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9244发布日期:2020-11-20 09:4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枝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



背景技术:

经过我国技术人员多年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创建了田间愈伤组织途径诱导多倍体技术,该技术综合了离体愈伤组织途径能容易获得纯合多倍体和田间树体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对选定的基因型树干进行田间愈伤组织途径芽再生诱导步骤如下:于5月份,对选定基因型随机选取2年生健壮枝条进行截枝处理,单枝重复5~10次,用1.5ml诱导剂(4.0mg·l-1tdz(噻苯隆)+2.0mg·l-1agno3)处理横截面形成层24h,并覆盖泥土保湿,直至芽长度达2cm。

众所周知,木本植物枝条由外到内依次由周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而上述技术步骤中,诱导剂的作用部位为形成层,所以为了让诱导剂发挥最大作用,需要让诱导剂聚集在形成层环带内。然而,普通的剪枝工具只能修剪出平整的枝条横截面,在使用诱导剂处理平整横截面时,诱导剂会分散于整个横截面,甚至部分诱导剂流失,这也导致诱导效果变差,最终影响多倍体的形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其解决了现有剪枝工具只能修剪出平整横截面而导致诱导剂无法聚集在形成层环带内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包括固定罩、柱形块、旋钮、刮刀和夹板,所述固定罩的中部为上下贯通,所述柱形块活动嵌装在固定罩的中部,所述旋钮连接在柱形块的顶部,所述刮刀设在柱形块的底部偏心位置,所述夹板有两块,两块夹板活动连接在固定罩的底面边缘处,两块夹板均与固定罩底面垂直且两块夹板之间相互对称。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形块的底面对称开有两个凹腔,所述凹腔内沿固定罩的径向设有连接杆,所述夹板活动套接在连接杆上,且在每根连接杆上位于夹板的内侧套设有弹簧。

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凹腔内的连接杆至少有两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板呈弧形板,且在夹板的外侧面设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刮刀的横截面呈v字形或者圆弧形。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形块的顶面边缘以及底面边缘均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固定罩位于两个延伸部之间,且两个延伸部的间距恰好等于固定罩与刮刀的高度之和。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罩和柱形块均由透明塑料制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形块内部开有竖槽,所述竖槽内活动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端用于连接刮刀,所述柱形块的顶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活动穿插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沿柱形块的径向设置,且螺纹轴活动穿过移动杆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剪枝工具配合传统剪枝刀使用,使得修剪的横截面为周皮→韧皮部→形成层形成一个下行的小斜坡,髓→木质部→形成层形成一个下行的小斜坡,即形成层环带略凹陷,这样有利于诱导剂在形成层环带内聚集,充分发挥诱导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不同状态图;

图4为柱形块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刮刀的不同实施例结构图;

图中,1、固定罩;2、柱形块;3、旋钮;4、刮刀;5、夹板;6、凹腔;7、连接杆;8、弹簧;9、延伸部;10、竖槽;11、移动杆;12、安装座;13、螺纹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包括固定罩1、柱形块2、旋钮3、刮刀4和夹板5,固定罩1整体呈圆环形,固定罩1的中部为上下贯通,柱形块2活动嵌装在固定罩1的中部,柱形块2可绕固定罩1自由转动,旋钮3连接在柱形块2的顶部,刮刀4设在柱形块2的底部偏心位置,刮刀4的横截面呈v字形或者圆弧形。夹板5有两块,两块夹板5活动连接在固定罩1的底面边缘处,两块夹板5均与固定罩1底面垂直且两块夹板5之间相互对称。

其中,柱形块2的底面对称开有两个凹腔6,凹腔6内沿固定罩1的径向设有连接杆7,每个凹腔6内的连接杆7至少有两根,夹板5活动套接在连接杆7上,夹板5可沿着连接杆7平移,且在每根连接杆7上位于夹板5的内侧套设有弹簧8,弹簧8的弹力作用可使两块夹板5抵在连接杆7的最外端。

特别的,夹板5呈弧形板,便于包裹枝条,且在夹板5的外侧面设有防滑纹路,手握时起防滑作用。

另外,柱形块2的顶面边缘以及底面边缘均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9,固定罩1位于两个延伸部9之间,且两个延伸部9的间距恰好等于固定罩1与刮刀4的高度之和。

