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茶宽盾蝽的引诱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65873发布日期:2020-11-19 21:3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林业害虫引诱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茶宽盾蝽的引诱剂。



背景技术:

油茶宽盾蝽(茶盾蝽、茶籽盾蝽,poecilocorislatusdallas)是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异翅亚目(heteroptera)盾蝽科(scutelleridae)宽盾蝽属(poecilocorissp.)的害虫,分布于我国茶和油茶种植区。油茶宽盾蝽的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果种仁内的汁液,影响茶果发育,造成果茶减产和出油率下降。油茶宽盾蝽也为刺吸害茶、油茶的嫩梢嫩叶,受害的嫩枝嫩叶长势很差。同时,因其刺吸取食造成伤口诱发油茶炭疽病的发生,引起油茶落果。该虫在云南省文山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但世代重叠。油茶宽盾蝽以3-4龄若虫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取食,经羽化、交尾、产卵,6月下旬出现下一代若虫。越冬代若虫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6月底结束;羽化后的成虫10-15天开始活动,20-25天后活动增强、婚飞。开始活动的成虫是诱杀的好时机。

目前,油茶宽盾蝽常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施用杀虫药剂和人工捕杀。传统防治措施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失往往不被油茶种植户采用;药剂防治则需要多次施药。利用引诱剂诱杀则是一种环境友好、简便有效的油茶宽盾蝽防治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油茶宽盾蝽的引诱剂。该引诱剂的组分,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不污染环境;且配置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油茶宽盾蝽的长期监测和诱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油茶宽盾蝽的引诱剂,该引诱剂由香叶醇、香草醛、樟脑、龙脑、丙烯酸乙酯和壬醛溶于难挥发性石蜡油溶剂组成。

优选地,所述成分中的香叶醇、香草醛、樟脑、龙脑、丙烯酸乙酯、壬醛的比例为3:3:1:1: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常见化工产品作为引诱剂组分,比传统化学防治成本低。

2、本发明的油茶宽盾蝽引诱剂,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害、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表1室内外试验所用引诱剂的组分及来源

室内试验以y型管进行。测试时,在一个球形管内放入滴有10μl溶液纸条(2.0cm×0.5cm)作为气味源(0.1μl化合物),另一个球形管内放入滴有10μl的相应溶剂的滤纸条作为对照。试验时,将活跃的试虫放入“y”型嗅觉仪主管入口处,用黑色聚乙烯膜覆盖整个嗅觉仪,以免由于趋光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启动真空泵,通入湿润的清洁空气,调节“y”型嗅觉仪的主管内气流流量为100l·h-1。引入试虫2min后检查试虫趋向反应,如果试虫进入作为气味源的支管或梨形干燥管,记为正趋向;试虫进入作为对照的支管或梨形干燥管,记为负趋向,如果试虫停留在“y”型管的主管中则记为无选择。试虫趋向率以下列公式计算:

趋向率=[正趋向试虫数/(总试虫数-未选择试虫数)]×100%

每次测试使用同一批从野外采回的羽化15-20天以后的油茶宽盾蝽成虫;每个气味源测试50头试虫,测试10头试虫为一个重复,测试时将10头试虫依次试验;每测试完5头,调换一次气味源。对经过一轮测试的试虫不再使用。

表2室内趋向气味源(组合比例)

室内测试的结果如表2、表3。

表2单组份室内趋向试验结果(%)

表3复组份室内试验结果(%)

从表3可看出,在丙烯酸乙酯、壬醛、香叶醇、香草醛、樟脑、龙脑等组合使用,可提高引诱效果。且香叶醇、香草醛、樟脑、龙脑、丙烯酸乙酯、壬醛比例为3:3:1:1:2:2时,引诱效果最好。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油茶宽盾蝽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剂由香叶醇、香草醛、樟脑、龙脑、丙烯酸乙酯和壬醛溶于难挥发性石蜡油溶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茶宽盾蝽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中的香叶醇、香草醛、樟脑、龙脑、丙烯酸乙酯、壬醛的比例为3:3:1:1:2: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茶宽盾蝽的引诱剂,该引诱剂由香叶醇、香草醛、樟脑、龙脑、丙烯酸乙酯和壬醛溶于难挥发性石蜡油溶剂组成。本发明的引诱剂原料易得、价格便宜,且干净卫生、无毒无害、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可用于油茶宽盾蝽的监测和诱杀。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徐德兵;郭晓春;闫争亮;马惠芬;卯吉华;胡光辉;刘卓志;郑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8.26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