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9918发布日期:2018-12-28 20:0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灯光诱控技术是利用昆虫趋向光源或远离光源运动的行为习性,促使昆虫聚集某一固定位置集中消灭的物理防治手段。目前利用昆虫趋光性设计的杀虫灯较多,主要有电击触杀式杀虫灯和扇吸式杀虫灯。电击触杀式杀虫灯是在灯管周围布设电网,但这样影响灯光诱虫效果,害虫要飞近并接触网后,才能被电住,有的也会挣脱逃逸,且电网粘虫需要人工清理,处理很麻烦。扇吸式杀虫灯是利用轴流风机产生气流将虫吸入收集装置。

危害同一农作物的害虫往往有多种,不同害虫飞翔能力有差异,对光的趋性也有差异。现有的捕虫灭虫装置主要采用在立柱上安装一个诱虫光源以及诱捕器,单一的诱虫光源只能对某一类害虫起到诱捕作用。而且,诱虫光源以及诱捕器的安装位置过高,则对一些体型小、飞翔能力弱的害虫很难捕捉到,诱虫光源以及诱捕器的安装位置过低,则对对一些体型大、飞翔能力强的害虫很难捕捉到,同时,由于害虫在灯光的引诱下会聚集到光源附近,安装位置过高,则容易在诱虫光源下方造成局部虫灾,安装位置过低,则容易在诱虫光源上方造成局部虫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不同害虫体型大小、飞翔能力及对光的趋性,提供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采用上下双灯上下双捕虫装置的设计,对不同类群害虫分类诱捕,提高诱捕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支杆,在支杆的上部设有第一诱虫光源和第一捕虫装置,在支杆的中下部设有第二诱虫光源和第二捕虫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捕虫装置包括风道,风道的进风口朝下,在进风口处设有吸虫风扇,第一诱虫光源安装在吸虫风扇前方,在风道的出风口处连接有集虫装置。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捕虫装置包括壳体、驱动电机、叶轮、叶片,在壳体的正面设有进风口,在壳体的侧面设有出风口,所述叶轮安装在壳体内,叶片固定在叶轮的四周,电机驱动叶轮带动叶片转动将风从壳体上的进风口吸入后利用离心力将风从壳体侧面的出风口甩出,在进风口处设有进风口支架,所述第一诱虫光源安装在进风口支架上,在出风口处设有出风管,出风管的末端连接有集虫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捕虫装置包括集虫装置,集虫装置朝上开口,在开口处设有吸虫风扇,第二诱虫光源安装在吸虫风扇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诱虫光源周围设有透明挡虫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诱虫光源的波长为320-400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诱虫光源的波长为360-440nm。

进一步地,还包括时间控制器,所述时间控制器控制第一诱虫光源、第一捕虫装置以及第二诱虫光源、第二捕虫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还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

本发明的农业害虫诱捕装置,综合考虑了不同害虫体型大小、飞翔能力及对光的趋性,在支杆的上部以及中下部均设有诱虫光源和捕虫装置,通过设置不同诱虫光源、不同安装高度,对不同体型大小、不同飞翔能力、不同趋光性的害虫可以全面覆盖,避免了单一光源造成的局部虫灾;上下诱虫光源和捕虫装置可通过时间控制器控制不同开启时间,对不同生活习性的害虫分类诱捕,诱捕效率更佳;捕虫装置均采用扇吸式结构,诱捕效果好、使用方便;同时,本发明还对现有扇吸式结构进行改良,吸虫装置的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正面,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侧面,叶片固定在叶轮的四周,使得进风口处无叶片阻挡,叶片转动时将虫子从壳体上的进风口吸入后利用离心力将虫子从壳体侧面的出风口甩出,从而避免了虫子撞击叶片后掉落到地上,大大提高了吸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支杆1,在支杆1的上部设有第一诱虫光源2和第一捕虫装置3,在支杆1的中下部设有第二诱虫光源4和第二捕虫装置5,在支杆1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供电系统6。

如图2、图3所述第一捕虫装置3包括壳体301、驱动电机302、叶轮303、叶片304,在壳体301的正面设有进风口305,在壳体301的侧面设有出风口306,所述叶轮303安装在壳体301内,叶片304固定在叶轮303的四周,驱动电机302驱动叶轮303带动叶片304转动将风从壳体上的进风口305吸入后利用离心力将风从壳体侧面的出风口306甩出,在进风口305处设有进风口支架,所述第一诱虫光源2安装在进风口支架上,在出风口306处连接有出风管307,出风管307的末端连接有集虫装置7。所述第一诱虫光源2的波长为320-400nm。

所述第二捕虫装置5包括集虫装置7,集虫装置7朝上开口,在开口处设有吸虫风扇502,第二诱虫光源4安装在吸虫风扇502上方,在第二诱虫光源4周围设有透明挡虫板501。所述第二诱虫光源4的波长为360-440nm。

本发明的农业害虫诱捕装置还包括时间控制器,所述时间控制器控制第一诱虫光源2、第一捕虫装置3以及第二诱虫光源4、第二捕虫装置5的开启和关闭。

本发明的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第一捕虫装置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第一捕虫装置包括风道,风道的进风口朝下,在进风口处设有吸虫风扇,第一诱虫光源安装在吸虫风扇前方,在风道的出风口处连接有集虫装置。

在前述说明书与相关附图中存在的教导的帮助下,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想到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因此,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被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尽管本文中使用了特定术语,它们仅以一般和描述性意义使用,而不用于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支杆,在支杆的上部设有第一诱虫光源和第一捕虫装置,在支杆的中下部设有第二诱虫光源和第二捕虫装置。本发明的农业害虫诱捕装置综合考虑了不同害虫体型大小、飞翔能力及对光的趋性,在支杆的上部以及中下部均设有诱虫光源和捕虫装置,通过设置不同诱虫光源、不同安装高度,对不同体型大小、不同飞翔能力、不同趋光性的害虫可以全面覆盖,避免了单一光源造成的局部虫灾。

技术研发人员:蔡夫业;雷朝亮;王香萍;王勇;汤志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本业绿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25
技术公布日:2018.1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