固定罩1和柱形块2均由透明塑料制成,以便于观察刮刀4最低点是否落在形成层处。柱形块2内部开有竖槽10,竖槽10内活动设有移动杆11,移动杆11与竖槽10的宽度相等,且留有移动杆11径向移动的空间,移动杆11的底端用于连接刮刀4,柱形块2的顶部设有安装座12,安装座12上活动穿插有螺纹轴13,螺纹轴13沿柱形块2的径向设置,且螺纹轴13活动穿过移动杆11的顶端。当刮刀4最低点不是落在形成层处时,可通过转动螺纹轴13,使得移动杆11在竖槽10内平移,从而实现对刮刀4位置的调节,使其准确的落在枝条横截面的形成层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选取合适粗度的枝条,先使用普通剪枝刀具,截断枝条,形成平整的枝条横截面;然后使用本实用新型介绍的剪枝工具,将其套在枝条上,使柱形块2底部的刮刀4落在枝条横截面上,再通过调节螺纹轴13使刮刀4最低点位于形成层处,而两块夹板5包裹在枝条侧边,此时固定罩1与柱形块2的底面延伸部9接触,用一只手握住夹板5,手部握紧使夹板5沿连接杆7向内平移,弹簧8压缩,直到两块夹板5均贴紧枝条(如图2所示);再用另一只手扭动旋钮3,并施加一定的下压力,使刮刀4在枝条横截面上刮动,直到固定罩1与柱形块2的顶面延伸部9接触,柱形块2无法继续下压,此时刮刀4恰好完全切入(如图3所示),旋切出枝条形成层环带的凹陷,便于诱导剂的聚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罩(1)、柱形块(2)、旋钮(3)、刮刀(4)和夹板(5),所述固定罩(1)的中部为上下贯通,所述柱形块(2)活动嵌装在固定罩(1)的中部,所述旋钮(3)连接在柱形块(2)的顶部,所述刮刀(4)设在柱形块(2)的底部偏心位置,所述夹板(5)有两块,两块夹板(5)活动连接在固定罩(1)的底面边缘处,两块夹板(5)均与固定罩(1)底面垂直且两块夹板(5)之间相互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块(2)的底面对称开有两个凹腔(6),所述凹腔(6)内沿固定罩(1)的径向设有连接杆(7),所述夹板(5)活动套接在连接杆(7)上,且在每根连接杆(7)上位于夹板(5)的内侧套设有弹簧(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个凹腔(6)内的连接杆(7)至少有两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5)呈弧形板,且在夹板(5)的外侧面设有防滑纹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4)的横截面呈v字形或者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块(2)的顶面边缘以及底面边缘均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9),所述固定罩(1)位于两个延伸部(9)之间,且两个延伸部(9)的间距恰好等于固定罩(1)与刮刀(4)的高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罩(1)和柱形块(2)均由透明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块(2)内部开有竖槽(10),所述竖槽(10)内活动设有移动杆(11),所述移动杆(11)的底端用于连接刮刀(4),所述柱形块(2)的顶部设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上活动穿插有螺纹轴(13),所述螺纹轴(13)沿柱形块(2)的径向设置,且螺纹轴(13)活动穿过移动杆(11)的顶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剪枝工具,包括固定罩、柱形块、旋钮、刮刀和夹板,所述固定罩的中部为上下贯通,所述柱形块活动嵌装在固定罩的中部,所述旋钮连接在柱形块的顶部,所述刮刀设在柱形块的底部偏心位置,所述夹板有两块,两块夹板活动连接在固定罩的底面边缘处,两块夹板均与固定罩底面垂直且两块夹板之间相互对称。该剪枝工具配合传统剪枝刀使用,使得修剪的横截面为周皮→韧皮部→形成层形成一个下行的小斜坡,髓→木质部→形成层形成一个下行的小斜坡,即形成层环带略凹陷,这样有利于诱导剂在形成层环带内聚集,充分发挥诱导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郁万文;汪贵斌;祝遵崚;蔡金峰;陈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3.11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