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59735发布日期:2018-12-22 08:0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水稻育苗,至今仍沿袭传统的取土育苗方式。该方式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传统土育苗工序繁杂,劳动强度大,育苗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管理难度大。仅制备营养土就包括取土、晒土、粉碎、筛土、拌肥、拌药、调酸、除草、防病等诸多工序,另外,传统土育苗的育成苗重量大(每盘10斤左右),田间运苗劳动强度大,而本发明的水稻育苗基质育成苗每盘只有4斤左右,运苗强度大大减轻。二是传统土育苗秧苗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土育苗的土传病害严重,播种管理要求高;如遇春季低温,往往会发生生理性病害,秧苗素质差,很难育出高质量的健壮秧苗;水肥和病虫草害管理繁杂,育苗管理难度很大;育苗成功率较低,不利于工厂化和标准化育苗。三是农民育苗取土难度大。由于我国土地承包和林权制度改革,土地和山林都承包到户,水稻种植户不能去随意取土。有的农民到各地去买土;甚至挖掉自家辛苦修建的水稻田池埂子,作为水稻育苗土,若遇秋春之季雨水大,连阴雨,制备水稻育苗土就成为农民难以逾越的障碍。四是育苗取土与生态环境保护已发生严重冲突。取土必将破坏生态环境,但不取土又难以进行传统的水稻育苗生产,甚至关系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而且这一尖锐矛盾已呈加剧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水稻育苗基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它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稻壳30%-40%、草木灰20%-30%、猪粪15%-25%、发酵菌1%-5%、腐叶土3%-5%、硝石5%-10%、磷钾肥8%-12%、多菌灵3%-6%、阿维菌素1%-3%、利巴韦林3%-6%。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稻壳、草木灰除杂,将猪粪晒干,然后按重量百分比混匀得到基础基质,在基础基质中加入腐叶土、硝石、磷钾肥,混匀;

(2)加入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50-60℃,发酵6-9天;

(3)当堆内温度降至35-45℃时,翻堆,将外围的料翻入料堆中心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为5-7天;

(4)将多菌灵、阿维菌素、利巴韦林加入到发酵产物中混匀,得到本发明的水稻育苗基质。

本发明采用多种可再生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料,通过合理的配比,使制得的所述水稻育苗复合生物质基质富含多种稻苗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活性菌,能提高稻苗的品质及移栽成活率,且成本低,经济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它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稻壳35%、草木灰25%、猪粪20%、发酵菌3%、腐叶土4%、硝石8%、磷钾肥10%、多菌灵5%、阿维菌素2%、利巴韦林4%。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稻壳、草木灰除杂,将猪粪晒干,然后按重量百分比混匀得到基础基质,在基础基质中加入腐叶土、硝石、磷钾肥,混匀;

(2)加入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55℃,发酵7天;

(3)当堆内温度降至40℃时,翻堆,将外围的料翻入料堆中心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为6天;

(4)将多菌灵、阿维菌素、利巴韦林加入到发酵产物中混匀,得到本发明的水稻育苗基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稻壳30%‑40%、草木灰20%‑30%、猪粪15%‑25%、发酵菌1%‑5%、腐叶土3%‑5%、硝石5%‑10%、磷钾肥8%‑12%、多菌灵3%‑6%、阿维菌素1%‑3%、利巴韦林3%‑6%。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采用多种可再生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料,通过合理的配比,使制得的所述水稻育苗复合生物质基质富含多种稻苗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活性菌,能提高稻苗的品质及移栽成活率,且成本低,经济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英;覃兴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走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30
技术公布日:2018.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