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生物学和农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早播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世界上有近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因此,提高小麦产量对保障全球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麦的产量高低与小麦穗部发育状况密切相关,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要素,当亩穗数确定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将能有效促进小麦增产。
目前农业生产上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主要是高产品种的选育、合理的肥水运筹、科学的栽培措施等。其中,分期播种会直接影响小麦的最终产量,它可分为早播和晚播,早播能促进有效分蘖形成,增加亩穗数,但会降低植株的耐寒性,导致种子发育受影响;晚播能提高小麦的耐寒性,但会导致有效分蘖数降低,降低亩穗数。由于早播小麦有效分蘖数多,增产潜能大,因此在分蘖数不变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将能有效提高早播小麦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早播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早播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大田播种小麦;
(2)剥离小麦幼穗,观察并鉴定其发育状况;
(3)当小麦幼穗处于护颖至小花原基分化期时,将小麦幼苗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另一组喷施一定浓度的6-ba(6-苄氨基嘌呤)溶液,连续喷施3天;
(4)在成熟期收获麦穗,考察两组小麦麦穗的农艺性状指标;
(5)分析喷施6-ba溶液对早播小麦的增产效果。
较佳的,步骤(2)中,在小麦处于5叶期之后每隔3天定期剥离小麦幼穗,
并观察其发育状况。
较佳的,步骤(3)中,另一组喷施10mg/l的6-ba溶液。
较佳的,步骤(4)中,农艺性状指标包括穗长、穗宽、穗粒数、千粒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整个实施过程操作简单,幼穗分化时期鉴定在田间就可以完成,可充分挖掘早播小麦分蘖多的优势。
(2)较开花期喷施相比,在小麦幼穗处于护颖至小花原基分化期喷施6-ba溶液大大降低了生产上6-ba溶液的使用量,降低了用药成本,提高了喷施效率。
(3)喷施6-ba溶液显著促进了早播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比常规栽培措施相比效果更明显,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高早播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方法的流程过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护颖分化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的小麦幼穗形态。
图3为6-ba喷施前后小麦穗和种子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
结合图1,本发明一种提高早播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方法,通过大田播种小麦(也可以采取分期方式进行播种),在小麦处于5叶期之后每隔3天定期剥离幼穗并观察其发育状况,当明确小麦幼穗处于护颖至小花原基分化期时配置10mg/l的6-ba溶液喷施小麦幼苗,以0mg/l的6-ba溶液为对照,连续喷施3天,在成熟期收获麦穗,考察农艺性状指标,包括穗长、穗宽、穗粒数、千粒重等。最后分析6-ba喷施对早播小麦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喷施6-ba溶液可以有效提高早播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指标,在有效分蘖数不变的情况下充分挖掘了早播小麦的增产潜能。
以下以高产、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种子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提供)为例,阐述本法具体的实施方式。
(1)设置播种时期。本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时设置了四个播种时期,时间分别2019年10月20日、11月5日、11月20日和12月5日,播种密度15万苗/亩。
(2)鉴定幼穗分化时期。在小麦5叶期后定期剥离主分蘖小麦幼穗,鉴定幼穗分化时期。对比图2,其中,a,护颖分化期小麦幼穗,可以观察到侧小穗上的护颖原基;b,小花原基分化期小麦幼穗,可以观察到侧小穗上的小花原基。当能观察小麦幼穗处于护颖至小花原基时之间时(如小麦幼穗未到此时期时继续重复此步骤),即可准备配置6-ba溶液。
(3)配置和喷施6-ba溶液。配置10mg/l的6-ba溶液(称取10mg的6-ba粉末,使用1%稀盐酸溶液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l)。在下午16:00之后使用喷雾器对处理组的早播(10月20日)小麦全株进行喷雾,喷施量25000ml/亩,连续喷施3天,而对照组喷施0mg/l的6-ba溶液(即不喷施6-ba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
(4)在小麦成熟期收获小麦全穗,进行考种,统计穗长、穗宽、侧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
(5)6-ba溶液喷施效果分析。经数据统计分析,6-ba溶液喷施不能改变有效分蘖数、穗长、芒长和小穗数,也不影响穗的形态,参考图3,其中,图3中的a,穗,0mg/l6-ba喷施;b,穗,10mg/l6-ba喷施;c,种子,0mg/l6-ba喷施;d,种子,10mg/l6-ba喷施。但能显著增加穗宽、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指标,使种子变长(图3),其中对穗粒重和千粒重的提高幅度达22.78%和23.73%,该值接近晚播小麦的水平,结果如表1和表2。
表1和表2不同播期及6-ba溶液喷施前后小麦农艺性状指标统计。样本数n=20;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a,b,c)表示数据间存在p<0.0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lsd法)。
表1
表2
总之,本方法对小麦进行早播,并且在小麦幼穗发育早期(护颖至小花原基分化期)喷施10mg/l的6-ba溶液,这不仅能充分利用早播分蘖多的优势,而且能显著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1.一种提高早播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大田播种小麦;
剥离小麦幼穗,观察并鉴定其发育状况;
当小麦幼穗处于护颖至小花原基分化期时,将小麦幼苗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另一组喷施一定浓度的6-ba溶液,连续喷施3天;
在成熟期收获麦穗,考察两组小麦麦穗的农艺性状指标;
分析喷施6-ba溶液对早播小麦的增产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小麦处于5叶期之后每隔3天定期剥离小麦幼穗,并观察其发育状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另一组喷施10mg/l的6-ba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农艺性状指标包括穗长、穗宽、穗粒数、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