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9298发布日期:2020-06-12 13:3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



背景技术:

现有公共道路、小区和园林建设领域树木下树坑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和易起扬沙的环境问题,目前常采用的解决措施有三种,一是在树坑表面浇注通气透水的混凝土;二是在树坑上方覆盖胶粘石、鹅卵石等小石子;三是通过设置栅格板盖住树坑表面。但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浇注透气透水的混凝土调节性差、透水透气性相对较低,在树坑上方覆盖石子不方便进行清洁打扫,栅格板的可调节性差,不能随着树木生长进行调整,且三者材料来源都违背了产业生态学理论,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天然无污染、透气透水性良好、造价低、且随着树木生长可调节的生物质材料编织毯,不仅解决了现有公共道路、小区和园林建设领域树木下树坑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和易起扬沙的环境问题,且为生物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了一条产业流向。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置于树坑侧石内,包括主体部分、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以及固定绳,所述主体部分采用生物质材料编织成上下交错、8字形或回字形的编织结构,生物质材料编织毯的规格依据树种及其大小而定。所述主体部分包括若干编织毯单元,编织毯单元的拼接部分通过固定绳连接,可使用固定绳穿过固定孔将若干编织毯单元拼接起来,所述固定绳为生物质材料制成的纤维绳,所述主体部分中间剪裁出一个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的尺寸与树木地径尺寸相配合形成第一结合部,且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树木地径的增长进行适度的剪裁,从而保证树木正常生长。所述主体部分与树坑侧石接触的部分形成第二结合部。

较佳的,所述生物质材料采用秸秆、麻绳、竹子或荆条中的一种。

较佳的,所述第二结合部中与树坑侧石相接触的每个侧边下方均具有一个折回加厚部,以达到通过重力作用使其妥帖的固定在树坑侧石内的目的,折回加厚部的宽度为50cm~80cm,所述第二结合部可通过铁钉固定在树坑侧石内,避免设置的生物质材料编织毯被掀翻踢斜。

较佳的,所述固定绳可用塑料针或者铁钉替代,便于拆洗替换。用铁钉代替固定绳时,可将编织毯单元拼接起来的同时固定在树坑侧石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易于操作,防滑耐磨且方便打扫更换。

(2)本实用新型吸音减噪,环保美观,特别是在“海绵城市”概念推广过程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3)本实用新型调节性强,可以随着树木生长调整树缘部分,从而保证树木正常生长。

(4)本实用新型保持水土效果好、透水透气性好,能够很好地解决公共道路、小区和园林建设领域树下树坑水土流失、扬尘的问题,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原料造价低,纯天然无污染,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且为生物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和农村秸秆禁止焚烧后的发展提供了一条产业流向。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编织毯单元的拼接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反面的折回加厚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置于树坑侧石内,包括1.2m×1.2m的正方形主体部分11、第一结合部12、第二结合部13以及固定绳14,所述主体部分11采用生物质材料编织成上下交错、8字形或回字形的编织结构,生物质材料编织毯的规格依据树种及其大小而定。所述主体部分11包括若干编织毯单元,编织毯单元的拼接部分通过固定绳14连接,使用固定绳14穿过固定孔将若干编织毯单元拼接起来,所述固定绳14为生物质材料制成的纤维绳,所述主体部分11中间剪裁出一个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的尺寸与树木地径尺寸相配合形成第一结合部12,且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树木地径的增长进行适度的剪裁,从而保证树木正常生长。所述主体部分11与树坑侧石接触的部分形成第二结合部13。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在实施例2中,所述第二结合部13中与树坑侧石相接触的每个侧边下方均具有一个折回加厚部15,以达到通过重力作用使其妥帖的固定在树坑侧石内的目的,折回加厚部15的宽度为50cm~80cm,所述第二结合部13可通过铁钉固定在树坑侧石内,避免设置的生物质材料编织毯被掀翻踢斜。

在实施例1-2中,

所述生物质材料采用秸秆、麻绳、竹子或荆条中的一种。

所述固定绳14可用塑料针或者铁钉替代,便于拆洗替换。用铁钉代替固定绳14时,可将编织毯单元拼接起来的同时固定在树坑侧石内。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钻孔机在编织毯单元的拼接部分开设固定孔,以达到固定、方便更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法为:

(1)收集秸秆、麻绳、竹子、荆条等一切纯天然的生物质材料编织成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

(2)将生物质材料编织毯进行剪切形成若干编织毯单元,然后将第一结合部12围绕树木覆盖在树坑上,第二结合部13沿树坑侧石铺放平整;

(3)使用固定绳14、塑料针扣或铁钉穿过编织毯单元拼接部分的固定孔或者疏松空隙将编织毯单元完全串连,合并固定;

(4)当生物质材料编织毯部分磨损时,可以仅将磨损的编织毯单元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者将磨损部分剪裁下来进行更换,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部件拆分或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置于树坑侧石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以及固定绳,所述主体部分采用生物质材料编织成上下交错、8字形或回字形的编织结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若干编织毯单元,编织毯单元的拼接部分通过固定绳连接,所述固定绳为生物质材料制成的纤维绳,所述主体部分中间剪裁出一个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的尺寸与树木地径尺寸相配合形成第一结合部,所述主体部分与树坑侧石接触的部分形成第二结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材料采用秸秆、麻绳、竹子或荆条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合部中与树坑侧石相接触的每个侧边下方均具有一个折回加厚部,折回加厚部的宽度为50cm~80cm,所述第二结合部可通过铁钉固定在树坑侧石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绳可用塑料针或者铁钉替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材料编织毯,置于树坑侧石内,包括主体部分、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以及固定绳,所述主体部分采用生物质材料编织成上下交错、8字形或回字形的编织结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若干编织毯单元,编织毯单元的拼接部分通过固定绳连接,固定绳为生物质材料制成的纤维绳,所述主体部分中间剪裁出一个圆形区域,且圆形区域的尺寸与树木地径尺寸相配合形成第一结合部,所述主体部分与树坑侧石接触的部分形成第二结合部。本实用新型具有通气透水、舒适易维护、吸音减噪、环保美观以及防滑耐磨的特点,不仅解决了公共道路、小区和园林建设领域树坑水土流失、扬尘的问题,且为生物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产业流向。

技术研发人员:耿红;潘佳音;左薇;张来鹏;刘明昱;张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大学;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