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蜗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2477发布日期:2020-11-03 23:2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蜗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斛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方便和寿命长成本低的防蜗牛装置。



背景技术:

石斛属于附生兰,多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非常稀少。适宜在凉爽、湿润、空气畅通的环境生长。偶见于山地半阴湿的崖壁或树干上。

目前种植铁皮石斛最常见是大棚种植,大棚生产产量高但是药效品质有其不足。比较适宜的方法是将铁皮石斛栽到树干上,仿野生近自然的栽培方式,有利于铁皮石斛药效物质形成,同时较方便的解决了栽培对环境严格要求的问题。但是这也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铁皮石斛的动物天敌---蜗牛,蜗牛对于石斛有特别的喜爱。为了解决蜗牛危害急需一款能够长期防治蜗牛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和寿命长成本低的防蜗牛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蜗牛装置,包括补液机构,与补液机构连接的防治j形弹性管槽;所述防治j形弹性管槽包括盛液部和固定部,盛液部与固定部连为一体,固定部上设有箍紧带和软垫,箍紧带箍紧树干并把软垫挤压到树皮的间隙中去;所述补液机构包括储液瓶和补液件,储液瓶通过补液件与盛液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补液件设有第一浮球、第二浮球和软管,以及导流线,第一浮球位于储液瓶内,第二浮球位于盛液部上,第一浮球通过导流线与第二浮球连接,软管位于储液瓶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线穿过软管与第一浮球连接,软管与储液瓶底部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球为空心球,软管与第一浮球联通,第一浮球上设有进液孔,进液孔位于软管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线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第一浮球内并与导流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瓶上设有浮球引导导轨、进液口和固定绑带,浮球引导导轨控制第一浮球在储液瓶内的位置,进液口位于储液瓶顶部,固定绑带与储液瓶固定并绑住树干。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瓶为矩形储液瓶,其使倾斜的浮球引导导轨控制与第一浮球连接的软管更长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防治j形弹性管槽两端的盛液部通过防水胶粘合,确保盛液部不漏液。

本实用新型的防蜗牛装置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巧妙设置防治j形弹性管槽和补液机构,有效地做到有盐水把蜗牛给堵住,而且安装快捷方便不需要人工长时间护理,制作成本低,寿命长,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蜗牛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防蜗牛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蜗牛装置,包括补液机构1,与补液机构1连接的防治j形弹性管槽2,防治j形弹性管槽2由于存在弹性可以适应直径大小不同的树干,使用的匹配性更高;所述防治j形弹性管槽2包括盛液部21和固定部22,盛液部21与固定部22连为一体,固定部22上设有箍紧带23和软垫24,一般地软垫24为发泡型塑料,箍紧带23箍紧树干并把软垫24挤压到树皮的间隙中去,阻止小蜗牛从间隙中爬上去把石斛吃掉;所述补液机构1包括储液瓶11和补液件12,储液瓶11通过补液件12与盛液部21连接。所述防治j形弹性管槽2两端的盛液部21通过防水胶粘合,确保盛液部21不漏液。准确地说,盛液部21和储液瓶11内的是盐水、石灰水或者两者结合,使用时只需要把防治j形弹性管槽2围绕树干固定好,然后把盛液部21过长的部位剪掉,在对接粘上防水胶,这样就形成一圈连贯的盛液部21围绕树干蜗牛经过树干必然会碰到盛液部21;完成这一步后就要开始调节安装补液机构1就可以了。

详细地说,所述补液件12设有第一浮球120、第二浮球121和软管122,以及导流线123,第一浮球120位于储液瓶11内,第二浮球121位于盛液部21上,第一浮球120通过导流线123与第二浮球121连接,软管122位于储液瓶11内。所述导流线123穿过软管122与第一浮球120连接,软管122与储液瓶11底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浮球120为空心球,软管122与第一浮球120联通,第一浮球120上设有进液孔124,进液孔124位于软管122上方。

具体地,所述导流线123上设有限位块126,限位块126位于第一浮球120内并与导流线123连接,所述储液瓶11上设有浮球引导导轨111、进液口112和固定绑带113,浮球引导导轨111控制第一浮球120在储液瓶11内的位置,进液口112位于储液瓶11顶部,固定绑带113与储液瓶11固定并绑住树干。所述储液瓶11为矩形储液瓶11,其使倾斜的浮球引导导轨111控制与第一浮球120连接的软管122更长距离。

进一步地对补液机构1的工作原理描述:由于第一浮球120和第二浮球121都存在浮力,如果盛液部21的液面过低时,第二浮球121下移通过导流线123拉扯第一浮球120,第一浮球120往下沉其上的进液孔124就把液体放进,液体沿导流线123和软管122流到盛液部21,第二浮球121上升第一浮球120失去拉扯,进液孔124不在进液。值得说明的是导流线123和软管122长度问题,实际中第一浮球120是通过浮球引导导轨111进行限位,液位越低保证导流线123与盛液部21的距离保持不变,使盛液部21的液面贬低总能拉扯第一浮球120进行补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蜗牛装置,包括补液机构(1),与补液机构(1)连接的防治j形弹性管槽(2);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治j形弹性管槽(2)包括盛液部(21)和固定部(22),盛液部(21)与固定部(22)连为一体,固定部(22)上设有箍紧带(23)和软垫(24),箍紧带(23)箍紧树干并把软垫(24)挤压到树皮的间隙中去;所述补液机构(1)包括储液瓶(11)和补液件(12),储液瓶(11)通过补液件(12)与盛液部(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蜗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液件(12)设有第一浮球(120)、第二浮球(121)和软管(122),以及导流线(123),第一浮球(120)位于储液瓶(11)内,第二浮球(121)位于盛液部(21)上,第一浮球(120)通过导流线(123)与第二浮球(121)连接,软管(122)位于储液瓶(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蜗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线(123)穿过软管(122)与第一浮球(120)连接,软管(122)与储液瓶(11)底部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蜗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浮球(120)为空心球,软管(122)与第一浮球(120)联通,第一浮球(120)上设有进液孔(124),进液孔(124)位于软管(122)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蜗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线(123)上设有限位块(126),限位块(126)位于第一浮球(120)内并与导流线(1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蜗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瓶(11)上设有浮球引导导轨(111)、进液口(112)和固定绑带(113),浮球引导导轨(111)控制第一浮球(120)在储液瓶(11)内的位置,进液口(112)位于储液瓶(11)顶部,固定绑带(113)与储液瓶(11)固定并绑住树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蜗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瓶(11)为矩形储液瓶(11),其使倾斜的浮球引导导轨(111)控制与第一浮球(120)连接的软管(122)更长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蜗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治j形弹性管槽(2)两端的盛液部(21)通过防水胶粘合,确保盛液部(21)不漏液。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蜗牛装置,包括补液机构,与补液机构连接的防治J形弹性管槽;所述防治J形弹性管槽包括盛液部和固定部,盛液部与固定部连为一体,固定部上设有箍紧带和软垫,箍紧带箍紧树干并把软垫挤压到树皮的间隙中去;所述补液机构包括储液瓶和补液件,储液瓶通过补液件与盛液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防蜗牛装置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巧妙设置防治J形弹性管槽和补液机构,有效地做到有盐水把蜗牛给堵住,而且安装快捷方便不需要人工长时间护理,制作成本低,寿命长,值得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朱培林;黄丽莉;胡小红;邓绍勇;刘玉芳;张春艳;王国鑫;李康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17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