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茶饼病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81356发布日期:2019-07-06 10:0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树茶饼病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树茶饼病绿色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茶饼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云南茶树多数种植在高海拔多雾山区,气温低湿度大,极易诱发茶饼病,常规年份生产茶园茶饼病发生期为7~12月。茶饼病危害幼嫩芽叶,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用病芽制茶易碎,干茶味苦,致使茶叶品质明显下降。茶饼病已经成为影响我省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茶产业的发展。据调查,云南各主产茶区的夏秋季均有茶饼病发生,发病率最高达到60.49%。但是,现有技术中茶园中没有合理间作其它树木,茶园物种多样性差;透光率低,阳光通透性差,茶园湿度大,遮挡茶树的光照,不利于茶树的生长;未及时摘除感病的叶片和新梢,使得茶树再次侵染,降低茶叶产量。现有技术中的对于茶饼病需要与其他叶面肥或农药混用,针对性较差、操作复杂、步骤繁琐且防控效率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技术中茶园中没有合理间作其它树木,茶园物种多样性差;透光率低,阳光通透性差,茶园湿度大,遮挡茶树的光照,不利于茶树的生长;未及时摘除感病的叶片和新梢,使得茶树再次侵染,降低茶叶产量。

(2)现有技术中的对于茶饼病需要与其他叶面肥或农药混用,针对性较差、操作复杂、步骤繁琐且防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茶饼病绿色防控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茶树茶饼病绿色防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药液,生物农药99%绿颖50~100倍液;利用喷雾器对茶树进行2次药液喷雾;

步骤二:科学施肥:幼龄茶园,施农家肥1000kg~1200kg/亩/年;投产茶园,在2行中间施农家肥2000kg~3000kg/亩/年;

步骤三:合理间作:透光率需保持在60%~65%条件下,茶园中合理间作其他树木;

步骤四:清洁茶园:去除杂草,摘除感病的叶片和新梢。

进一步,步骤一中,2次药液喷雾,间隔期为7天。

进一步,步骤一中,在喷雾器里装入所需水后,再加入所需要量的农药。

进一步,步骤一中,喷雾为喷药期间,每间隔十分钟搅拌一次,药液喷施于叶面叶背和新梢。

进一步,步骤一中,喷药时间优先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

进一步,步骤三中,合理间作其他树木,树冠大而茂盛的间作树,及时修剪;在雨雾较多的茶区选择树冠小、树形直立的树木种植。

进一步,步骤四中,摘除感病的叶片和新梢,带出茶园焚毁或填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仅需采用生物农药99%绿颖即可,不需要与其他叶面肥或是农药混用,针对性强且操作简单。在喷雾器里装入所需水后,再加入所需要量的农药,并充分搅拌以防油水分离。茶园中可合理间作其它树木,增加茶园物种多样性,但透光率需保持在60%~65%;树冠大而茂盛的间作树,要及时修剪,使阳光通透。在雨雾较多的茶区应选择树冠小、树形直立的树木种植。勤除杂草,改善通风透光,降低茶园湿度;及时摘除感病的叶片和新梢,带出茶园焚毁或填埋,减少再次侵染。

通过多年的实践,集成了以西双版纳、普洱、德宏、保山茶区田间发生规律调查为基础的茶树茶饼病预警监测技术体系,筛选出生物农药99%绿颖50~100倍液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达66.32%,可达到保质稳产的效果。

本发明集成了测报预警监测技术、生物农药筛选应用、施有机肥和通风透光等栽培管理措施,该技术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强、操作简单、防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茶树茶饼病绿色防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茶树茶饼病绿色防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配制药液,生物农药99%绿颖50~100倍液;利用喷雾器对茶树进行2次药液喷雾;

s102:科学施肥:幼龄茶园,施农家肥1000kg~1200kg/亩/年;投产茶园,在2行中间施农家肥2000kg~3000kg/亩/年;

s103:合理间作:透光率需保持在60%~65%条件下,茶园中合理间作其他树木;

s104:清洁茶园:去除杂草,摘除感病的叶片和新梢。

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次药液喷雾,间隔期为7天。

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喷雾器里装入所需水后,再加入所需要量的农药。

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喷雾为喷药期间,每间隔十分钟搅拌一次,药液喷施于叶面叶背和新梢。

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喷药时间优先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

步骤s103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理间作其他树木,树冠大而茂盛的间作树,及时修剪;在雨雾较多的茶区选择树冠小、树形直立的树木种植。

步骤s104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摘除感病的叶片和新梢,带出茶园焚毁或填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从2003年开始研发,通过多年的分析与技术集成,技术成熟度高,先后应用于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和德宏主产茶区。

技术集成了测报预警监测技术、生物农药筛选应用、施有机肥和通风透光等栽培管理措施,该技术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强、操作简单、防控效率高。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多年的分析,集成了以西双版纳、普洱、德宏、保山茶区田间发生规律调查为基础的茶树茶饼病预警监测技术体系,筛选出生物农药99%绿颖50~100倍液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达66.32%,可达到保质稳产的效果。

本发明适宜云南各产茶区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茶树茶饼病绿色防控方法,配制药液,生物农药99%绿颖50~100倍液;利用喷雾器对茶树进行2次药液喷雾;科学施肥:幼龄茶园,施农家肥1000kg~1200kg/亩/年;投产茶园,在2行中间施农家肥2000kg~3000kg/亩/年;合理间作:透光率需保持在60%~65%条件下,茶园中合理间作其他树木;清洁茶园。本发明使用的物农药99%绿颖50~100倍液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达66.32%,可达到保质稳产的效果。本发明集成了测报预警监测技术、生物农药筛选应用、施有机肥和通风透光等栽培管理措施,该技术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强、操作简单、防控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冉隆珣;肖星;殷丽琼;梁名志;王国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4.01
技术公布日:2019.07.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