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4104发布日期:2020-11-27 10:1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属于护坡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护坡工程主要是防止道路、河流、大坝及蓄水池的倾斜面受冲刷,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护坡主要有浆砌块或现浇混凝土等,再在上面铺设覆土层,以栽种植物,这种结构形式的护坡,在保持岸坡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防洪排涝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浇混凝土将上方的覆土与下方的基土进行隔离,切断了覆土、栽种的植物与地下水和基土的交换,容易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现象,导致局部生态环境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它解决了现浇混凝土将上方的覆土与下方的基土进行隔离,切断了覆土、栽种的植物与地下水和基土的交换,容易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现象,导致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基土、压顶、镇脚和挡墙,所述基土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混凝土加强条,多个所述混凝土加强条的两端分别与压顶和镇脚固定连接,且相邻两个混凝土加强条之间形成填充腔,多个所述填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土工网垫层、细砂层、生态混凝土层和覆土层,所述覆土层上设置有植物层,所述植物层的根茎依次贯穿覆土层、生态混凝土层、细砂层和土工网垫层,并延伸至基土中。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镇脚和挡墙之间设置有蓄湿区,所述镇脚上开设有多个透孔,所述蓄湿区的底部通过透孔与种植层相接触。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基土中固定连接有多个锚杆,多个所述锚杆的一端均与生态混凝土层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生态混凝土层为蜂窝状多孔结构,且生态混凝土层的孔隙内填充有填充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生态混凝土和混凝土加强条的设置,生态混凝土透水透气,种植的植物根茎深入到生态混凝土中,生态混凝土能够作为植物的固定基,排水性和透水性好,从而不会切断表面植物与地下水和基土的联系,防止护坡表层的土壤大量流失,混凝土加强条则相当于给护坡提供骨架,在不改变局部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护坡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截面图;

图4为种植层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基土1、锚杆2、压顶3、覆土层4、混凝土加强条5、植物层6、挡墙7、蓄湿区8、镇脚9、生态混凝土层10、细砂层11、土工网垫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基土1、压顶3、镇脚9和挡墙7,基土1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混凝土加强条5,多个混凝土加强条5的两端分别与压顶3和镇脚9固定连接,且相邻两个混凝土加强条5之间形成填充腔,多个填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种植层,种植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土工网垫层12、细砂层11、生态混凝土层10和覆土层4,覆土层4上设置有植物层6,植物层6的根茎依次贯穿覆土层4、生态混凝土层10、细砂层11和土工网垫层12,并延伸至基土1中。

采用上述方案,种植层宽度设置为1.5~3m,混凝土加强条5宽度设置为0.5~1.5m,生态混凝土层10厚度设为100~200毫米,覆土层4厚度设为50~100毫米,生态混凝土层10透水透气,种植的植物根茎深入到生态混凝土层10中,生态混凝土层10能够作为植物的固定基,生态混凝土层10本身为一个整体,不会轻易流失,同时其排水性和透水性好,从而不会切断表面植物与地下水和基土1的联系,防止护坡表层的土壤大量流失,混凝土加强条5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给护坡提供骨架,在不改变局部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护坡的整体强度。

镇脚9和挡墙7之间设置有蓄湿区8,镇脚9上开设有多个透孔,蓄湿区8的底部通过透孔与种植层相接触。

采用上述方案,镇脚9的底部深度高于河床深度,蓄湿区8由卵石、细砂和土壤组成,种植层与蓄湿区8连通,使得护坡面上的水能够快速排除,同时在干旱时保持种植层湿润,给坡面植物足够的水分。

基土1中固定连接有多个锚杆2,多个锚杆2的一端均与生态混凝土层10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锚杆2对大面积的基土1和生态混凝土层10进行主体加固,加强护坡的整体稳定性,防止产生边坡现象。

生态混凝土层10为蜂窝状多孔结构,且生态混凝土层10的孔隙内填充有填充材料。

采用上述方案,生态混凝土层10为由粗骨料为骨架配合砾石颗粒制成的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结构,填充材料包括土壤、植物纤维原料和营养液等,从而可以保证植物的生长需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基土(1)、压顶(3)、镇脚(9)和挡墙(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土(1)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混凝土加强条(5),多个所述混凝土加强条(5)的两端分别与压顶(3)和镇脚(9)固定连接,且相邻两个混凝土加强条(5)之间形成填充腔,多个所述填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土工网垫层(12)、细砂层(11)、生态混凝土层(10)和覆土层(4),所述覆土层(4)上设置有植物层(6),所述植物层(6)的根茎依次贯穿覆土层(4)、生态混凝土层(10)、细砂层(11)和土工网垫层(12),并延伸至基土(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镇脚(9)和挡墙(7)之间设置有蓄湿区(8),所述镇脚(9)上开设有多个透孔,所述蓄湿区(8)的底部通过透孔与种植层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土(1)中固定连接有多个锚杆(2),多个所述锚杆(2)的一端均与生态混凝土层(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10)为蜂窝状多孔结构,且生态混凝土层(10)的孔隙内填充有填充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化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属于护坡结构技术领域。它包括基土、压顶、镇脚和挡墙,基土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混凝土加强条,多个混凝土加强条的两端分别与压顶和镇脚固定连接,且相邻两个混凝土加强条之间形成填充腔,多个填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种植层,种植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土工网垫层、细砂层、生态混凝土层和覆土层。本实用新型通过生态混凝土和混凝土加强条的设置,生态混凝土透水透气,种植的植物根茎深入到生态混凝土中,生态混凝土能够作为植物的固定基,排水性和透水性好,从而不会切断表面植物与地下水和基土的联系,防止护坡表层的土壤大量流失。

技术研发人员:陆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陆彬
技术研发日:2020.04.13
技术公布日:2020.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