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0169发布日期:2020-04-17 17:0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施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1720682555.8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穹顶广角温室,所述的一种穹顶广角温室,其采光层和保温层均为半球的穹顶设计,使得采光层具有更大的表面采光性,可以吸纳更多的光照与太阳能源,保温层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室内热量的流失;采光层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气候调控空间与生态气候室,用于栽培植物或生物培养较易形成生态循环型的生命支撑系统;广角穹顶温室顶部通过立柱设计通风系统结合基部的通气系统,较易形成温室内的空气对流与内外交换,实现气流调节调控容易。由于所述穹顶广角温室采用类似蒙古包的空气交换系统,在冬季,所述穹顶广角温室主要是利用其顶部的通风口进行空气交换,易造成所述穹顶广角温室内的空气质量不佳,室内空气循环就更加不好;在夏季,所述穹顶广角温室采用自然通风系统进行空气交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空气流动的效果,但是室内的空气立体循环效果还是不够理想,造成降温效果不佳;所述穹顶广角温室缺乏室内的增湿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室内空气的立体循环,能够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的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我们将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加以实施。

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包括穹顶广角温室,所述穹顶广角温室的立柱上部分层套接有固定件、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所述固定件、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的外侧分别与内、中和外弧形架的上端联接,内弧形架的下端与设置于环形基座顶部的支撑座固定连接,中弧形架下端的内滑轨和外弧形架下端的外滑轨分别与设置于环形基座顶部的内滑道和外滑道上,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立柱上部的所述固定件、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上设置有环形通风口;沿所述环形基座环形布置有多个进风风机,每一个进风风机布置于所述环形基座的径向上;在由所述内弧形架所形成的种植空间的中部吊装有多个环形布置的雾化风机;在由所述内弧形架所形成的种植空间内的顶部围绕所述立柱安装设置有多个环形布置的排风风机。

优选地,所述进风风机贯穿所述环形基座,其进风口位于所述环形基座的外侧,排风口位于所述环形基座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多个环形布置的雾化风机的排风口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多个环形布置的排风风机的排风口均朝着所述环形通风口布置。

优选地,所述排风风机的轴线与所述立柱的轴线的夹角小于90度,大于等于0度。

优选地,所述夹角的最佳值为45度。

优选地,所述多个环形布置的进风风机还可以沿所述内弧形架的迎光面的下边缘环形布置,且每一个进风风机贯穿所述内弧形架的底边框布置于所述内弧形架的下边缘的径向上。

优选地,所述进风风机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内弧形架的外侧,排风口位于所述内弧形架的内侧。

有益效果

所述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通过进风风机、雾化风机和排粉风机之间的配合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室内空气的立体循环,能够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室内的栽培植物或生物培养的循环型的调节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穹顶广角温室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包括穹顶广角温室1,所述穹顶广角温室1的立柱2上部分层套接有固定件3、下连接件4和上连接件5,所述固定件3、下连接件4和上连接件5的外侧分别与内6、中7和外8弧形架的上端联接,内弧形架6的下端与设置于环形基座9顶部的支撑座10固定连接,中弧形架7下端的内滑轨11和外弧形架8下端的外滑轨12分别与设置于环形基座9顶部的内滑道13和外滑道14上,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立柱2上部的所述固定件3、下连接件4和上连接件5设置有环形通风口15;沿所述环形基座9环形布置有多个进风风机16,每一个进风风机16布置于所述环形基座9的径向上;在由所述内弧形架6所形成的种植空间的中部吊装有多个环形布置的雾化风机17;在由所述内弧形架6所形成的种植空间内的顶部围绕所述立柱2安装设置有多个环形布置的排风风机18,这样布置进风风机16、雾化风机17和排风风机18是为了在种植空间内建立立体的空气循环系统,以利于种植空间内空气与外界交换,调节种植空间内的温度,再者就是通过雾化风机17对种植空间的湿度进行调节。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所述进风风机16贯穿所述环形基座9,其进风口位于所述环形基座9的外侧,排风口位于所述环形基座9的内侧。

实施例2,如图1或3所示,所述多个环形布置的雾化风机17的排风口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布置。

实施例3,如图1或4所示,所述多个环形布置的排风风机18的排风口均朝着所述环形通风口15布置。

实施例4,如图1或4所示,如所述排风风机18的轴线与所述立柱2的轴线的夹角小于90度,大于等于0度。

实施例5,如图1或4所示,所述夹角的最佳值为45度。

实施例6,如图1或2所示,所述多个环形布置的进风风机16还可以沿所述内弧形架6的迎光面的下边缘环形布置,且每一个进风风机16贯穿所述内弧形架6的底边框布置于所述内弧形架6的下边缘的径向上。

实施例7,如图1或2所示,所述进风风机16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内弧形架6的外侧,排风口位于所述内弧形架6的内侧。



技术特征:

1.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包括穹顶广角温室,所述穹顶广角温室的立柱上部分层套接有固定件、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所述固定件、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的外侧分别与内、中和外弧形架的上端联接,内弧形架的下端与设置于环形基座顶部的支撑座固定连接,中弧形架下端的内滑轨和外弧形架下端的外滑轨分别与设置于环形基座顶部的内滑道和外滑道上,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立柱上部的所述固定件、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上设置有环形通风口;沿所述环形基座环形布置有多个进风风机,每一个进风风机布置于所述环形基座的径向上;在由所述内弧形架所形成的种植空间的中部吊装有多个环形布置的雾化风机;在由所述内弧形架所形成的种植空间的顶部围绕所述立柱安装设置有多个环形布置的排风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机贯穿所述环形基座,其进风口位于所述环形基座的外侧,排风口位于所述环形基座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形布置的雾化风机的排风口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形布置的排风风机的排风口均朝着所述环形通风口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机的轴线与所述立柱的轴线的夹角小于90度,大于等于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最佳值为4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形布置的进风风机还可以沿所述内弧形架的迎光面的下边缘环形布置,且每一个进风风机贯穿所述内弧形架的底边框布置于所述内弧形架的下边缘的径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机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内弧形架的外侧,排风口位于所述内弧形架的内侧。


技术总结
一种穹顶广角温室的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属于设施农业技术领域,该系统在穹顶广角温室的立柱上部的固定件、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上分别设置有环形通风口;沿温室的环形基座环形布置有多个进风风机,每一个进风风机布置于环形基座的径向上;在由温室的内弧形架所形成的种植空间的中部吊装有多个环形布置的雾化风机;在由温室的内弧形架所形成的种植空间内的顶部围绕立柱安装设置有多个环形布置的排风风机;该系统通过进风风机、雾化风机和排粉风机之间的配合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室内空气的立体循环和外界空气的交换,能够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室内的栽培植物或生物培养的循环型的调节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便于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边燕;刘婷璐;张双拴;张勇;赵志宏;刘雄;刘小燕;郝小丽;郝隆酶;项鹏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项鹏宇
技术研发日:2019.07.24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