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树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8789发布日期:2020-10-28 11:3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水树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水树池。



背景技术:

目前,广场、街道一般都是硬化地面,设置在该硬化地面上的树池,其种植的树木在没有人工浇灌的情况下,由于缺水,使得树木的生长质量很差。另外,由于全硬化地面,当广场、街道的排水孔堵塞时,容易出现地面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存储下渗到蓄水槽内的地表水或雨水,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减少人工浇灌树木,减轻了园林工人的工作量的蓄水树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树池,包括在基层土壤中挖掘形成的树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本体的底部为蓄水区域,所述蓄水区域由蓄水槽和填充于所述蓄水槽内的粗颗粒的第一砂砾组成,所述蓄水区域的上方为细颗粒的第二砂砾铺设形成的砂滤层,所述砂滤层的上方为种植土壤铺设形成的种植层;

所述蓄水区域的下方或侧下方设有与市政灌渠连通的排水管,所述砂滤层内埋设有横向或倾斜的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排水管连通,位于所述砂滤层中的过滤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小孔,所述种植层的表面低于所述基层土壤上的硬化地面,所述种植层的表面向下设有与所述排水管连通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上端管口高于述种植层的表面且低于基层土壤上的硬化地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槽的槽内深度为100至300mm,所述第一砂砾填满于所述蓄水槽的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管的管径不小于100mm,所述过滤管的管径不小于50mm,所述溢流管的管径不小于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砂滤层中的过滤管的外壁上包裹有滤布或海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溢流管的上端管口设有过滤篦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种植层的表面向下还设有营养管,所述营养管的上端管口外露于所述种植层的表面上方,所述营养管的下端管口插入至所述蓄水槽内的第一砂砾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种植层的表面还设有与所述基层土壤上的硬化地面平齐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为碎石或栅网。

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树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可实现存储下渗到蓄水槽内的地表水或雨水;

2)当渗入蓄水槽的水大于其最大存储量时,可实现分级排泄地表水或雨水;

3)本实用新型可将出现少量的积水通过砂滤层过滤为清洁水后由过滤管排出,而当出现大量的积水时,可及时通过溢流管快速排出;

4)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树池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减少了人工浇灌树木,减轻了园林工人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水树池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层土壤,2、营养管,3、种植土壤,4、树木,5、溢流管,6、硬化地面,7、排水管,8、过滤管,9、第一砂砾,10、蓄水槽,11、第二砂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一种蓄水树池,其包括在基层土壤1中挖掘形成的树池本体,树池本体的底部为蓄水区域,蓄水区域由蓄水槽10和填充于蓄水槽10内的粗颗粒的第一砂砾9组成,蓄水区域的上方为细颗粒的第二砂砾11铺设形成的砂滤层,砂滤层的上方为种植土壤3铺设形成的种植层,树木4种植于种植层中,随着树木4根系的生产,会逐渐向下扎入,该蓄水槽10内的第一砂砾9为粗颗粒,间隙大,蓄水能力强,由种植层和砂滤层向下渗入的地表水可收集于蓄水槽10内,从而为树木4生长提供水源。

蓄水区域的下方或侧下方设有与市政灌渠连通的排水管7,砂滤层内埋设有横向或倾斜的过滤管8,过滤管8的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排水管7连通,位于砂滤层中的过滤管8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小孔,当长期下雨或地表水较多时,渗入蓄水槽10的水已满时,同时基层土壤1无法经多余的水渗流出去,此时会导致树池本体大量积水,过多的积水会使得砂滤层含水量过高时,通过过滤管8管壁上的小孔渗入到过滤管8内,进而通过排水管7排出至市政灌渠,同时,砂滤层还具有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能力。

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粗砂:μf=3.7~3.1;中砂:μf=3.0~2.3;细砂:μf=2.2~1.6;特细砂:μf=1.5~0.7。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粗颗粒即符合粗砂的大小范围,细颗粒即为细沙的大小范围。

种植层的表面低于基层土壤1上的硬化地面6,种植层的表面向下设有与排水管7连通的溢流管5,溢流管5上端管口高于述种植层的表面且低于基层土壤1上的硬化地面6,由于树池本体的四周为硬化地面6,流向树池本体的雨水大于过滤管8的渗流速度时,很容易使种植层的表面及整个硬化地面6大量积水,此时积水在种植层的表面可通过溢流管5流入排水管7,进而通过排水管7排出至市政灌渠,有效地防止了出现地表积水的问题。

在一具体实施中,蓄水槽10的槽内深度为100至300mm,第一砂砾9填满于蓄水槽10的槽内,排水管7的管径不小于100mm,过滤管8的管径不小于50mm,溢流管5的管径不小于50mm。

优选地,位于砂滤层中的过滤管8的外壁上包裹有滤布或海绵,滤布或海绵可防止砂滤层的第二砂砾11堵塞过滤管8上的小孔。溢流管5的上端管口设有过滤篦网,滤篦网可防止垃圾堵塞溢流管5的管口。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种植层的表面向下还设有营养管2,营养管2的上端管口外露于种植层的表面上方,营养管2的下端管口插入至蓄水槽10内的第一砂砾9中,通过该营养管2可投放营养液到蓄水槽10,使树木4充分吸收。另外,当出现旱情时,还可通过该营养管2注水到蓄水槽10内,这样与地面浇水相比能够更加节水。

具体实施中,种植层的表面还设有与基层土壤1上的硬化地面6平齐的覆盖层,覆盖层为碎石或栅网。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蓄水树池,包括在基层土壤中挖掘形成的树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本体的底部为蓄水区域,所述蓄水区域由蓄水槽和填充于所述蓄水槽内的粗颗粒的第一砂砾组成,所述蓄水区域的上方为细颗粒的第二砂砾铺设形成的砂滤层,所述砂滤层的上方为种植土壤铺设形成的种植层;

所述蓄水区域的下方或侧下方设有与市政灌渠连通的排水管,所述砂滤层内埋设有横向或倾斜的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排水管连通,位于所述砂滤层中的过滤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小孔,所述种植层的表面低于所述基层土壤上的硬化地面,所述种植层的表面向下设有与所述排水管连通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上端管口高于述种植层的表面且低于基层土壤上的硬化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的槽内深度为100至300mm,所述第一砂砾填满于所述蓄水槽的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管径不小于100mm,所述过滤管的管径不小于50mm,所述溢流管的管径不小于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树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砂滤层中的过滤管的外壁上包裹有滤布或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管口设有过滤篦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树池,其特征在于,种植层的表面向下还设有营养管,所述营养管的上端管口外露于所述种植层的表面上方,所述营养管的下端管口插入至所述蓄水槽内的第一砂砾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的表面还设有与所述基层土壤上的硬化地面平齐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为碎石或栅网。


技术总结
一种蓄水树池,包括树池本体,树池本体的底部为蓄水区域,蓄水区域由蓄水槽和填充于蓄水槽内的粗颗粒的第一砂砾组成,蓄水区域的上方为细颗粒的第二砂砾铺设形成的砂滤层,砂滤层的上方为种植土壤铺设形成的种植层;蓄水区域的下方或侧下方设有与市政灌渠连通的排水管,砂滤层内埋设有横向或倾斜的过滤管,过滤管的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排水管连通,位于砂滤层中的过滤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小孔,种植层的表面低于基层土壤上的硬化地面,种植层的表面向下设有与排水管连通的溢流管,溢流管上端管口高于述种植层的表面且低于基层土壤上的硬化地面。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树池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减少人工浇灌树木,减轻了园林工人的工作量。

技术研发人员:智勇杰;秦永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工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