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式无节线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1378发布日期:2020-04-14 19:2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捆绑式无节线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渔具,尤其是指捆绑式无节线组。



背景技术:

钓鱼是捕捉鱼类的一种方法。钓鱼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活动,随著生活环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从生活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智慧,充满活力,格调高雅,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中华大地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为垂钓提供优良的自然钓场和丰富的鱼类资源。古往今来,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于这项活动之中,他们怀著对大自然的热爱,深谷的清风吹走了城市的喧嚣,钓竿的颤动带给老人以童子般的欢乐。

钓鱼的主要工具有鱼杆、鱼钩和线组等。所述线组一般包括主线、浮漂、浮漂座、太空豆、铅皮座以及连接在主线和子线之间的八字环等部件。铅皮座用于负载铅皮,起到增加线组配重的作用。现有主线的捆绑方式不够理想,主线一端捆绑在八字环上的方式不够理想,参考说明书附图10,将主线2一端直接在八字环1上打上死结进行捆绑,这样的捆绑方式简单方便易操作,但是主线2的一端会有折痕伤线的缺点,主线容易从打结处拉断,大大地降低了主线的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捆绑式无节线组,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主线的捆绑方式不够理想,容易折痕伤线,降低了主线的拉力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捆绑式无节线组,包括主线、八字环以及连接在主线上的浮漂、浮漂座、太空豆和铅皮座,还包括套设在主线一端部的第一管套,该第一管套的一端部穿过八字环的一环后折起形成第一对折部,所述主线一端部通过第一捆绑线捆绑在第一对折部上与八字环的一环连接。

所述第一管套的一端部穿过八字环的一环二次,所述第一捆绑线以八字结打结方式将第一对折部捆紧。

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还包括包裹在第一对折部和八字环的一环上的第一橡胶套。

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还包括套设在主线另一端部的第二管套,该第二管套的一端部穿过竿头绳后折起形成一第二对折部,所述主线另一端部通过第二捆绑线捆绑在第二对折部上与竿头绳连接。

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还包括套设在第二对折部上的上、下橡胶套;所述第二捆绑线以八字结打结方式将第二对折部捆紧。

所述管套为竿稍绳,所述捆绑线为pe线,所述主线为尼龙线。

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还包括呈圆盘结构的线组盒,该线组盒的周面上开设有一圈绕线槽,该绕线槽的槽底面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容纳通道,所述主线绕设在绕线槽内,并且八字环、浮漂和铅皮座置于容纳通道内。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捆绑式无节线组结构设计理想,主线的端部采用管套及捆绑线进行间接式的捆绑,不伤主线而且捆绑更加的牢固,主线的端部不容易脱落和拉断,大大地提高了主线的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线一端部和八字环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线一端部和八字环连接的示意图,其中pe线未绑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线、八字环、第一管套、第一捆绑线和第一橡胶套的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套套设在主线一端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线另一端部和竿头绳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线、竿头绳、第二管套、第二捆绑线和上、下橡胶套的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线组盒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现有主线和八字环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图2、图3、图4和图5。捆绑式无节线组,包括主线2、八字环1以及连接在主线2上的浮漂31、铅皮座4、浮漂座32和太空豆33,还包括套设在主线2一端部的第一管套5,该第一管套5的一端部穿过八字环1的一环10后折起形成第一对折部50,所述主线2一端部通过第一捆绑线6捆绑在第一对折部50上与八字环1的一环10连接。

参照附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一管套5的一端部穿过八字环1的一环10二次,所述第一捆绑线6以八字结打结方式将第一对折部50捆紧。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还包括包裹在第一对折部50和八字环1的一环10上的第一橡胶套7。所述第一捆绑线6的八字结打结方法为:将第一捆绑线6的一头穿过八字环1的一环10二次后,然后沿第一对折部50长度方向依次缠绕在其上,再将该头回穿打个八字结后再拉紧即可。八字结打结方式为现有常见的打结方法,因此不再详述其原理。

另外,所述第一管套5的一端部穿过八字环1的一环10的次数也可以为一次或三次等其他合适的次数。

参照附图1、图6和图7。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还包括套设在主线2另一端部的第二管套8,该第二管套8的一端部穿过竿头绳9后折起形成一第二对折部80,所述主线2另一端部通过第二捆绑线61捆绑在第二对折部80上与竿头绳9连接。

参照附图1、图6和图7。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还包括套设在第二对折部80上的上橡胶套81和下橡胶套82;所述第二捆绑线61也是以八字结打结方式将第二对折部80捆紧。所述第一管套5和第二管套8均为竿稍绳。所述主线2为尼龙线。所述第一捆绑线6和第二捆绑线61均为pe线,该pe线又称聚乙烯线,是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参照附图8和图9。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还包括呈圆盘结构的线组盒91,该线组盒91的周面上开设有一圈绕线槽92,该绕线槽92的槽底面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容纳通道93,所述主线2绕设在绕线槽92内,并且八字环1、浮漂31、铅皮座4、浮漂座32和太空豆33置于容纳通道93内。该线组盒91结构设计紧凑巧妙,容纳通道93的设计,解决了八字环1、浮漂31、铅皮座4、浮漂座32和太空豆33的妥善放置问题。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捆绑式无节线组,包括主线、八字环以及连接在主线上的浮漂、浮漂座、太空豆和铅皮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主线一端部的第一管套,该第一管套的一端部穿过八字环的一环后折起形成第一对折部,所述主线一端部通过第一捆绑线捆绑在第一对折部上与八字环的一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套的一端部穿过八字环的一环二次,所述第一捆绑线以八字结打结方式将第一对折部捆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在第一对折部和八字环的一环上的第一橡胶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主线另一端部的第二管套,该第二管套的一端部穿过竿头绳后折起形成一第二对折部,所述主线另一端部通过第二捆绑线捆绑在第二对折部上与竿头绳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第二对折部上的上、下橡胶套;所述第二捆绑线以八字结打结方式将第二对折部捆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为竿稍绳,所述捆绑线为pe线,所述主线为尼龙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捆绑式无节线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圆盘结构的线组盒,该线组盒的周面上开设有一圈绕线槽,该绕线槽的槽底面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容纳通道,所述主线绕设在绕线槽内,并且八字环、浮漂和铅皮座置于容纳通道内。


技术总结
捆绑式无节线组,包括主线、八字环以及连接在主线上的浮漂、浮漂座、太空豆和铅皮座,还包括套设在主线一端部的第一管套,该第一管套的一端部穿过八字环的一环后折起形成第一对折部,所述主线一端部通过第一捆绑线捆绑在第一对折部上与八字环的一环连接。本捆绑式无节线组结构设计理想,主线的端部采用管套及捆绑线进行间接式的捆绑,不伤主线而且捆绑更加的牢固,主线的端部不容易脱落和拉断,大大地提高了主线的拉力。

技术研发人员:涂志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涂志来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