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地区竹子的栽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5031发布日期:2019-01-05 08:59阅读:1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北方地区竹子的栽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园林培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北方地区竹子的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竹子是常绿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竹子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是极其重要的非木材可再生林业资源。竹子品种很多,如淡竹、罗汉竹、湘妃竹、黄杆京竹、早园竹、阔叶箬竹、白荚竹、平安竹、铺地竹、菲白竹等品种。竹子移植后走鞭快,发新竹多,形态各异,竹子的秆色和叶色也丰富多彩,容易满园、成景,因此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物种。竹子作为我国的优势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竹子在下雨后生长的很快。

竹子对土壤的要求,土质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由于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北方地区竹子的栽植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北方地区竹子的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颗粒饱满竹子种子,先将竹子种子放置于日照下照射1-2天,然后使用温水浸种1-2天;

s2:准备透水性能好的种植袋,种植袋直径3-5厘米,高度5-10厘米,种植袋内填充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在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上开孔,孔深度为1-2厘米,孔内放置3-5粒竹子种子,竹子种子上覆盖一层土壤,土壤深度0.5-2厘米;

s3:将播种后的种植袋放入排水性能好的温室内,且温室内的温度保持10-15摄氏度,将种植袋依次摆放,在种植袋顶部覆盖稻草,每天在稻草上洒水3-5次,保持种植袋内土壤湿润;

s4:定期揭开稻草查看种植袋内的种子是否出苗,带30%-50%的种子出苗后,揭开稻草,在温室内设置雾化器,在选取部分种植袋作为参照,在种植袋的土壤内埋入土壤湿度传感器,监测种植袋内湿度,通过雾化器提高土壤湿度;

s5:定期为种植袋内的幼苗施肥,1000份水中加磷酸铵0.22份、硝酸钾1.05份、硫酸铵0.16份、硝酸铵0.16份、硫酸亚铁0.01份,混合均匀后喷洒于幼苗根部;

s6:幼苗出苗后每5-10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直至幼苗移栽为止;

s7:以木托盘为载体,将种植袋依次摆放在木托盘上,转移至移栽地,在移栽地等距离挖坑,坑的深度为种植袋高度1.5-2倍,坑的横截面面积为种植袋横截面面积的3-5倍,坑底施基肥,坑底浇水,将种植袋破开,去除幼苗,不要破坏幼苗根部的土壤,将幼苗置于坑内,回填土,在回填土上浇水;

s8:在移栽地搭遮阴棚,早晚为移栽的幼苗浇水,每10-20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入秋后撤遮阴棚。

优选地,所述竹子种子应为当年采收的种子,且收集到的种子置入一盛有水的水盆中,选取悬浮于水中或沉入水底的种子,去除浮于水面上的种子。

优选地,所述酸性砂质壤土装袋前需先进行高温杀菌消毒,且90-95份酸性砂质壤土中均匀混入5-10份熟石灰粉。

优选地,所述幼苗出苗至移栽期间,每3-5天降低温室中的温度一摄氏度,直至温室内的温度与外部温度持平。

优选地,所述基肥以复合肥、尿素和酸性砂质壤土混合制成,且复合肥、尿素和酸性砂质壤土的比例为1-2:2-3:5-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相比于传统通过竹鞭移植方法,传统的竹鞭运输占用空间大,不利于输送,且移植时容易损伤竹鞭根部,竹鞭移植后不易存活,本发明通过培植幼苗,幼苗整株移植,根部不会受到破坏,幼苗移栽存活率高;

2、传统的竹鞭移植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判断竹鞭是否带虫病,因此难以完全健康的甄选,而幼苗在无菌酸性土壤中生长,土壤中使用石灰粉,定期对幼苗施用波尔多液能够除菌消除病虫害,且定期为幼苗追肥能够保证幼苗生长旺盛,且逐渐降低温室温度,能够使幼苗逐渐适应温度变化,适应移栽后的生长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北方地区竹子的栽植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北方地区竹子的栽植方法,包括与下步骤:

s1:选取颗粒饱满竹子种子,竹子种子应为当年采收的种子,先将竹子种子放置于日照下照射1-2天,且收集到的种子置入一盛有温水的水盆中,保证水温处于10-20摄氏度,每天更换温水,选取悬浮于水中或沉入水底的种子,去除浮于水面上的种子,浸种1-2天;

s2:准备透水性能好的种植袋,种植袋直径3-5厘米,高度5-10厘米,种植袋内填充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酸性砂质壤土装袋前需先进行高温杀菌消毒,且每90-95份酸性砂质壤土中均匀混入5-10份熟石灰粉,在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上开孔,孔深度为1-2厘米,孔内放置3-5粒竹子种子,竹子种子上覆盖一层土壤,土壤深度0.5-2厘米;

s3:将播种后的种植袋放入排水性能好的温室内,且温室内的温度保持10-15摄氏度,将种植袋依次摆放,在种植袋顶部覆盖稻草,每天在稻草上洒水3-5次,保持种植袋内土壤湿润;

s4:定期揭开稻草查看种植袋内的种子是否出苗,带30%-50%的种子出苗后,揭开稻草,在温室内设置雾化器,在选取部分种植袋作为参照,在种植袋的土壤内埋入土壤湿度传感器,监测种植袋内湿度,通过雾化器提高土壤湿度;

s5:定期为种植袋内的幼苗施肥,1000份水中加磷酸铵0.22份、硝酸钾1.05份、硫酸铵0.16份、硝酸铵0.16份、硫酸亚铁0.01份,混合均匀后喷洒于幼苗根部;

s6:幼苗出苗后每5-10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每3-5天降低温室中的温度一摄氏度,直至温室内的温度与外部温度持平,直至幼苗移栽为止;

s7:以木托盘为载体,将种植袋依次摆放在木托盘上,转移至移栽地,在移栽地等距离挖坑,坑的深度为种植袋高度1.5-2倍,坑的横截面面积为种植袋横截面面积的3-5倍,坑底施基肥,基肥以复合肥、尿素和酸性砂质壤土混合制成,且复合肥、尿素和酸性砂质壤土的比例为1-2:2-3:5-10,坑底浇水,将种植袋破开,去除幼苗,不要破坏幼苗根部的土壤,将幼苗置于坑内,回填土,在回填土上浇水;

s8:在移栽地搭遮阴棚,早晚为移栽的幼苗浇水,每10-20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入秋后撤遮阴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方地区竹子的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颗粒饱满竹子种子,先将竹子种子放置于日照下照射1‑2天,然后使用温水浸种1‑2天,准备透水性能好的种植袋,种植袋直径3‑5厘米,高度5‑10厘米,种植袋内填充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在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上开孔,孔深度为1‑2厘米,孔内放置3‑5粒竹子种子,竹子种子上覆盖一层土壤,土壤深度0.5‑2厘米。本发明相比于传统通过竹鞭移植方法利于输送,且幼苗移植根部不会受到破坏,移栽存活率高,能够除菌消除病虫害,且定期为幼苗追肥能够保证幼苗生长旺盛,且逐渐降低温室温度,能够使幼苗逐渐适应温度变化,适应移栽后的生长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峰;夏甜甜;孟庆保;张忠强;张忠超;李文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兴润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15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