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9581发布日期:2021-06-01 23:1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盆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的自然景观艺术品,一直以来颇受人们喜爱。目前,盆景的种类有多种,主流的类型包括传统盆景栽培装置以及无土栽培装置等,然而,目前主流的类型均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盆景栽培装置制作盆景作物工艺相对简单,在确定作物形状后固定并进行细节化布局即可,但打理者无法得知盆景内部土壤水分情况,不能根据盆景作物的特性施水,容易使作物干涸枯死或过湿烂根。

2、无土栽培装置成本较低,主要是在装置内充填陶粒、塑料粒或水晶泥等基质并添加营养液即可,但这种栽培方式只适用于水生植物和部分耐水植物,并且需要定期更换营养液,否则也会出现烂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克服上述现有主流盆景栽培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包括内盆以及用于存放灌溉水体的外盆,其中,内盆放置在外盆的内腔内,内盆的底部边缘或底部中间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内盆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过滤材料层、缓冲材料层以及种植材料层,外盆的内壁设有水位线,水位线的高度与过滤材料层的顶部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缓冲材料层为吸水材料。

进一步的,过滤材料层的顶部与所述外盆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过滤材料层为轻石、火山石或石英球。

进一步的,缓冲材料层为水苔或生物海绵。

进一步的,种植材料层为赤玉土或桐生砂。

进一步的,内盆的底部外侧安装有输水泵,内盆的侧壁设有输水通道,输水通道的底端与输水泵的出水端连通,输水通道的顶端接有导水组件,导水组件自输水通道的顶端向内盆顶部边缘延伸,使经由输水通道输出的所述灌溉水体返回外盆的内腔。

进一步的,内盆的顶部边缘开设有用于与导水组件交接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下侧形成有向内盆内腔方向凹陷的回水槽。

进一步的,出水孔的顶端设有沿四侧凸起的遮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内外盆结构并分层设置功能性各不相同的材料层,便于用户掌握施水时机以及把控施水量,并且灌溉水体经过杂质过滤后再盆景作物吸收利用,有利于盆景作物在合适水分以及洁净的环境下生长,延长盆景作物寿命。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中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实施例二中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实施例三中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实施例三内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三内盆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晰,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包括内盆1以及外盆2,内盆1和外盆2组合使用,内盆1放置在外盆2的内腔内,使用时在外盆2的内腔存放灌溉水体。

内盆1的底部边缘或底部中间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11,用于吸纳外盆2的灌溉水体;内盆1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过滤材料层3、缓冲材料层4以及种植材料层5,过滤材料层3用于过滤进入内盆1灌溉水体中的部分杂质,缓冲材料层4为吸水材料,用于吸收过滤材料层3表层的水分并渗透至种植材料层5,种植材料层5用于固定盆景作物;外盆2的内壁设有水位线21,水位线21的高度与过滤材料层3的顶部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根据外盆2存放灌溉水体高度确定是否需要对盆景进行施水,当外盆2灌溉水体的水位低于水位线21一半,施水至水位线21处。灌溉水体从进水孔11进入到内盆1,根据连通器原理,内盆1和外盆2的水位高度相同,内盆1水位高度达到水位线21高度或稍低于水位线21高度时,过滤材料层3的上层部分保持湿润,缓冲材料层4吸收过滤材料层3表层的水分,保持处于湿润透气状态并将部分水分渗透至种植材料层5,使种植材料层5下方也处于湿润状态,盆景作物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中生长。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材料层3为轻石、火山石或石英球;缓冲材料层4为水苔或生物海绵;种植材料层5为赤玉土、桐生砂或两者的混合物。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另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让用户进一步知道该如何向盆景施水。

本实施例中,过滤材料层3的顶部与外盆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即过滤材料层3的高度与外盆2的高度相同,实际使用时,用户施水至浸满外盆2的内腔即可,其浇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6,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另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增加流水景观效果,提高观赏性。

本实施例中,内盆1的底部外侧安装有输水泵6,内盆1的侧壁设有输水通道12,输水通道12的底端与输水泵6的出水端连通,输水通道12的顶端接有导水组件,导水组件自输水通道12的顶端向内盆1顶部边缘延伸,使经由输水通道12输出的灌溉水体返回外盆2的内腔。

实际使用时,外盆2的部分灌溉水体被输水泵6输送至输水通道12的顶端出口,导水组件(图中未标示)引导这部分灌溉水体至内盆1边缘,再重新流下至外盆2的内腔中,形成一次流水循环过程。其中,导水组件为根据实际审美需求布置的人造自然景观模型,例如河床模型、悬崖模型等,其主要作用在于隔离输送上来的灌溉水体以及种植材料层5,避免过度湿润,以及增加观赏性。

为了进一步增加观赏性,内盆1的顶部边缘开设有用于与导水组件交接的出水孔13,出水孔13的下侧形成有向内盆1内腔方向凹陷的回水槽14,在内盆1外侧边缘形成类似瀑布的流水现象。

为了避免污物(例如落叶)随水体流向,出水孔13的顶端设有沿四侧凸起的遮盖部15,起到遮挡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包括内盆(1)以及用于存放灌溉水体的外盆(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1)放置在外盆(2)的内腔内,所述内盆(1)的底部边缘或底部中间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11),所述内盆(1)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过滤材料层(3)、缓冲材料层(4)以及种植材料层(5),其中,所述外盆(2)的内壁设有水位线(21),所述水位线(21)的高度与所述过滤材料层(3)的顶部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缓冲材料层(4)为吸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材料层(3)的顶部与所述外盆(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材料层(3)为轻石、火山石或石英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层(4)为水苔或生物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材料层(5)为赤玉土或桐生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1)的底部外侧安装有输水泵(6),所述内盆(1)的侧壁设有输水通道(12),所述输水通道(12)的底端与输水泵(6)的出水端连通,所述输水通道(12)的顶端接有导水组件,所述导水组件自输水通道(12)的顶端向内盆(1)顶部边缘延伸,使经由输水通道(12)输出的所述灌溉水体返回外盆(2)的内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1)的顶部边缘开设有用于与导水组件交接的出水孔(13),所述出水孔(13)的下侧形成有向内盆(1)内腔方向凹陷的回水槽(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13)的顶端设有沿四侧凸起的遮盖部(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盆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包括内盆以及用于存放灌溉水体的外盆,其中,内盆放置在外盆的内腔内,内盆的底部边缘或底部中间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内盆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过滤材料层、缓冲材料层以及种植材料层,外盆的内壁设有水位线,水位线的高度与过滤材料层的顶部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缓冲材料层为吸水材料。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内外盆结构并分层设置功能性各不相同的材料层,便于用户掌握施水时机以及把控施水量,灌溉水体经过杂质过滤再盆景作物吸收利用,有利于盆景作物在合适水分以及洁净的环境下生长,延长盆景作物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王亚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森林火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8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