水口10,该限水位出水口10上设有筛网11,陆区5设有食台12。

水区4和陆区5结合部设有遮阳板13,用于搭建遮阳区。

仿生态洞穴7是由鹅卵石、石块、红砖和/或石棉瓦搭建而成。

围栏2顶端设有倒檐14,在倒檐14的上方设有遮阳网15。在围栏2下设有围栏基角16。

围栏2外周边设有第一常绿林木区17和/或第二常绿林木区18。围栏2附近设有藤蔓区19。

仿生态石蛙成蛙养殖池水区和陆区的面积比略为2: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态石蛙成蛙养殖池,包括池体(1)、围栏(2),围栏上设有进水口(3),所述池体(1)中部低侧边高呈曲弧形,池体包括水区(4)、陆区(5)以及水区和陆区结合部的遮阳区(6),所述水区(4)设有仿生态洞穴(7),在进水口(3)相对的一方设有出水口(8),所述出水口(8)连通排水管(9),所述出水口(8)上方设有限水位出水口(10),该限水位出水口(10)上设有筛网(11),所述陆区(5)设有食台(1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仿生态石蛙成蛙养殖池,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石蛙对养殖环境的需要,蛙平均成活率大为提高,在放养量相同的情况下生态池比原有养殖池增收提高20%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赵星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星星
技术研发日:2018.06.06
技术公布日:2018.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