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冬季播种的高产燕麦饲草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38701发布日期:2019-03-30 08:28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适宜冬季播种的高产燕麦饲草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饲草的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宜冬季播种的高产燕麦饲草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燕麦(avenal.)是禾本科(poaceae)一年一熟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普通栽培燕麦作为一种粮草兼用型作物,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耐适度盐碱的优点,在农牧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燕麦籽粒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其抗氧化、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越来越被认可。燕麦在生产中通常以燕麦鲜草、燕麦干草、青贮燕麦和燕麦籽实等方式对动物进行饲喂。燕麦饲草茎叶柔软,适口性好;其籽粒营养丰富,可作为优质的精饲料。饲草生产上常常冬季饲草比较短缺,而燕麦生长速度快,种植方式较灵活,生物产量高,在西南平坝区可在冬季种植,缓解饲草短缺压力。但冬播燕麦饲草的栽培研究较少,急需相关高产栽培方案。

目前燕麦的种植主要为春播,集中在内蒙古、吉林、山西等纬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冬季温度低。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在成都平原种植燕麦适宜冬播,而目前相关研究缺乏,急需一套高产的冬播燕麦饲草栽培方案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用鲜草和精饲料加作物秸秆两种方式饲养牲畜。但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天然草地的生产力较低,一般鲜草产量仅(0.3-1.2)×104kg/hm2,且质量较差,同时由于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受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草地资源破坏严重,导致草地生产力远不能满足畜牧业的发展。2、当前精饲料加作物秸秆的方式也不能满足畜牧业的需求,国内由于对高品质饲草的需求,每年均有较大数量的从国外进口燕麦饲草。3、冬季常常出现饲草生产短缺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宜冬季播种的高产燕麦饲草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适宜冬季播种的高产燕麦饲草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播期时间选择,采用早播方式,时间选择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种的密度4kg/mu;施肥量40kg/mu。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适时早播能更好的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水肥气热,且营养时间充足,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产量。2.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在一定的播种密度范围内,种群内还有充裕的自然资源和空间供其生长发育,播种量的增加,种群内个体数增多,燕麦饲草的鲜干草产量也随之增加。3.氮肥的投入量与饲草产出量呈抛物线关系,符合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施肥,能促进燕麦的株高增高,分蘖增加,增加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不同播期燕麦饲草产量对比;

图2不同种植密度燕麦饲草产量对比;

图3不同施肥量下燕麦饲草产量比较;

图4不同播期燕麦饲草产量对比,注:数值为平均值±标准差,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不同表示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图5不同种植密度燕麦饲草产量对比,注:同图4;

图6不同施肥量燕麦饲草产量对比,注:同图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通过不同实验例子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技术效果。

由于目前尚无丰富的冬播燕麦饲草相关研究做参考,因此设计了一个探索性前期研究:

实验设置:

两个播期,b1:2015年10月13日和b2:2015年11月2日;

三个播种密度,c1:1.75kg/mu、c2:3.5kg/mu和c3:5.25kg/mu;

三个施肥水平,d1:15kg/mu、d2:30kg/mu和d3:45kg/mu;

共形成b1c1d1、b1c1d2、b1c1d3、b1c2d1、b1c2d2、b1c2d3、b1c3d1、b1c3d2、b1c3d3、b2c1d1、b2c1d2、b2c1d3、b2c2d1、b2c2d2、b2c2d3、b2c3d1、b2c3d2、b2c3d3,18种组合播种方式。

将8种燕麦材料按这18种播种方式,分别种植到面积为3×1.2=3.6m2的小区,行间距30cm,每个小区重复三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randomizedblockdesign),并根据施肥梯度进行分区。试验地四周设有保护行。播种方式为开沟条播。

结果:早播(2015年10月13日),并将密度控制在52.5kg/hm2,施肥水平为450kg/hm2的播种方式,燕麦饲草产量更高。从图1可以看出,早播,燕麦饲草产量更高。

从图2可以看出,c2播种密度(3.5kg/mu)下,燕麦饲草产量更高。

从图3可以看出,d2施肥水平(30kg/mu),燕麦饲草产量更高。

在前期研究结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实验设置:

三个播期,b1:2016年9月30日、b2:2016年10月12日和b3:2016年10月26日;

两个播种密度,c1:2kg/mu、c2:4kg/mu;

两个施肥水平,d1:20kg/mu、d2:40kg/mu;

形成b1c1d1、b1c1d2、b1c2d1、b1c2d2、b2c1d1、b2c1d2、b2c2d1、b2c2d2、b3c1d1、b3c1d2、b3c2d1、b3c2d2共12种组合播种方式。

将6种燕麦材料按这12种播种方式,分别种植到面积为3×1.2=3.6m2的小区,行间距30cm,每个小区重复三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randomizedblockdesign),并根据施肥梯度进行分区。试验地四周设有保护行。播种方式为开沟条播。

结果:采用早播(2016年9月30日),播种密度控制在4kg/mu,施肥水平为40kg/mu的播种方式,燕麦饲草产量更高。

从图4可看出,采用早播(b1:2016年9月30日),燕麦饲草产量更高。

从图5可看出,播种密度控制在c2(4kg/mu),燕麦饲草产量更高。

从图6可看出,施肥水平为d2(40kg/mu)的播种方式,燕麦饲草产量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饲草的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宜冬季播种的高产燕麦饲草的栽培方法,(1)播期时间选择,采用早播方式,时间选择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2)播种的密度控制在4kg/mu;(3)施肥量控制在40kg/mu。本发明的早播能更好的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水肥气热,且营养时间充足,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产量。在一定的播种密度范围内,种群内还有充裕的自然资源和空间供其生长发育,播种量的增加,种群内个体数增多,燕麦饲草的鲜干草产量也随之增加。氮肥的投入量与饲草产出量呈抛物线关系,符合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施肥,能促进燕麦的株高增高,分蘖增加,增加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彭远英;景孟龙;李马驹;廖姝;赵钢;罗晓玲;王春龙;向达兵;杨可涵;赖世奎;杨闯;张海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22
技术公布日:2019.03.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